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應儘可能「追趕」同齡人

早产儿应尽可能“追赶”同龄人

醫學上將胎齡小於37周出生的寶寶稱為早產兒,他們大部分體重低於2.5千克,頭圍小於33釐米。

早产儿应尽可能“追赶”同龄人

對於早產兒的月齡計算通常有兩種方式:

一是從寶寶出生的那天起,計算天數、月數及出生月齡;

二是根據寶寶的預產期計算矯正胎齡,也就是說,矯正月齡=出生月齡-早產月齡。

早產兒離開母體時,各方面的生長髮育還不完全,甚至會有部分先天性不足。因此,早產兒需要在早產月齡中“追趕”在母體中未完成的生長髮育過程。對於早產兒來說,醫生更加關心他們的矯正胎齡,而不是用出生月齡去衡量其發育情況。例如:我們不能認為早產兩個月的寶寶,出生四個月後就應該會抬頭,其實他的實際月齡才兩個月,不會抬頭是很正常的。

據統計,早產兒中發生顱內出血的比例高達50%~60%,遠高於足月生產的寶寶。雖然血塊會逐漸被吸收,但生產過程中的腦損傷是否會影響孩子未來的腦部發育,關鍵就在於矯正胎齡6個月內的“追趕”,“追趕期限”最多不超過一歲。

如果在一歲前,早產兒的身高體重、認知水平、運行能力均不能趕上同齡的寶寶,那麼,寶寶的腦發育很可能是不正常的。於是,在矯正胎齡階段,對早產兒腦發育的監測就變得至關重要。

目前,評估早產兒腦發育情況的測試主要有兩種,NBNA(新生兒行為神經測定)和CDCC(嬰幼兒智能發育量表)。

NBNA適用於一個月內(矯正胎齡)的新生兒,CDCC則用於一個月以上(矯正胎齡)的寶寶。建議早產兒的家長能定期隨診,定期做影像學檢查和相關量表,早期發現腦發育問題,及早進行干預治療。

大多數的早產兒都會存在大運動發育落後,肌張力過高,睡眠不好,難安撫、難哄睡的情況,這些都是可以通過系統的訓練和治療逐漸改善的。對於3個月以內的寶寶,家長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在家給寶寶做被動操,降低肌張力,增加撫觸的感知覺,促進寶寶運動能力的發育。也可以通過水療和營養精神類藥物輔助改善。一些出生時伴有缺氧、缺血、窒息的寶寶,還可以進行高壓氧治療。

而大於三個月的寶寶,如果CDCC測試仍存在問題,就需在院進行更加系統的康復治療。康復治療師會幫助寶寶做些有針對性的功能鍛鍊,此時水療、高壓氧治療也同樣適用,還可以增加理療、針灸、推拿等治療方式,幫助寶寶在各方面儘可能“追趕”同齡人。

臨床接觸到的很多早產兒由於沒有及時來院治療和康復,都留下嚴重的後遺症,包括不同表現形式的腦癱、智力低下、癲癇等。其實,這些問題大多可以通過量表和影像學檢查早期發現,繼而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早期干預,將腦損傷降低到最小,儘可能讓早產兒各方面發育情況都逐漸趕上足月的寶寶。

通訊員 張艾萱

圖/源自網絡

推薦文章:

關注我們

早产儿应尽可能“追赶”同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