危局與機遇:如何應對老齡化?銀色經濟與健康財富!

7月28日,搜狐財經舉辦的搜狐有名堂系列沙龍“危局與機遇:如何應對老齡化?”在北京舉行。清華大學教授,國家人社部、民政部專家委員會委員楊燕綏出席並以“銀色經濟與健康財富”為題發表演講。楊燕綏表示,人口老齡化並不是社會老化,我們不能悲觀也不能忽略,要讓老齡化成為人類正在迎接的第三大財富波。她強調為滿足健康長壽需求,要發展健康經濟,很多人可以活過100歲,擁有黑髮50年和白髮50年的銀色人生。楊燕綏認為,銀色經濟是一個基於健康長壽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當下,人類的平均壽命發生了變化,由此產生了新的消費需求和約束條件,比如康復醫院,她表示,現在康復醫院很少,專業的康復師、康復醫院的管理者都非常少。另外她還表示,要處理好代際關係,過度給予年輕人負擔,無異於殺雞取卵。“中國從一個年輕的社會到一個超老齡社會,一共不到41年。世界的其他國家沒有這麼快的速度,所以中國欠下的賬很多,大家都覺得很累,但是不累過不了這一關。”楊燕綏說。楊燕綏稱,當前,我們需要培養兩個人口紅利,一個高紅利是勞動人口,充分利用年輕人的人口紅利,用科技來推動經濟;另一個紅利是老齡人口紅利,當前,老年人的數量越來越多,他們的消費對經濟的影響就很關鍵。最後,她給出三個維度來衡量中國銀色經濟和健康財富的發展,第一個維度是健康老齡化,要投資健康;第二個維度是老年人口紅利,要求人們多參與社會;第三個維度是養老保障,比如,中央統籌基礎養老金,完善個人養老金賬戶。

危局與機遇:如何應對老齡化?銀色經濟與健康財富!

以下為演講全文:

最近國家發改委發了很多課題,都是圍繞積極應對老齡化的,我想,國家十四五規劃中,關於積極應對老齡化絕不只是一句話,也不會只是一個段落,很可能在十四五發展規劃中,從頭到尾會滲透著如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老齡化,我們不能忽略,也不能消極對待。前些年老齡化還是比較被忽略的,自從國家的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規劃的進行,對它老齡化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早期,有些人說我們把老齡化的問題說得太嚴重了,後來領導也這樣問我,我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我說領導你還記不記得,1956-1961年中國三年災害,當時自然災害很嚴重,蘇聯專家又撤走了,工業基礎受到了影響,天災人禍。1961年中國餓死了很多人,那個時候中國人口是減少的。1961年三年災害停止了,1962年整個經濟社會風調雨順,人們的生活安定下來了。所以1962年大家都在幹什麼?都在生孩子,到1963年就都生出來了。1963年,中國在人口上出現了一個全世界都沒有的珠穆朗瑪峰,人口增長率在千分之四,從1963年到1980年開始實行一胎政策,中國有差不多四億人口出生。現在呢,這一群人老了。領導一下子意識到了,說我也是那個時候出生的,現在我們很多的廳局長都是那個時候出生的。所以這些人老了怎麼辦?後來我們又實施一胎政策,他們老了怎麼辦?這不是一個小問題,不能忽略。因為它帶來了很多新的社會問題。如果,將來人都活到一百歲,滿大街的百歲老人我們怎麼辦?我們的題目是銀色經濟和健康財富。銀色經濟表示我們要正確看待這個問題,健康財富是解釋未來在哪裡。

首先,人口老齡化並不是社會老化,不能悲觀也不能忽略。我們要讓老齡化成為人類正在迎接的第三大財富波。農業經濟滿足溫飽需求後人均壽命達到40-50歲,這是第一大財富波,主要是吃飽飯,農業經濟。

第二大財富波是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是要解決發展問題,甚至有優勝劣汰的競爭。所以在工業革命中,人類就創造了很多改善生活甚至延長壽命的產品,比如抗生素,所以人均壽命達到了七八十歲,這就是工業革命給我們帶來的結果。

但是在工業革命的過程中人們發現了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因為工業革命主要是金融資本跟土地資本的結合,這個過程中會產生兩個問題,一個是金融資本跟土地資本結合,當中會有一個暴利的空間,這種暴利的空間會帶動很多人忘乎所以。包括連政府都會說,我們未來的兩個五年計劃GDP翻兩番。大家都很激動,並且真的實現了,全民收入都翻番了,但是卻發現我們的母親河被汙染了。因為要在短時間內翻兩番,必然伴隨著低成本以及對環境的汙染。

工業革命走到現在,除了收入分配不公的問題存在外,還有過度開採資源以及對環境的破壞,這是工業革命後期人們發現的問題,這是不可以被容忍的,那怎麼辦?

