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明明很宠爱戚夫人,为何宁死不愿废除吕雉皇后之位?

vickelly


刘邦一生有记载的妻妾有8个。在这些妻妾中,最得宠的就是文艺骨干戚夫人,不光出门在外,戚夫人要随军;和平年代刘邦也天天和戚夫人歌舞升平,最后还爱屋及乌,想改立他和戚夫人所生的刘如意为太子。

(刘邦及吕后和戚夫人)

那么,贵为万乘之君的刘邦为什么不直接废掉吕雉,改立戚夫人为后呢? 说起这事,得分别看一看吕雉和戚夫人各自的能力及背景。

大女人吕雉

刘邦在未起事之前,是个一穷二白的小混混,成天除了混吃混喝,游手好闲,没有一点靠谱的地方。别说别人了,就连他的父亲刘太公都瞧不上他,经常因为他好吃懒做而训斥他。

当时刘邦快40岁的人了,好不容易才混了个泗水亭长的工作,由于一穷二白,再加上人品不好,根本没有人愿意把女儿嫁给他。所以他只有个相好的曹夫人,还有个私生子刘肥。

然而,就是这个谁也看不上的刘邦,竟被富家翁吕公一眼相中,认为他自带大哥气质,将来必成大事。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吕公当即拍板要把未满20岁的女儿吕雉嫁给他,还怕他不要,又狠狠赔上一笔可观的嫁妆。

这样的好事哪儿找?刘邦为此高兴地连掐大腿,生怕只是一场梦。

说到吕雉就不得不把她好好夸一夸。

吕雉虽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富家小姐,但嫁到了刘邦家毫无含糊,孝敬父母,养育刘肥,还带着刘家的子侄从事农桑针织,把家里家外操持得有模有样。

(影视中的刘邦娶妻)

刘邦呢?由于娶了能干的吕雉,继续在外面骗吃混喝吹大牛,有一次在押解囚犯的时候,由于喝多了酒,囚犯都逃了。无法交差的他索性连工作都丢了,还得东躲西藏,怕被官府追究。

就这,吕雉也没有跟他闹离婚,反而长途跋涉,给他送吃送喝送温暖,生下了刘盈和鲁元公主。

这样的媳妇,哪儿找去?

后来刘邦果然做了带头大哥,手下有了一批愿意随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吕雉非常支持刘邦夺天下的事业,并且积极参与其中,出谋划策,多有相助,深得刘邦那些兄弟器重。

吕雉不光给予资金上的支持,还给予事业上的帮助。

当时吕雉的哥哥吕泽已经拥兵自重,但在吕雉的劝说下“发兵佐高祖定天下”。

虽然在《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及《吕太后本纪》中,都没有详细地说明吕泽的战功,但是从汉军中诸多重要将领郭蒙、朱轸等人与他的渊源可以判断,吕泽在灭秦及楚汉战争中都是独当一面的重要角色。

甚至刘邦大败彭城后,也是逃到吕泽驻守的下邑,在吕泽相助之下,收拢残部,得以重振汉军威风,打败了项羽。

(彭城之战)

吕雉这时候在干吗呢?

做俘虏。彭城战败后,吕雉及刘邦的家全都成了项羽的俘虏。

吕雉是个很刚毅的人,虽然受了许多苦,但她还是力所能及地照顾着刘太公等人。

直到刘邦和项羽议和后,吕雉才被还给刘邦,不过吕雉却悲催地发现刘邦的身边早就有了年轻貌美的戚夫人。

残酷的现实让吕后深知如果不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就算一哭二闹三上吊,最终也不会有好结果。所以她一刻也没闲着,经常对刘邦重用的大臣们关怀入微。本来她的待遇就受到这些大臣们的同情,再加上她的嘘寒问暖,大臣们一边倒地站到了她这一边。

再加上吕氏家族在刘邦得天下的大业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和朝中诸臣又都是同生共死的老革命,因此她的地位终于在她多方努力下得到了巩固。

(能歌善舞的戚夫人)

