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患者生活中有哪些问题是要注意的?

养生营养师-敏敏


高血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今天我就总结几点分享给大家,希望糖友们能正确对待:

1、 理性对待糖尿病,不要否认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它之后会一直跟随着您,您要和它做朋友,而不是忘记它。如果您有意或者无意忘记它,受伤的只有我们自己。

2、 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监测血糖:俗话说的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所以,我们只有知道自己的血糖情况,才能更好的控制血糖。

3、 定期做相关并发症检查: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并发症。所以,建议糖友们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并发症检查。自己在家也可以进行力所能及的检查:如皮肤、足部等。

4、 学会处理不同情况下的低血糖:如运动后、夜间、餐后等不同情况下的低血糖。因为食物升糖快慢及作用时间不一样,各种有各自适合的加餐方式。

5、 严重高血糖时避免剧烈运动:血糖高于16.7mmol/L时,我们就不建议运动降血糖了,避免造成酮症酸中毒。这时候建议多喝水或者补打胰岛素进行降糖。

6、 学习正规的控糖知识,不要盲目相信“偏方”:在我接诊4000余名的糖尿病患者中,有很多一部分相信社会上的“偏方”导致自己血糖控制很差,甚至提早出现严重并发症的。

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看到就会回复的。

以上答案由微糖注册营养师宋明月老师提供

请关注在线指导控糖先行者——微糖


微笑面对糖尿病


“吃”掉餐后高血糖的五个办法

“三分治,七分养,再好的糖尿病专家,再好的降糖药都不如患者的自我管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院长贾伟平教授说。

自我管理除了饮食、运动、服药的依从性,还包括很重要的一环——对血糖的自我监测。贾伟平教授建议,当血糖很高时,首先要监测空腹血糖,当空腹血糖控制得不错,但糖化血红蛋白仍然不达标,那就应关心自己从第一口饭算起的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谱的特点就是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除了使用药物控制外,合理的饮食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糖尿病病友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以下五点。

控制食物的量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大量分解吸收,会造成餐后血糖迅速上升,因此一次不要吃太多,有七八分饱就可以了,其中主食类折合成干重不要超过2两。

各种食物均衡搭配

糖尿病饮食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建议多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的病友认为肉、蛋类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对身体不好,就不敢吃这些食物,因而每餐都吃大量主食,这样做不但会使餐后血糖难以控制,而且还会造成营养失衡。总的来说,应该什么都吃一点,什么都要做到适可而止。

根据血糖生成指数选择主食

所谓“血糖生成指数”是指含有50克碳水化合物的某种食物相对于等量的葡萄糖而言升高餐后血糖的能力。通常把葡萄糖的血糖生成指数定为100,血糖生成指数大于70的食物称为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小于55的称为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一般说来,要多选择血糖生成指数低的主食,如荞麦、燕麦、玉米等,它们进入胃肠后停留时间较长,餐后血糖峰值也较低;要少选择血糖生成指数高的主食,如馒头、面条、白米饭,它们消化吸收快,餐后血糖峰值也高。

在生活中也不能只重视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质量,而忽略食物中的脂肪对身体的影响,如果是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高脂肪食物,过量进食,同样会严重影响体重及心血管健康。另外,血糖生成指数高的食物经过一定的烹饪后,血糖生成指数可能降低,但也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如馒头经油炸后血糖生成指数降低,但是脂肪含量增加,总的来说对糖尿病的控制不利。

注意加工方法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说的是加工越精细,吃饭越讲究。但一般来说,越是精细加工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数越高,并不适合糖尿病病友。另外,淀粉的糊化程度也直接影响血糖生成指数,如白米粥和干饭相比,前者的血糖生成指数要高很多。所以,从控制餐后血糖的角度来说,“粗”的比“细”的好、“干”的比“湿”的好、“稠”的比“稀”的好。

少食多餐

少食多餐的办法,不但可以有效降低餐后血糖,而且还可以避免下一餐前的低血糖,减少血糖波动。


健康时报糖友会


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其实有很多方面,会涉及到衣食住行,不是简单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下面就来讲讲糖友在平时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些问题:

1、穿衣方面,要注意舒适,不要穿紧身衣,这样容易引起血液不畅,加重血管病变。尤其是鞋袜一定要舒适,袜口不要紧,鞋子不能小不能磨脚,如果发现脚受伤,一定要及时处理,必要时要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糖尿病足,后果就严重了。

2、在饮食方面,主要是限制总的能量摄入,多吃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有助于平稳餐后血糖,降低血脂。还要注意多喝水,一般要求每天喝够8杯水。

3、在起居方面,要做到按时入睡按时起床,不要熬夜,保持心态平和,这些都有助于血糖控制。

4、在出行方面,尽量选择低碳出现,如走路、乘坐公交车、骑车等,主要是增加运动量,有助于减轻体重,控制血糖。


糖尿病之友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表现和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患者血糖升高,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即使能够分泌胰岛素,但胰岛素的生物功能受损,从而导致的血糖不能被正常分解代谢的一种疾病。

糖尿病的病因有两种,一种为基因遗传的先天性因素,这种原因几乎无法改变,另外一种则是后天获得的,这一种因素是我们可以改变的。明确了糖尿病的基本情况,咱们就来一起讨论一下: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有那些问题需要注意?


一.管住嘴——合理饮食

糖尿病治疗中,首先要控制的就是合理饮食,如果不能合理饮食,不管是药物也好,或者是胰岛素也好,都不能非常好的控制血糖。因为药物和胰岛素都不能模拟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所以,合理的饮食,是控制好血糖,使得血糖达标的先决条件。没有合理饮食做条件,谈论控制好血糖几乎是不可能的。怎样才算是合理饮食呢?定时定量饮食,控制主食的量,各种食物合理搭配,注意食物的制作方法等等,需要我们细心的去学习,而且一定要学会。


二.迈开腿——适量运动

运动是消耗血糖的有效方法之一,除饮食控制外,运动恐怕就是比较容易把握和实施的降糖方法了。运动还要适当运动,只有合适运动才能促进糖的利用吸收,避免高血糖的同时也会减少低血糖的可能性。糖尿病适合的运动如快步走、慢跑等,都可明显的降低血糖,使得血糖控制达标。

三.勤学习——糖尿病教育

糖尿病教育包括很多内容,最重要的是让糖尿病患者知道和了解糖尿病的原因,为什么会有糖尿病?糖尿病怎样治疗?等等等等,主要是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常识,因为只有懂得,才能更好的配合医生做好配合,更好的控制血糖。其次,糖尿病教育还可以使得病人会根据自己的病情特点制定合理的运动、饮食等治疗方案。


四、勤测量——控制血糖达标

糖尿病不仅仅是管住嘴、迈开腿、勤学习就可以了,糖尿病还需要使得血糖控制达标,把药吃上,把胰岛素打上不是糖尿病治疗的结束,而是糖尿病治疗的开始,因为只有血糖控制达标,才能更好的减少血糖并发症,减少相关事件。所以,勤测量才能更好的控制好血糖,减少并发症。

糖尿病其实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病,需要我们勤加注意,才能更好的控制好血糖,避免相关并发症,其实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东西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仔细了解,因为俗语说的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做好这些,控制好血糖,你就成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