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分享滋补药材选用方法,值得收藏

滋补成药选用法

①气虚体质者:可选服党参膏、参芪膏,每次1汤匙,每日2次。

②血虚体质者:可选服十全大补膏,每次1汤匙,每日2次。

③阳虚体质者:可选服参鹿补膏,每次1汤匙,每日2次,可加服鹿茸片。

④阴虚体质者:可选服琼玉膏,每次1汤匙,每日2次,可加服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

冬令补品选用法

①阳虚畏寒者:可选食羊肉、狗肉、牛骨髓、参茸片、参茸补膏等。

②阴虚者:可选食海参、银耳和当归丸、六味地黄丸等。

③血虚者:常头昏眼花,可选食牛奶、桂圆、鸡、蛋、红枣和阿胶。

④气虚者:宜选食人参、参杞补膏、两仪膏、十全大补膏等。

粉针剂质量鉴定法

正常的粉针剂能在瓶内自由翻动,瓶内无异物及色点,瓶体无裂缝,出现药粉结块、粘靠瓶壁或变色等现象之一者,应丢弃不用。

服药防呕吐法

服药会产生呕吐反应者可采用以下方法。

①分次少量服用。

②先饮少量生姜汁,再服药。

③针刺或指压手腕部的内关穴。 

④用手指重按太阳穴。 

⑤在舌苔上先用鲜姜切片来回擦几下。

⑥鼻孔里涂些醋。 都可防止恶心呕吐。

感冒药合理选用法

中药治感冒必须辨证施治。

①风寒感冒:表现为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声重咽痒、咳嗽痰稀,可用午时茶、通宣理肺丸等辛温解表剂。

②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有汗、头痛、咽喉肿痛、痰涕黄、口渴、尿黄,可用银翘解毒片、感冒退热冲剂、桑菊感冒片等辛凉解表药。

高锰酸钾浓度选用法

①洗胃:浓度应为1∶1000~5000。

②冲洗感染的伤口及粘膜:浓度应惟1∶1000。

③冲洗阴道或膀胱:浓度应为1∶1000~2000。

④消毒水果和食具:浓度应为1∶1000。

虎骨真假鉴别法

①头骨:头圆,额扁平,前额上部有一浅槽,顶骨后部有脊棱,颧骨外展,上腭8对牙齿,下腭7对牙齿,犬牙长而内弯,臼齿为山字形。

②身骨:颈椎第一节为蝶形,第3~7节呈马鞍形,肋骨13对,两端圆而中间扁,尾椎22~28节,多为双数。

③四肢骨:肢骨分2节,上节为1根骨,下节2骨合成、前肢上节有“风眼”,前肢下节主骨长,帮骨短,后肢上节为圆柱形,下节主骨粗,呈棱柱状、帮骨软细,四肢断面空隙占骨的1/3,骨髓呈丝瓜络状。

④爪钩:前足5趾,后足4趾,爪为黄白色或灰白色,油润光滑,爪钩粗短,外侧呈圆棱状,内侧略平无裂纹。虎掌上常留有黄褐色略有黑条纹的皮毛。 

⑤气味: 腥臊味较重。 

⑥比重: 虎骨比同体积的牛骨重一倍。 虎骨断后不呈空洞,而显丝瓜络状。

混悬剂乳剂质量鉴定法

药用混悬剂、乳剂如出现大量沉淀或分层、轻摇不匀等现象之一者,即不能使用。

进口药品有效期识别法

①欧洲:按日、月、年排列,如:15/8/92。

②美国:按月、日、年排列,如:May.26.93。

③日本:按年、月、日排列,如:92~8~1。

④俄罗斯:有时用罗马数字代表月份:如Ⅱ.91。

⑤有的产品仅标注制造日期,可按制造日期推算出有效期,如:

制造日期:15/8/92即表示1992年8月15日生产;

