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中你被忽略的機率思維

導讀:投資是藝術和科學的結合,科學部分更多來自概率思維。許多人在投資中犯錯的重要原因是缺少概率思維,過於感性而非理性去做決策。感性就是基於我們的動物本能,而理性是從數學邏輯看待問題。今天從幾個小故事和大家分享投資中被許多人忽視的概率思維。

厭惡虧損的心理

從人性的角度看,大家都是厭惡虧損,也因為這種心態往往會讓我們做出錯誤的選擇。我們來看一個案例,假設有兩個投資機會,投資機會A確定給予24萬收益,投資機會B有25%的可能得到100萬,但也有75%的可能一分錢都沒有,那麼你到底會選擇哪個?從數學概率的角度看,投資機會B的預期收益率是100萬 X 25%,也就是25萬。簡單來說,投資機會B的收益率其實比投資機會A更高。但是大部分人會選擇確定性的24萬收益。

我們再反過來,如果又有兩個機會在我們面前,投資機會C會確定讓我們虧損74萬,投資機會D有75%的概率虧損100萬,但是也有25%的概率一分錢都不虧損。這一次你又會如何選擇?大部分人會抱著僥倖的心理選擇投資機會D,因為有可能一分錢不虧損。然而從賬面價值看,投資機會D的預期收益率是虧損75萬。

所以我們看上面四個投資機會,ABCD。從一個理性的角度看,最優組合是B+C,這個組合的預期收益率是虧損49萬。但是大部分人會從感性角度選擇A+D,這個組合預期收益率是虧損51萬。

投資中你被忽略的概率思維

在投資上許多人會犯類似的錯誤,對於虧損我們更多抱著僥倖心理,尋找那個有可能不虧損的機會。比如當一個公司業績不好,或者大的市場出現重大利空時,我們內心會選擇那個25%概率不虧錢的動作:“裝死”。我們總是會想,或許今天是大奇蹟日呢,或許有人進去抄底呢。我們的內心是不願意去實現確定性虧損的。而在收益端,我們卻願意鎖定利潤,拿到那個確定性的收益,而不去追求有一定概率更高的收益。

尋找黑馬心理

在體育比賽中,如果一場比賽觀眾對於兩隻球隊沒有任何的傾向性,那麼他們往往會更喜歡弱隊能取勝。在幾個月前結束的美國橄欖球超級碗決賽前,曾經做過一個民意調查,大家最討厭和最喜歡的球隊是誰。出乎意料的是,排名第一的都是過去十年的王朝球隊新英格蘭愛國者。作為綜合實力最強的球隊,愛國者當然有一批最深度粉絲,但同樣中立球迷更喜歡看到爆冷的結果,希望愛國者能輸球。

投資中你被忽略的概率思維

同樣的例子,剛剛結束的美國大學生籃球聯賽有著名的三月瘋(March Madness)稱號。64個球隊,分在四個分區,按照1-16的種子排名進行捉對單場定勝負的廝殺。每年這個時候有上百萬的美國人會參與一個叫做“Bracket”的遊戲,就是填寫每一場比賽勝負結果,如果全部猜中能獲得一筆大獎。

從完全統計學的角度看,高順位種子球隊實力比低順位種子隊強,最理性的結果是每一場比賽都填寫高順位種子球隊獲勝。但是現實中,大量的人會主觀去判斷會有哪些比賽爆冷。曾經有兩位統計學家收集了300萬份2004和2005年的比賽結果預測表格,驚奇的發現如果單純用高順位球隊戰勝低順位球隊這種無腦的策略,最終勝率在87.5%。然而由於希望預判冷門,用戶整體的勝率只有75.2%。這就是我們的“黑馬心理”導致的。

投資中我們也會發現這個現象。其實市場上有一批優秀的公司,他們是透明的底牌。過去幾年A股上的茅臺、格力,港股的騰訊,美股的阿里巴巴等,都是這種透明底牌的公司。但是投資者卻喜歡找黑馬,因為黑馬爆冷帶來的空間更大,內心也感覺更加刺激。

很多時候出去聚會,大家都會推薦自己看好的股票。

如果你開口說的是茅臺、平安、格力這種股票,好像一上來就輸在了起跑線。這些公司都太白了,太沒意思了。而如果你開口說的是一些概念股,新科技,新方向,新模式,市值又是比較小的公司,大家都會聽得津津有味。但事實上,最終我們發現好學生長期來說,就是比買壞學生要賺錢。白馬長期看,還是比黑馬股更好。從概率的角度看,一號種子和十號種子比賽,大概率是一號種子能贏。只是從人性的角度看,冷門帶來的刺激更大。

對時間價值的錯配

我們再來看一個有趣的實驗:用戶有兩個選擇,第一個的選擇是現在就拿到100元,第二個選擇是在一個月後拿到200元,你會選擇哪個?當我們把這個選擇交給普通大眾的時候,絕大多數的人選擇“落袋為安”。今天的100元比明天的200元重要,不是有句話叫:one bird in hand is better than two birds in the woods。但是從金融學的角度看,如果僅僅需要等一個月,你獲得的收益就能翻倍,不是更好嗎?我們再把這個實驗換一種形式,12個月後給你100元,或者13個月後給你200元,你會選擇什麼?這個問題是一個no-brainer,所有人都會選擇後者,也是正確答案。那麼這兩個選擇,本質上類似,為什麼選擇會相差那麼大呢?

因為對於許多人來說,現在和將來是兩個概念,所以今天能拿到100元和一個月後拿到200元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一年後和13個月後,這個對於大家來說是一樣的,都是未來。從概率和統計學角度看,必然應該選擇一個月後拿200元,但是人性卻不會如此考慮。

投資中你被忽略的概率思維

大家在投資上是不是也會如此思考,我們都太關注短期的收益率,導致短期交易變得極度擁擠,但是許多人卻很少關注長期的收益來源。許多人最好今天就賺到錢,賺了錢落袋為安,有時候可能就這樣放棄了一個長期大牛股。在投資中,時間是最大的槓桿,大部分人虧損在於時間價值的錯配。將長期目標短期化,短期行為干擾了長期的體系和方法論。我們都太在意今天那個100元,卻不知道這個可能10年後有個1萬元在等著我們。

關於時間的價值,我們在過去做過多次討論。如果我們從目標收益率上去思考,加入時間因素以後,這個年化目標收益率就能變得更加合理。許多人看不上一年25%的收益率,卻不知道10年連續25%收益率就是10倍,那麼只要能保持,20年就是100倍,30年就是1000倍,40年就是10000倍。通過時間的槓桿,我們會看到這是一個多麼驚人,也多麼讓人覺得誘惑的回報率。絕大多數的投資人,沒有想過幹40年,甚至沒有想過幹20年。他們更看重那些1年10倍,20倍的回報率。不過有一句話叫:盈虧同源。高槓杆帶來的回報,會成就你,也會毀滅你。成為拋硬幣大賽冠軍,完全取決於運氣。而事實卻是,好運是最能夠確定,不可持續的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