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太后到底和多爾袞有沒有私人感情?

蓬島仙師


孝莊下嫁多爾袞在歷史上有爭論,但是說到孝莊和多爾袞有沒有私情,答案是肯定的。




孝莊姓博爾濟吉特,是蒙古人,1625年嫁給皇太極,她一生經歷皇太極,順治,康熙三朝,為穩定清朝政權嘔心瀝血,是歷史上公認的出色政治家。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14兒子,他智勇雙全,屢立戰功,為清朝入關,奪權全國政權,立下汗馬功勞,但是死後遭到順治皇帝和孝莊的清算,暴屍示眾。

之所以說他們之間有私人感情,理由有下幾點。

1 孝莊12歲嫁給皇太極,但是皇太極感情專一,深愛孝莊的姐姐宸妃海蘭珠一人。孝莊沒有得到皇太極的寵愛,孝莊26歲時才生下順治。

15歲的多爾袞和弟弟多鐸被皇太極收養,住在皇宮裡,少年英雄多爾袞與孝莊年齡相仿,多爾袞既是孝莊的小叔,而且多爾袞的妻子還是孝莊的堂姐,因而孝莊和多爾袞來往密切,日久生情,都是情理之中。特別是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出入後宮,毫無顧忌。



2 孝莊和多爾袞都是少數民族人,當時的他們對漢族人的禮教,“男女授受不親”等都沒有概念。

3 清初四大疑案中就有“太后下嫁”一事,這在歷史上雖有爭論,恐怕也不是空穴來風,大致理由是:孝莊死後沒有和皇太極葬在一起,而是葬在遠離盛京(瀋陽)的東陵。多爾袞的頭銜從攝政王一直進加到“皇父攝政王”,死後被尊為“義皇帝”。張煌言的詩“春宮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張煌言也是正人君子,他的詩句也有一定的可信度。

孝莊下嫁多爾袞成為歷史界爭論的話題,如果兩人沒有私人感情,何來此說?

4 皇太極死後,孝莊才31歲,多爾袞32歲。孝莊做為一個出色的政治家,為了保住兒子的皇位,和大權在握的多爾袞保持私人感情,合情合理。



5 孝莊死後, 康熙“暫安奉殿”,30餘年未曾下葬,有對祖母的難以割捨之情,但是也有他不知如何才能消除世人對祖母的詆譭,猜疑和傷害,可見孝莊和多爾袞應該有私人感情。

以上是查閱清史資料的總結,所以我個人認為孝莊和多爾袞有著私人感情。


我是一個小書蟲


題幹中的孝莊太后,就是歷史上的清朝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多爾袞則是她的小叔子和碩睿忠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要分析兩人之間的關係,悅史君認為,還是要從兩個人的成長軌跡和交集來說起。

明朝萬曆四十年(1612年),愛新覺羅·多爾袞出生於遼東赫圖阿拉城,他是建州女真首領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

明朝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出生,她的父親是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

明朝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建立大金國,史稱後金。

明朝天啟五年,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嫁給愛新覺羅·多爾袞的八哥愛新覺羅·皇太極為側福晉,兩人相差21歲。

明朝天啟六年,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去世,愛新覺羅·皇太極聯合其他貝勒逼迫愛新覺羅·多爾袞的生母、後金大汗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大福晉烏喇那拉·阿巴亥殉葬,經過一番鬥爭後,在盛京(今瀋陽)大政殿即汗位,改次年為天聰元年,史稱天聰汗。

明朝崇禎九年,後金天聰十年(1636年),愛新覺羅·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清,史稱清太宗。

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冊封側福晉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為永福宮莊妃,愛新覺羅·多爾袞被封為和碩睿親王。

明朝崇禎十一年,清朝崇德三年(1638年),永福宮莊妃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生下第九子愛新覺羅·福臨。

明朝崇禎十六年,清朝崇德八年(1643年),愛新覺羅·皇太極駕崩,他的長子和碩肅親王愛新覺羅·豪格與和碩睿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就繼位問題爭執不下。

