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相声有新人》中兰葆、潘心强被淘汰?大家觉得可惜吗?

九月晴天


带着“公务员”相声标签的兰葆、潘心强可惜了,但既然是PK,就得遵循同一个法则,郭德纲强调了多次的“相声基本功”不过关,那么被淘汰也无可厚非。

在《相声有新人》里面,要论说的内容质量,兰葆和潘心强最初亮相的作品确实不错,可以排在前几名的,但经验太少了,尤其是兰葆,30岁开始说相声,只是当做业余时间的一个爱好,那么在基本功方面几乎为零了。

最初的表演中,郭德纲已经指出他们的问题就是基本功,但出于惜才的目的,还是多给一次机会尝试,最初的PK是“磨蔓儿”,这是“基础中的基础”,兰葆和潘心强直接放弃了,我想当时郭德纲一定非常失望。

但这就是比赛,遵循比赛规则才是要事,虽然兰葆和潘心强被淘汰了,但有过这么一段经历,得到名家的当面指点,也是幸事。

基本功训练就能达到,不过创作的天赋不常有,潘心强有很多的原创作品,假以时日不会被埋没,起码通过这个平台知名度提升很多,而兰葆单凭一腔热爱走不远,应该从基础多做起,才能赶上搭档的脚步啊。期待他们有卷土重来的一天。


注视这视界


我刚看完这期《相声有新人》。兰葆、潘心强的表演我不否认有新意,可是如果让我花钱去剧场看这样表演想都别想。因为两个字:不值。



说句心里话,看了四期《相声有新人了》。越来越明白为什么德云社的相声能让那么多人花不菲的票价去看了。因为一个字:值。


既然回答问题,顺便总结一下前几期。

看完公式夫妻的言行,我意识到丘比特之剑如此神奇,才会把如此贰的一对儿卖书的促成在一起。也意识到姜昆唯二代表作《虎口遐想》、《新虎口遐想》在公式“相声”的衬托下如此美丽。(《新虎口遐想》一句没听过,但我用公式一算肯定比公式夫妻强14000倍)

看完第二期我意识到普通相声演员生存的不易,天知道郭德纲是怎样的身怀绝技才能杀出一条血路成为中国相声界的商演之王、德云社经过多少明枪暗箭才成为相声界唯一有能力满世界巡演是挣钱而不是搭钱的相声团体。



看完第三期第四期我意识到一个新的问题,播放量秒杀《笑礼相迎》的《中国相声人》如果没有相声界万能wifi郭德纲的加盟不是有没有收视率的问题,而是节目根本不成立,除非东方卫视根本不在乎收视率。目前的中国相声界除了郭德纲没有一个人有能力一己之力带着素人为主的选手取得不俗的收视率。纯相类节目三期全网播放量破亿,这就是天文数字。


絮絮叨叨说了一大堆,最后总结一句:兰潘组合淘汰再正常不过了。还有,说相声,如果郭德纲老师能带着在德云社商演跟着玩儿两场,那么带来的后续流量比上春晚强14000倍。

最后再补充一句。孟鹤堂学老太太真形象,唯妙唯肖。


小学生的左岸江湖


进入待定

兰葆、潘心强的节目确实耳目一新,正如郭德纲老师所讲,两人确实是爱相声,但也没怎么说学过相声。其他选手也表示,这对组合舞台经验少。他俩的剧本应该是不错的,这种风格也是可以考虑的,只是有点儿像背台词那种感觉。


PK失败

PK战考察的是相声的基本功,而二人欠缺的正是基本功,既然是比赛就要遵守游戏规则,被淘汰也不冤。尤其是兰葆,30岁开始说相声,只是当做业余爱好,基本功方面几乎为零。

在磨蔓儿考察中直接放弃。磨蔓儿就是相声演员在开场白阶段,通过彼此之间的姓名做包袱,来完成对观众的吸引,使情节不那么生硬,并且能够让观众顺利记住自己。

之后是表演“货声儿”,也就是模拟货郎叫卖。兰葆和潘心强还是放弃。

最后两人表演了一段原创的相声,我感觉这段的表演就属于让观众有点审美疲劳的感觉了,而且还出现了失误。

虽然兰葆和潘心强被淘汰了,但得到名家的当面指点,也算是不虚此行。愿二人在创作的同时强化一下基本功的训练。


多元视角


这一对没学习过磨蔓儿没学习过学吆喝,但是为什么我笑了呢,真的太禁琢磨了。如果这个作品给岳云鹏和孙越说会怎么样?个人感觉可能不好笑


广兼


可惜。不过话语权在郭德纲的手中,现在说什么也是白搭。

兰葆、潘心强是这次《相声有新人》带给理sir最大的惊喜,没有之一。正如郭德纲说的,两人是最不像说相声的。的确,两人一上台,从形象到气质再到台风和眼神,就像一对儿走错棚的基层干部。然而两人一开口,理sir就明白他们的自信从何而来。

