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鋒逆勢,得書法生動氣韻 !

藏鋒逆勢,得書法生動氣韻 !

唐張懷瓘曰:“夫書,第一用筆,第二識勢,第三裹束,三者兼備,然而為書。”其所說第一用筆指的即是“藏鋒”或“露鋒”。“藏鋒以包其氣”,藏鋒起筆能使筆畫深厚圓潤;“露鋒以縱其神”,露鋒能使筆畫俊秀生動。在書法創作中一定要在起筆用筆時做到藏的巧妙,露得恰當,方能使作品氣韻生動,放逸舒展。古人說“太露鋒芒,則意不持重;深藏圭角,則體欠精神。故與其肉勝,不如骨勝,與其多露,不如多藏”。晉王羲之《書論》雲:“第一須有筋藏鋒,滅跡隱端。”黃賓虹也在《書論》中說:“落筆應無往不復,無垂不縮。往而復,使用筆沉著不浮。落筆之際應留得住墨,勿使信筆塗鴉,鋒要藏,不能露。既要有天馬騰空之勁,也要有老僧補衲之沉靜。”由此而言,藏鋒較之露鋒更為重要。

藏鋒逆勢,得書法生動氣韻 !


所謂藏鋒,是指起筆時取逆勢而寫的用筆方式,是按照筆畫前進方向取一個反方向落筆的動作。亦稱“逆鋒”,“正鋒”。“露鋒”指的是斜落筆或尖落筆,筆鋒入紙時,其鋒外露。“有筋藏鋒、滅跡隱端”說的即是“逆鋒起筆”,取的是逆勢,是欲擒故縱的道理。蔡邕《九勢》有論:“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藏鋒點畫出入之跡,在左先右,逆回亦爾;護尾、畫點勢盡力收之。”藏頭護尾指的即是藏鋒用筆取逆勢而達到的韻致。也正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對立統一規律的體現。

藏鋒用筆的另一特點是增添了書法作品的力度,產生了“力在字中”的藝術審美功效。力是書法藝術的生命,是衡量書法藝術的標準之一。有力度的線條能使人們心中喚起力量感,同時達到人們審美心理上的一種滿足。對“力感”的產生有兩種觀點,一種主張“力感”取決於點畫形狀,即取決於控制筆鋒的筆畫形式;另一種則認為取決於書寫時人體所具有的力量能否通過臂、腕、指、筆傳到線條上,是否“全身力到”。這兩種認識即要求作者要“全身力到”,注重筆鋒的運動形式,從而使線條產生力度美。在黃山谷的《黃州寒食卷》、《松風閣》等作品中可看到,其一點一畫,一撇一捺,無不利用筆意的彈性取逆勢,用筆到處擒縱,筆筆凝練靈動,如舟人執篙,逆水而行。


我們不難發現“藏鋒逆勢”用法在書法創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別是對線條的力、勢等因素的影響。當然,世界上的事物不是絕對的,我們不能就此貶抑露鋒。書法“逆”、“露”往往是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的。王羲之《蘭亭序》用的是藏鋒,魏《張玄墓誌》採用的則是露鋒落筆,其藝術審美價值同樣得以彰顯。

“藏鋒逆勢”用筆,目的在於深入地發掘中國書法的人文價值和藝術內涵,保持中國書法藝術的高品位,追求書法藝術的高境界。從而更好地弘揚國粹,傳承發展中國書法藝術。


藏鋒逆勢,得書法生動氣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