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剧院牵手阿里巴巴建“未来剧院”:无纸化看戏不再是梦

上海遍布几十家剧院,各类演出每天轮番上演,然而,传统剧院行业与快速发展中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科技仍然保持着距离,演艺市场的整体发展遇到了瓶颈。

日前,上海大剧院与阿里巴巴文娱集团宣布,双方在剧院运营管理、智慧场馆建设、跨界营销等剧院信息化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将推出融合了FUTURE(未来)、LIVE(现场)、ECOLOGY(生态)为主题的“F.L.Y”计划。

未来三年,双方将以提升剧院服务能级为目标,共建“未来剧院”,建设和发展文娱行业中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并在上海大剧院建成国内首个“智慧剧院体验馆”,把电子票无纸化、智能AI服务、数据服务等在上海大剧院率先试验、率先落地,通过推进剧院与科技的融合,共同引领剧院行业的转型升级。

上海大剧院牵手阿里巴巴建“未来剧院”:无纸化看戏不再是梦

“可能观众早上起来,突然发现晚上有时间看戏,手机根据他平时的喜好推送合适的演出信息,选好其中一场,手机还会帮他选好座位,停车位也在剧院预留好了。进了剧院,他从手机上的电子节目册就可以了解节目内容,还可以获得幕后花絮的推送。到了演出现场,他扫码就可以完成验票手续。如果没吃晚饭,他还可以用手机在剧院餐厅里订餐,或在休息时要一杯咖啡……如果观众能用这样一种方式看演出,我想他会很乐意在现场接受艺术熏陶,又不打乱生活的节奏。”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从观众的角度畅想“未来剧院”,可行吗?

阿里文娱集团旗下大麦网麦座事业部负责人胡乐天观察,国内剧院迫切拥抱互联网的速度和心情,比他们想象得还要紧迫,数据显示,全国70%的剧院都在使用大麦的麦座系统,上海的电子化程度是最高的,电子票务超过了50%,上海大剧院又是其中最拔尖的,能达到60%-70%。

接下来,在电子票务的基础上,阿里会大力推进“无纸化”,“我们对购票者进行了一定的大数据分析,发现电子化背后,我们并不能真正了解到底是谁经常来看戏,而这些观众的大数据分析,才是我们最终想要获得的信息。原来的电子票只是解决了谁购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想知道是谁看了演出。”

胡乐天进一步说,阿里将在剧院推广“无纸化”的二维码,同时和阿里的支付宝平台、大麦自身的数据分析结合,在此基础上,对观众做更精准的画像和了解。在“无纸化”基础上,剧院还可以清楚地知道每一张票的流转路径,以及在流转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大大降低黄牛票的发生概率。

“无纸化”的出现,还可以缓解取票高峰的问题。上海大剧院的演出大部分在19:15开始,虽然剧院票务中心备有8台取票机,18:30-19:15仍然是万众云集的取票高峰,“取票机未来还是会有人需要,但绝大部分中青年观众会选择更环保的‘无纸化’,通过闸机进剧场,起到分流作用。”胡乐天说。

“无纸化”只是“未来剧院”畅想里十分微小的一部分,张笑丁说,上海大剧院拥抱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不能只做“孤岛”,而要通过把电子票无纸化、智能AI服务、数据服务等在上海大剧院率先试验、率先落地,打造演艺新生态,共同引领剧院行业的转型升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