失效日期:Fiveyear;fromdatteofmanufacture,即表示由制造日起5年内可以使用,即到1997年8月15日失效。

酒精浓度选用法

①消毒灭菌:一般浓度为70%~75%。

②预防褥疮:浓度应为50%。

③物理降温和小面积烫伤的湿敷:浓度应为25%~30%。

咀嚼服药法

治胃溃疡、胃酸过多的药物,如胃舒平、氢氧化铝片以及普通阿斯匹林片都要嚼碎后咽下,才能充分发挥药物作用。

老中医分享滋补药材选用方法,值得收藏

羚羊角真假鉴别法

真品羚羊角具有以下特征:

①对光透视可见一条灰黑线直通角尖,俗称“通天眼”。

②表面有环状轮嵴,以平握之舒适自然。

③中下部有骨塞,取出骨塞可见骨塞表面有凸起角与角内面的凹陷正好吻合。无以上特征者均为假羚羊角。另外,用水浸泡变软者为明角伪制品;发粘者为鱼膘伪制品。

鹿茸质量鉴定法

鹿茸为雄性梅花鹿、马鹿的尚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

①梅花鹿茸以粗大、挺圆、毛细、质嫩、顶端丰满、皮色红棕、光亮油润、下部不起筋者为上品。(1)锯茸:呈圆柱形。具一个侧枝者称“二杠茸”,主角称“大挺”,长约10~18厘米,锯口径约3厘米,洁白,有细蜂窝状,外圈无骨质。茸毛密布、红黄色,上端密、下端稀,分岔间有条灰色筋脉,皮茸紧贴。气微腥,味微咸。具两个侧枝者,称“三岔”,其大挺长24~30厘米,直径较细,多不圆,略呈弯弓形,微向后偏,先端尖,下部多纵棱筋,体重,毛精,锯口外围多见骨化,无腥味。(2)砍茸:与锯茸类同,分二杠、三岔等规格。脑骨前端平齐,后为一对弧形骨,称“虎牙”。其色白无残肉,外附脑皮,上生细茸毛。

②马鹿茸以体轻、饱满、断面窝致密、下部不起筋,少骨质为佳品。亦分锯茸、砍茸,形似花茸,体形粗大,分枝多。一个侧枝称“单门”;两个侧枝称“莲花”;3个称“三岔”;4个称“四岔”。商品以莲花、三岔为多。茸长20~30厘米,外表灰黑或灰黄色,毛稀且粗,锯口外圈有骨质,分岔多,质越老、体越重,气微腥、味微咸。

牛黄真假鉴别法

①口尝:(1)天然牛黄入口清凉,味先苦而后微甜,嚼之易碎,不粘牙,可慢慢溶化。(2)人工牛黄,气微清香而略腥,味微苦,入口后无清凉感。(3)伪品无清香气,味苦,入口后即化成粘糊状或有渣粒感觉。

