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如果没有薛宝钗进贾府,你觉得“宝黛姻缘”就一定能成吗?

阿丹151014015


很多读者认为,贾母是“宝黛姻缘”的最大支持者,是贾母把宝黛从小放在一起养大,精心培养“宝黛爱情”为将来的“宝黛姻缘”做准备。

如果没有薛宝钗进贾府,就不会有元妃赐下的独宝玉宝钗相同的端午节礼,就没有林黛玉对贾宝玉所说的“你也不用说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妺妹忘了。”,那么由贾母主导的“木石前盟”就一定能成就了。

可是在接下来的清虚观打醮,贾母就为宝玉指点出与湘云配成“一对儿”的“金麒麟”来,弄得黛玉当场就不高兴。等湘云再来贾府时,黛玉马上尾随到怡红院在窗外监听宝玉与湘云的谈话。
黛钗湘三位在与宝玉的“恋爱”尝试中,黛玉是绝对的“胜出者。

然而贾母却对张道士说要他讯着“模样性格都难得好的”,贾母详问宝琴“八字”还对薛姨妈说“原是要说一个他的人”,幸而宝琴已经许了梅翰林家了。

可是贾母却又在元宵节家宴上“掰谎”坚决反对“私情”,为“宝黛私情”强力洗地。

反倒是在“紫鹃试玉”之后,薛姨妈说“外头寻的断不中意”,表态要为“宝黛姻缘”保媒,贾府贾母对薛姨妈愿意为“宝黛姻缘”保媒的放风毫无任何回应。


王夫人抄检大观园后,贾母对王夫人说宝玉不懂“男女的事”“是个丫头托生的”,彻底掩盖和否定了“宝黛私情”的存在。

贾母的态度就是不会纵容“宝黛私情”,连贾府下人司棋的妈都不会纵容女儿司棋与表弟潘又安“生米煮成熟饭”的“爱情”,更何况是贾府主子贾母贾政王夫人了。两百多年前,如果纵容“宝黛私情”贾府颜面何存?
在《红楼梦》原著前80回通篇中,只有第二十五回有贾府中人唯一一次提到“宝黛姻缘”。管家媳妇凤姐刚刚调侃了黛玉“吃茶”,接着宝玉就要留下黛玉说话,宝玉刚刚才拉住黛玉的手笑了起来,这时宝玉和凤姐却突然双双被魔魇了。

在《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之后,贾府的主子们中再也没有过任何人说到过“宝黛爱情”或者“宝黛姻缘”。凤姐更是在贾母详问宝琴“八字”时说,想要为宝琴“做琴”。黛玉在元宵节家宴上当众“越礼”给宝玉“喂酒”,凤姐马上提醒宝玉“别喝冷酒”,因而引出贾母的“掰谎”坚决反对“儿女私情”。

贾政和林如海关系和谐,如果两家有意早就可以为宝黛二人定亲。贾母如果有意“宝黛姻缘”,也起码应该在林如海临终之际为宝黛二人确定亲事,而不是先想着从小把宝黛二人放在一起养“培养感情”却不考虑为宝黛定亲。

贾母一心支持“宝黛姻缘”,等到宝黛二人真的被贾母培养出“私情”来了,贾母却又坚决反对宝黛“私情”,并且不理睬薛姨妈提出的为“宝黛姻缘”保媒。贾母只说过一句“不是冤家不聚头”,却从来不考虑为宝黛二人定亲。这可能是贾母支持“宝黛姻缘”的态度吗?