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一個觀點,沒病不等於健康。我當時也很詫異,我說沒病不等於健康嗎?沒病就是健康啊。

世衛組織當時提到的“健康”指的是每一個人能做到心理健康、身體健康,以及社會健康。大家在交往中共同組成的社會是健康的,見到老人敢去扶,見到小偷敢去制止,不會想很多後面的事情,所以世衛組織要的是每一個人的身心和社會都處於一種良好的狀態。

這個健康是大健康,2007年,世界衛生組織就此提出了一個明確的發展目標,“投資健康、構建安全的未來”。所以如果現在有人說,我們要在5-10年之內GDP翻兩番,大家收入翻兩番,但代價是環境被汙染,沒有人願意的。我們正在迎來的第三大財富——健康經濟。根據生命科學的預測,人的平均壽命會到100歲,人人都有可能活到一百歲。最近我聽到一個說法認為,人類還會活到一百五十歲。世界真的變了樣,從開始的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再到大健康時代,人類的平均年齡從四五十歲到七八十歲,再到一百歲,這是生命科學斷定可以實現的,只要我們去投資健康。

為滿足健康長壽需求,要發展健康經濟,很多人可以活過100歲,擁有黑髮50年和白髮50年的銀色人生,即人類第三大財富波。

所以,針對老齡化,我們不能忽略,也不能悲觀。人口老齡化並不是社會老化,它恰恰是我們進入的第三大財富波,我們要滿足健康長壽的需求去發展健康經濟,很多人都可以活過百歲,人人都可以有黑髮五十年、白髮五十年的銀色人生。四五十歲的生命週期、七八十歲的生命週期和百歲的生命週期是不一樣,從一出生就是不一樣的。比如老一代對小孩子牙齒口腔的衛生不會很重視,小時候老人會給小孩吃糖,吃完糖不去漱口,晚上睡覺也不漱口,老人會說沒關係的,五六歲會換牙的。等換了牙家長就很重視了,說這牙一定不能搞壞。

但是,如果在換牙前有了蟲牙後,其實牙床就有病了。如果牙床有病,口腔不健康,人的生命就被限制在六七十歲以內了。

因此百歲人生,需要從一出生就重視口腔健康。這時候我們就需要一個全新的科技,我們不會給一歲的嬰兒刷牙,他沒有長出來牙,也不會給它漱口,那我們怎麼辦呢?是用液體呢?還是用氣體呢?去做口腔健康嗎?等一系列問題就出來了。所以百歲人生從一出生就開始了,如果是養老服務,我們可以談銀髮經濟,但如果談的是百歲人生的經濟、健康長壽的大健康經濟,那就是銀色經濟,銀色與銀髮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銀髮是頭髮白了怎麼辦,而銀色是百歲人生。

在投資健康、構建安全未來的過程中,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每一個政府國家,都要進入一種新的常態。那麼如何去應對這種老齡化?下一步的投資在哪裡?發展在哪裡?我們可以用銀色經濟和健康財富兩個概念把它歸納起來。首先,銀色經濟是一個基於健康長壽的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人們的平均壽命到七十歲,就開始盼著八十歲了。2004年我們做中國銀行的個人金融理財師時,編的教材是“六十歲走一走,七十歲交朋友,八十歲躺床上,九十歲掛牆上。”現在我發現,說法和之前不一樣了,“八十歲還想走一走,一百歲都不想掛牆上。”人們自然而然把人均壽命往後推了10-20年。所以針對健康長壽的消費需求和約束條件,消費需求到底是什麼?因為平均壽命60歲的時候,我們看不到70歲會怎麼樣,但現在我們的平均壽命快到80歲了,以後會怎麼樣?