②涂甲:天然牛黄和人工牛黄用清水调匀,涂在指甲上,指甲染上后不易擦去;伪品则不能。

③水溶:将少许样品放在玻璃器皿中,加水煮沸后天然牛黄与人工牛黄能完全溶化,水呈棕黄色,不混浊,无沉淀物及漂浮物;伪品则溶化不完全,有沉淀物或漂浮物。

老中医分享滋补药材选用方法,值得收藏

人参进补法

①泡茶法:将人参末加白糖放在保温杯中饮服,收效最佳。

②研粉法:将参研成粉末,每次2~3克温开水吞服或装进胶丸内服用。

③蒸汁法:将6~9克参片放在小碗或杯内,隔水蒸汁,分数次服完为宜。

④嚼片法:将切成薄片的人参,放在口中含服,每日4~5片即可。

⑤冲奶法:将参粉拌入牛奶,同饮。

⑥炖鸡法:将参放在鸡腹中,不放油盐调料,清炖,吃肉、喝汤。

⑦浸酒法:将10~20克参放入500克白酒中浸泡,两周后可服用。

⑧参枣法:将人参、大枣辅以当归、甘草、枸杞等同蒸,常服人参枣汁,对肺病、胃病、肝病、神经衰弱症有疗效。体质虚弱、食欲减退、精神萎靡者尤为适宜。

⑨参蛤粉:将参、蛤蚧研成细粉,每日两次服用,专治肺肾虚亏、哮喘等症。

人参类型选用法

①偏热性:朝鲜红参(又名别直参、高丽参)、吉林红参、日本红参、红参须等。适用于阳虚、偏气虚者,如老年体衰、头晕眼花、食欲不振、子宫下垂及妇女崩漏、大手术失血过多者,一般在冬季服用。不适于阴虚火旺、高血压、肝炎患者。

②温性:吉林野山参、白参、东洋参、糖参等,性质平和,对偏阳虚、偏阴虚体质者,如年老体弱,病后、产后体虚,高血压、心脏病、胆结石、胆囊炎、癌症等均适宜;口干舌燥,牙龈肿痛皆可服白参。一般夏季服用。

③凉性:生晒参、皮尾参、白参须等,适宜舌质偏红、口干咽燥、头晕耳鸣、便秘、有虚热等阴虚火旺体质者。

山参园参辨别法

山参即野生人参,其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都较高;园参即人工栽培的人参,药店中的红参、生晒参、糖参等就是园参加工制成的。山参与园参区别如下:

①皮:山参表皮多为黄色,少数呈金黄色和黄褐色,有又细又深的纹,多数呈螺旋状环绕在主根肩部;园参表皮较白,大多无纹,即使有纹也不连贯。

②芦:山参芦头较长,多数可分三节,也有两节,芦痕排列紧密,四面环生;园参芦头较粗,多为缩脖芦,茎痕大而明显,数量较少。

③体:山参多为横灵体和疙瘩体,少数为菱角体和顺体,极少笨体;园参体短、粗壮,多数为圆柱体,顺体和笨体。

④腿:山参多为两条腿,少数两条腿以上或一条腿,分裆处自然宽松;园参腿多,极少有一条腿或两条腿,分裆处较紧。

⑤须:山参须根细长有弹性,上有珍珠疙瘩,水须和毛毛须极少;园参须根短而多,极少有珍珠疙瘩,多数形如扫帚,杂乱不清。

⑥芋:山参芋多数像枣核形,并向下垂,毛芋极少;园参多为毛芋,无枣核状,并大多向上或横向伸展。

老中医分享滋补药材选用方法,值得收藏

麝香真假鉴别法

①眼观:真麝香粉粒呈棕褐色或黄棕色,团块中偶有方形柱八面体或不规则晶体,无锐角,并可见圆形油滴,偶尔也可见毛及皮层内膜组织。

②手捻:将少许麝香置于掌心,加水湿润后能搓成团状,用手指轻揉即散开,不粘手,不结块。

③火烧:取少许麝香,用火烧,有燥鸣声,起油点如珠,似烧毛发但无臭气,其灰呈白色或灰色;如用锡纸包好放火上烧,开始可见轻微如磷似的火焰,然后有蓝色烟柱直线上升。如火一烧就起油泡,且无香气者为掺杂假货。

④水泡:将少许麝香放入沸水,若急速旋转而渐渐沸翻溶化者为真;漂浮水面或沉底不动、不溶为假。

⑤嘴尝:取少许麝香放入嘴中,真品口感清凉,浓郁化渣,纯香而无臊味,反之为假货。⑥墨移:用上等墨锭在玻璃上研出少许墨汁,再将小粒麝香放在墨汁旁边,有驱墨移动现象者为真品,否则为假货。

麝香质量鉴定法

①整麝香:呈球形,椭圆或偏圆形,直径3~6厘米。开口面略平坦,细短毛呈旋涡状排引,色白或灰棕。去毛显棕色革质皮。另一面无毛,为黑棕色皮膜,有弹性。剪开可见中层银灰色透明的皮膜,棕红色的内层膜。内层膜内包满粉末或颗粒状麝香仁,质柔软,香味特异。

