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快抓住盧俊義用了二三百人,擒住武松爲何只用了七八個人?

梁山108人中,魚龍混雜,像什麼偷雞摸狗的時遷,欺行霸市的穆春,六親不認的焦挺,見色起意的王英,劫江殺人的張橫,詐人錢財的戴宗,實在是沒幾個守法的良民。真正能稱得上好漢的,也就那麼幾個,其中又以林沖、魯智深和武松為代表。

捕快抓住盧俊義用了二三百人,擒住武松為何只用了七八個人?

有人認為,魯智深一條禪杖打過去,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武行者兩把戒刀殺將來,有仇必報,恩怨分明,這才是斬頭瀝血的好男子。而林沖與高俅有不共戴天之仇,一者不能下山潛回東京刺殺奸賊,二者在高俅兵敗被擒上山寨時,也只是“怒目而視”,乾瞪眼不動手,窩囊得夠可以的,白瞎了這一身好武藝,枉為英雄,難稱好漢。其實列位有所不知,別說林沖殺不了高俅,就是換成魯智深和武松,也傷不了高俅半根毫毛。

捕快抓住盧俊義用了二三百人,擒住武松為何只用了七八個人?

武松能血濺鴛鴦樓,手刃陷害他的張都監,一是武勇過人,二也是僥倖使然。孟州是個小去處,土城不高,把守不嚴。加上武松在張都監宅裡住了數月,熟門熟路,家宅中又都是女眷,並無兵丁防護。若是換作別處,別說行刺長官,恐怕連門都沒找到,就被人拿下了。

捕快抓住盧俊義用了二三百人,擒住武松為何只用了七八個人?

在武俠小說裡,俠客高手們入公門,探皇宮,如入無人之境;殺豪俊、刺顯官,好似探囊取物。實際上,都是嚴重脫離現實的臆想。《水滸傳》中史進的武藝直逼魯智深,算得上是梁山泊的頂尖高手了。他去華州城刺殺賀太守,剛到府前,就被做公的抓獲,戴上長枷木杻,押入了大牢。第二次他潛入東平府一個相好家,為梁山做內應。兩人剛見面,正相敘間闊之情,別離之意,三二十個雷子就一擁而上,好似鷹拿野雀,彈打斑鳩,又把史進捆了個結結實實。魯智深為史進報仇,親自混入華州城刺殺太守,被人家一眼看穿。鑑於他胸闊腰粗屁股大,不好對付,這回一次就上來三四十個雷子,比二三十個多十個,好似雕追紫雀,虎啖羊羔,橫拖倒拽,大和尚只能俯首就擒。華州城和東平府都是小城,就如此難搞,那東京汴梁乃是天子腳下,眼線極多,做公的更是眼尖手快。林沖是上了海捕文書的要犯,要想回東京行刺,無異於自投羅網。

捕快抓住盧俊義用了二三百人,擒住武松為何只用了七八個人?

別說什麼萬夫不當之勇,楊雄被幾個軍漢偷襲,上來就摟腰鎖胳膊,一身的武藝無法施展,要不是石秀路見不平,就吃大虧了。武松怎麼樣?被張都監暗算,黑影裡撇出一條長凳,先把他一跤絆翻,七八個軍漢瞬間一擁而上,一條長索就把他捆成個粽子,“把武松一步一棍,打到廳前。”盧俊義從梁山潛回大名府家中,剛剛坐定,“只聽得前門後門喊聲齊起,二三百個做公的搶將入來,盧俊義驚得呆了,就被做公的綁了,一步一棍,直打到留守司來。”退一萬步講,就算你好武藝,奪一條長槍,搶一匹劣馬,人家城門一關,遍撒蒺藜,密排鹿角,飛磺石、絆馬繩、紅綿套索“要你命3000”一起上,盧俊義、魯智深、武松、史大郎也算是梁山的高手了,不是照樣束手就擒?還是那句話,千萬不要小瞧人家的專業。

捕快抓住盧俊義用了二三百人,擒住武松為何只用了七八個人?

那麼高俅被擒上梁山,天賜良機,林沖為什麼不動手呢?說這話的人還是沒看懂水滸。因為此時雖佔地利,卻違人和, 絕難成功。如果說武松剛直似虎,魯智深勇武如獅,那麼林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徹,”更像是一隻鷹。他在王倫手下時,慪盡了氣,但都不動聲色,忍了下來。皆因左右都是王倫的人,孤掌難鳴,一旦輕舉妄動,必反受其害。子曰:“小不忍則亂大謀”,林沖要是沒有這點韜略,能做到八十萬禁軍教頭?

捕快抓住盧俊義用了二三百人,擒住武松為何只用了七八個人?

等到晁蓋上山,王倫故伎重施,林沖敏銳地抓住戰機,先與晁蓋等達成共識,取得外援,然後率先發難,火併王倫,除了心頭之患。該冷靜的時候冷靜,該果斷的時候果斷,像鷹一樣,一擊必中,這才是林沖。看他審時度勢,待機而動,安排有序,舉重若輕,分明是在指揮一場戰鬥,到底是正規軍出身,絕非一般江湖草莽可及,還是林教頭厲害。

捕快抓住盧俊義用了二三百人,擒住武松為何只用了七八個人?

然而此一時也,彼一時也。梁山泊三敗高俅之日,晁天王早亡故多時,宋江已實現了對梁山的有效掌控。他的身邊有吳用花榮秦明李逵戴宗為主的核心利益小集團,外圍重用盧俊義關勝呼延灼董平張清等力主招安的一批降將,林沖楊志魯智深武松等人實質上已經被邊緣化。

捕快抓住盧俊義用了二三百人,擒住武松為何只用了七八個人?

尤其是林沖,他和晁蓋是患難之交,手上沾著首任寨主的血,宋江對他是敬畏有加,貌愈恭而心愈遠,每次被林沖鷹一樣的眼睛望一眼,都脊背發涼。林沖若是對高俅下手,宋江重用的降將,寵愛的親信定會死命阻攔,五虎將中有四個都和林沖不是一條心。如此既殺不了高俅,還會在高俅面前,把隱藏的矛盾公開化,造成梁山泊的大分裂。林沖雖怨憤難平,也只得顧全大局,隱忍不發。

捕快抓住盧俊義用了二三百人,擒住武松為何只用了七八個人?

可憐林沖大仇難報,空留遺恨,一身本事,後來竟鬱鬱而終,正應了那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詩來,令人氣悶難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