所以這種消費需求是需要我們去討論,去認識的。比如,國家說醫養結合,那到底什麼叫醫養結合?開始給人的感覺是醫院裡辦養老院,可是醫院追求的是急症和手術,特別需要的是床位。

數據顯示,北京三院的平均住院是4.7天,床位週轉的越快,給人們解決急症和手術的能力就越強。而養老院辦在醫院裡,一個人最後臨終期可能是九十天,那醫院就不叫醫院了,此外,養老院還要照顧老年人的起居。隨著老年人生活能力的下降,會出現失能等狀態,需要照料。而養老院需要服務質量有保證,但是人們希望價格越低越好。一家養老院的床位,十五萬就可以打造,但是一家醫院的床位需要一百五十萬以上,還需要高質量的人才,以及設備、空間、材料等一大堆的成本。

如果讓一個養老院設一個醫務室,再加上開處方的醫生,急救車等人員設備,這個養老院的價格會翻倍地往上漲,誰還買得起?所以醫養結合不是一加一等於一,如果簡單的一加一,這兩個都被醫養結合毀掉。

其實我們理解的醫養結合指的是,隨著人均壽命延長五年,一個新的社會服務需求就出來了。人的平均壽命從70歲到71歲不會覺得是社會需求,但如果人的壽命延長五年,新的社會需求就出來了。這種需求我們要捉得到,而且需要我們去投資,去貢獻解決它。

比如,我發現醫院裡出現了一些人,他們的年紀比較大,病治好了,但是沒痊癒,而且痊癒的過程特別長,所以佔著醫院的床位。醫院為了讓這些老人趕快出去,有的採取了很多不人道的措施。可是這些人病是治好了,人沒痊癒,回到家裡也活不了,所以託人託關係佔著醫院的床位。

這種現象就產生了一種社會需求——康復醫院。先在醫院做日間手術,就一天,做完手術就送到康復醫院。病治好了,人沒痊癒怎麼辦?就要康復。但現在康復醫院很少,專業的康復醫院、康復師、康復醫院的管理者都非常少。另外,康復時間一旦延誤了,這些人就沒有康復體徵了,沒有康復體徵了就需要一個新的服務——長護。為什麼叫長護呢?沒有康復體徵了,臨終的最後一段,就要減少痛苦。因人而異,有人臨終的時間挺長的,有人時間很短,但是二者有一樣是相同的,沒有床位限制,所以叫長護。

長護有兩個特點,第一,基本沒有康復體徵了,第二沒有期限限制。舉個例子,有個老人在一個地方進了康復醫院,沒有分清康復還是長護,最後規定六十天,最多九十天,到期了醫保不報銷了就往外送。結果把這個老人送到外邊後,再抬回家的路上去世了。這個人早就進入長護和臨終60天了,那怎麼能康復呢?這麼一個老人躺在床上,動都不動了,這需要的是長護。隨著人均壽命的延長,五年就出現一個新的社會需求,需要我們去投資。所以那麼多房地產商往這個方向走走啊,把這些難題解決了,這就是我們說的消費需求和約束條件。

當然要做這些供給的時候,也要考慮康復師在哪裡?中國可能量最大的康復師是盲人按摩,那麼這些康復師能不能規範化呢?所以我們需要保險,要提供康復保險。所謂健康經濟就是基於人可以健康長壽,對這種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和約束條件來組織生產、分配、流通、消費,通過這樣的活動形成一種良好的供求關係。

還有一個代際關係,四代同堂的家庭越來越多了。一些長壽的地方,五代同堂的家庭都有,所以我們提一下代際關係。代際關係重要的還是工作納稅一代和退休養老一代,這兩代人。我們面臨養老的問題,兩代人之間要和諧,我們不能一味地看到老年人的養老金要增長,可是增長的錢從哪來?現在年輕人越來越少,年輕人還要養孩子,還要投入很好的人力資源,這時候你給予年輕人太多的負擔,年輕人負擔不起,無異於殺雞取卵。處理好兩代人的代際關係非常關鍵,這是整個社會健康長壽以後的一個基本趨勢。面對這樣一種趨勢,可以歸納為兩個高紅利,我們現在需要培養的是兩個人口紅利,它既是政治問題也是經濟問題,也是一個金融問題。