②散麝香:棕黄或紫红色粉末,质柔软且富油性,夹有细毛。其中称伟当门子”者,为块状、颗粒状,具不规则圆形或偏平状。多为紫黑色,油润光亮,微见林纹。不结块、不粘手,味微苦、辛,香气特异。

天麻真假鉴别法

①形状:扁缩,两稍端弯曲,呈长椭圆状;一端有红棕色牙苞,像鹦鹉嘴,另一端有从母天麻上脱落后形成的圆形疤痕。

②颜色:外表呈黄白色或淡黄棕色。

③表皮:有纵向的皱纹和横向的环纹。环纹上寄生有点状的密环菌。

④质地:坚实,不易折断,呈半透明状。

⑤将天麻隔水蒸,可闻到臊臭气味的是真品。假天麻多为土豆、紫茉莉根等加工而成,但鹦鹉嘴和密环菌却难以加工,不难据以区别。

听觉保健法

①保护耳道和鼓膜:避开巨大的噪音、遇放炮、打雷等巨响用手捂着耳朵。洗澡游泳要擦干耳道。不要用火柴头、发夹掏耳道。

②不嗜烟、不喝酒。

③慎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易损伤听觉的药物。

⑤按摩耳廓,每天搓耳80~100次,将耳搓红搓热。

西洋参进补法

服用西洋参进补可因人、因地制宜:

①煎服:将西洋参切成薄片,每次取3~10克,加水煎透后分次服用。

②含服:每次取3~4片薄片噙化,每日3次。

③吞服:将西洋参研成细末,每次服1~15克,每日3次,温水送服。

④蒸服:取6克西洋参,加25克黄酒,隔水蒸40~60分钟,分3次服。

⑤饮服:取西洋参片3~6克,泡水代茶饮服,当天饮完,参片也可嚼食。

⑥炖服:取适量西洋参片,加鸡或鸭,及山药、百合等,用砂锅炖透,分次服食。

⑦煮食:取西洋参3克,加2枚红枣、3克银耳,加水煮1小时服食。

老中医分享滋补药材选用方法,值得收藏

熊胆真假鉴别法

干燥熊胆,呈长扁卵形,上狭细、下膨大,表面黑色或棕黑色。光照呈半透明,质坚硬,囊内有不同形状的干燥胆汁。入口味苦有回味的熊胆为真。假熊胆入口苦甜相杂,无腥味。用一容器盛少量水,水面洒进一层薄尘,取少许胆末投入其中,如凝尘豁然而开有辟尘功效者为真,反之为假。

药片压碎法

喂小儿服药,常需将药片压碎。可将两只同样规格的汤匙叠放在一起,便很容易把放在中间的药片压成粉末。

药片质量鉴定法

①白色药片出现变黄、发霉、虫蛀、疏松成粉、潮解、味臭、有斑点或有结晶析出等现象之一者,均表明已经变质,不能服用。

②糖衣片出现发粘、糖衣裂开或出现黑褐色斑点、味臭、发霉等现象之一者也已变质,不能服用。

药品标号识别法

我国生产的药品,标签上都应注明批准文号、生产批号及注册商标。生产批号前两位数为年份,中间两位数为月份,后两位数为批号。

药物错服处理法

①吃错一般的小剂量药物,只要多喝些开水,促使药我排泄。

②及时发现吃错药,用手指或汤匙柄刺激根或咽喉部催吐排药。

③饮用茶水然后催吐,反复多次,洗清胃部,再吃生鸡蛋清或牛奶。

④病情重者,须急送医院,同时带上吃错的药物,以便及时对症解救。

乙肝疫苗选用法

下列人员需注射乙肝疫苗:

