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商丘的成語典故

夢筆生花

成語“夢筆生花”,意思是夢中得到一支神奇的筆,憑這支筆就可以寫出華麗的文章。形容文章寫得很出色。

典故出自江淹的故事。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我國曆史上著名文學家、散文家,濟陽考城(今屬民權縣)江集村人。據現存的《江氏族譜》記載,其為當地江氏的第十七世祖;少時家貧,父親早逝,他與母親相依為命,艱難度日,打柴成了他的生活和贍養母親的依靠。他自己上不起學,卻極羨慕能夠上學的孩子。也許貧賤使他產生了發奮圖強的志氣,傳說他常在打柴謀生之餘向村裡上學的孩子學字。他生性聰明,無論多麼難學的字,只要經人教過一遍便能永遠牢記,致使後來上學的孩子竟然沒他識的字多。至能夠讀書之後,則過目不忘,加上求知若渴,他很小時便成了很有學問的人,為人寫契約、書信等常常寫得出人意料地圓滿,因此很受鄉人稱賞。

江淹在仕途上走過了一段曲折而坎坷的歷程。他早年不得志,泰始二年(466年)轉入建平王劉景素幕,因受廣陵令郭彥文案件的牽連,被誣受賄而入獄,在獄中上書陳情,才得獲釋。劉景素密謀叛亂,江淹曾多次諫勸,劉景素不採納,貶他為建安吳興縣令,給他心靈上造成了極大的痛苦。來到浦城吳興縣(南北朝時浦城縣叫吳興,位於福建省南平市轄區),據傳,有一天他出外,夜裡宿到城西孤山,睡夢中見一位神人到來,授他一支閃著五彩的神筆。自此,他文思如湧,成了一代文章魁首,於是人們都說他“夢筆生花”。其實是因他早年身居下層,生活底子豐厚,加上他對社會感觸頗多,創作靈感勃發,又有較高的文學素養,才思敏捷,才總是好作品頻出。

江淹中年依附蕭道成、蕭衍,仕途才得順利,被任為尚書駕部郎、驃騎參軍,齊朝時曾任吏部尚書、散騎常侍左衛將軍、金紫光祿大夫,晚年被封為醴陵侯。仕途順利以後,不但需要日理萬機,而且要在仕途攀登中處處費盡心機,謹慎防備,他的創作時間沒有了,思考和提煉生活的工夫更沒有了,才思枯竭,哪裡還能寫出什麼好作品?於是又有了一個傳說:他之所以再寫不出好文章來,是因為失去了生花妙筆。故事說,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人,自稱是晉代才華橫溢的文學家郭璞,對他說道:“我有一支五色彩筆留在你處已多年了,今天我又來見你,請把五色彩筆歸還給我吧!”江淹想起年輕時做的得到生花妙筆的夢,覺得的確有這回事,便從懷中將妙筆取出,還給了那人。沒有了生花妙筆,從此他寫的文章就日漸失色。其實這只不過是人們為名人編的神奇故事。也有人認為是江淹自己編的,說,自古中國文人對社會問題一般有三種心態:一是無意為之而不寫,二是有意寫而不寫透,三是知道不便寫而不寫。江淹為了求得生活安逸而避疑,想出了一個“還筆”的神話瞞人耳目。其實,得筆與還筆的故事都是不可信的。清代貢生張良珂遊江淹墓,在其《江淹故里懷古》一詩中寫道:“曠世逸才本夙因,文能自是慧眼人。英奇原不賴神助,夢筆生花恐未真。”

江淹為官清正,不避權貴,直言敢諫。據《南史》記載, 他“彈中書令謝月出,司徒左長史王繢,護軍長史庾弘遠……又奏收前益州刺史劉悛,梁州刺史陰智伯,並贓貨鉅萬,輒收付廷尉”,致使“內外肅然”。明帝稱他“自宋以來,不復有嚴明中丞,君今日可謂近世獨步”。他由於做官過於勞神,後來身體不好。他不留戀權位,58歲便自動退職,享年62歲,死後梁武帝親自為他著服舉哀,賜諡號為“憲”,葬於故里。

江淹一生寫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好作品,在歷史上很有文名,其事蹟和代表作載入《中國文學史》。往事越千年,清代詩人張良珂見江淹陵墓碑殘草覆,墓區滿目淒涼,還寫了一首《江淹墓懷古》:“衰柳搖風古渡頭,殘碑尚記醴陵侯。生花妙筆歸何處,滿眼蓬蒿一土丘。”

夢筆生花一成典故,被世代文人運用。如宋朝張孝祥的《鷓鴣天》:“憶昔彤庭望日華,匆匆枯筆夢生花。” (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