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更的大溪地之旅,對他的藝術創作有何影響?

紫木聊巴黎


保羅·高更是印象派繪畫人物的傑出代表,也是世界藝術上一顆耀眼的明星。而我本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喜歡畫小黑妮兒”的漢子。當然,這並非不敬,而是一種直觀的認識。

作為藝術家,常常不斷地尋找新的地方,去感受不同的風土人情和自然風光,並以此來激發自己的創作靈感,提升自己對藝術的感知力。而印象派繪畫大師高更亦是如此。

在高更的一生中,有許多經典之作都是在塔希提(即問題中的“大溪地”,音譯地名)完成的。而且,高更前後來此,均對其藝術創作產生了巨大影響。

塔希提島位於南太平洋中部,是法屬玻里尼西亞社會群島中的一個島嶼,這裡景色優美,宛若人間仙境。高更在這裡,眼前盡皆美景,在海風的吹拂中盡情地釋放,並不斷地從中汲取創作靈感。

法國人的浪漫,配上塔希提的美景,自然離不開火熱的戀情。在這裡,高更曾找到了一位少女,以她為模特,創作出了許多經典作品。當然,畫中的模特,也是高更的情人。只是,少女的年紀尚小,也著實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縱觀高更的繪畫生涯,在塔希提島上的作品,或是以塔西堤島為創作靈感的畫作,幾乎都非常經典。而這些作品,也使得高更得以躋身於印象派大師之列。


碣石樵子


大溪地即是法屬塔希提島,它是南太平洋中部法屬波利尼西亞群島中最大的島嶼。這裡四季溫暖如春、物產豐富。衣食無憂的人們常常無所事事地望著大海遠處凝思,靜待日落天亮。陽光跟著太平洋上吹來的風一同到來,海水的顏色也由幽深到清亮。島上的人管自己叫“上帝的人”。


對高更來說,大溪地是他靈魂的棲居地,是他生命的歸屬地,是他藝術的靈感源泉。在塔希提,高更個人的生命歷程與藝術的嬗變及拓進,都在這裡彰顯出他生命的活力。他的一生,曾多次來到這裡,有一次差點把命葬送在這裡。他在這裡經受過貧窮、病災,經受過藝術的瓶頸期與大的突破,這裡原始、蠻荒的蒼茫之美,使他爆發出原始的洪荒之力,以難以言說的激情,創作了無數的精品力作。

在這裡,他把自己的靈魂,深埋在幾個不同年輕少女的肚腹上,從她們的身上,汲取藝術的靈感。在這裡,他更把自己的靈魂交給自然,交給那原始的、充滿了野蠻生態的土地。他自詡自己是一個野蠻人,也是一個孩子,他要在畫布上表現的,是原始和童心。

這裡的色彩是豐富的,一切沉溺在天國的靜謐中,使所有的生命,都在享受著命運之神賦予生命的自然安排。高更在這裡以一位13歲少女為模特,也是他的情人,創作了許多畫作,其中有名的有《女孩的金色身體》《你結婚了嗎?》《召喚》等。他的畫作,以印象的色彩,對“上帝的人”,進行了生命的詮釋,把自己視域中的塔希提人,表現的富有一種恬靜、寧謐,但又流溢著悵恾的藝術色彩。

在塔希提,他對生命發出自己哲學的思考,以《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要到哪裡去?》,把自己對生命與靈魂的思考,融入自己的藝術歷程中,從而使他的藝術作品,充滿了生命的色彩,靈魂的認知。

塔希提是他生命的全部,可以說,沒有塔希提,就沒有高更的藝術生命;沒有塔希提,就沒有高更的過去與現在。因之,塔希提是他生命的安慰,靈魂的棲居,野性的彰顯,更是他孩童視野下,藝術的返璞歸真。


昊愚堂夜畫


“大溪地”在國內的音譯為“塔希提”,是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亞向風群島中最大的一個島嶼,這裡保持著原生態的環境和神秘氣息,居住著棕色皮膚的土著人,被人們稱作“最接近天堂的場所”。