①婚前检查发现一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时,可给对方注射乙肝疫苗。

②孕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

③经常接触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和常为其作手术的医务人员。

④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的家属。

⑤幼儿园的保育员、食品加工厂的工人、食堂炊事员。

⑥经常需要输血的患者或经常献血的健康者。

中药服用忌口法

①服中药后,一般都忌喝浓茶。

②服用人参或其它滋补药后,忌吃萝卜。

③服用清热凉血药后,忌吃辣椒。

④过敏症、哮喘、皮肤病患者服药期间,忌吃鸡、鱼、虾、蟹、羊肉、大蒜等。

⑤服用茯苓后,忌食醋。

⑥服用麦冬后,忌食鲫鱼。

⑦服用荆芥后,忌食鱼蟹。

⑧服用蜂蜜后,忌食葱。

⑨服用白术后,忌食大蒜。

⑩服用甘草、桔梗后,忌吃猪肉。

中药煎汤法

①煎药器具,用砂锅、陶罐、瓦罐之类为好,忌用铜、铁类金属锅。

②中药不宜用开水浸煮,加水量,干药需盖过药面3厘米。二煎药,只需盖过1厘米,滋补药可多加水。“多浸少煎”可使药物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③火候应根据药物性能加以控制。“先武后文”为一般煎煮原则,急火煮沸,文火慢煎。沸后,20分钟左右为宜。凡发散解表药物,凡气味芳香的花叶类,如紫苏、荆芥等煮沸后,煎10~15分钟即可。凡滋补类药,滋腻厚重、不易出汁的药,如熟地、黄精等沸后煎40~60分钟为宜。

④在同一剂药中,先煎块根,后煎花草;果实、颗粒要捣碎再煎。有毒类如乌头、附子类宜先煎,以减轻毒性;大黄、番泻叶等泻药宜后煎,以免失去泻下作用。

⑤每剂药一般煎2次,滋补药可煎3次。小儿、重症病者药汁,宜浓缩,便于喂服。

⑥胶质药如驴胶、鹿胶、龟胶等宜另蒸对服。

⑦煎糊的药,切忌服用。

中药泡服法

泡服中药时,必须用一块干净纱布包住中药,投进杯中再冲开水,既能泡出有效成分,又可去除中药采集和晒干过程中混入的部分杂质和灰土,使药汁清香爽口。

中药汤剂服用法

①饭前服:病位在下,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疾病,肠道病等,饭前服,药性易下达,易被吸收,疗效就好。

②饭后服:病位在上,如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病症,对消化道有刺激的药,可使药性上引;毒性较大的药,饭后服,可免吸收太快而引起中毒。

③凉服:寒性药剂凉后服,如治疗大热病等;热性药剂凉后服。如治真寒假热病,效果好。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宜凉服。

④温服:凡平和的药,补益的药均宜在35℃左右温服,能益气、增补。

⑤热服:凡伤风感冒、解表驱寒的药,应趁热大口服下,促使发汗。祛寒、通血脉的药也应如此。

⑥顿服:药性强烈的小剂量汤药,应一次服完。应使药物在不伤正气的情况下,集中药力,发挥其最大效应。如通便、化瘀血等。

⑦频服:凡咽喉病、呕吐病、宜多次频服,缓缓饮用,使汤药充分接触患部,使其见效快。

⑧空腹服:凡滋补药剂,宜早晨空腹服饮,便于充分吸收。

⑨睡前服:安眠镇静药,宜睡前服。注意:积滞、胸部病患者,药后仰卧为好;头、脑、耳、眼患病者,药后去枕卧好;左右两肋病者,服后左右侧卧。

⑩隔夜服:驱虫药,睡前服一次,次日晨,空腹再服一次,肠道内虫更易被杀伤,以便排出体外。

中药最佳服用时间掌握法

①补药:饭前服。

②滋养阴血药:入夜服。

③发汗解表药:午前服。

④健胃药:饭后服。

⑤催吐药:清晨服。

⑥泻药:空腹服。

⑦治疟药:发作前服。

⑧对胃肠有刺激的药:饭后服。

⑨杀虫药:空腹服。

⑩安神药:睡前服。

老中医分享滋补药材选用方法,值得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