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之旅!他们4次横跨“全球最深海沟”,完成近30项科考任务!

为促进我国大洋、深海科学事业的发展,攻关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前沿科学问题,由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负责的马里亚纳海沟计划(简称马沟计划)首航于2016年11月19日从广州出发,历时38天,海上总航程超过一万多公里,于12月26日完成科考任务并顺利返航广州。

奇幻之旅!他们4次横跨“全球最深海沟”,完成近30项科考任务!

来自我国有关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13个单位近40名科研人员参加了首航科考,其中长安大学的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地球化学动力学团队负责人王选策教授作为项目科学家之一,委派资源学院硕士研究生刘志兴代表长安大学随队参加了本次首航科学考察任务这是长安大学师生首次参与我国海洋科学调查研究。一艘船、一群人、一个使命,对于刘志兴年轻的生命来说,这次的马里亚纳海沟海洋科考是对辽阔浩瀚的世界与无限可能的生命的一次概念性体验与认知。

对海洋的满心期待

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深渊”深约11000米,是世界海洋最深处被称为“地球第四极”。该区域是揭示板块俯冲动力、火山活动、深部构造、地幔物质能量交换、深海洋流、极端环境的生命过程的地球“窗口”。

“马沟计划”是南海海洋所主导的特批项目,旨在全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开展以攻关“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前沿科学问题为主导的多学科综合实验。“当导师给我打电话,让我去参加马沟首航时,我在电话这一头很激动,一点没犹豫就答应了。”刘志兴说。刘志兴的研究方向是大洋沉积物的沉积地化和物源分析,对他来说,能参加这么重要的科考活动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奇幻之旅!他们4次横跨“全球最深海沟”,完成近30项科考任务!

兴奋之余,刘志兴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出发前,他花了很长时间了解马里亚纳海沟的相关地质背景,学习了有关海上作业的知识,并且在行李箱里准备了科考必备的物品和办公用具,还带上了药箱。“其实我挺担心海上安全问题的,毕竟第一次到真正的海洋上去,不知道是什么状况。”虽然以前旅行也去过近海和江河,但对这次科考,他在期待的同时还是有些忐忑。

首航船只“实验3号”是艘上了年纪的船,船体锈迹斑斑,这反倒让刘志兴莫名心安,他开玩笑地说:“这至少说明它是征战过海域的英雄,值得信赖。”船开动了,海洋的辽阔与浩渺激发着他对马里亚纳海沟的想象。他的脑海中闪过《列子·汤问》里的几句话:“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对于马里亚纳海沟,他更加向往了。

奇幻之旅!他们4次横跨“全球最深海沟”,完成近30项科考任务!

4次横跨“地球第四极”

他们在船上的作息时间遵循既定的值班表,生活和工作被安排得井井有条。成员第一次接触专业的科考仪器时,随行的科考专家会在做任务之前对仪器的使用方法进行讲解;在做取样工作时,刘志兴和其他成员把取样器固定在缆绳上,投放到海里,观察绞车的转动以及屏幕上的数值,在触底后收回缆绳,卸下取样器,查看取样成果。

虽说步骤简单,其中却大有学问,不过在随行老师和专业人员的帮助下,零经验的刘志兴渐渐掌握了技巧。例如结绳盘扣,怎样结得快、盘得紧,在哪里结、在哪里盘,都依赖经验的积累和对当时情况的快速判断;再如观察屏幕上张力的数值,在知道大概水深的情况下,如何判断是否触底,除去运气外,更需要结合下潜的深度、风向风速的变化,同时对数值不断增减的情况做出综合的判断,进而决定何时收缆。尽管如此,由于海况差、海底情况不明等原因,即使在一阵努力过后,取样器往往还是无功而返。

奇幻之旅!他们4次横跨“全球最深海沟”,完成近30项科考任务!

“取样器每次下海都满载着我们的期望,虽然有时会落空,但好在最后都有收获。”刘志兴说。作为有缆取样组成员,刘志兴通过箱式取样器、柱状取样器、抓斗取样器、蜡烛取样器等设备,对马沟研究区域设定的站位展开取样工作,最终获取了非常宝贵的海底岩石及沉积物样品,完成了取样任务。同时他辅助其他工作组完成了海底地震仪收放、无缆取样实验等任务,他们采集的样品将用于探索地球最深海沟的地质构造成因,

对于研究海沟特殊的地质、海洋与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奇幻之旅!他们4次横跨“全球最深海沟”,完成近30项科考任务!

