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院老师只有200多人,却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世界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获国家三大奖12项!

这个学院老师只有200多人,却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世界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获国家三大奖12项!

一条条道路跨越南北、横贯东西,四通八达!

一座座桥梁彩弧飞跨、雄塔刺穹,天堑变通途!

一座座隧道穿山下地如啸虎,跨河入海似蛟龙!

我国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已经建成规模庞大、世界领先的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在我国公路交通建设大潮中,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的人奉献了青春、智慧和力量,为绘就这幅壮丽篇章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是教育部直属长安大学“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交通运输工程世界一流学科”的重点建设学院。公路学院因交通而生、应交通而兴,历经西安公路学院公路系、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公路工程学院、长安大学公路学院等历史变迁。1958年8月,由交通部报国务院批准,成立了西安公路学院;同年10月,成立公路系。1998年10月,西安公路学院更名为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公路系更名为公路工程学院。2000年4月,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长安大学,学院更名为公路学院。

这个学院老师只有200多人,却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世界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获国家三大奖12项!

自1981年以来,先后获得交通运输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土木工程(陕西省一级重点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博士后流动站,设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岗位,获批“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交通运输部协同创新中心、交通运输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017年,公路学院牵头建设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列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序列。同时,公路学院是教育部高等学校道路运输与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和高等学校交通运输与工程(道路、桥梁、隧道与交通工程)教材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特设专业的发起单位和国家标准的制定单位,,陕西省首批创新创业试点学院。目前,开设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交通工程两个专业以及“国际工程班”特色项目。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交通工程均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等推出《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中,专业排名分别为第一、第三。2017年,两个专业同时入选陕西省首批“一流专业”建设序列。

公路学院科研实力雄厚、科研平台先进、科学研究特色鲜明,成果丰硕。比如,解放初期,周楫教授主持设计、建造的空腹式石拱桥—延河大桥,是大跨径、高荷载石拱桥的成功范例,大大丰富了我国石拱桥的科技内涵。延河大桥沿用至今,与延安宝塔浑然一体,交相辉映,成为革命圣地延安重要标志与象征。1978年,张登良教授加固土研究成果在全国科学大会获奖,为部队抢滩登陆提供了技术保障。

这个学院老师只有200多人,却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世界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获国家三大奖12项!

周楫教授主持设计、建造的延河大桥(1959年5月建成通车)

近年来,学院加强学科和平台建设,现有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5个。近十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百余项,连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50余项,攻克了特殊地区及特殊环境的公路及其构造物修筑一系列理论与关键技术,包括公路自然区划方法、柔性路面和刚性路面结构与材料设计理论、加固土原理与半刚性基层材料结构理论、特殊土(冻土、沙漠、黄土、盐渍土)地区路基稳定机理与设计理论,环保型道路设计理论,上埋式管道土压力理论,公路特长隧道通风理论与方法,公路桥梁监测、评价与加固理论,公路网规划“总量控制”理论与方法等,在公路交通运输领域形成了集群影响力,为中国公路交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多项成果填补了诸多领域的空白多,支撑了众多国家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显著。

这个学院老师只有200多人,却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世界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获国家三大奖12项!

公路建设重点工程保障:

(1)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青(海)(西)藏公路(2008年国家科技一等奖)

(2)我国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榆靖高速(2007年国家科技二等奖)

(3)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技术体系(2009年国家科技二等奖)

(4)环保型路面技术体系(2013年国家科技二等奖)

桥隧建设重点工程保障:

(1)亚洲最长的公路隧道—秦岭终南山隧道(2010年国家科技一等奖)

(2)特大跨海工程“青岛海湾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

(3)世界最长的岛隧跨海工程“(香)港珠(海)澳(门)大桥”

(4)在建最大的桥岛隧地下互通集群工程“深(圳)中(山)通道”

(5)世界最大跨径石拱桥-丹河大桥

(6)完全由中国自主设计、施工、监理的特大跨径悬索桥—宜昌长江大桥

高速铁路重点工程保障:

(1)湿陷性黄土高速铁路—郑(州)西(安)高铁(2013年国家科技二等奖)

(2)高寒高温强风沙环境条件下通车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兰(州)新(疆)高铁

重大决策支持保障:

(1)主导编制的《加快西部公路建设政策》建议被国务院采纳,促进了西部大开发的实施;

(2)主导制订了国家公路网规划、首部公路法规、高速公路计重收费、取消二级公路收费等国家规划与政策;

(3)主持或参加编制了国家及交通运输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和规程、设计施工细则100余部,例如为我国公路交通大发展奠定了基础的《公路自然区划》、《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公路桥梁荷载试验规程》等。

特别是,环保型路面技术体系针对交通噪声危害、城市地下水补充不足和地表洪水泛滥、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冬季路面结冰行车滑移和撒盐除雪破坏环境城市汽车尾气污染等生态问题,系统开发了透水路面、低噪声路面、低吸热路面、融冰雪路面、分解尾气路面等一系列环保型路面技术体系,为国家城镇化建设与发展,尤其是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极大地促进了行业技术进步。

这个学院老师只有200多人,却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世界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获国家三大奖12项!

环保型路面技术体系

2007年1月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成通车,至此秦岭天堑变为通途,横穿秦岭山脉仅需15分钟,朝霞、晚霞、蓝天、白云等人性化的灯光设计,给人一种在隧道间进入蓝天日出的山谷间的美妙感觉。

这个学院老师只有200多人,却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世界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获国家三大奖12项!

世界最长的双洞高速公路隧道——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

这个学院老师只有200多人,却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世界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获国家三大奖12项!

世界最长的双洞高速公路隧道——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

2016年9月,世界最大的跨海工程——港珠澳大桥桥梁主体全面贯通,将珠海、香港、澳门紧密联系,22.9公里巨龙横亘伶仃洋,“中国结”熠熠生辉,“海豚”塔栩栩如生,“风帆”塔扬帆矗立,成为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港珠澳大桥凝聚着公路学院教师的科研奉献,以及管理、设计、监理、施工各条战线上校友的奋斗努力。

这个学院老师只有200多人,却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世界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获国家三大奖12项!

世界最大的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

这个学院老师只有200多人,却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世界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获国家三大奖12项!

世界最大的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

公路学院培养出大批国内外杰出人才,遍布全国和东南亚、中亚及非洲等70余个国家(地区),有的成为行业主管领导,有的成为行知名专家和学者,有的成为创新创业典范。在公路交通领域,“长大人”全方位、立体式支撑行业建设与发展,引领行业潮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长安大学公路学院广大师生开拓创新,开放求是,团结协作,力争把公路学院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际领先、世界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

欢迎关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长安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更多长安大学精彩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