最終,愛新覺羅·多爾袞在兩黃、兩紅和兩藍六旗不支持的情勢下,不得已議定由愛新覺羅·皇太極的第九子、年僅6歲的愛新覺羅·福臨即位,史稱順治帝。

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登基後,將母親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尊為聖母皇太后,愛新覺羅·多爾袞則成為輔政親王之一。

明朝崇禎十七年,清朝順治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軍攻克北京城,崇禎帝朱由檢自縊於煤山(今景山)。

同年四月,順治帝拜愛新覺羅·多爾袞為大將軍,令他統大軍南下,入關爭奪天下。

明朝平西伯、寧遠總兵吳三桂投靠愛新覺羅·多爾袞,雙方聯手擊敗李自成大軍,清軍進入北京城。

同年九月,順治帝從盛京(瀋陽)到達北京,封愛新覺羅·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開始凌駕於諸王之上。

南明隆武元年,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叔父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在攻滅李自成大順政權、南明弘光政權後,被晉封為皇叔父攝政王。

南明永曆二年,清朝順治五年(1648年),皇叔父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被晉封為皇父攝政王,在禮儀排場上也開始向皇帝看齊。

南明永曆四年,清朝順治七年(1650年)八月,皇父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追尊生母烏喇那拉·阿巴亥為“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贊天儷聖武皇后”,祔享太廟。

同年十二月,愛新覺羅·多爾袞在古北口外喀喇城去世。

順治帝下詔追尊愛新覺羅·多爾袞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喪禮依帝禮。

南明永曆五年,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清成宗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愛新覺羅·多爾袞死後兩個月,順治帝在愛新覺羅·多爾袞政敵的翻案下,正式宣佈多爾袞罪狀,追奪一切封典,毀墓掘屍。

同年,順治帝為聖母皇太后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上徽號曰昭聖皇太后。

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比和碩睿忠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小1歲,在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去世後,也是愛新覺羅·多爾袞的支持,才讓孝莊文皇后的兒子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能夠順利登基、入主中原,他們之間的感情,悅史君認為有如下幾個階段:

第一,合謀

明朝崇禎十六年,清朝崇德八年(1643年),愛新覺羅·皇太極死後,愛新覺羅·多爾袞在自己登基無果的情況下,與孝莊文皇后密謀,支持順治帝即位。

在這個時候,愛新覺羅·多爾袞和孝莊文皇后為了共同的利益聯手,叔嫂之間是合謀關係,感情因素不多。

第二,緊密

南明永曆二年,清朝順治五年(1648年),愛新覺羅·多爾袞因入主中原、攻滅李自成大順政權、南明弘光政權等大功,從輔政親王之一、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躍升為皇父攝政王,孝莊文皇后、順治帝母子對他的依賴越來越大。

在這個階段,愛新覺羅·多爾袞和孝莊文皇后的感情加深,孝莊文皇后必須倚重愛新覺羅·多爾袞,以便維護順治帝的皇位。

第三,謎團

南明永曆二年,清朝順治五年(1648年),皇叔父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被晉封為皇父攝政王,“皇父”也便是皇帝的父親了,也算是臣子的頂峰了。

愛新覺羅·多爾袞在這之後已經是清朝實際上的統治者了,他不僅大權獨攬,而且還經常出入紫禁城,後宮被叨擾是很正常的。

史學界有專家認為,愛新覺羅·多爾袞這時不僅封號變了,而且也娶了孝莊文皇后,理由是朝鮮史料、明朝遺臣張煌言的詩詞等。

但悅史君認為,孝莊文皇后下嫁小叔子愛新覺羅·多爾袞是不可能的,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孝莊文皇后在愛新覺羅·多爾袞死後又活了37年,是順治帝的皇太后,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的太皇太后,死後還被葬入皇陵,尊崇備致,祭禮有加。