小女人戚夫人

戚夫人年轻、漂亮,最重要的是她能歌善舞。

刘邦胜了,她歌之舞之为其祝贺;刘邦败了,她歌之舞之为其鼓劲。

刘邦也是个没事爱唱个小曲,跳个舞的人,所以这两人搁一块,你唱歌来我跳舞,那可真是情投意合。因此,在刘邦老年的时候,戚夫人得到了他的万般宠爱。

但是戚夫人就是个农家女,不光没什么见识,也不懂得拉拢朝臣,只会一味以色示人,取悦刘邦。

然而,再怎么说戚夫人毕竟是个妾。

在古代,妻肯定是有身份的人,而妾什么也不是,因此出身不硬气。假以时日,刘邦一命呜呼,就得看吕雉的眼色讨日子了,戚夫人光是想一想都很难受啊。

所以,恃宠而骄的戚夫人要搏一搏,争取让刘邦废掉太子刘盈(吕雉所生),改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这样自己就能理所当然被尊为皇太后了。

戚夫人能想到,刘邦当然也想到了。

(刘邦议事)

但是他只是在朝中旁敲侧击地提了下,说刘盈太仁弱,不宜为太子。立刻就引得朝臣反对一片,御史大夫周昌更是顾不上结巴,愤然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除了朝臣不同意,吕氏家族的人也没闲着。

当时张良深知废太子事不宜参与其中,于是躲了起来。

结果吕雉的哥哥吕建靠着和他多年老交情,硬是“逼”他为保住刘盈太子之位出谋划策,并依张良之策请出商山四皓左右于刘盈身侧。

刘邦看到这一切,不得不考虑吕雉及她的家族在朝中的力量,深知如果一意孤行,硬要废掉刘盈的太子之位,势必引发众怒,引起刀戈之争,那时候,势单力孤的刘如意和戚夫人只怕连命都保不住。

因此,刘邦才会长叹一声,对戚夫人说刘盈羽翼已丰,势难更动了。

既然废太子都难,想废吕雉的皇后之位,难道那些朝臣和吕氏家族的人就会答应吗?


张生全精彩历史


刘邦不是不愿意废除吕后的皇后之位,而是没有办法废除。或者说,刘邦想让戚夫人当皇后,就意味着让赵王如意当太子,在当时的背景下,即便是刘邦,也无法实现的。

首先,围绕在吕后身边的外戚势力太过强大,咱们先不说吕后自己,就是樊哙也是一股不可小嘘的力量。 当然,这并不是主要原因,虽然惠帝拥有着强大的吕氏家族作为后盾,可以让他在太子之位中占据优势,但真正让他稳坐太子之位的原因,显然是因为惠帝取得了整个功臣集团的支持。

而站在功臣集团的利益角度来看,他们显然都不愿意看到赵王如意当太子。 一切是显而易见的,刘邦时期的政治格局,就是强大的外戚势力和功臣集团占据中央政府,两者相互钳制相互制约;在地方上,则由强大的刘氏诸王所占据,三股势力呈现三足鼎立的态势,从而保证刘氏皇权的永固。

换句话说,外戚无法威胁刘氏江山,因为在中央他们被功臣集团所制约,在地方又被众多刘氏诸王所威胁,即便他们可以权倾朝野,但也别想改朝换代,否则占据全国三分之二领土的刘氏诸王一旦起兵勤王,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事实上,由于强大功臣集团的存在,外戚想权倾朝野几乎都是不可能的。至于功臣集团和刘氏诸王是一样的道理。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让戚夫人当皇后,就意味着赵王如意当太子,但问题是,赵王如意本身年龄小,而他的母亲戚夫人又没有强大的背景,这样就会导致围绕在赵王如意身边的外戚势力太过弱小。

这种情况下,三足鼎立的局面随时可能被打破,刘邦为了保证赵王如意不会成为傀儡,很有可能对整个功臣集团进行大清洗,就如同后来朱元璋所做的事情。

也正因为如此,整个功臣集团都不敢轻易支持赵王如意当太子,甚至连不问世事的张良都跑出来支持惠帝,在这种背景下,不要说赵王如意无法变成太子了,就算他变成太子,等刘邦死后,他也无法坐到皇位之上的。最后刘邦于只能接受让惠帝继承皇位的事实。