第一個高紅利指的是勞動人口,提高年輕人的人力資本,年輕人的知識結構要好,合作精神要好,學歷不一定高,個人的才能不一定比別人多多少,不用顯得鶴立雞群。同時,要學會協作,要有團隊精神,身心健康。充分利用年輕人的人口紅利,用科技來推動經濟。現在,第一人口紅利不是過去那種去降低人均成本,去剝削,而是讓越來越多的人,自己的貢獻大於自己的消費,也就是說增加納稅群體。

第二,老齡人口紅利。當你步入老年了,想頤養天年了,這時候回想一下,我有沒有足夠的養老醫療,以及老年將來可以反向抵押的房產,使自己能夠頤養天年,並且有一個良好的資產結果,也就是有消費能力,用消費拉動經濟。中國的老年人越來越多,佔比也越來越大,老齡人消費就很關鍵。

當然,一個好的消費能力取決於健康的身體、良好的知識結構,多工作、多積累,這是老年人為年輕人做出的貢獻去買單,消費勞動,這叫老齡人口紅利。黨的十九大報告顯示,我們的矛盾其實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覺得這個定位還是非常好的,所以我們現在要研討的東西和我們要做的東西,正是要解決這樣的一些問題,下圖是我們中心每年發的銀色經濟和健康財富的指數。


危局與機遇:如何應對老齡化?銀色經濟與健康財富!


圖1 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和健康財富成長

這個指數依據的數據庫現在還主要是OECD的國家,可以看出,OECD的國家進入老齡社會後,按2005年的美元購買力來計算,人均GDP超過1萬美金,深入的時候會有兩萬美金。到了超級老齡社會,兩個勞動人口供養一個老人的時候,他們的人均GDP就是4萬美金。隨著人口老齡化,人均GDP水平會不斷升級,人們的收入結構變化的時候,它的消費結構也是相應變化的。比如,第一份人民幣肯定去買饅頭,先把肚子填飽;第二份的,可能就要買衣服。等解決了吃住行等問題後,就想健康、長壽、活得幸福一點,所以消費就發生了變化。

變化中,醫療衛生支出佔比從6%、8%、到10%,比例越來越大,所以什麼叫健康財富?投資健康的這個比例,在GDP中的比例佔得越來越大,健康財富就是這樣成長的。人們要求買健康,那誰供給呢?服務怎麼辦呢?怎麼去衡量、怎麼去評價?我們還做了一個國際時間表,從時間表看,給中國的時間比較短,中國從一個年輕的社會到一個超老齡社會,一共不到41年。世界的其他國家沒有這麼快的速度,所以今天我們大家都覺得很累,不管是政府、企業還是年輕人、老人都覺得累。我們發展的速度快,欠下的賬很多,時間表很短,不累過不了這一關,這時候還想坐在那兒長壽,慢悠悠的,已經來不及了。還想說我不做貢獻,等別人養我,過兩天大家就全想明白了。

在中國,大家今天是得辛辛苦苦渡過我們的難關。


危局與機遇:如何應對老齡化?銀色經濟與健康財富!


圖2 大健康經濟需求結構

但是衛生支出佔GDP6%、8%、10%都是醫療嗎?不是。前幾年講大健康、大衛生、大醫療,現在只講大衛生、大健康,不講大醫療。為什麼?這個投資比例是變化的。

當衛生支出佔到6%的時候,預防康復佔3.5%,長期護理佔0.5%,到了深度老齡化,預防康復佔4%,長護佔1.0%,到超級老齡社會時,預防康復佔4.5%、長護1.5%,人們更多投在了預防、康復上。

這是因為人們的需求變了,想法也變了,所以大健康不等於大醫療,大衛生。大健康,大醫療是有適度比例的,現在國家也正在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叫“十五分鐘見首診醫生,五十公里看大病,異地轉診是疑難危症”,所以國家還有醫保資金將會40%-50%下基層,20%-30%資金、資源在專科醫院,最後到了異地看病,醫學區將佔10%左右。

國家正在努力建設我們的社會,正在構建一個從預約醫生到預防健康、管理慢病,從各個康復集團下基層和各種類型的護理機構進社區到家庭床位,扁平到家的醫療服務體系。

大家可以看到,壽命延長了,從個人到國家,到企業都要做好終生理財的準備。企業投資在哪裡?國家的宏觀政策在哪裡?個人百歲人生怎麼度過?都面臨著新的問題。

在這個概念下,我們到底怎麼做?

