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10大「弄假成真」的事件,第2條估計騙了95%的人

(說歷史的女人——第362期)在三國,有一筆糊塗賬,而這筆糊塗賬的產生,其主要原因則來自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演義因其故事性、流傳性比較強,對以前不識字或不愛讀史書的老百姓而言,這幾乎就“弄假成真”成了歷史,或者說,在他們口中,這就是三國的真相。比如說起史書中的諸葛亮,他們可能一個史料都說不出來,但一旦說起演義中的諸葛亮,那簡直是如數家珍。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三國演義》中10大“弄假成真”的事件,尤其第2條估計騙了95%的人。

《三國演義》中10大“弄假成真”的事件,第2條估計騙了95%的人

第10:諸葛亮草船借箭。

我們在上小學的時候,草船借箭應該是語文教材中的一篇。另外,在各種幼兒讀物中,經常也會看到草船借箭的故事,以說明諸葛亮的聰明才智。說在三國時期,曹操率領大軍攻打東吳,劉備和孫權聯合抗曹,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就讓諸葛亮三天製造10萬支箭,結果諸葛亮就向魯肅借了二十條船,然後把船打扮了一番,就去曹操的水寨那裡浪去了,打羅敲鼓,曹操就令人放箭,如此以來,諸葛亮就以草船向曹操騙來了十萬支箭。

《三國演義》中10大“弄假成真”的事件,第2條估計騙了95%的人

但此事不過是《三國演義》在為諸葛亮貼金,在三國正史記載中,跟諸葛亮半毛錢關係也沒有,而所謂的草船借箭另有其人,乃是東吳之主孫權。不過地點不在赤壁之戰中,而是在濡須口之戰。孫權乘坐大船去曹營水寨探查敵情,結果曹軍一陣箭雨,射在孫權的船上,結果船就因為失衡而傾斜了起來,在此危急關頭,孫權靈機一動,就讓士兵把船扭轉船身,結果曹軍的箭射到了另一邊,如此一來,船體就平衡了,孫權則迅速離開了危險之地。

第9:諸葛亮七星壇借東風。

此事件同樣是《三國演義》的一個虛構,說是孫劉聯盟的火攻之計達成,但因是冬天,沒有東南風,故而此計無法實施。結果諸葛亮就發揮他的道術,沐浴淨身,穿著法衣,來到七星壇上,向天借來東風。此事件,本是子虛烏有之事,但因人們對諸葛亮的崇拜過度,很多人竟然都認為此虛構乃是歷史事實了。

《三國演義》中10大“弄假成真”的事件,第2條估計騙了95%的人

第8:諸葛亮舌戰群儒。

在《三國演義》中,這一事件發生在赤壁之戰前夕,孫吳方面還沒有決定抗曹。於是,劉備方面為了達成孫劉聯盟,諸葛亮就來到東吳,在孫權的廳堂之上,和東吳的群儒大臣們辯論戰和之事。諸葛亮能言善辯,以三寸不爛之舌說得東吳文臣無話可說,最終孫權同意聯盟抗曹。

但在正史中,這起精彩事件根本是不存在的。首先,東吳方面雖然存在戰和之爭,但也輪不到諸葛亮去對孫權指手畫腳。其次東吳大臣中的實權派是周瑜,而周瑜是主戰派,並且和孫權是不謀而合的,因此東吳之戰乃是必然的。不管有沒有劉備這個小勢力聯盟,他都會選擇戰。

《三國演義》中10大“弄假成真”的事件,第2條估計騙了95%的人

最後還有一點,那就是在正史中,諸葛亮確實在赤壁之戰前被劉備派往東吳做使者,但諸葛亮見到的是魯肅。並且魯肅來的目的是傳達東吳主戰,然後來聯合劉備這支力量的。故而,諸葛亮也根本沒有機會、更沒必要去舌戰群儒了。

第7:諸葛亮三氣周瑜。

這一事件可以說是《三國演義》最黑的一起,為了拔高諸葛亮的形象和聰明勁兒,徹底把周瑜的形象來了一個巨大逆轉:從高大英俊器宇恢宏,變成了一個小肚雞腸沒有胸襟之人。結局是,周瑜被諸葛亮活活氣死。

《三國演義》中10大“弄假成真”的事件,第2條估計騙了95%的人

但在三國正史上,周瑜乃是在返回駐地江陵的時候,走到巴丘病逝,年僅36歲,可謂英年早逝,東吳最大的損失。

第6:龐統之死。

《三國演義》龐統之死為,在落鳳坡中了蜀中良將張任的埋伏,然後被亂箭射死。

正史則為:龐統跟隨劉備入川,包圍雒城後,龐統指揮士兵攻城,被城上射來的流箭射中,不治而死。

《三國演義》中10大“弄假成真”的事件,第2條估計騙了95%的人

或許因為羅貫中覺得歷史上的龐統之死非常不值,故而在演義中在龐統之死上也進行了一番發揮,以落鳳坡為其死亡之地,以讓龐統之死顯得好像是命中註定,因為龐統綽號鳳雛嘛。

第5:楊修之死與雞肋。

這一事件似乎也被選進了語文教材,說曹操行軍在外,夜裡以雞肋為號。當時曹操的隨軍秘書楊修聽到後,就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說雞肋就是吃起來沒有肉,但聞著還挺有味,不吃又顯得很可惜。楊修就猜測曹操這是要退軍了,於是就回去打點行囊,做好撤軍的準備,軍中士兵多有效仿。此事讓曹操知道後,大為惱怒,就以違反軍紀之罪把楊修處死了。

