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得到中国政府许可在紫禁城内拍摄,最后独揽九项奥斯卡奖

该片获1988年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原始音乐九项大奖。堪称前所未有,空前绝后。然而有一点可惜的是,如此出色的电影却来自一名意大利的导演。

这部电影得到中国政府许可在紫禁城内拍摄,最后独揽九项奥斯卡奖

那么这部电影为何称为“神作”?神在哪里?又凭借什么包揽九项奥斯卡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下,一部由外国导演书写的中国历史。

整部电影以闪回的形式呈现,在结构上与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记忆碎片》类似,但又不尽相同;叙事手法上与《美国往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故事分为两个主线:作为皇帝的溥仪的前半生及作为战犯的溥仪的后半生。这段历史相信大家都略有耳闻,或多或少都在课本中或者影视文学作品中了解过,这里简单介绍下,同时也是本片的梗概。

这部电影得到中国政府许可在紫禁城内拍摄,最后独揽九项奥斯卡奖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太后下旨任年仅3岁的醇亲王奕譞之孙,载沣长子溥仪为新皇帝。溥仪被迫离开自己的母亲,开始持续一生的傀儡生涯。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政权交于民国政府。但由于与民国政府达成协议,紫禁城内人员不变,皇帝可作为清王朝最后的象征继续在紫禁城内生活。

九一八事变后,溥仪被扶植为满洲国的傀儡皇帝,满洲国实际由日本人控制。

1945年日本投降。1950年,溥仪作为战犯被押送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学习改造。后被特赦。

这部电影得到中国政府许可在紫禁城内拍摄,最后独揽九项奥斯卡奖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肾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暂且不计较这段历史的真实性,历史只是相对真实的,更何况影视作品描绘的历史都会或多或少地带些个人感情色彩,带有戏说的成分。因此我们只来谈这部电影本身。

这部电影得到中国政府许可在紫禁城内拍摄,最后独揽九项奥斯卡奖

刚开始看这部电影会有疑问,为何演员说的都是英文?

第一,本文开篇已经讲过,这是一部意大利导演的电影。本片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对中国有着一种激情、幻想、崇拜,而对溥仪的这段历史,更是疯狂的痴迷与迷恋,这也促使他拍成了这部恢宏巨作。第二,影片的市场定位主要是欧美市场,所以演员说英文也不足为奇。

这部电影得到中国政府许可在紫禁城内拍摄,最后独揽九项奥斯卡奖

影片最大的几个亮点,第一个是光线处理。我只能说,要么摄像是个大师,要么导演是个天才,要么两者都是。答案是肯定的。所谓电影,就是光与影的艺术,一部电影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光线的处理,而这部电影的光线处理,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整部电影几乎全部采用自然光,运用广角拍摄。

这部电影得到中国政府许可在紫禁城内拍摄,最后独揽九项奥斯卡奖

宫廷内的光像傍晚的太阳,寂静而严肃。大师功底可见一斑。

第二点要说的,是演员的服装的设计。你能想象,电影中每一名演员的服装是由一名外国的服装设计师设计的吗?从这一方面来说,他是比我们更了解我们的历史的,这实在让人汗颜。

这部电影得到中国政府许可在紫禁城内拍摄,最后独揽九项奥斯卡奖

第三点:电影配乐。我印象最深的是年幼的溥仪去追他的乳娘,这时配乐响起,悲伤的旋律令人跟着溥仪撕心的叫喊声一起心碎。电影配乐由日本音乐大师坂本龙一和中国作曲家苏聪及苏格兰音乐家大卫·拜恩合作完成,获得第60届奥斯卡最佳原始音乐奖。可以说,许多人爱上这部电影都是因为电影的配乐。

这部电影得到中国政府许可在紫禁城内拍摄,最后独揽九项奥斯卡奖

还有一点,便是电影的台词。我印象最深的是溥仪的那句“她不是我的乳娘,她是我的蝴蝶”。

类似这样的台词还有很多。台词在电影中起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有些人通过一首歌记住一部电影,也有人因为一句台词爱上一部电影。对于众多昆汀粉来说,除了暴力血腥的镜头之外,没有他的比电影台词更有意思的事了。

这部电影得到中国政府许可在紫禁城内拍摄,最后独揽九项奥斯卡奖

我实在想不出更好的词来形容这部电影,如果有,那应该便是“伟大”。就其艺术性来讲,绝对是无可挑剔的。视觉的强烈刺激,听觉的完美享受以及对整部电影的绝佳体验,无不让人叹服。

这部电影得到中国政府许可在紫禁城内拍摄,最后独揽九项奥斯卡奖

只是对这部电影的评价越高,就越气愤越惋惜,因为这部描绘中国历史的电影却几乎和中国的电影人没有半点关系,人家在1987年能拍出史诗级的片子,而过了将近30年,国产电影却依旧停留在过家家似的水平,甚至在走下坡路!叫我如何不痛心!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第一部得到中国政府许可在紫禁城内拍摄的故事片,也是1949年以来第一部得到中国政府全力合作的关于中国的西方电影。

你们喜欢这部电影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