如果孝莊文皇后曾嫁給愛新覺羅·多爾袞,這些待遇顯然是不可能有的。

第二,張煌言是明朝遺臣,他對清朝是很痛恨的,他的詩詞當然不能作為史實根據。

第三,慈寧宮是傳說中孝莊文皇后和愛新覺羅·多爾袞大婚的地方,但據《清實錄》記載,孝莊文皇后是在南明永曆七年,清朝順治十年(1653年),慈寧宮修葺之後才搬進去的,但愛新覺羅·多爾袞在南明永曆四年,清朝順治七年(1649年)已經去世,可見“太后下嫁”之說是非常荒謬的。

但是,有一點悅史君是肯定的,孝莊文皇后和愛新覺羅·多爾袞有私人感情,但具體到了哪一步,就真的於史無據,留個疑問了。


歷史這樣說


孝莊太后和多爾袞有沒有私人感情,個人覺得這個肯定是有的,但是這個感情有多深,到了哪一步,確實還真不好說,不過,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說一下,供大家參考。

第一,皇太極共有十一個皇子,順治是皇太極的第九子,為什麼多爾袞會支持順治繼位呢?皇太極死後,沒有立下遺詔讓誰繼位,多爾袞自己當然是想繼位的,可是他還有一個競爭對手,那就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

兩人勢均力敵,多爾袞就提議讓六歲的順治帝繼位,獲得了大家的認可,那麼為什麼多爾袞會在另外十個皇子裡面挑中順治呢?如果說多爾袞與孝莊太后不太熟,這個應該不太可能。

第二,多爾袞成為了攝政王,入關後變成了叔父攝政王,順治二年,接著變成了皇叔父攝政王,順治五年,變成了皇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這個稱呼就比較有意思了,如果不是多爾袞與孝莊太后有某種關係,也不會有這樣的稱呼的。

第三,順治七年,多爾袞死於塞北狩獵的路上,開始是追封為清成宗的,為什麼兩個月之後,就被順治帝掘墓毀棺呢,這個得多大的仇恨呀。康熙帝智擒鰲拜的時候,念其功績,也只是將其幽禁,也並沒有將之殺死。

第四,孝莊皇太后死的時候,為什麼不和皇太極合葬呢?孝莊做為順治帝的生母,死後應該要與皇太極合葬的,而孝莊竟然不想與皇太極合葬,是不是覺得自己做了什麼對不起皇太極的事情呢?

第五,多爾袞的罪名有一條,那就是到皇宮內院去,我們知道,後宮除了皇帝之外,是不允許其他的男人進去的(太監除外),成年的皇子也是不能的,那多爾袞進入後宮做什麼呢?

另外,根據《清世祖實錄》,多爾袞攝政的時候,順治帝住在乾清宮,而孝莊住在慈寧宮,兩宮相隔不遠,那為什麼幾個月才能進一面呢?而多爾袞卻常常進入後宮呢?實在是讓人費解。


歷史簡單說


據清史記載,順治帝先是下詔稱多爾袞為皇叔父攝政王,繼有稱皇父攝政𡈼,這一字之減,大有講究。

蔡東藩巜清史演義》記載,以范文程(范仲淹的後世子孫。滿人之所以能迅速入主中原,文依范文程、武賴吳三桂兩大漢奸)為首的一幫大臣曾向順治帝上奏議,內稱“皇父攝政王新賦悼亡,皇太后又獨居寡偶,秋宮寂寂,非我皇上以孝治天下之道,依臣等愚見,宜請皇父母、合宮同居,以盡皇上孝思。伏惟皇上聖鑑”云云。淸朝又有名儒寫詩曰“大儀適逢太后婚......”如此看來,我的觀點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理由有三:

