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日报“融媒体”来了!

在初冬的暖阳里,大连日报《融媒体·v新闻》专版今日与广大读者和网友见面了,大连日报微信互动平台同时上线运行,这是大连日报在媒体融合、转型发展的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党中央对媒体融合发展的前瞻判断,市委对党报融合新媒体提升影响力的高度重视,广大读者对大连日报的殷切期待,本报编辑部对自身优势和不足的深入剖析,让每一位媒体人油然而生不进则退、时不我待的使命感、紧迫感。如何使传统媒体成长为具有很高融合度,具有强大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已经出发!

此前,我们已经开展了融媒体实践

今日你看报纸了吗?你平时都从哪些渠道获得新闻?你经常在哪些社交媒体和朋友互动交流?

在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的今日,各种网站、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种种平台的出现,其即时性、生动性和强大的互动功能正在让传统媒体读者不断流失。在“拇指族”日益增多的形势下,我们不断在思索,纸媒往何处去?

未来,大连日报要成为融合度较高的新型主流媒体发展,离不开读者和网友的支持参与

有着69年历史的大连日报最早从“铅与火”时代诞生和成长,自1991年1月1日起全部改为电子激光照排、胶版印刷,迈入“光与电”时代,如今正向“数与网”转型。如何在新的媒体业态下,走好纸媒与新媒体的“平衡木”,使二者互为支撑、互为补充、相互壮大?如何让传统媒体权威丰富的内容资源,在数字化时代创造出新的价值?

我们做了一些有益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果。大连日报2009年注册了新浪官方微博,2013年注册了官方微信平台,目前粉丝量2.5万人,发送微博和微信2.2万条,从2013年8月起,每日在b01版推出新浪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二维码,设立了几个特色报网互动栏目。如a01版的“我在现场”栏目,读者在报道中首先读到新闻现场的简单描述,然后扫一下配发的二维码,即可看到新闻事件的所有视频、图片和详细文字;“报网互动high起来”栏目,包含微评论、微征集、微赠票、微倡议等,文图并茂,短小生动,灵活安排;我们还固定在b01版开设“微言博议”专栏,对一个时期网友关注的热点话题、精彩观点进行集纳呈现。

“微直播”延伸了党报影响力。从2013年夏季达沃斯会议开始,本报进行了30余次官方微博微直播,在直播过程中,党报的固有形象在悄悄改变。参加夏季达沃斯的嘉宾,刚下飞机就从微博上看到会场实景;“科学大咖来了”,让更多网友领略院士走进中学课堂的风采;“服装节上看漂亮”,记者们长枪短炮齐上阵,将异彩纷呈的服装秀有图、有声、有影地直接送到网友面前……“微直播”累计参与网友近2000万人次,不少年轻读者说,党报动起来了、活起来了!

努力占领网络舆论场,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今年8月,为配合全市开展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战役,本报官方微博与纸媒专栏联手,设置了“聚焦市容环境整治”话题,40多天时间,网友浏览量达1100余万人次,评论3700多条,有报料、有吐槽、有建议,围绕多个话题热议不断。我们还策划了大型创意摄影大赛活动,微博话题“发现至美东港,聚焦东方水城”浏览量超过1300万,新华网、凤凰网、腾讯网等多家媒体网站转发,影响力扩散至全国范围。

尝试的过程是艰难的,也是幸福的。在这个过程中虽有收获,但与同城媒体和其他城市党报新媒体相比,本报融媒体还存在规模小、粉丝量不多、线下活动少等问题。大连日报编委会基于对媒体融合发展的全方位考量,决定加大力度发展党报融媒体。融媒体是一个全方位、全天候的平台:它不再是单一的纸质媒体,也不是单纯的新媒体,而是纸质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体。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已不满足于仅仅为读者传播多种形态的新闻内容,还将发挥党报优势,为广大客户提供多种形式的生活服务。

未来,大连日报要成为融合度较高的新型主流媒体

去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按照市委的要求,本报编委会明确提出,要在媒体融合上有所作为,我们完善了融媒体的组织架构,成立由总编辑为总监的新媒体采编中心,设立融媒体管理部,举全社之力做好融媒体发展。我们将全面更新新闻发布流程,尝试崭新的新闻形态,形成文、图、音、视等多种报道模式,采用网站滚动播报、官方微博直播、微信平台转发分享和报纸版面纵深报道的立体化报道方式。加强与大连新闻网合作,积极参与报业集团全媒体互动平台建设,努力使大连日报成为融合度很高的、东北地区影响力强的新型主流媒体。

从今日开始,在b02版开设《融媒体·v新闻》专版,将原有的栏目如微言博议、报网互动、美小护服务平台和微直播集中整合,并做大新闻图片库,实施与网上平台的有效链接,为融媒体提供更多图片选择。本版将集中刊发融媒体报道、互动活动和互动话题,各项活动和话题可扫本版多个二维码深度参与和阅读。

本报编辑部将推出“微信矩阵”,全面整合现有资源,同时开拓新领域,尝试服务新模式。积极组织线上线下活动,和本地有影响力的微友群组织丰富多彩的公益性活动,提升本报融媒体的影响力。我们将创新管理体制,对丽霞健康工作室和海峰财富工作室等记者专门工作室实施项目制管理,以融媒体为平台,延长服务链,使读者和用户享受到全媒体、全方位、全天候的超值服务。本报官方微博将与本市各区市县及委办局的政务微博积极互动,第一时间为市民提供权威信息。

为提升采编人员互联网思维,我们将进行全员培训,将现有采编人员培养成为全媒体记者,对他们的图片、音频、视频制作和编辑能力进行分期分批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新兴媒体的传播规律和技术,在融媒体平台上大展身手。

发展,离不开读者和网友的支持参与

我们珍惜老读者,更要吸引新读者。融合后的大连日报,纸质版面将更强调慢阅读、深阅读、精阅读,强调独家策划和独家视角。新闻在数字平台的传播,将更注重传播的快速、及时、高效、互动。老读者新的一天“从一杯茶一张报纸开始”的习惯仍可保持不变,而随手扫扫二维码,可能会发现更多惊喜。新读者一部手机在手即可接入多个端口,不光是“读报”,还可以“用报”,动动手指即可享受更多贴心服务,将涉及购物、金融、饮食、医疗、教育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领域。

明年11月1日,大连日报将迎来70华诞。对一个人而言已是古稀之年,而对一张报纸来说,仍然风华正茂!作为赶上媒体重大变革时代的一代报人,我们深知形势的严峻、责任的重大。我们怀着一颗对党的新闻事业无限热爱的心,带着对新兴媒体传播规律和技术的探究精神,时刻思考并求证,在互联网时代,党报还能做好什么?今日,我们已迈出创新的坚实步伐,真诚期待与广大读者和网友一路同行,在大连日报融媒体平台上共创辉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