我是赵帅锅


刘邦晚年除了疲于应付异姓诸侯王此起彼伏的反叛之外,还在考虑你一件事,那就是废长立幼。所谓废后,实际上和废长立幼是一体的。

刘邦称帝后,立嫡长子刘盈为太子,后封三子如意为赵王。刘邦后来逐渐产生了废长立幼的想法,因为他觉得太子刘盈仁弱不像自己,还是如意更像他。戚夫人当时才20多岁,经常跟随刘邦前往关东,“日夜涕泣,欲立其子”。而吕后比刘邦小15岁,当时大概在45岁左右,年老色衰,自然不受待见,故而经常留守京城,和刘邦见面不多,这样一来感情就越来越淡,日益疏远。

吕后再有不是,可毕竟是患难夫妻,现在又有自己的势力,所以刘邦想要废长立幼也必须征求大家的意见。在朝堂上,大臣周昌和叔孙通公开反对刘邦废长立幼的想法,极力争辩,为此,吕后对二人非常感激。

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谋反,刘邦以年老体衰为由欲令太子率军前往征讨。但是当时的太子才年仅15岁,还是个娃娃。刘邦这样做可以说是为了爱子如意豁出去了,因为他还曾说过“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之上”。吕后知道这个消息后可以说是心里拔凉拔凉的,让一个15岁的娃娃出去带兵打仗,对手还是能征善战的淮南王英布,这无疑是羊入虎口。

此时,“商山四皓”为吕后出了个主意,让她去刘邦面前哭诉:“英布是天下的猛将,善于用兵,陛下现在的将军都是您的同辈,如果让太子前往,那无疑是让羊指挥狼,没有人会听他的。如果英布知道了以后,必然会大张旗鼓的向西进犯。陛下虽然有病,勉强坐在辎车上,躺着也可以指挥军队,诸将也不敢不尽力。陛下这样虽然辛苦一点,但是为了老婆孩子还是应该自强一点。”

刘邦听后就说:“我就知道这小子难堪大任,还是老子自己去吧!”

刘邦在平定英布的时候,为流矢所伤,回来后知道自己来日无多,更加急于更立太子。一天,刘邦置酒宴,太子从侍于侧。太子身后站着四位老者,年纪都有80多岁,“须眉皓白,衣冠甚伟”。刘邦惊奇地问道:“你们是什么人?”四人上前应对,原来他们正是“商山四皓”。刘邦大惊:“我曾经几次派人去寻访你们,但是你们都不肯前来,现在为什么肯辅佐我的儿子?”四人说:“陛下轻慢士人,动辄辱骂,我们不想受辱,所以不敢前来。现在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没有人不愿意伸长脖子来为太子以死效力的,所以我们就来了。”刘邦便说:“那就劳烦诸公好好调教保护太子吧。”

当初,刘邦数次想要废立太子,吕后无计可施,于是有人向她建议去请留侯张良来出出主意。吕后让她的哥哥吕泽去求张良,张良本不愿多说,但被逼的没有办法,只好说:“商山四皓是当今天下陛下不能召之即来的人,陛下很看重他们。如果你们能礼贤下士,多带些金玉璧帛,请他们前来相助,则大事可成。”后来,太子果然请到了他们出山。

自从刘邦知道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刘盈以后,便无奈的对戚夫人说:“我想要更立太子,但是太子现在有商山四皓辅佐,羽翼渐丰,我很难再动摇他的地位了,吕皇后以后就是你的主人了。”戚夫人听后大哭。

司马迁在评论这件事的时候说:“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史记·留侯世家》)可以说,正是商山四皓的出山改变了刘邦的想法,而这个主意正是张良出的。

没过多久,刘邦驾崩。后来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最终遭到吕后的疯狂报复,先后惨死。

吕太后命人将戚夫人囚禁于永巷,剔去她的头发,颈束铁圈,穿上囚徒的衣服,让她做舂米的苦役。戚夫人在劳作的时候唱到:“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幕,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吕太后闻听大怒:“你想让你的儿子来救你吗?”于是便招赵王如意来朝。

当初,刘邦知道周昌反对废长立幼,为人正直,又对吕后和太子有恩,故而便派周昌去赵国担任相国,辅佐如意,这样实际也是对如意的一种保护。吕太后三次派人来招如意入宫,都被周昌严词拒绝,顶了回去。于是吕太后便找借口先招周昌回京,然后再派人来招赵王如意,如意果然入京。

