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70-200/f2.8二代镜头,平时旅游够用了吗?

文韬武略MJ


什么?带一只70—200去旅游?我没有听错吧?你确定你是去旅游吗?而不是因为爱死了小白。

坦白地说,我也很爱小白,几年前就将她拥入了怀中。我爱她带给我梦寐以求的浅景深效果,我爱她能够保证手持稳定拍摄的安全快门速度,我爱她能够帮我远距离抓拍异域美女,我爱她常常带给我的拉风感。然而,这两年我渐渐地疏远了小白,并非我喜新厌旧,而正是因为近年来我转向了旅游摄影。

一、从旅游拍片的角度讲,只带一个70—200是绝对不够的。因为旅行中我们更多的是拍摄一些风光性的场景,即便是拍人,也是融入了风光场景的人像。这样一来,16-35和24-70这两款镜头在旅游中的运用就明显优于70—200。

二、从旅游的特点来讲,经常是翻山越岭、走街串巷,十分辛苦。我曾经有一段时间是背着16-35和70—200两只头去旅游的,久而久之体力上明显觉得吃不消。我现在出去旅游是怎么轻巧怎么来,不怕大伙笑话,平时就是一只35mm定焦挂机,也足以我完成旅行中风光和人文片的拍摄了。

所以,我认为70-200并非旅游拍摄的最佳选择。如果你身强力壮,建议带上16-35和70—200两只镜头;如果你和我一样身单力薄,那么24-70或者35mm定都是不错的选择。


三姐姐


这是一支让旅游摄影爱好者爱恨交加的镜头。

爱,是因为旅行中它的焦段、成像质量、虚化效果不可或缺;恨,不仅是因为背着它太太太笨重,而且举着也太太太考验臂力。

出门旅行,如果因为笨重没携带它,一定会一路上都在后悔;背着它但使用很少,也一路后悔:哎,真不该带你出来……

这就是无时无刻都在让摄影爱好者纠结的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爱死小白。

爱死小白的沙漠日出。让只携带有广角的颤抖吧!勒克儿 摄

EF 16-35mm f/2.8L II USM的沙漠日出,让出门只带爱死小白的去哭吧。勒克儿 摄

但即使再纠结,现实的旅游场景中,与我同行走遍大江南北的小伙伴们,携带的镜头,爱死小白绝对是标配。到了目的地下车,几乎都是“双枪”,左边挎EF 16-35mm f/2.8L II USM,右边必然是是EF 70-200mm f/2.8L IS II ,摄影包可以不背,但手里一定还拿着脚架……

当然,我所描述的,是一群志同道合的自驾摄影爱好者,且发烧至少在38℃以上者。

描述这场景的目的,就是为回答题主“佳能70-200/f2.8二代镜头,平时旅游够用了吗?”——你这“平时”旅游,出行的形式是什么?跟团?自由行?自驾?出行的方式,决定了你镜头的使用频率。

爱死小白的雪蘑菇,让出门只带广角的一边哭去。勒克儿 摄

爱死小白洱海边的“街拍”,让出门只带广角的一边哭去。勒克儿 摄

跟团:基本没拍摄的时间和空间,大部分都“上车睡觉下车屙尿到了景点拍拍照”,跟团的景点拍照,到处人头攒动,到处争先恐后“到此一游”,你带个爱死小白,不是够不够用,是根本不能用的问题,因为你能拍到的,画面一大半基本是后脑勺和屁股,要么就是别人各种凹造型的装13照。因此,跟团游,千万表带爱死小白,明智的选择是24-70,16-35也行。