所以,即使没有宝钗进贾府,贾府贾政王夫人和贾母也从来没有真正想过要成全“宝黛姻缘”。

就算贾母曾经把“两个玉儿”放在一起“培养感情”,也不过是像曾经也把宝玉湘云这“一对儿”金麒麟放在一起养过、曾经“培养感情”的意思差不多。贾母是善变的,她先喜欢湘云、又喜欢黛玉、再喜欢宝钗、最喜欢宝琴。

在《红楼梦》原著前80回,贾母唯一一次真正中意的“宝二奶奶”人选就是新来的薛宝琴。即便是凤姐曾经有调侃“宝黛姻缘”,第一、只是揣摩贾母当时可能的意愿,第二、凤姐个人有“宝黛姻缘”也好、调侃也好都是没有用的,第三、宝玉挨打后凤姐再不提“宝黛姻缘”,反而要为宝琴“做媒”了。

“宝黛姻缘”在贾府一阵风吹过后烟消云散,没有薛宝钗进贾府也一样成不了的。贾府贾母贾政王夫人都会为贾宝玉去寻找另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宝二奶奶”李宝钗、王宝钗、张宝钗,总之有“金锁”的富贵人家小姐还多得是呢!


阿丹151014015


如果没有薛宝钗进贾府,宝黛姻缘也不会成功。 宝黛下凡是为了了结前缘的,黛玉这一生注定不会得到幸福,注定干肠寸断,注定伤心欲绝,注定流尽最后一滴眼泪。她和宝玉的爱情注定得不到结果。 🌴 如果没有薛宝钗,还会有张宝钗,李宝钗来介入宝黛爱情。 💑 不是宝玉和黛玉的感情不深,而是上苍不给他们相守的机会。 上苍又安排了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宝钗,让她来破坏宝黛姻缘,完成金玉良缘。 🍀 薛宝钗出生就是为了配合贾宝玉,林黛玉下世历劫的,她的命运就是要嫁给贾宝玉。 如果没有薛宝钗,也会有另一个宝钗来阻止木石姻缘,完成金玉良缘。 作者润杨阆苑 欢迎关注!欢迎留言探讨!


润杨阆苑


在红楼梦里有不少读者认为,宝钗进府,才导致宝黛婚姻的崩溃,认为这是因果关系。事实上,在红楼梦开篇的时候已经说过了,绛珠仙草化身林黛玉是为了报恩还泪,泪尽夭亡,返回幻镜。宝黛二人有刻骨铭心的爱情,却无携手白头的婚姻。这是一种宿命论,从宝黛出生,就已经注定。无关乎薛宝钗进不进贾府,即便是没有薛宝钗,宝玉还是不会和黛玉成亲,这是前世已注定的。

很多读者痛恨金玉良缘,同情木石前盟。自从高鹗续书以后,造成宝黛的爱情悲剧之罪责,就被牢牢的扣在薛宝钗的头上。而高鹗续书中,王熙凤是在贾母的授意下使用调包计,坑害了宝黛爱情,葬送了木石前盟。然而红学发展到今天,很多读者已经放弃高鹗的后四十回,甚至都认为贾母和王熙凤是支持木石前盟的。所以即便高鹗续书中的贾母和王熙凤是扼杀宝黛婚姻的凶手,也都被读者原谅了。反倒是薛宝钗一直没有被大众宽恕过,很多读者对宝钗的第一印象,就是城府深。

当然这也不是高鹗续书的错,因为曹雪芹的原意就是木石前盟是爱情,金玉良缘是婚姻。从薛宝钗出生的那一刻,曹雪芹已经对她的命运做了安排,她始终是要嫁给贾宝玉的。问题是薛宝钗是在什么情况下嫁给贾宝玉的,金玉姻缘是在什么情况下替代木石姻缘的。按照红学家周汝昌前辈的分析与研究,贾宝玉是在林黛玉泪尽夭亡后和薛宝钗成亲的,也就是说宝玉和宝钗成亲是水到渠成。换句话说,林黛玉本是宝二奶奶第一候选人,只因为泪尽夭亡后,薛宝钗才成为替补上位。所以林黛玉不是输给了贾府长辈的选择,也不是输给了薛宝钗品德,而是输给了健康,输给了薛宝钗比她身体好。脂砚斋曾在批语中说:二玉事在贾府上下诸人,即看书人、批书人皆信定一般好夫妻;书中常常每每道及,岂其不然!叹叹。从脂砚斋的批语中也可以看出,宝黛的婚姻是贾府上下都认可的,所有人都认为他们二人会成亲,会成为一对好夫妻,但是林黛玉体弱多病,泪尽夭亡后,宝玉才不得已和薛宝钗成亲,这也就是为什么贾宝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青埂峰下的鬼话