惠帝刘盈仁慈,知道太后盛怒,便亲自出宫赶到霸上迎接如意住进自己的宫殿,饮食起居都在一起。几个月后的一天早晨,惠帝早起出宫射猎,如意还在沉睡便没有叫醒他。等他回来的时候,却发现如意已经七窍流血被毒而亡。

吕后又命人砍去戚夫人的手足,挖去双眼,熏聋耳朵,灌下哑药,然后扔进猪圈里,称之为“人彘”。几个月后,吕后让自己的儿子惠帝刘盈前去观看,惠帝一问这才知道这就是戚夫人,于是便大哭起来,因此大病,一年多不能起床。他让人告诉吕后:“这不是人干的事,我是太后你的儿子,终究不能再治理天下。”从此以后,他日夜饮酒作乐,不问政事,七年而亡,年仅24岁。

关于这件事,吕后心肠之毒为史所罕见。但是戚夫人欲求不满,奢望扳倒吕后而代之不自量力的想法正是她和儿子最终惨遭横祸的根本原因。相比之下,文帝之母薄夫人的做法就相当聪明,她自从生下刘恒后也很不得宠,与刘邦很少见面。但她却以此因祸得福,知道自己不是吕后的对手,跟随儿子远赴代国。吕后死后,大臣迎立代王刘恒即位,薄夫人因此成为薄太后,最终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栏杆拍遍


“不想废”“不能废”“不敢废”“不用废”,刘邦虽然十分宠爱戚夫人,却不愿意废除吕雉的皇后之位,有书君觉得,应该是这四个方面的原因。

不想废。

吕后,年幼时候家境殷实。

他的父亲吕公擅长相面,当初刘邦不过是个小小的亭长,又是个泼皮无赖。

吕公宴请宾客,刘邦两手空空不请自来,还吹大话。

怎奈刘邦愣是入了吕公的法眼,吕公说他有富贵之相,日后必能成大业。

于是,就把14岁的女儿吕雉嫁给了时年30岁的刘邦。

并且还准备了豪华嫁妆。刘邦算是拣了个大便宜。

刘邦一个游手好闲的无赖,讨了这么一个有钱有背景的老婆,应该是觉得脸上增了不少光。

后来,刘邦成日在外游荡,不管家里的事,吕雉一人挑起了照顾老人和儿女的重担。

而且在后来的楚汉相争时,吕雉娘仨和刘邦的父亲还被项羽俘虏,提心吊胆地当了三年的人质。

这些,刘邦再渣,也不能一点也不念及旧情。因此,吕雉这个皇后,他还是不想废的。

不能废。

吕后还是刘邦事业上的好帮手,因此,他不能废了他的皇后身份。

刘邦最终打败项羽,韩信可以说是立下了汉马功劳,后来,刘邦鸟尽弓藏,大开杀戒,他听信谗言,先是把韩信降职。

后来韩信有了情绪,开始称自己病了,不上朝,并鼓动北方的陈豨造反。

后来刘邦亲自带兵去平定叛乱。

吕后知道了幕后指使人是韩信,于是设计将韩信抓获。

刘邦班师回朝后,得知事情的原委,不得不佩服吕后高明的政治手段及果敢的作风。

以后,刘邦每次出征,都是吕后给他镇守后方,刘邦需要她的狠戾为自己稳固江山,也需要她的政治手腕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

吕后如果被废,她还能心甘情愿为刘邦效劳吗?

不敢废。

其实,刘邦也曾一度以太子刘盈性格懦弱为由,想立戚夫人生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吕后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如果废了太子,就相当于她将来的皇太后也当不成了,因此,她请张良、叔孙通为她周旋。

并请出了当时的名士商山四皓做太子的师傅,刘邦觉得太子既然有这么得力的师傅,一定会德才兼备。

废太子的想法就不再那么强烈了。

而且,吕后当时收买了一些大臣们,极力阻止废太子这件事,刘邦怕因为此事引起朝庭一些不安定因素,权衡利弊,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