16-35的茶卡盐湖,让出门只带爱死小白的一边哭去。勒克儿 摄

场面恢弘的小金朝山会,绝对是16-35的菜。抱着爱死小白的,只能拍局部。勒克儿 摄

面对这样的场景,爱死小白明显力不从心了。勒克儿 摄

自由行:个人自由出行标配一般是一行李箱一背包。这背包根据对摄影爱好的发烧度略有不同,对摄影不发烧的普通旅行,只是一般性拍拍表示来过,这背包基本是旅行款的,装点小零小碎物件和相机+普通镜头;对摄影开始略发烧的,那一定是标准摄影包。看题主提问的口吻应该是对摄影略发烧这一阶段(已经用爱死小白了)。如果所料不假,你得明白自由旅行面对的不仅仅是户外风光,很多场景是室内的人文,出行一趟花钱花时间挺不容易的,因此,爱死小白你一定得携带,它抓拍人像超棒,对风光的局部表现力也是超赞,但它对风光大场景以及很多室内场景无法应付,所以,建议配置佳能镜头群的16-35,这样,风光、人文90%的场景可应付,不留遗憾。

远处眺望蜀山之后—四姑娘山,这样的场景,爱死小白最拿手,只有广角镜头的,一边呆着去。勒克儿 摄

日照四姑娘山的“幺妹峰”特写,这是爱死小白的拿手,必须的必。勒克儿 摄

自驾出行:这个没得说,时间自由,有车负重,能带的照材,自己的镜头群、脚架、镜片、灯光啥的,建议一股脑儿都带上。沿途风光、人文,根据场景的不同,该用啥镜头就用啥镜头,该用脚架用脚架,该等光线就坐等……而自驾行爱死小白+脚架的搭配,你尽可放放心心手动F8、ISO100,不管速度慢到什么程度,你拍的片子至少都可做到焦距实,景深够——自由行手持爱死小白的话,速度必须是使用焦段的倒数,因此你绝大多数场景都是使用F5.6及其以下的大光圈,这不仅仅是牺牲景深,稍不注意,片子就会发虚,毕竟,爱死小白是锻炼臂力和定力的神器……

隔海遥望传说中的洱海双廊,这也是爱死小白的看家本领,只有广角的,你坐船走近去拍吧,但这里没船……

综上所述,出门旅行,没有爱死小白是遗憾的,但是,只有爱死小白是不够用的。


勒克儿


本人作为佳能EF70-200F2.8第一代的老用户,一直拥有70-200mmF2.8。我想说这真的是一支非常优秀的镜头。

只有2个缺点。第一个缺点是太重太大了。年轻的时候很喜欢用,现在不得不接受现实,更多使用70-200mm F4了。不过画质,柔和度,色彩,都是F2.8的更好。

第二个缺点是,不管一代二代还是带IS的,像我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话,对机械结构还是有一定影响。我自用的这款已经更换过内部零件。现在依旧工作出色。也就是说这款镜头是需要送到专门的地方去保养保养的。使用频率高的话,2年-3年做一次。

我喜欢多带一只2X。其实这个2X是专门针对EF70-200F2.8设计的,或者说EF70-200F2.8是专门针对这只2X设计的。所以配合起来几乎天衣无缝。这样焦距就扩展到了400mm。非常适合风光摄影。如果是喜欢很认真地拍摄风光,建议一定要带上EF70-200F2.8和2X的组合。

但是如果只是旅游,我不太建议携带EF70-200F2.8。毕竟太大太重了。我一般只携带EF28-300L。有的时候需要再轻一些,我携带EF70-200F4和17-40组合。

在一个摄影包里带上5D加上EF70-200F4和17-40组合,空间还很富裕。缺点是EF70-200F4和增倍镜虽然可以组合,但是光圈F8,几乎不具备实用性。此时只好牺牲长焦了。

最近又在重新试用腾龙的大倍率变焦,感觉也不错,届时再向大家汇报是不是合用。

随手拍摄,随心拍摄,用碎片时间享受摄影的乐趣,请来《91拍照》看看!


