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笔墨|我们的检察情怀

我们的检察情怀 —

执检科邵阳

时光笔墨|我们的检察情怀

什么是情怀?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情怀是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互联网上有人将情怀植入商品,宣扬商家百折不回、精益求精的创业精神,情怀变成了卖点和商业口号;还有人认为情怀就是以心灵的满足而不是功利的得失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和一种品质。一件没什么用的事,还是要去做,也许只因为喜欢,也许只因为它看起来很美。

那么作为一名人民检察官,是不是也有其与众不同的情怀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审讯室内威严睿智、明察秋毫,公诉席上理性严谨、慷慨陈词,看守所内严守原则、严谨监督,夜以继日的加班、汗牛充栋的案卷,处处显现检察官忙碌的身影。没有夺目的社会关注,仍然倔强地战斗在维护公平正义的第一线,努力践行着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恪守检察职业道德的检察誓言。对法治的坚定信仰、对检察业务的独具匠心构筑着检察官特有的情怀。

美国当代著名法学家伯尔曼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所谓法治信仰是指人们对于法律的一种尊崇敬仰的态度,是对自愿接受法律统治的一种信仰的姿态,一种大众对于法律的忠诚,是对法律之下生活的德行的一种确信。翻开我们法治历史的土壤,无论是“奉法者强则国强”的法治宣言、“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法治原则,还是商鞅“徙木立信”的法治实践,我们从不缺少法治信仰的种子。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现实世界里贪污受贿、徇私枉法、吃拿卡要、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等现象依法存在,伤害着人们对国家法治的信任。只有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受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法律才能深入人心,走入人民群众,才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面对新形势,检察官应当严格依法办案,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把法治精神、法治观念、法律知识熔铸到人们的头脑中,在每一件查办的案件中、每一份法律文书中传递法治正能量,让人们从每一次执法、司法过程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我们常常用“独具匠心”一词来形容一件产品或作品的创造性、独特性。工匠们凭借数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坚守,创造出工艺上的奇迹,展现出极致化的追求。在英雄辈出的检察事业中,坚忍不拔、追求卓越、钻研创新的检察官可谓比比皆是,一个个时代的检察楷模,照亮了社会的价值星空,让人肃然起敬的“检察匠人”们也在为世人演绎着“工匠精神”的真谛。

检察官的“工匠精神”蕴含着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作态度,还包含着克己奉公、严于律己的精神内涵。从事法律职业,特别是做一名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检察官,如果没有理想和信念作支持,没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是万万不行的,而不管是何种职业,业务技能都是立足之本。每日的忙碌会帮助我们褪去生涩,擦去无知,内心渐渐有所信仰,职业也得以升华。不管是进行中的司法体制改革,还是日常的检察实务,最珍贵、不能替代的,就只有一个字——人,人有情怀、有信仰、有态度。保留内心的那份情怀,专注做好眼下的事,其他的都留给时间去评价。

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让我们一起向心中永恒的检察情怀致敬!

时光笔墨|我们的检察情怀

睢宁检察

新浪微博:睢宁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