同时,刘邦也看到了吕后的非常手段,自然不敢轻举妄动,更别说废了她的皇后身份了。

以后的事实也证明了吕后的阴险,刘邦死后,她先是把刘如意毒死,又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扔在厕所里,还变态地让她自己的儿子汉惠帝。

也就是刘盈过来看,把刘盈吓得一病不起。

不用废。

在刘邦看来,吕后即使专权,也是翻不了天的。因此,在他死前就安排了一些心腹大臣辅政。

在白马之盟中,刘邦已经跟天下约定,只能刘氏称王,其实是做好了铺垫。

一旦吕后大量分封吕氏,必然引起天下大乱,群臣声讨,对她形成牵制,也能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恢复汉室。

事实上,汉惠帝仅做了7年皇帝,就因为忧郁病死了。吕后随后独揽大权8年。她去世后,吕氏家族被灭,刘氏政权恢复。

刘邦没有废掉吕雉的皇后身份,是有多方面的考虑的。既有客观条件所限,也有主观上利已的考虑。

只是可怜了戚夫人,在刘邦死后遭遇了吕后对她实施的惨无人道的酷刑。而吕后自己的儿子也仅仅活了23岁,吕后死后家族被灭,也是她没有想到的吧。

在同一个历史时期,不同的人演绎了不同的命运,因此,汉代的历史才更加丰富多彩、风起云涌。

在岁月的长河中,任何一个人的所作所为,都会人过留名。孰是孰非,后人一定会有一个公正的评价。


有书共读


刘邦根本就没有想换皇后的意思和想法,更没有替换太子的想法,只能说戚夫人想多了,完全是胸大无脑之辈。刘邦和所有的男人都一样骗人而已。

吕后作为刘邦的结发之妻。为了刘邦的江山虽然没有打江山。但也为此被项羽关了十几年。由此也是深受功勋集团同情。而戚夫人的最终结局完全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唯一让人感慨的就是戚夫人死的太惨,但这都怨不得别人,路都是自己走的,祸都是自己惹的。

戚夫人。原名戚懿,戚夫人是刘邦给她的后宫封号,也就是后宫职称。生于公元前224年。必须承认。刘邦很喜欢戚夫人,当然男人都喜欢年轻的女子,戚夫人的年轻,美丽,温柔,让刘邦爱惜不已。但刘邦就是喜欢戚夫人而已,但让刘邦废皇后是不可能的。就好比现在的有钱人可以养小三,但让他离婚娶小三则是不可能的。

吕雉深有谋略,知道联络功勋集团做为自己的保障。再一点就是做为一点大枭雄,刘邦看重的江山社稷,绝不会为了一个女人而弃江山而不故。晚期的刘邦和吕后已经是“政治夫妻”吕雉帮住了刘邦解决了韩信等三大异性王,颇有政治手腕,可以做一些刘邦不好做的事情。

还有一点就是吕雉对刘邦的感情很深厚。作为正当妙龄的富家女嫁给了当时地痞快40岁的刘邦,而且对刘邦始终如一。这一点深让刘邦感动。再加上功勋集团的势力,使得刘邦无论从对吕雉的感情还是当前吕雉的政治集团来讲,刘邦既不敢也不能将其废除而改立前者。

再就是刘邦晚年的时候,吕雉的政治集团已经形成,商山四皓就是代表,这时候刘邦就算想废吕雉也不可能了,即便是废后。要付出的政治代价也太大了,为了江山社稷稳定刘邦也就不得不放弃了。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苍茫大地认为原因如下:

一、吕后和刘亭长的元勋功臣们关系太铁,形成利益集团。

因为父亲吕公和沛县县令是铁哥们,吕氏随父亲因避仇就来到沛县定居。在县令组织的欢迎宴会上(钱当然是客人出,县令还要大收出场费),吕公把女儿许给了大混混、亭长刘邦。

主持欢迎宴的就是主吏萧何,狱掾曹参他们估计也参加了,在芒砀山落草的刘邦贴身保镖樊哙还成了吕雉妹婿……这个元老功勋集团随着刘邦流氓无赖公司的扩张,股东也越来越多,张良、陈平、周勃、吕雉男宠审食其,都是吕后的后盾,吕雉后援团几乎涵盖了整个集团股东!像三杰之一的厚黑专家张良,后来竟替吕雉出奇招,请出刘邦想请多次也未能请出的商山四皓,成功替太子保位;像三杰之一的萧何,在刘邦征讨叛将陈豨时,竟和吕雉一起诱歼原大将军齐王韩信!