所以,我們發佈了銀色經濟和健康財富發展指數,這個指數有三個維度,這個維度是我們創造的,是全球很多組織,聯合國、世界銀行、OECD等國家聯合起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三個維度。


危局與機遇:如何應對老齡化?銀色經濟與健康財富!


圖3 中國銀色經濟與健康財富發展指數

第一個維度是健康老齡化,要投資健康。健康老齡化上利用總出生率,預期壽命,人均GDP經濟水平、衛生投資的水平、健康經濟和產業的發展以及醫療費用的結構六個指標來衡量。

第二個維度是老年人口紅利,這個要求多參與,要儘可能多的參與社會。現在人均壽命76.7歲了,很多城市戶籍人口的平均壽命超過80歲,上海已經84歲,跟日本的水平差不多。國家是一個大家庭,互聯網時代以後大家都聯繫在一起;個人百歲人生,整個國家人口老齡化時,我們共同要面臨什麼問題?所以對中國來講,參與社會非常重要。

參與其實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就是勞動年齡。各國都在延長勞動年齡,中國勞動年齡,女性到50歲退休。這個確實該延長,再不延長,五十歲退休的人群,過去叫大媽,現在叫大姐了。這群人就做了很多不被社會理解的事情,比如滿地跳舞,最後出了問題,後來又隨便自己去買黃金,現在又到處旅遊,產生了外國人眼中的大姐經濟。

但是,大姐、大媽原本是一個很親切的詞,現在大姐、大媽怎麼變得是貶義詞了,所以說,這麼一個退休的人群總得有事幹,因此各國都在延長勞動年齡。

所謂的老年人口紅利,也就是說,個人要多投資健康,要多工作,多積累財富,老了要多消費,做這樣一些社會參與,讓老人上升為老齡人口紅利。

第三個維度是養老保障。隨著高齡化,我們看到了,臨終家庭照料的一些需求都出來了。整個國家社會建設老齡友好型的社會,從居住到出行都能夠適應老年人口的狀態,建立養老保障,養老金醫療和醫養服務。

2015年起,國家開始重視人口老齡化,國家出臺了很多政策。從指數中也可以看出來,2015年指數發佈的數據是0.5238,2016年的發佈的數據變成0.5527。其中,醫療保障的貢獻比較大,醫療保障是一個全覆蓋的、不斷擴大的項目,改革後,儘管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醫院的效率有所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可以看病了,這是一個增值。

但是我看到一個減值——養老金。與2015年,相比,2016年養老金的貢獻是下降的,主要是因為各個地區經濟、人口的區別,一些城市的養老金收支不平衡,有的甚至把過去累積的用掉了,依靠中央財政補貼。也就是說,我們現在面臨著很多的挑戰,包括養老金,勞動年齡、養老金的領取年齡等等,這都是我們後邊要面對的問題。

另外,我們現在有兩億多的人口在處於流動中,人們的異地遷徙、職業轉換,不能一換身份,養老金就發生了變化。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中央統籌基礎養老金。目前,國家也在打造這樣一箇中央統籌的基礎養老金。我來這兒之前在清華開會,有人提出一個消費積分轉換養老金的合作計劃。只要一消費,經過老闆審批就可以轉為養老金。這個養老金賬戶設在工商銀行,由工行做賬戶監管,然後給大家記賬。我十分羨慕大家這群年輕人,我們父母那一代人,沒有養老金賬戶,他們現在退休了,只能等著每個月政府發的退休工資;我們這代人雖然建立養老金賬戶了,但這個賬戶是一個空賬,我們這代人群沒有真正的自己積累起來的養老金賬戶;現在養老基本上轉化為個人繳費,目前國家啟動了延稅型養老金和社會啟動的消費型養老金,都意味著我國發展養老金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