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老建築沒有毀於戰火,卻消失在和平時期

北京的悲劇在於,它在戰火中奇蹟般地保存下來;然後在和平建設時期卻被逐漸毀掉。

——《城記》

這些老建築沒有毀於戰火,卻消失在和平時期

北京老城牆(拆除於20世紀50年代)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了防止老城牆和城門影響交通及國家建設,決定拆除永定門、中華門等古建築,建築大師梁思成聽聞後流下了眼淚:救得了日本的京都奈良卻救不了北京的老城牆!

這些老建築沒有毀於戰火,卻消失在和平時期

崇文門(1968年全部拆光)

時至今日,北京的城門只剩下了“一對半”,——“一對”即正陽門城樓和箭樓,“半”即德勝門箭樓;角樓只留下內城東南角箭樓;城牆只在崇文門至東南角箭樓之間以及內城西城牆南端殘存了兩段。

這何嘗不是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大損失?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近六十年來因為建設需要而永遠消失在我們視線裡的古建築。

北京

這些老建築沒有毀於戰火,卻消失在和平時期

萬春園三孔橋(毀於20世紀60年代)

萬春園三孔橋是圓明園重要的遺物之一,但是建國後園內土地大多被附近生產隊改為農田,大量人口迅速湧入。

拆遺址蓋房子,甚至建起了馬場、豬場、雞鴨場,乃至垃圾場、糞場……拆毀了萬春園三孔橋、並砍伐了園內殘存的唯一一株花神廟古樹。

這些老建築沒有毀於戰火,卻消失在和平時期

北京原宣武區衚衕“拐彎抹角”(2007年拆除)

北京原宣武區包頭章衚衕著名的“轉彎抹角”,由於2007年原宣武區大吉片拆遷改造,被迫拆除。

成都

這些老建築沒有毀於戰火,卻消失在和平時期

成都蜀王府(1967年炸燬)

蜀王府始建於1385年,位於今四川成都的四川科技館、天府廣場一帶。又稱“成都皇城”,是明代藩王府中最富麗的一座。

北起東西御河,南到紅照壁,東至東華門,西達西華門,周長2500多米,面積38公頃多,其建築可與北京故宮媲美。

1967年,殘存的宮殿建築建築被炸燬,蜀王府除了那幾個地名外,沒有一丁點兒痕跡了,永遠、徹底地退出歷史舞臺。

這些老建築沒有毀於戰火,卻消失在和平時期

成都錦官驛(2003年拆毀)

從漢代起四川就因蜀錦聞名天下,官員把織錦工人集中起來,由錦官進行管理,因此成都別稱“錦官城”,錦官驛顧名思義是供錦官們居住的客棧,形成了後來的錦官驛古建築群。

到了2003年,成都市進入舊城改造高峰,錦官驛終於不能倖免,一棟五星級的香格里拉酒店取代了曾經的錦官驛,佇立在成都街頭。

杭州

這些老建築沒有毀於戰火,卻消失在和平時期

杭州鼓樓(消失於文革時期)

杭州鼓樓,位於浙江杭州吳山東面,南接十五奎巷,北臨大井巷,東迎中河路,西靠伍公山,古為濱海敵樓,始建於五代時期的南朝,屢遭戰火,是一座體現明代漢族建築風格的古建築,文革時期被拆除,現鼓樓為現代重建。

哈爾濱

這些老建築沒有毀於戰火,卻消失在和平時期

哈爾濱聖尼古拉大教堂(1966年消失)

哈爾濱聖·尼古拉教堂,建於1900年,亦稱“中央寺院”,俗稱“喇嘛臺”,原址位於哈爾濱市秦家崗中心廣場,即現在的中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紅博廣場。

青島

這些老建築沒有毀於戰火,卻消失在和平時期

青島望火樓(2009年拆毀)

望火樓位於觀象山西麓的觀象一路45號,建於1905年,由德國建築師庫爾特·羅克格設計,為膠澳巡捕局消防觀望臺,望火樓高16米,建築面積170平方米。

這裡曾是德佔時期青島市區的制高點,為青島的地標性建築。2009年5月19日,望火樓在無知的“維修”中被拆毀,現為重建。

濟南

這些老建築沒有毀於戰火,卻消失在和平時期

老濟南火車站(1992年拆除)

濟南老火車站是指“津浦鐵路濟南站”,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德國著名建築師赫爾曼菲舍爾設計的一座典型的德式車站建築。

它曾是亞洲最大的火車站,被戰後西德稱為遠東第一站。如此頗具規模、富有歐式風格的車站在中國大城市中極為罕見,它見證了濟南這座享譽中外的“泉城”在中國近代史中的滄桑歲月。

這些老建築沒有毀於戰火,卻消失在和平時期

老濟南火車站全景

1992年3月起,雖受到市民和學者的強烈反對,山東省濟南市和鐵路部門仍落實了老車站拆除方案。

蘭州

這些老建築沒有毀於戰火,卻消失在和平時期

蘭州握橋(1952年拆除)

蘭州握橋又名臥橋,在蘭州城西,始建於明永樂間,1952年,為了修通七里河、西固的西郊林蔭大道,因此決定將橋拆除。

當時,許多地方紳士為保存古蹟,出面阻攔。後來,當時的蘭州市勞動局局長在現場群眾大會上進行說服,拆除工作才得以進行。

握橋建築十分堅固,木質毫無腐朽,拆除也非常困難,在當時挖出的梁木上,當年木工所打的墨斗線依然清晰可辨。

正定

這些老建築沒有毀於戰火,卻消失在和平時期

河北正定陽和樓(20世紀60年代拆毀)

陽和樓位於河北省正定縣城中心至南城門的中段,橫跨正定城南門內南大街上。

它始建於金末元初,元、明、清均有修葺。樓七楹、建立在高敞的磚臺上,臺下有圓拱洞門,左右各一,行人車馬可以通行,其佈局略似北京天安門端門。梁思成甚至把它比作羅馬君士坦丁的凱旋門。

奉化

這些老建築沒有毀於戰火,卻消失在和平時期

奉化雪竇寺(1968年拆除)

雪竇寺,全稱雪竇資聖禪寺,坐落於“秀甲四明”的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的雪竇山山心,位於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溪口鎮。南宋時與杭州靈隱、天台國清、寧波天童諸寺齊名,明代列入“天下禪宗十剎五院”之一,民國躋身“五大佛教名山”之一。

1968年被拆除,現建築為20世紀80年代新建。

鎮遠

這些老建築沒有毀於戰火,卻消失在和平時期

敕建鄒太常公祠(拆除於1960-1970年間)

建造于于1813年,牌樓為六柱五間三層重簷廡殿塔式牌樓,門楣上方豎刻“敕建鄒太常公祠”楷體石額,曾是鎮遠最雄偉的牌樓,如今再也見不到它的風采。

起初看來,經久性似乎就是所有城市建築體的連續性,但事實並非如此,並不是城市中所有的東西都能永久的保存下來,但正是因為了解了這些建築物過去與現在的不同,人們就可以知道城市的過去,他們讓城市帶有歷史的特徵,從而讓我們在今天仍能體會到過去的形式。

——Aldo Rossi

以上是知名城市建築學家 Aldo Rossi 的名言,歷史隨著時間漸行漸遠,曾經的文明痕跡也會隨著現代城市的發展消失在滾滾時間長河中。

在你的記憶裡,你的家鄉有哪些古建築永遠的只存在於你的記憶中呢?

珍惜現在吧,珍惜那些隨時可能消失的在你身邊的古建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