他们能够get到相声的精髓——可能是不少学了一辈子相声的相声人也无法体会到的——那就是语言和文字的幽默,而不仅仅是搞笑。

虽然咱们常说,逗乐有很多种方式。说个笑话能逗乐,做个鬼脸也能把人逗乐了。无论哪种方式,不应该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潘心强和兰葆的逗乐方式的确是目前相声界最缺少的。

第一,两人很有自己的风格,一个明逗暗捧,一个明捧暗逗,一个是好看的皮囊,一个是有趣的灵魂,自成一派,相得益彰,令人印象深刻,比许多下台就忘的传统相声演员出彩许多。

第二,两人的包袱很新颖,虽然有不少可以看到网络段子的影子,但是并非拿来就用,而是经过了合理的改编和挪用。

第三,两人的幽默很“高级”,不挠人痒痒,也不膈应人,更不恶心人,是实实在在地用语言和文字做皮儿,以幽默和好玩做馅儿,让人看了笑了之后很舒服,感觉是吃了一顿营养餐,而不是垃圾食品。

说了这么多,理sir的看法也不能代表郭老师的看法。既然郭老师要考核基本功课,那只能按照郭老师的标准来呗,谁让人家是评委啊。

不过理sir也是不明白,相声是讲究四门功课不错,但是相声演员学会“说学逗唱”的目的不也是为了说好一段相声,把观众逗乐吗?所以,对于相声演员来说,到底“基本功”是目的,还是“好笑”是目的呢?求高人指点!

【娱乐有理性,八卦有道理。我是八卦有理,如果你喜欢我的答案,赞一个、粉一个再走咯】


八卦有理


说实话,兰葆和潘新强的相声第一次出场的时候还是挺不错的,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两个人的台词写得不错,内容新颖,留下很多笑点。但是第二次出场的时候基本功不行,几乎是没有。当时我还以为郭老师让他们站在一边看别人怎样说的,让他们记一下,然后就上场即兴发挥表演一段磨蔓,放弃了。郭老师也很爱才,给他们一次在电视上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来一段他们觉得自己说的最好的一段相声。但我觉得现场效果反应不好,兰葆还忘词儿了,大致的内容跟上一场表演过的相声内容有点相似,所以说这一次被PK下去,我觉得是正常的,合理的,没什么遗憾。


清风徐来熊猫兔


就基本功而言,他俩确实吃亏。可惜了潘心强,创作能力很强,多给他些舞台,实战去锻炼自己,相信他会找到自己的风格。


一头懵懂的驴


老实说,没有看过所以无话可说。

但,想借此机会谈一下对当前相声的看法,我知道最近在相声界郭德纲比较火。从网络上曾经也看见过他说的相声,也确实能把人逗乐。但!过后脑袋空空如也,不知道都说了些什么?只留下一种巧言善辩的印象。

娱乐界目前存在的现象,大体上都差不多。感觉就是嘻嘻哈哈,在网上听过一个词叫:娱乐至死,不知道是不是对当前的一个真实写照?也许是我自己人已渐老啦?亦或是兼而有之吧!

我现在大部分业余时间都在头条看新闻,有时也自己也接一些对联,或者按题目写一两篇短文。虽然只能算小众化自误自乐,但对于我来说也还是乐在其中的。(希望下次有机会再回答你的提问。)


双人鱼42891187


郭老师在后面有一句话说出心声,他们公务员不用怕饿死,我担心你两,看似调侃,实则心声。现在相声的整体环境不好,这个节目的初衷其实就是让更多靠相声吃饭的人被大家所认知、认可,这样整个相声界才能活下去。所以,在这种时刻才会做出如此抉择。


爱说实话的后生


兰葆、潘心强擅长的互怼式相声形式,应该是上世纪60年代流行的文艺形式《对口词》的借鉴和革新,冯巩、牛群以及贾旭明、张康等人都有应用,而且效果颇佳。兰潘二位在最后的PK中,舞台效果还算过的去,但是,一方面是输在半路出家,缺乏传统的基础功力,无法完成郭德纲的考题。同时也在于他们的不成熟,还属于背词型演员,只能按照写好的脚本背词表演,一旦忘词突然冷场,没有临场应变现挂的能力,所以被临埸发挥超一流的郭德纲淘汰也就无可争议了。虽然有点可惜,但郭德纲拿出他们来重新洗牌也证明是有的放矢,不算冤枉。

相声不能说你热爱,有热情,有激情,有好本子就可以说好,扎实的基本功和临场应变能力更是相声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