没有宝钗宝黛婚姻也难以实现自己的梦想,本身社会上生活中两人之间的相爱是大逆不道,违反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说,古代女儿有在家从父,母亲都不能够做主的事情,父亲死了听哥哥的,出嫁后从夫的妇德,贾母怎么可能为了孙子外孙女大行悖逆之道抛弃家族儿子儿媳和宫中最高长官贵妃的命令而促成两个人的私情,这是不耻的行为会被所有人诟病的。贾母把黛玉接到贾府和宝玉吃住不分上下,一个是对死去女儿的怀念,二也是痛爱孤独可怜兮兮的外孙女,让年幼的外孙女到了陌生的地方不会感觉到孤单寂寞,


兰花草130919001



春风化雨23860594


薛宝钗是主角,怎么能不出场呢?合适的时候一定会出场。黛玉于现实生活中是宝玉爱情的影子,薛宝钗才是宝玉命中的真命婚姻。即所谓的“金玉良缘”。😁你的那个假设不成立。😄😄😄





美丽畅想2


容我们先掉一下神话色彩吧。抛去“下凡历劫”、“还泪”之说。

按家常过日子来说。

如果没有宝钗这样的竞争对手,宝黛姻缘应该是肯定的。

宝黛姻缘的竞争对手,只是宝钗。

其一:宝钗“自然是个好的”。她的随分从时、豁达周到、端庄优雅,其实达到有修养的成年人水平。就是有几分夸张,在十几岁孩子中,也很难的了。

其二:宝姑娘是太太的亲外甥女啊。

太太一是考虑必须尊重婆婆,二是到底往贾家塞自家内亲,心里有点鬼,不能明着较量。

老太太也是觉得,二十几年的婆媳了,人家是宝玉的亲娘,那边是亲外甥女,也不好明着说推掉宝钗。

从书中所写看:太太最亲近的人里,没有稍跟上宝钗的人选。——哪里来恁强的人家——生两个女孩个个是宝钗!

若说林妹妹体弱,贾府主子奴才,善于生病的,正经有几个。连尤氏都曾“老病犯了”。

宝玉知道,林妹妹的病“皆因不放心”的缘故。

第十八回,因误会给宝玉佩戴的东西被小厮拿去,闹了一回。

第二十九回,因张道士提亲,闹一回。

第三十二宝玉承诺“你放心”后,林妹妹明显地心情开朗,作诗赋词,跟宝姐姐和好、跟湘云联句到后半夜。虽然见到薛大哥“从南边”带来的土物不免思乡伤怀,但截止到八十回,总的格调还是愉快的、基本趋向健康的。

林妹妹的好处,也明摆着。

其一:自然是知书达礼(看看黛玉进贾府)生性聪慧机敏(像贾敏)天赋过人。从林妹妹交友和待下人来看:社交能力管理能力还是很好的。

其二自然是跟宝玉情投意合略无参商。

所以,没有宝钗,老太太必然明着“指婚”黛玉。况且:政老爷也会是大力支持者。——外头找去,必然不中意。

从贾母对黛玉湘云的重视程度对比可知,湘云不是对手。来

而宝琴,人家一来就说是准备跟梅翰林之子完婚的。老太太是佯装想提亲。


莘县村民


不一定,宝黛姻缘原本就前世的一段缘分,前世缘未尽是因为此生还需还泪,泪尽自然就是缘尽之时。因此,宝黛注定只能是一生拭泪,泪尽分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