一,清皇太極生前、未有遺囑,死後為爭奪寶座,八旗人馬幾欲火併,多爾袞及其一母同胞兄弟多鐸掌握著上三旗,勢力最大,按能力、年齡、戰功及實力他繼承皇位應有可能,但他卻放棄,還成功逼退了皇太極的長子豪格,擁立吉爾特氏(後來的孝莊皇太后)之子,年幼的福臨(順治)繼位,這其中應有和孝莊的默契或感情因素。

二,順治登基,封多爾袞為攝政王,大權獨攬,但其人文韜武略,指揮若定、調兵遣將,迅速奪取中原,基本統一全境,並恢復安定人心。可以說清庭多半江山是其打下的,順治帝作的是現成逍遙皇帝,做為帝母的太后對其由感激而生情,並非沒有可能,再說滿人原本沒有那麼多禁忌。至於後來淸宮檔案語焉不詳,那是因為已漢化,接受儒家禮儀,為先人隠晦。

三,孝莊崩後,未與其夫皇太極合葬,而是葬於順治帝旁,想是自覺為人妻有愧,而為人母則奉獻全部、問心無愧吧。

蔡東


武丁仗劍決雲霓


感情肯定是有滴,但這份感情肯定不是那麼純粹滴。孝莊這個人,雖是女流,但野心很大,能力也很大。野心很大的人,感情很容易淪為野心的工具。

要說孝莊對多爾袞一點感情都沒有 ,那也是不客觀的。畢竟,多爾袞也是人中龍鳳,他不是個傻子啊。如果孝莊只是純粹地利用他,那他肯定能識破,不可能甘心情願被孝莊驅使。

但和孝莊相比,多爾袞更像一個性情中人。如果他和孝莊一樣有野心,那麼早就篡位了。畢竟,孝莊和順治並沒有太大的力量牽制他。

多爾袞對孝莊的感情,遠遠大於孝莊對他的感情。所以,孝莊才能步步為營 ,採用懷柔之術,讓多爾袞死心塌地輔佐順治。

世間有兩種人,一種是感情的奴隸,永遠無法邁過內心感情這道坎兒;另一種是感情的主子,可以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不為感情所控制。說白了,多爾袞孝莊就分別屬於這 兩種人。

就成功者而言,後者所佔的比例當然更多一些。


趣談秘史


從史實角度看,孝莊太后和多爾袞的私人感情,即使是有,那也是仇恨和憤怒,絕不可能是愛情。

↑孝莊與多爾袞的私人感情一直是歷史熱點話題

很多朋友受電視劇和野史影響,認為多爾袞不愛江山愛美人,因為對大玉兒忠貞不渝的愛情,才放棄了皇位,實際上大錯特錯,都是編劇們的腦洞大開,不符合現實邏輯,從以下幾個史實就能看出:

1、多爾袞想當皇上嗎?非常想,那他為什麼不當?非不欲也,乃不能為。

↑歷史上的多爾袞不是情聖,而是野心家

由於皇太極去世很突然(疑似高血壓引起的腦溢血病逝),各派力量圍繞皇位繼承展開了激烈角逐。一開始兩黃旗骨幹腦子沒想清楚,還想讓皇太極長子豪格(非嫡出)繼位,福臨當太子。然而在孝莊和哲哲的提醒下,兩黃旗骨幹索尼和鰲拜等人意識到,他們只能選擇支持福臨繼位。

因為豪格繼位後,肯定會把他率領的正藍旗換成正黃旗,而原先的兩黃旗必然有一支退出黃旗陣營,於是兩黃旗堅定信念,只擁護福臨繼位,豪格由此退出競爭。

↑豪格最終被多爾袞迫害致死

多爾袞本來最大的對手就是豪格(這兩人之間的鬥爭是你死我活性質的),豪格退出後,他也沒有對抗“皇子繼承製”的理由了,要是硬拼,拼不過兩黃旗加正藍旗和正紅旗,不如順水推舟,以退為進,先從攝政謀起。