二、吕氏家族势力较大,对刘邦帮助较大。

《史记.高祖本纪》中就有记载:刘邦率五路诸侯攻入楚都彭城,在与齐军交战的项羽放下齐军,急行军回师在彭城灵壁东面的雎水岸上与刘邦激战,刘邦大败,逃得比兔子还快!瞧水因刘邦联军的尸首而堵塞不流,沛公父母妻子被抓为人质,诸侯们叛汉归楚,吕后的兄长周吕侯为汉王统率军队,屯下邑,刘邦逃到这里,逐渐收集溃兵,守在砀地。然后才恢复原气。周吕侯死于征战,儿子吕台封郦侯、吕产封交侯,二哥吕释之封建成侯。

三、定陶美女戚夫人几乎以裸奔的方式向刘邦投怀送抱,在刘邦公司的股东中没有粉丝!

刘董:一个相好的,和我们股东兄弟一毛钱来往也没有,你老大裤腰带上皮筋太松,和戚姑娘成了好事,戚姑娘做了二夫人我们也认了,你要赶吕大姐出门,我们家的婆娘恐怕也不答应!

四、作为政治家的吕氏性格刚毅,极有手段,让大臣畏服;而戚夫人只是个被刘邦惯坏的娇妻。

你看《史记》有载,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被她勾结萧何,诱进未央宫歼灭;梁王彭越先被刘邦栽脏谋反,被贬为平民迁往蜀地,路遇吕雉向她求情,结果反被吕雉说服刘邦,夷灭三族;你看刘邦死后,她封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吕通为燕王,陈平、周勃等封万户侯的名相名将都成豪华摆设!吕后病重,命吕禄当上将军,统北军,吕产统南军,吕后告诫他俩:我死后,大臣肯定作乱复刘,你们一定要掌控军队,不要轻易为我送葬,不要为他人控制。后来的历史被吕氏不幸而言中,可见其前瞻性!为平息刘氏怨气,她给刘氏皇族封王封侯,不吝封赏,她还让刘吕联姻。刘邦死后,吕氏到死都实际掌控权利,陈平周勃等文臣武将再牛,在吕雉面前连响屁不敢放一个!总之,吕雉这个女人不寻常,正应了平剧《刘巧儿》中新凤霞唱的那样:谁说女子不如男?!再看戚夫人,恃宠而骄,没有一点儿创新意识,功夫老套,想采取“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古老模式来解决问题,逼刘邦封像他的儿子如意为太子,不审时度势,缺乏斗争的艺术,最后的人彘下场自己又何尝没有责任?

五、吕雉留守关中,和萧何等老臣极有交情,又受尽磨难,很让老臣们同情。

吕雉和萧何等长期留守关中刘氏集团老巢,保卫刘氏一家老小及功臣宿将的家属心操得稀碎。刘邦被项羽在彭城吊打,刘太公、吕氏成了项羽的人质,原本被亲生。儿子刘邦无中生有给戴上绿帽子的刘太公(为显示自己不同凡响,硬说是一条蛟龙卧在刘媪刘大妈身上生了刘邦),又因为孝顺儿子刘邦的缘故,差点儿给项羽清炖了煲汤,无赖逆子刘邦居然还向项羽提出要求分一杯羹!真是重口味,(书面语叫分一杯羹!)吕氏受尽磨难,(文友问什么问题?项羽有没有污辱过吕雉,这我真不知道,你问项羽去!)也为她在刘邦流氓无赖集团股东大会上,稳坐第一夫人位置加分!为了刘氏无赖流氓集团的开枝散叶,吕大姐太拼了!命也不要啦!可能女人最宝贵的贞节也不要啦!怎能不让享受公司红利的股东们眼泪一串一串地往下掉啊?

望斧正!