91拍照聊相机


忙于东方IC图片,回答晚了。

打开《悟空问答》,摄友讨论激烈。只好凑一角相互讨论学习增知。仔细一看此邀答题,是去年底写文参加讨论题。

佳能EF70-200mmf2.8二代镜头,拥有者基本属于操作娴熟的摄影师或业余爱好者。


初入摄友驾驭这只镜头拍摄,约壹公斤重量(含方型滤镜),扛“炮”者体力稍弱负重要点韧性和吃苦精神,更重要还是技艺,二代镜头虽有防抖功能,最终用独角架或三角架出图质量才稳定可靠。

佳能EF70-200mmf2.8II镜头参数就省略了。不是写文偷懒而是能玩这支镜头的摄友,参数人人倒背如流。

这只镜头平时旅游拍摄焦段够用吗?这必然不够。干吗带这只头出行?建议出行就别带了,虽然适宜焦段涵盖了百分之七十,而丢失更多的是16-70mm常用焦段。且重量问题也该考虑?

建议出行还是带EF24-105mmf4镜头,拍摄中主要焦段不丢失,一镜也能走天下



其次EF16-35mmf2.8搭配24-70mmf2.8镜头,尽管长焦端有所丢失,但满足了常用焦段拍摄需要。而且拍夜景暗光时f2.8开大光圈确保了暗光中的进光亮。


旅游拍人像拍风景,如果不想负重,新上市的索尼黑卡M6专业口袋相机,才是最佳的选择。这款机器1英寸的传感元件虽偏小,由于使用堆栈技术和更新元件,该相机24-20ommf2.8大光圈,其功能和焦段,才是真正符合旅游出行的最佳器材。


出门旅游拍摄,不必有攀比心态,全焦段、轻质化既符合摄影需求,且轻巧,便携口代专业备机出图效果也很好。


前哨影像传媒


一般来说,旅游中所包括的题材比较广泛,例如风光、人文、人像、远摄、微距、静物都能够在旅途中有所涉及。很多朋友会希望能够“一镜走天下”,但是这样大变焦镜头在画质、体积方面有很大的缺陷。详情就请到我以前的一些问答那里看看。


佳能70-200/f2.8二代镜头,平时旅游够用了吗?


面对楼主这样的需求,在拍摄人像方面会比较擅长。特别是70-135这个区间,对人脸、身体部分几乎不存在畸变,桶变也比较轻微,因此如果能够控制在这个区间的话比较理想。恒定F2.8光圈也能营造比较强烈的浅景深虚化效果。这样对于人像拍摄比较好。


如果是涉及到风景类的话,720这样能拍到的范围就比较窄了。想拍大场景的话最好选用16-35、12-24甚至11-24这样的超广角变焦头会比较合适。720要拍摄风景类其实也不算是不行,可以强调特色。例如在距离比较远的山体、树林,这样的情况才能发挥它的擅长之处。

(上图来自于官网样张)

另外,最好选择带有防抖IS功能的720会更加理想。一般来说,为了确保安全快门,在这个焦段快门速度一般都要确保在1/125甚至1/200,所以选择带有防抖IS功能的话起码能保证有4级左右的快门速度的手抖动补偿效果,在昏暗场景或手持拍摄等时,大幅提高了低速快门的拍摄成功率,用户可更加专注于构图拍摄。

(上图来自于官网样张)

720/2.8L IS II USM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全焦段最近对焦距离是1.2米,可以更加接近拍摄被摄物,利用F2.8的话还可以拍出长焦微距的画面效果。


小眼睛的日常


佳能70-200/f2.8二代镜头,平时旅游够用了吗?

这个头品质不错,不过重量也不轻。是否够用取决于你旅游的目的,是以玩为主还是以拍为主。

如果是玩为主,带啥都行,我经常旅游就只带两个手机。拍出的照片也挺满意。

如果你是以摄影创作为主,建议你加一个24-70或者16-35,这样广角端也能照顾到。

说实话我是很多年旅游都不带相机了,我觉得拍什么比用什么拍更重要。另外,不要太追求设备上的大而全,把你器材擅长的题材拍好了就可以。

我出去旅游每天的目标就是拍到一张自己满意的作品就好,如果拍到两张就算赚到了。尽管我基本都用手机拍,但题材的选择要求也是很高的。首先它得适合用手机表现,另外当时的机位是否理想?光线怎样等等都要考虑进去。如果条件不满足,再美的风景也就是多看看。