可見,關鍵時候,孝莊的作用是點醒了兩黃旗根本利益所在,從而團結了一切可能的力量,力保福臨繼位,根本不存在多爾袞“讓出皇位”一事。

2、孝莊太后與皇太極的感情。

實際上兩人感情非常好,雖然皇太極更寵愛孝莊的姐姐海蘭珠,但孝莊的優點是每個男人都不會拒絕的:懂事,識大體,聰明伶俐,不亂吃醋。在皇太極的五宮后妃裡,皇后哲哲總管後宮事務,只有孝莊能夠在政務上給予皇太極幫助。

↑皇太極和孝莊的感情一直很好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晚十點左右,孝莊得到皇太極駕崩的消息,感覺難以置信,白天皇太極還在處理國務,未見病態,怎麼會突然離世?她立即趕到清寧宮,見到皇太極遺體,頓時昏厥過去,甦醒後她悲痛欲絕,執意要為皇太極殉葬。

皇后哲哲關鍵時候保持了冷靜頭腦,皇位繼承問題尚未解決,她不得不支撐大局,她聽說孝莊一意殉葬,立即命大臣索尼,鞏阿岱等人去勸阻,並傳達她的旨意:皇子福臨年幼,需要她照顧撫養,絕不許再提殉葬之事。

↑在制約多爾袞威權方面,皇后哲哲也起了很大作用

若是沒有很深厚的夫妻感情,殉葬之言怎會說出口?孝莊的反應證明了她對皇太極的真愛。她又怎會再去愛上與她直接有利益衝突的多爾袞呢?

3、多爾袞之所以沒從攝政王再上臺階篡權,不是因為與孝莊的私人感情,而是實力不夠。

多爾袞攝政期間,兩黃旗和孝莊及皇帝福臨利益一致,因此無比效忠,鑲藍旗和正紅旗也是倒向皇室的。而多爾袞只有兩白旗可供驅使,其中正白旗還有許多牛錄是從豪格的正藍旗裡奪過來的,豪格被多爾袞害死之後,這些豪格的老部下是否真心效忠於多爾袞,還是一個大問題。

此外,孝莊出身於科爾沁蒙古,是最高貴族博爾濟吉特氏族人,有科爾沁蒙古作為強力後援,試問,多爾袞憑什麼力量去掙這個皇位,除非孝莊福臨犯傻削弱自身力量。

4、關於“皇父攝政王”稱號的來由

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十一月初八,多爾袞自稱“皇父攝政王”,從《清實錄》看,好像這個稱號是皇帝加封,大臣公議。事實其實不然,這個“皇父攝政王”稱號是多爾袞自封的,順治帝因為沒有親政,雖然未加以否認,但明顯持保留態度。

↑順治對多爾袞又怕又恨

順治七年初,福臨在寫給朝鮮國王的詔書中,將多爾袞稱為“皇叔父攝政王”,而同期由清朝使臣遞交給朝鮮國王的多爾袞的詔書裡,多爾袞自稱是“皇父攝政王”。這就是明例。

實際上,多爾袞自稱皇父攝政王,正是他亟不可待心態的體現,他身體越來越差,已經沒有時間和精力佈局謀劃,培植親信,壯大自己在八旗中的力量了,就在順治七年年底,多爾袞因病去世,年僅39歲,人生到頭一場空。

孝莊的心情恐怕不但不是難過落淚,而且是喜大普奔,高興還來不及呢,壓在她和福臨頭上的巨大陰影,終於永久的消散了。


我見青史多嫵媚


上籌殤為合巹尊,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宮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張煌言


正是因為這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詩人寫下這首詩,後世才有關於孝莊太后與多爾袞之間的愛恨情仇。多爾袞的地位從“皇叔攝政王”到“皇父攝政王”的轉變,也變成了這個謠言的佐證。甚至還有謠言:福臨是多爾袞兒子!

Δ配圖

孝莊太后與多爾袞之間到底有沒有可能產生感情?