高更(1848年——1903年)與塞尚、梵高並稱為後印象派三大巨匠之一,他一生中,為了藝術理想,先後兩次去塔希提居住。

《大溪地女人》

第一次是在1891年,居住大約1年時間,在島上畫了許多作品。隨後,他把這些作品整理好,在巴黎舉辦了塔希提主題創作展,由於畫法過於狂放和新穎,跟當時畫風截然不同,巴黎的同行對高更冷嘲熱諷。沒人理解他,一氣之下,高更又打算再一次去塔希提島寫生和創作。

1893年年底,高更第二次踏上塔希提島。這一次,高更在塔希提島整整居住了10年,直到他去世在島上。

《遊魂》

高更的重要作品都是在塔希提島創作完成的,如《我們從哪裡來?》,《塔希提婦女》,《遊魂》,《大溪地女人》、《大溪地風光》等。這些作品都取材於塔希提的風土人情,為欣賞者展現了這一方天地的純真與神秘。

在我看來,真正的藝術家心中都有一片聖地,這片聖地是藝術家藝術理念在現實中的對應物,能加快藝術家的藝術構想,可以激發他們的創作激情。

《大溪地風光》

塔希提對於高更,無疑是精神上的理想家園,它讓高更的藝術創作有了清晰的表達出口,一步步讓高更的藝術創作攀上了高峰。可以說,如果沒有塔希提島,高更會是一個平庸的畫家,不會在歷史留下大名。

關於藝術思想,高更有一句名言:繪畫的本質是某種獨立於自然之外的東西。

《我們從哪裡來》

為了尋找這種自然之外的東西,高更必然要逃離現代文明,去原始部落追尋這些心中所想,而塔希提島正好滿足了他的這個要求。


塔希提島就像一個催化劑,加快了高更的藝術裂變速度,極大拉開了他跟同時代畫家的創作模式。

高更《戀人》

在塔希提系列作品中,高更喜歡使用咖啡色,在技法上,受浮世繪影響,採用平塗的方式生成塊面,從而讓人物造型看起來非常厚實。在輪廓和線條上做了適當變形處理,顯得柔韌醒目,有非常強的裝飾效果。他的畫,對之後的象徵主義啟發很大。


鴻鵠迎罡


如今,人們一提起高更,就會想到毛姆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想到高更為了擺脫“文明病”,舍妻棄子,遠赴塔希提島,創作了攝人心魄的原始藝術風格的後印象派繪畫作品。

高更在塔希提優美風景和原生生活中燃放藝術熱情,塔希提也因高更的名畫揚名天下。一部講述高更與塔希提情緣的文藝電影《高更:塔希提之旅》即將在2018年7月上映。來看一下影片的宣傳海報。

高更曾前後兩次前往塔希提島。第一次是1891年,高更賣了30幅作品才湊夠了前往加勒比海域塔希提島的旅費。經過63天的海上航行,高更抵達了夢想中的伊甸園。這個法屬殖民地有著室外桃源般的優美風景,當地土著生活淳樸。高更很快適應了當地的生活,學會了當地語言,還娶了一位當地只有13歲的少女為妻。

這位少女激發了高更的創作靈感,高更以她和當地人為模特完成了許多油畫。

2015年,高更作品《你何時結婚?》(見下圖)以3億美金成交。這筆交易通過私人洽購的方式完成,買家是一名卡塔爾土豪。這幅作品就是高更第一次旅居塔希提時完成的,畫面中穿著紅褲子,頭戴白花的少女就是他的當地妻子。

高更在島上生活的兩年中,一共完成了77幅作品,其中66幅是女人肖像。這些作品不強調空間透視,而是用平塗的平面、強烈的輪廓和主觀化的色彩表現形體,看起來像壁畫的風格。

兩年後,高更離開懷孕的塔希提妻子,帶著他的作品回到巴黎。1893年,當窮困潦倒的高更回到馬賽港的時候,身上僅有4法郎。幸好這時,去世的叔叔給了他一筆13000法郎的遺產,高更用這筆錢在巴黎租了畫室,還於當年年底舉辦了《塔希提人》畫展,希望能賣出作品,賺足生活費。

