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比我的爺爺還老,煩死了!」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本文轉載已獲原作者授權。

“老師比我的爺爺還老,煩死了!”

01

新學期伊始,一位網友的話,讓人心生感慨。

他說,有一個學生在一位年齡大的老師那裡報到,回家後向家長說,老師比他爺爺還老,煩死了,要求轉班。

因為老師年齡大而要求轉班的事情我還沒有遇到過,但年齡大的老師不太招孩子們待見,確實非常常見。

筆者就經常聽學校的老教師說,人老了,學生們不喜歡。學生們在評價老師的時候,滿意度最高的幾乎都是那些年輕的老師。

有人還舉例說,想給自己的孩子請英語家教教師,孩子提出該老師必須是年輕的女老師,如果是老教師就不想學了。

02

例子可能有些極端,但現在孩子們喜歡年輕的老師,卻是不爭的事實。

老教師思想保守,接受新事物較慢,審美觀跟不上形勢,不瞭解年輕人的心思,說白了,有代溝。這是學生們不喜歡的主要原因。

也許有人說,自己小時候的老師,有很多都是年齡大的,並沒有覺出有什麼不好,也沒有感覺到代溝。

貌似有理,其實不然。幾十年前,整個社會的知識更新非常緩慢,老師教父親時是那點東西,教兒子了還是那點東西,沒有什麼大的變化。

而現在,新名詞新事物層出不窮,別的且不說,電腦和手機的發展,就日新月異,年齡大一點的人,很快就跟不上形勢。

現在已經進入了後喻時代,年輕人掌握新的知識追趕新的潮流,而年齡偏大的人,往往要向年輕人學。

爺爺奶奶輩的人,用最新的電子產品,往往要問幾歲的孩子。

03

誠然,現在老師們都要進行繼續教育,要不斷自我學習。

但有些事情,不是通過學習就能夠彌補的,也不是聽幾次講座,看幾本書就能改觀。

比如中老年人喜歡的歌曲,年輕人根本聽不來,年輕人喜歡的音樂,年齡大的也接受不了。

筆者曾註冊賬號試圖去了解年輕人熱捧的A站B站,但幾經努力,終於發現和人家根本就不在一個頻道上。

不管是知識結構也罷,審美情趣也罷,我們都已經形成並且固定了,就算主觀上想改變也非常困難,代溝真的難以避免。

老教師用個手機的新功能還要問孩子,班裡的多媒體電腦出了故障要讓學生來解決,卻在講臺上和孩子們大講科學知識,確實也少了一些說服力。

更不用說,孩子們看到老教師的一臉滄桑,從心理上就有一種隔閡感。

而年輕教師則不然,他們和學生年齡差異不大,共同語言更多,更能夠和學生打成一片。

04

中小學教師有其職業的特殊性。

醫生是越老越有經驗,專家教授是越老越有學問,但對於傳授基礎文化知識的中小學教師來講,年齡太大了還在教學一線,或許真的不太合適。

美國學者休伯曼曾提出教師職業週期理論,把教師職業分為入職期、穩定期、實驗和歧變期、重新估價期、平靜和關係疏遠期、保守和抱怨期、退休期等幾個階段。

當教師的年齡越來越大,他們會變得較為保守,在教學上很少再嘗試新的內容、新的方法。

在現實中,進入保守和抱怨期的教師,很容易產生職業懈怠。

比如很多老教師,他們從18歲就開始工作,除了其中一部分人當上了領導脫離了教學一線,大部分人現在已經在講臺上站了三四十年。

如今,他們在職業前景上已經沒有盼頭,在新知識學習上也力不從心,站在講臺上可以說身心疲憊。

05

所以,允許年齡偏大的教師離開教學一線,根據他們的願望安排在教輔崗位,或可以提前退休,或許更符合實際。

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李先軍在文章中提到,在美國實行彈性退休制,符合條件的教師可自願選擇退休的時機。

在大多數州,55歲以上的教師可申請提前退休。

有的州則規定,年齡與工齡之和等於80歲即可退休。比如一位在20歲參加工作的教師,50歲即可達到退休年齡。

就算在實施延長退休年齡的州,把年齡加工齡之和延長到了90歲,20歲參加工作的教師到55歲也可以享受完全的退休待遇。

這對我們無疑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時代不同了,五六十歲了還在講臺上給孩子們講課,甚至還要幹到60歲以後,那樣的畫風真的有些尷尬,對教師對學生可能都不是什麼好事。

如果一個不願意講,另一個不願意聽,很可能是雙輸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