这次科考克服了冬季太平洋浪大流急等海况困难,4次横跨全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完成了近30项科考任务;成功实施了国际上首次穿越“挑战者深渊”的高精度综合地震实验,布放了宽频道地震仪的长期监测阵列,完成了横跨“挑战者深渊”以及马里亚纳海沟上盘裂谷的深拖地球物理测量,实现了海底地震仪回收深度的突破;首次开展了自主研发的深海无缆取样实验,成功采集了海底沉积物、火山岩石及微生物等珍贵样品;获得了大断面的物理海洋温、盐、深、流速及湍流微结构等第一手资料。

奇幻之旅!他们4次横跨“全球最深海沟”,完成近30项科考任务!

遇见天地与自我

在船上的38天其实并不顺利。第一次真正在海上长时间生活,各种不适应和生病的症状将刘志兴刚上船时的兴奋、激动和新奇通通打碎。起初他在船上一直睡不好、吃不好,晕船严重,呕吐了近二十天。经过船医诊断,他竟然患上了抑郁症。“我在医生的帮助下慢慢调整,不知道是不是否极泰来,好像不会有更坏的情况了,抑郁症竟然渐渐好了,胃口也慢慢增强了。”

奇幻之旅!他们4次横跨“全球最深海沟”,完成近30项科考任务!

随着在海上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刘志兴慢慢适应了这种“漂着”的感觉。在完成任务之余,他也能悠然地立在船舷边,看天、听风、望云、数星、观海,欣赏远处的飞鱼群、绕着钢缆的鱿鱼以及海鸟盘旋在海面上的场景。“那个场景美到无法用语言来描绘,觉得整个世界很完整很清晰。”刘志兴说。航行期间恰逢双子座流星雨,刘志兴还

在太平洋上观看了人生中第一场如此规模的流星雨,“银色的亮点划破黑色的夜空,然后急速地坠落,拖动一尾光迹,直至消逝得无影无踪。”这种美是更让他难忘。

奇幻之旅!他们4次横跨“全球最深海沟”,完成近30项科考任务!

每一段旅途都会有终点。回想一个多月的航程,刘志兴不仅在专业实践上有了很大的收获和成长,更从另一个方面挑战了自我,也见到了很多人一生都无法领略的马里亚纳海沟的美丽,“大概没有什么比自然更有魅力,没有什么比宇宙更吸引人,我感受到了我的渺小须臾和天地的辽阔恒久,我也感受到了我与天地的静默相通。”

在经过“挑战者深渊”时,刘志兴和马沟首航全体人员统一着装,拉着“地球第四极”的横幅,在甲板上合了影。 “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时刻,为了到达‘挑战者深渊’,每个人都挑战了自己。”他这样说。

奇幻之旅!他们4次横跨“全球最深海沟”,完成近30项科考任务!

“特立独行”的理科生

生活中的刘志兴活得不像一个传统概念上的理科生,在他身上能看到一种

文人的散淡气质

他最喜欢的歌手是陈粒,那种流动在音乐里的气质总会引起他的共鸣,从她的歌里,刘志兴可以感受到快意恩仇的侠气,犹如饮了一碗烈酒般畅快淋漓,让他在单调的学术生活里找到无限的热情。一个人时,他常去学校周围的茶室独坐,品茶看书。他读得最多的是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书,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孔孟老庄,都是他的心头挚爱。他说,读书可以让他遇见更广阔的天地,体验更丰富的经历,成就更完美的自己。读书,教会了刘志兴如何生活,如何用多元的视角审视世界,如何用宽容的态度接纳周遭的一切。知识的积淀不仅让刘志兴的谈吐文雅,更让他写得一手好文章。初中时,刘志兴就喜欢上了写作:“是写作找上了我,我没得选择。”就这样,从生涩到熟练,他一直写到了现在。他的文章中包含了对生活点点滴滴的感受,和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奇幻之旅!他们4次横跨“全球最深海沟”,完成近30项科考任务!

出于对世界的敬畏与好奇,刘志兴喜欢旅行,感受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海南、北京、浙江、甘肃、澳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国内到国外,他观人生百态,悟自然万物,体验不同的风景。虽然走过这么多地方,但是让他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的家乡——西安。在他看来,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时,我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就可以看到历史遗留下的痕迹,遥想古人的生活状况,仿佛自己就置身在时间的洪流中。”

刘志兴热爱自己的专业更热爱天地间的未知与永恒。他想在这辽阔的天地间乘着诗与梦想的巨轮,一面仰望浩瀚无垠的星空,一面热忱投身周遭的生活,且歌且行。

奇幻之旅!他们4次横跨“全球最深海沟”,完成近30项科考任务!

刘志兴同学对专业勇于挑战、对生活满心热忱的品质正是长安大学学子精神风貌的深度体现。长安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现已逐步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工结合,人文社会科学与基础学科协调发展,以培养公路交通、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等学府,已为国家培养诸如刘志兴同学这般优秀的学子25万余人。

更多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头条号:长安大学本科招生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自长安大学官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