苍茫大地顾炜斌


刘邦确实很宠爱戚夫人,毕竟戚夫人年轻貌美,又加上能歌善舞,又经常陪在刘邦身边,而吕后呢,年老色衰了,很少在刘邦身边。另外,刘邦认为刘盈性格比较仁弱,不像自己,而戚夫人所生的刘如意很像自己,所以就一直想换太子。

戚夫人一直在刘邦身边,日夜哭泣着想让刘邦废黜刘盈,而让刘如意当太子,刘邦自己也有这个想法。汉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刘邦就在朝廷上讨论这个事情,群臣们都反对。

尤其反对最激烈的就是御史大夫周昌,刘邦就问这个周昌原因,周昌为人有点口吃,脾气也比较急,就说:我话说不好,但是我期期知道不可以!陛下想废黜太子,我期期不能奉诏。

刘邦听到这个话,就笑了一下,然后就取消了讨论。吕后在东厢房听到这个事情,她来到周昌面前,直接跪谢说:如果不是您反对,刘盈的太子之位就不保了呀。

但是刘邦并没有打消换掉太子的想法,吕后十分的紧张,有人就建议她去找张良,张良点子多,而且被刘邦所器重。吕后就让她哥吕泽去找张良,吕泽对张良说:您是陛下最重要的谋臣,如今陛下要换掉太子,您怎么能够无动于衷呢?

张良说:这是陛下的家事呀,我哪里有什么办法呀?吕泽说:不行,你一定得给我想个办法。张良说:陛下也有招不来的人,那就是商山四皓,他们四个人年纪都比较大,因为陛下会轻侮人,所以他们都不愿意来。

如果你们能够多备些厚礼,然后让太子亲自写一封比较诚恳谦恭的信,然后再多带一些文士前去相请,应该能将他们请来,再让他们经常陪着太子出入,皇上看到这四个人,就明白了。

果然,皇上看到了商山四皓出现在太子身边,他就对戚夫人说:我也想改立太子呀,只是连商山四皓都出来帮他了,羽翼已丰,我现在也动不了。然后,他就让戚夫人跳楚舞,自己唱《鸿鹄歌》: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弓矢,尚安所施!

所以,刘邦知道列侯与群臣都支持刘盈,刘邦想要改立太子,也是无能无力了。


历史简单说


因为:爱情诚可贵,江山价更高。为了江山固,爱情终可抛。

帝王之心,和我们普通人的儿女情长心不可比吧。在需要决断的时候,他们更狠,更绝,更无情。他们风花雪月的日子里也儿女情长,但涉及到他的大汉江山,那点儿女情长也许会让他心痛一下,但相比于对于大汉江山的喜爱和珍惜,那一点点疼的爱情也许真的微不足道。

同样的例子在他的子孙汉武帝那里不是同样上演。那么喜欢钩弋夫人,只是担心子少母壮,竟痛下杀手,让小儿子在短短几天内失去父母。

刘邦,还是为保护戚夫人和刘如意做过一些安排的。比如,听说樊哙会对赵王不利,竟让陈平去杀樊哙。樊哙是跟着他沛县起兵的老人儿,在鸿门宴上救过他性命,是勇将,还是他连襟。他也是急眼了。任何可能伤害到小儿子的,他都要除去。还安排让吕后感激的人做刘如意的国相。可惜,他踏上幽冥之路后,人间事得他老婆吕雉绝定了。

吕雉是他正妻,他贫困时候就跟着他的,刘盈也是他亲儿子。能没有一点感情吗?俩女人是敌人,而对于他,手心手背都是肉。废了吕后,能保住吕后和刘盈的命吗?

刘盈作为嫡长子,地位在那里,大臣天然支持,再加上一个强势的吕后,对于他刘家的江山最有利。所以,在最后阶段,一个有事业的男人还是选择了事业,而牺牲了爱人。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语


西汉的刘邦确实很喜欢戚夫人,因为吕雉虽然是他的原配,毕竟已经年老,戚夫人年轻漂亮,活力四射,刘邦当然更喜欢年轻的。但为何不废去吕雉的后位呢?