也許是他的畫風太過超前,公眾無法理解,這次畫展並不成功,作品也沒賣出去。在法國呆了兩年,繼承的遺產也花光了,無奈之下,高更於1895年再次去往塔希提,從此與法國永別,八年後與世長辭。

第二次生活在塔希提島時,高更完成了他的巔峰之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要到哪裡去?》,這幅4米半的巨畫,現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與好友梵高一樣,高更也是一位生前籍籍無名,死後被推上神壇的畫家。高更去世後,他的作品屢屢被賣出天價,到1911年,甚至連盧浮宮都無法籌集足夠的錢購買高更的作品《亡靈的注視》。(見下圖)

很期待下個月上映的電影《高更:塔希提之旅》,不知道會講述一個怎樣的故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56, "thumb_url": "8e10000925da8f3af93c\

畫家王衍成


高更是和梵高一樣,都是對繪畫有著執念的瘋狂的人,高更更甚,放棄原本優越的生活,不斷逃離現代文明社會,把繪畫上升到了哲學高度,他是第一人,他似乎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也不贊成印象派的機械的對外部世界的再現,他要尋找另一條更能表達自己的方法,這種方法和他本人一樣,必須要回到最純樸,最原始的地方去,他他認為要探索生命的意義就要從源頭開始,他認為的源頭就是未開發之地,他一再的逃離,直到找到大溪地——塔希提島那裡是未開發的原始部落,高更才如魚得水,返璞歸真,他認為那裡才是他安居之地,那裡才是供養他藝術創作的源源不斷的靈感之地,在那裡的十年是他創作豐沛的十年,他迷上了當地的那種原始,熱情的人和風景,覺得生活在那裡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最接近自然,讓他羨慕不已,這時期他摒棄繁瑣的捕捉對光影感受的技法歸於簡單,在這裡,他發現了那些無陰影的光,素描與顏色的抽象,超自然等等神秘體驗與技法,但是這些在藝術之都巴黎卻不受待見,兩次辦展,兩次失敗,使他不但失望更加痛苦,他又返回屬於自己的精神領地——塔希提島,他痛苦,絕望,以至於自殺,精神處於崩潰邊緣,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高更徹底放開自身的枷鎖,這才有了赤身裸體,完全的融入到當地人的生活中去的高更,創作了那幅《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那裡去》的天問,和一系列的《塔希提人》。

他的畫今天看來熱烈,單純卻神秘莫測,他剝去文明的外衣,呈現給人們生活最初的本質,人類社會是從原始部落發展而來的,人類文明是發展中的一道亮光,高更拒絕現代文明,他更願意像野人般去自由生活,在那裡他有很多的情人,給了他無限的創作靈感,就是在那段時期他完成了他一些最活潑生動,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雅格與天使的搏鬥》《塔希提的年輕姑娘》《遊魂》等。和梵高一樣,他的畫在當時不受歡迎,現在看來他那些描繪土著民生活的作品,強烈的色塊和線條以及形式上的簡化,具有濃厚的個人色彩,加上畫面中他表現出來的神秘和某些象徵,直到現在都讓人破費神思,這大概就是藝術的魅力所在吧,藝術的創新大概都是要求衝破古典文化的阻礙,迴歸簡單,這正是高更的追求,他把繪畫看成是某種獨立於自然之外的一種體驗,他嚮往獲得的一種表達方式就是回到史前人類和原始當中去,從那裡獲得人生和繪畫的真理,他做到了嗎?





子非魚00111


大溪地是畫家高更藝術創作的福地,是他藝術人生最有意義最為寶貴的一段經歷,大溪地成就了高更這樣一個偉大畫家。

大溪地是地處南太洋當時法屬的一個島嶼,這裡風光旑妮,景色秀麗,民風淳樸,情趣盎然。當時當地的土著居民過著原始般自然狀態的生活,一切都是原生態的樣子。因此,這裡一直是高更魂牽夢縈的地方。但由於窮困,高更一直無法圓這個夢。後來還是下決心賣了自己多幅畫作才湊夠了去往大溪地的路費。