皇太極在位的時候,與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是死對頭。阿巴亥死後,皇太極對多爾袞處處設防,而孝莊皇后那時正在接連不斷的給皇太極生孩子。多爾袞這個時候沒有必要到殺母仇人家裡做客,也就不可能與孝莊有太多的接觸。

皇太極去世之後,孝莊皇太后與孝端文皇太后哲哲掌管後宮。孝端文皇太后是正室,而多爾袞手握大權。孝莊皇太后也就成為兩人中間的調和劑,與多爾袞聯合起來制衡哲哲,與哲哲聯合起來制衡多爾袞。這個時候兩人才可能產生關係!

Δ配圖

兩個野心勃勃的人,肯定步步為營,算計對方。產生感情倒不至於,最多隻是有曖昧之意。

關於這個時間段的所有正史中,從來沒有太后下嫁的資料。如果說是出於掩蓋,把所有記載毀掉。當時朝鮮李朝與清王朝頻繁接觸,從朝鮮李朝的歷史上面,也沒有這些方面的內容。

如果僅僅從“皇父攝政王”的角度來分析,實在是太過牽強。“皇父”最多算作是一種尊稱,比如在歷史上,項羽都是叫范增為“亞父”。這沒有必要大驚小怪!

Δ配圖

再看多爾袞的婚姻史。多爾袞坐上攝政王之後,霸佔了侄子豪格的妻子,還不停地接收親王貴族進獻的美女。當時哲哲的侄女是多爾袞的正室,再加上自己與孝莊的關係。哲哲怎麼可能允許孝莊下嫁給多爾袞,然後與自己的侄女爭寵。

再看多爾袞死後。多爾袞因病去世後不到一個月,被順治皇帝挖屍鞭骨。當時順治剛剛登基不久,背後肯定還是孝莊的主意。“可見兩人的感情多麼好,死了都還想再見一面!”

在我看來:兩人私人感情不至於,唯一的是互相利用!奈何孝莊皇后的命太硬,多爾袞只是因為摔下馬背便不治身亡。


史之策


首先,順治的登基。皇太極是瘁死,沒有設定繼承人。而按當時的實力,多爾袞和豪格最有實力,也最有資格。但多爾袞卻選擇支持福臨也就是順治登基。這其中除卻其它政治因素外,恐怕是孝莊從中做了工作,不排除委身下嫁,女真人弟納嫂也非越禮。傳說皇太極話著的時侯,多爾袞就垂涎孝莊的美色,只是不敢造次。兩個人也難免心有靈犀眉來眼去的時候。皇太極歸天,孝莊為兒子做皇帝,投懷送抱,而多爾袞也知道在他和豪格的爭奪位中,難有十成把握。順水推舟既抱得美人歸,又能坐上攝政王的寶座,何樂而不為。事實證明兩個人聯手,成功逼退了最有資格的豪格,兩人各得其所。

其次,開始順治稱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後又改稱皇父攝政王。從稱呼的變化上,可以推定兩個人已經同宮而居,實際上的夫妻。這在一些非官史上也有記載。

再次,從孝莊沒有同皇太極合葬的事情上看,說明其確實下嫁了多爾袞。不然按孝莊曾扶佐三代君王的德望和地位,理應入太極陵。但下嫁這個汙點她不能逾越。


無奈且向上



天一楹聯


孝莊太后和叔子多爾袞有沒有發生不正當關係?在正史上很難查閱,但在仿間流傳盛廣,按滿族習俗是可以嫂子嫁給叔子的,但孝莊是太后,太后要儀態端莊,行為得體,什能跟叔子苟且有愛昧關係。但是自皇太極殯天之後,當時大權以落到多爾袞手中,孝莊為了自己的兒子福臨順利登上皇位,利用多爾袞打敗皇長子豪格,因豪格不是孝莊所生,福臨那時還小,所以跟多爾袞發生愛昧關係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可見孝莊為了自己兒子,用心良苦。不然後來孝莊死後沒有葬入皇陵,而是在皇陵外面選了一地下葬,僅憑這點就值得推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