欢迎点赞、分享和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手机摄影手册


这个问题我比较清楚,肯定不够用!我长期挂机的镜头就是EF70—200mm f2.8L IS II USM(爱死小白兔),绝大多数时间是拍摄人像,虽然也有其他镜头,但是用得相对都比较少。

一般出门看情况,如果是计划自驾旅行拍人像为主,就至少会带一个爱死小白兔和一个EF16—35mm f2.8L II USM,有时候偶尔也会带个50mm,因为一个70—200在某些场合不够用甚至没法用!



如果是单纯以玩为主的旅游,没计划拍人像的话,那就只带一个EF 24—105mm f4L IS USM加一个闪光灯,这个拍点纪念照什么的基本上够用了!主要是带太多镜头出去根本就没办法玩,想想看一机两镜、至少一个闪光灯再加上杂七杂八的附件,那一包再加上三脚架,起码也得二、三十斤重(没称过,估计差不多这个数)。

由于大部分时间我是开车出门,所以最常带的还是至少两个镜头。
如果要是单纯为了旅游,带爱死小白兔真不是太合适,带那玩意儿必须再带个广角和一个三脚架,结果负担更重!


不冷红尘


我的答案:不够!

本人非佳能系,但镜头应用都是相同的,这里提供参考。

旅游需要的是一镜走天涯。70-200虽然价格不错,成像挺好,但焦段并不合适!使用组合套头来回更换非常麻烦,当然也可以背双机。但旅游的话…

风景需要广角,焦段在35之前,

人文焦段集中在35,

人物焦段则集中在50,

微距焦段集中在100,

远景焦段则要140以上。

考虑到旅游环境多变,要风景,人物,远景兼顾我认为18-200这个变焦段比较合适。

但佳能好像没有这个焦段。类似的有,但感觉价格与您档次不符。

我是尼康aps~c,配18-105的,使用7年,主拍纪实,感觉远端不够使。


世图


对每个人需求的不同的。单从提问看他的需求24-70应该基本够用。人像摄影爱好者这个焦段及画质没问题,24-70这个焦段拍风景是攻守兼备。但我个人认为它拍风景略显平庸,少了些广角的夸张和长焦的重点扑捉努力。

玩单反相机就是要体验不同镜头的味道,这里的镜头不一定是高档货。我一般外出三个头,16-35F4、一千多一点没有防抖和超声马达的75-300头、50F1.8头。它们虽不是什么高档镜头,但焦段我还满意。对于一个爱好者够用。











一般般369


推荐入手个24-70 ,这样配合70-200就覆盖了24mm-200mm的焦段,甚至可以只带24-70出去旅游了。

下面给你一篇24-70的使用体验,希望对你有帮助。


该镜头作为关注力很高的佳能 EF 24-70/2.8L USM的升级版镜头自然也引来了大量影友的关注,我在长时间的试用后,可以肯定的是新款24-70在画质成像方面确实全面超越老款24-70,包括镜头结构设计、锐度表现、外观设计等。

从上面样片的实际拍摄情况看,新24-70采用了新的镜头结构设计和多枚特殊镜片的加入,无需多言,这些新设计带来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要说上代24-70还在兼顾一些胶片相机,那么新款的24-70就完全是一枚数码镜头了,因此它的成像更有数码的特点。下面我列出了一些使用中该镜头的直观感受。

优点:1,镜头全新设计,使用多枚特殊镜片来矫正成像不足

2,防尘防水方面比老款镜头有较大提升

3,加入了镜头防滑锁

4,成像方面让人满意,最大光圈表现不俗

5,手感提升明显

不足:1,镜头不是完美的,逆光拍摄时有轻微眩光产生

2,没有采用内变焦设计,镜筒伸出在恶劣环境可能会有进灰隐患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色影无忌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