一到大溪地,高更立即被這裡的自然景觀和原生態生活迷住了。他抑制不住地留了下來,並和當地一個女孩生活在一起。高更在大溪地一住就是6年,如果不是身體健康原因,他還不會離開。在這六年時間裡,高更創作了大量反映當地土著居民生活狀態的作品,還有一些風景油畫。高更最著名的一幅畫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要到哪裡去?》就是這期間創作的。

高更《我們從哪裡來?》



高更後來又到過一次大溪地。但是由於當時法屬當局推行所謂“新政”,這裡已經面目全非。高更傷心地去了離大溪地不算太遠的另外一個地方。再也沒有回過法國。


誰憐一燈影


大溪地位於南太平洋島嶼的地理位置,這裡四季溫暖如春,物產豐富,衣食無憂的人,常常無所事事的望著大海遠處凝思,這種憂鬱或悠閒的狀態,一般都要維持整個下午,然後是日落,然後是天亮陽光跟著太平洋上吹來的風一同到來,海水的顏色由幽深到清亮,他們管自己叫上帝的人,人們管那裡叫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一般來說,這種地方氛圍,最適合藝術家創作。

一、高更是一位充滿傳奇性的畫家,後期他厭倦了文明社會,憧憬原始與野性未開化的自然世界,嚮往異鄉南太平洋的熱帶情調,為追求心中理想的藝術王國,捨棄高收入的職業與世俗幸福生活,來到了大溪地島。

二、高更在島上和土人共同生活,並與土人之女同居在這個陽光灼熱的,自然芬芳的島上,高官自由自在的生活,被當地土著人民的文化和牧歌式的自然生活所感染,強烈的表現自我個性,創造出他最優異的油畫。

三、高更起伏多變的生活境遇,和他同現實不可解決的矛盾,由於受當時象徵派詩人的影響,使他的作品思想內容比較複雜難於理解,但是作品中那種強烈而單純的色彩,粗礦的用筆,以及具有東方繪畫風格的裝飾性,與他在大溪地島上描繪原始著名的風土人情內容結合在一起,影響力了後世許多藝術家,更為人類留下來了寶貴無比的藝術遺產。


雨夜小築888


大溪地是高更創作源泉和奠定後印象巨匠的重要起點。他是自己窮困潦倒時來的,這裡自然風景絕佳,沒有貧富歧視,當地女子又好客投懷送抱的,當然可以讓一個人找回原有的動力和激情了。這樣,創作自然水道渠成。


紅泥堂主


說真的,對於像高更和梵高這樣的印象派大師的作品,我的欣賞水平還是有待於提高的。對於高更筆下那些豐腴的女人,以及梵高各種搖曳的向日葵,我真的沒有愉悅感產生。

高更年過四十,拋妻棄女孤身來到大溪地,就是想尋找一種更簡單更原始的生活方式,大概城市已不能激發他的創作靈感了。而好友梵高的死對他也是一種刺激,(具體的原因詳見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至於在島上的生活對其藝術的改變,我不是太懂繪畫,只知道大溪地孕育出了高更最偉大的一幅畫作,就連高更自己也說:這幅畫不加任何修改,一個純淨的幻象,我的夢和整個大自然結合,站在人類的起源和未來面前,覺醒的時候,我的作品已經完成了。這幅大作就是《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最後附上畫作),很哲學。

對於這幅大作,專家有很多評價,我就不在這裡獻醜了,最後我想說的是,大溪地雖然原始,卻沒有那麼殘酷,當地女人有向客人主動投懷送抱的風俗,而高更更是如魚得水,還娶了不滿十四歲的土著小女友。說這些並沒有褻瀆高更的意思,因為有了高更的這些傳奇,才使默默無聞的大溪地成為了現今最熱的旅遊地之一,美國地理雜誌把它編入“世界十大度假勝地”,居民自稱是“上帝的人”,外國人則認為這裡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之所以勉為其難回答自己不熟悉的問題,多一半是為了嚮往已久而又苦於囊中羞澀的旅遊勝地。
(塔希提島


圖片源自網絡)

再說一句,“大溪地”是港臺的翻譯,我們叫做塔希提島。
(高更名作圖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