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丸,寄生于病竹根部,用于阴道滴虫病、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

雷丸,寄生于病竹根部,用于阴道滴虫病、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

雷丸

来源产地

《中药大辞典》

为多孔菌科植物雷丸菌的菌核。春、秋、冬皆可采收,但以秋季为多,选枝叶枯黄的病竹,挖取根部菌核。采收后洗净,晒干。

多寄生于病竹根部。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及甘肃、陕西、湖北、河南等地。主产四川、贵州、云南、湖北、广西、陕西。此外,浙江、湖南、广东、安徽、福建等省亦产。

《中药学》 凌一揆主编

雷丸 (《本经》)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胃、大肠经。

【功效】杀虫

雷丸,寄生于病竹根部,用于阴道滴虫病、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

【应用】用于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本品有杀虫之功。驱杀绦虫,单用有效;用以驱杀钩虫、蛔虫,常配槟榔、苦楝皮、木香等同用。

【用量用法】6〜15g。宜入丸、散剂。用以驱杀绦虫,每次服粉剂12〜18g,日服3次,用冷开水调,饭后服。连服3天。

临床报道

现代以本品与碳酸氢钠制成粉剂,内服,治阴道滴虫病等,有较好疗效

雷丸,寄生于病竹根部,用于阴道滴虫病、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

注意标红部分

阴道毛滴虫

是寄生在人体阴道和泌尿道的鞭毛虫,主要引起滴虫性阴道炎和尿道炎,是以性传播为主的一种传染病。

雷丸,寄生于病竹根部,用于阴道滴虫病、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