原因很明确,首先吕后没有犯过什么大错。一国之后,母仪天下,岂是想换就能换的?吕雉为人小心谨慎,而且聪明绝顶,怎会让人随便钻了空子?其次,吕雉是刘邦的糟糠之妻,陪伴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受了很多苦,他们是一起共过患难的夫妻,彼此之间的情谊肯定很深。

再者,戚夫人最先谋求的不是皇后之位,而是想把自己的儿子如意推上太子的宝座。这个刘邦刚开始也是赞同的,毕竟相比太子刘盈,戚夫人的儿子如意更合自己的心意。不过在这件事还没有进行的时候,皇后吕雉就抢先一步,把世外高人“商山四皓”给请了过来辅佐太子。刘邦一看太子“羽翼已丰”,便再也不提废立太子之事了。

最后更为关键的是,吕后自己的家族势力。在当时刘邦刚建立新朝的时候,吕氏家族的势力就很庞大,像吕泽和吕释之早年都是跟随刘邦反秦的将领,现在也已建功封侯;吕后的妹夫樊哙更是时刻保护刘邦的老部下。而戚夫人,只是刘邦的一个宠妃而已,没有丝毫的背景和实力,拿什么和吕雉斗?所以最后的下场才那么惨,始终有点不自量力的感觉。


凌澜若微


刘邦没有废除吕雉的皇后之位跟一个人的关系很大,他就是周昌。正所谓成也周昌,败也周昌。那么周昌为什么有这么大影响力呢?其实这跟汉朝的制度有关系。

西汉初建,已经设立御史大夫之职,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位高而权不重。但是有规谏君上的权利。

刘邦当初娶吕雉的时候,吕雉是19岁,可谓是风华绝代。吕雉跟着刘邦打天下,经历了多次危难,其中最危险一次是被项羽捉住,差点没有了性命。因此可以说吕雉和刘邦是荣辱与共,生死相依的夫妻。

可惜,刘邦在做汉王时又迎娶了一位美女,就是后来的戚夫人,巧的是戚夫人嫁给刘邦时也是19岁,从这一点看刘邦喜欢风华正茂的美女。

刘邦登帝之后,戚夫人20多岁,而吕雉年龄已经跨入40岁的行列了。因此在姿色上吕雉明显是吃亏的。这时戚夫人仗着自己年轻美貌,时常留在刘邦身边的机会开始吹枕头风。

戚姬常从,日夜啼泣,欲立其子。吕后年长,常留守,益疏。

史书上记载的很清楚,戚夫人在刘邦面前日夜哭泣,要求刘邦离自己的儿子赵王为太子,但是正宫皇后是吕雉,因此要想立赵王为太子,必须先废除吕雉的皇后之位,刘邦有这个想法,但是没有借口。

于是刘邦退其次,想着先立了太子再说。这时御史大夫周昌站了出来,周昌有点口吃,说话不利索,即使这样,周昌依然义正言辞的训斥了刘邦,废除皇后,不合礼制,不得民心。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刘邦看到周昌态度如此坚决,于是打消了废除太子的念头。这时大臣赵尧规劝刘邦为赵王如意找一个强势的相国来保护他,为什么呢?因为赵王如意既然不能当上太子,等吕雉以后得势,势必会加害赵王,算是提前做个安排,刘邦依照赵尧的建议,封赵尧为御史大夫,封周昌为赵相国。

人算不如天算,刘邦驾崩之后,吕雉就开始动手了,她先是让戚夫人穿上囚犯的衣服,带上镣铐去永春巷舂米,戚夫人悲痛欲绝,非常思念自己的儿子。

吕雉又派人召赵王进宫,想趁机杀害。这时周昌站了出来,周昌称赵王有病,不能前去觐见。吕雉大怒,于是把周昌给召了过来,然后关起来。又派人去召赵王。

吕雉的儿子刘盈听说赵王来了,怕自己的母亲加以杀害,于是提前去迎接,并且把赵王安排到自己的宫中居住。吕雉趁刘盈早睡未醒,派人毒死了赵王。

吕雉杀害赵王后又将戚夫人残害成为人彘让刘盈观看,刘盈心惊害怕,从此落下了病根,后来早于吕雉而死。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相比于吕雉,刘邦更喜欢20多岁的戚夫人,但是刘邦在决定废除太子时遭到了御史大夫周昌的反对,因此埋下了戚夫人和赵王惨死的下场。如果刘邦知道吕氏集团以后的篡位,一定会废了吕雉的,可惜没有如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