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爲你細數電影《爸,我一定行的》的潮汕風情文化

如果你的微信好友裡有潮汕朋友,最近他們可能都會發一條和一部電影有關的朋友圈。

這部電影名為《爸,我一定行的》,號稱是首部潮汕方言的電影。

“广州+”为你细数电影《爸,我一定行的》的潮汕风情文化

不過,這不是你的潮汕朋友會發朋友圈的唯一原因,除了潮汕話,更牽動他們情懷的是影片裡所呈現出來熟悉的家鄉點滴。

同時,也為外地人展現了潮汕文化特有的一面。

隸屬於嶺南文化的潮汕文化,具有其鮮明的地域特色,又帶有中原文化的某些特點。

1)拜月娘

影片開始不久,父親喊369:“時辰已到,該過來上香了”,潮汕人一目便了,這是“拜月娘”。

“广州+”为你细数电影《爸,我一定行的》的潮汕风情文化

“拜月”,潮汕人習慣稱為“拜月娘”,是潮汕地區過中秋節必不可少的一環。因月屬陰,叫太陰娘,民間便管叫為月娘。

拜月需在露天場所進行,所以潮汕人通常會在自家陽臺、天台或庭院裡進行。電影中,369一家就將拜月的供桌設在庭院當中。

“广州+”为你细数电影《爸,我一定行的》的潮汕风情文化

拜月的貢品主要有柚、柿、楊桃、石榴、油甘、菠蘿、林檎、芋頭等果蔬,以及月餅、糕點、煎堆、油餅等。在農村,婦女常常在這些祭品上施展自己的手工藝,如用糯米飯、米飯條砌塔山,用剪紙貼柚,用帶枝條的油甘紮成孔雀等。

除了這些,還有形式多樣的紙貢品,除了平時拜神都會用到的“大金”和可以折成元寶的“皇金”,還有印有八仙過海圖案的“案頭簾”、像桶一樣的“貢”,以及做成蓮花、菠蘿、仙桃等形狀的紙花籃。

“广州+”为你细数电影《爸,我一定行的》的潮汕风情文化

廣州日報記者高鶴濤 攝

潮汕有首歌謠唱道:“中秋夜,月娘娘。深深拜,團團圓。好夫婿,結良緣。今年團圓,明年團圓,年年團圓。”

潮汕待出嫁姑娘拜月的重要心願是尋求一個好夫婿。

有的潮汕小孩,在中秋拜月喜歡在供桌上放新文具和新本子,祈盼月娘保佑自己讀書聰明,成績優秀。

有時大人還會撮一點香灰,慎重地包在紅紙上,然後用“井心水”(剛從井裡打上來的水,打水水桶不能碰到井沿)送服,說這是月娘恩賜的“仙丹”,喝了能使人變得聰明、健康。

2)拜伯公

潮汕地區歷來有拜神的文化風俗,不僅僅在中秋拜月娘,平日也會“各種拜”。

逢年過節要拜,每個月的初一十五也要拜。

電影裡,為了不撞見熟人,李伯就大清早提著貢品到村裡的伯公廟拜伯公。

“广州+”为你细数电影《爸,我一定行的》的潮汕风情文化

伯公,就是“土地爺”、“土地神”,民間多稱之“伯公”、“伯爺”,頗有親切感。

土地神,是中國道家神仙系統中級別最低的一級官員,是上天派到地面上掌管某個小範圍的小官吏,可以說是貼近底層的“農村幹部”。

其管理保護範圍可以涵蓋民間的各種人畜生命財產安全、年成的豐歉、人口人丁的生殖和生死的安全等。所以,他們與民眾最貼近,與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關係最密切。

潮汕人一般農曆初一、十五拜伯公,當遇到不好的事情時也會去拜伯公,祈求庇護或者消災等等。

3)英歌舞

當369輟學後,從內衣廠離職,又去摩托車鋪學工,同時一邊跟著村裡的英歌舞隊學跳英歌舞。

英歌舞,是漢族舞蹈形式之一,流行於潮汕地區。

潮州市潮安區文裡、汕頭市潮陽區、普寧市、陸豐市甲子鎮則是英歌舞最盛行的地方。

“广州+”为你细数电影《爸,我一定行的》的潮汕风情文化

根據民間藝人的口耳輩傳和一些佐證資料的介紹,潮陽英歌溯源於明代。其融匯了戲劇、舞蹈、武術等成分。

2006年,英歌舞入選《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潮汕地區,尤其是潮汕的農村地區,到了農事活動的時候,為了祭祀神靈,祈求神靈保佑,就會有英歌舞的表演;春節期間的遊神,秋收後的慶功或者祭祀民俗活動,也會保留英歌舞這一項節目。

現在,英歌舞已經從過去祈求神靈活動的儀式變為慶祝喜事的活動。

“广州+”为你细数电影《爸,我一定行的》的潮汕风情文化

廣州日報記者曾衛康 攝

英歌舞分前後棚,前棚36人,每人手執長約1尺4寸,直徑4釐米的彩色木棒,配合鑼鼓點、海螺號和吆喝聲,兩棒相擊翻轉,邊走邊舞。

後棚72人,扮成各式雜耍藝人,敲打鑼鼓伴唱,有的還加上扮塗戲,或加進武術表演。

其隊列變化有長蛇挺進、雙龍出海、四虎並驅、粉蝶採花、孔雀開屏等共18套式;棒法有左敲、右敲、上敲、下敲、胯下敲、背後敲等;臉譜有文面、武面之分;節奏有快板、中板、慢板之別。

英歌舞被認為是揚正壓邪、吉祥平安的象徵。

4)工夫茶

電影中隨處可見的還有工夫茶,潮汕話稱之為“滴茶”。

“滴茶”已融入潮汕人的日常生活當中,無論什麼時候,飯前飯後,都要“滴”上一壺茶。

衝上一壺鳳凰單樅茶,時間也在淡淡的茶香和氤氳的熱氣中緩緩流逝。

“广州+”为你细数电影《爸,我一定行的》的潮汕风情文化

工夫茶,是潮汕地區特有的傳統飲茶習俗。潮汕茶道,則是中國茶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為一體的完整茶道形式。

既是一種茶藝,也是一種民俗,是“潮人習尚風雅,舉措高超”的象徵。

2008年,潮州工夫茶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既稱為工夫茶,沖茶品茶的過程中自然少不了一番“功夫”。

潮州工夫茶傳承人葉漢鍾接受廣州日報的採訪時,便提及,工夫茶考的是真功夫。

除了沖泡環節需費“功夫”,品茶也考驗“功夫”。

葉漢鐘錶示,工夫茶這種小杯,正好反映其重在

而更重要的是,他認為是工夫茶處處體現出來的禮節。“功夫”和“工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最終都提升到一種“道”的境界上來,有法也無法,全憑一心而已。

茶沖泡得好不好,最重要的就在於是否用心。只有用心,才能把“度”控制在最佳狀態。

潮汕當地將茶作為待客的最佳禮儀並加以完善,不僅在於茶在很多方面有著養生的效用,更因為自古以來茶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