《三國演義》中10大“弄假成真”的事件,第2條估計騙了95%的人

但這不過是《三國演義》為了黑曹操,專門寫的一起事件。當然在正史中,楊修也確實是曹操下令殺的,然而原因卻不是這麼簡單了。根據正史的各種記載來看,楊修之死主要跟奪嫡之爭有關。原來曹操是非常欣賞和重用楊修的,但楊修作為曹植的主要支持者,做了一些讓曹操很不開心的事。大臣暗中參與君主的立儲家事,這是大忌,一般都沒好果子。

第4:關羽華容道放曹。

《三國演義》為了美化關羽,專門寫的一處。赤壁之敗後,曹操倉皇逃命,奔走至華容道,被諸葛亮派來的關羽大軍堵截。曹操對關羽說起以前的舊事,關羽為了報答曹操昔日之情,就只好把曹操放走了。此一節虛構非常成功,彰顯了關羽的義薄雲天,關羽的形象也立即高大得不行。後人說起三國,此事常被津津樂道。

《三國演義》中10大“弄假成真”的事件,第2條估計騙了95%的人

然而在正史記載中,關羽根本沒去華容道。孫劉聯盟方面倒是有一支部隊來到了華容道,但不是關羽,而是劉備。可是當劉備趕到華容道的時候,曹操帶著部隊早已過去,被曹仁接走了。

第3:三英戰呂布。

在虎牢關下,劉關張大戰呂布。不論從精彩程度,還是戰績質量,這一戰絕對堪稱《三國演義》第一戰,沒有第二,更沒有並列第一。這一戰讓劉關張名揚天下。

《三國演義》中10大“弄假成真”的事件,第2條估計騙了95%的人

但以正史記載來看,首先演義中所謂的十八路諸侯是不存在的,《三國志武帝紀》中明確記載了諸侯數目為十個州郡長官。其次劉關張當時身份低微,還在其他人手下打工。最後一點更關鍵,那就是不管是《劉備傳》《關羽傳》還是《張飛傳》都對諸侯聯合軍征討董卓隻字未提。因此,劉關張根本沒機會在虎牢關跟呂布玩“三英戰呂布”。

第2: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徐庶本名徐福,在《三國演義》中,徐庶一出場,也是驚豔了天下,至少讓劉備樂開了花,讓曹操瞪大了眼。故而就發生了曹操劫持徐母,然後作為要挾,迫使徐庶離開劉備,前往許昌。徐庶在離開前幹了兩件事,一是給劉備推薦了一個牛人諸葛亮,二是發誓到了曹營不獻一計。接著便有了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事。後來徐庶在《三國演義》中就沒再出現,於是很多人可能就信以為真,認為徐庶到了曹營真的踐行諾言,一言不發,不獻一計。此事估計騙了95%的人

在史載中,徐庶離開劉備的原因之一,確實如演義所寫,是為了保全母親。但這其中,說白了也有徐庶的個人考量。當時劉備的情況,已經被追趕得幾近窮途末路,下一步是死是活尚不得而知。在這樣的情況下,徐庶果斷離開了劉備而改投曹操。孝順在此時,或許只是離開劉備的說辭之一。

《三國演義》中10大“弄假成真”的事件,第2條估計騙了95%的人

徐庶到了曹營後,並非一言不發,應該也是立了不少功勞,到了公元223年,徐庶官職做到右中郎將、御史中丞。如果一言不發,徐庶還怎麼做官啊?

第1:關羽誅文丑。

這是《三國演義》中最大的一個斬將謊言,在演義中,關羽於白馬斬顏良誅文丑,威震三軍,驚豔一時。然在史載中,關羽在白馬僅以突襲方式殺了顏良一將。猛將文丑之死,並非關羽所為。在《三國志》的記載中,文丑帶兵追殺曹軍,曹操令士兵丟棄輜重物資,文丑的士兵紛紛下馬搶拾,此時曹操令兵突襲,文丑之兵死傷無數,而文丑本人也在亂軍中被殺,具體是誰,沒有確切記載,估計為亂兵誤殺,殺的人或許也不知道他是文丑。

《三國演義》中10大“弄假成真”的事件,第2條估計騙了95%的人

結語:《三國演義》中這10大“弄假成真”的事件,幾乎每一條都在一部分人那裡起到了“弄假成真”的效果,尤其第2條更明顯,估計騙了95%的人。但對於熟知三國曆史的看官而言,演義和史載的不同,都還是區分極其清楚的。當然,演義中“弄假成真”的事件,恐不止此10件,必有疏漏,還望各位看官若有知道的,敬請補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