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张作霖不死,东北三省会丢吗?

华章锦绣


至少不会轻而易举的丢!

张学良丢东北丢的即窝囊又让人可气,在九·一八事变的处理上,的确有点太小肚鸡肠的味道,还不如后来被塑造成“汉奸王”的汪精卫够爷们!(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张学良说他是奉了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按说张学良自1928年东北易帜后,他听蒋介石的话本没有,作为上下级本该如此,但蒋介石究竟说没说,至今莫衷一是。

说实话,蒋介石虽然不想被拖入战争泥潭,但要说他怂的连基本的民族大义都分不清,未免也太小瞧蒋介石的政治韬略了,蒋介石不是傻子,他的领袖地位不是白捡的,混出来的,而是凭本事把民国的一众大鬼小鬼摁在手里的。

因此东北上四十余万人撤出东三省,张学良明哲保身的可能性更大,至少他不想第一个抵抗日本人,不想当那个排头兵,愣头青,他害怕他在打日本人,反过来别人趁机削弱他,吃掉他。


但是东三省对于东北军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张作霖枭雄一辈子,虽然与日本人相互利用相互扯皮推诿的事件不少,但基本上是口惠而实不至。

东北是张作霖得心头肉,他岂会坐实别人在自己心头上个肉,不拼个你死我活,张作霖是断不可能收手的,更何况张作霖并不是毫无实力,他拥有整个民国装备数一数二的现代化军队。

他的兵工厂可以造枪造炮,在整个亚洲,都是首屈一指的。另有法国的坦克、李鸿章1不舍得买的马克沁机枪若干。

如果张作霖在,进攻北大营,就那几千和日本兵红,都不够张作霖的军队打牙祭,但张学良对东北没有太多感情,不知道他爹创业不易的道理,丢了也就了,崽卖爷田不心疼!


历史三日谈


如果张作霖还在,东北三省会丢吗?

答案:几乎不会。



张作霖:阳奉阴违,说一套,做另外一套,不管是他的下属还是日本人都被他玩得团团转!

当初张作霖儿子张学良的教官也是张学良的老师郭松龄1925年11月发起了兵变,最后张作霖差点被拿下,不过郭松龄拒绝和日本人合作并且表明强硬态度,最后日本人找到了老奸巨猾的张作霖,张作霖二话不说立马和日本人签了五路条约,得到了500万和日本人的支持,郭松龄坚持不到一个月最终兵败被杀!

但张作霖恢复霸主位置后,什么条约不条约的在他眼里都是浮云,能拖就拖,不能拖还拖,让日本人咬牙切齿!也就是为什么他在火车被炸的原因,日本人知道无法控制张作霖作为日本入住东北的傀儡!



张作霖遇刺身亡后,军心变动,将领也割据一方,杨宇霆更受追捧,张学良无法掌握军心!

最后张学良投入了蒋介石的怀抱,然后发生了918事变,开启了二十万人齐卸甲模式!军心更加涣散!



那如果张作霖遇刺但没有身亡会怎样呢?

回到奉天,继续发展!张作霖遇刺不是一次两次,每次都从容淡定,所以他知道是日本人做的,不会表露出来,只会不停施压!张作霖是个能忍能屈的人,只有一次张学良被日本人欺负,张作霖扬言要杀光日本人,最后因为大局,所以叫部队在日本人管制边际试枪!带着挑衅和镇压和亮装备!

张作霖是个难缠的人物,日本人没有个三五年不可能拿下张作霖,而谁又会知道张作霖三五年后会发展成怎样?



张作霖当时的优势和缺陷:

军队:张作霖当时有着40万正规军,且军费充足,战备丰富,骗了很多日本的先进武器,也买了很多德国的精品武器,还搞了飞机大炮,更是建造了自己的兵工厂、军校等!从物资装备来说,和日军可以谈得上平起平坐的,缺陷就是军队管理上不太统一,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说张作霖东北军装备落后的自行了解历史!)

城池:每座城池都有共同一点,易守难攻,张作霖还活着的话除了军队素质差了点,在守方面可以和日本人持平的!日军变动后,沈阳城内的军力就高达17万而且周边的兵都是可以在3天内增援的,而日军总参战人数才六万多人!而且张作霖是守不是攻,人数还更多!所以来说比的是经济!



长话短说:

如果张作霖活着,日本拿不下东北三省的几率为99.5%!

其实只要张作霖还活着,日本就不会发动918事变更不敢跟张作霖互怼,毕竟杀人1000自损八百容易被别人捡漏!


神秘人与神评论


这个问题问得太大,要想严谨回答,得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张雨帅的处事风格,张雨帅掌握下的东北基本实力等各个方面,做个全面考评才能回答。



皇姑屯事件爆发时,正值北伐军兴,以奉系为首的安国军政府朝不保夕,风雨飘摇。张作霖有计划分步骤把关内的奉军主力逐步撤回东北老家,让孙传芳和张宗昌的部队做炮灰,掩护奉军撤回去。

我们假设历史在这里出偏差,雨帅没有被炸死,而是安全回到奉天帅府,继续执掌东北,历史会怎么发展呢?

首先,从人员上看。雨帅继续执政,那是东北人心所向,从官员到百姓,对雨帅充满信心。而且,两位能力出众的大将不会死。一者,杨宇庭是参座,不仅足智多谋,而且还执掌奉天兵工厂多年,更是奉系中难得的日本问题专家,其作用非比一般。二者,常荫槐是实干家,无论负责铁路,还是做黑龙江省长,他总能做出一番成就。雨帅若在,他们两个自然不存在功高震主,更不会被无辜杀害,东北人心安定,能做到不内耗,一致对外,这点,对东北有利。

其次,从国际国内形势看。当时来说,天下统一是大势所趋,无论是实质上的统一,还是名义上的统一,反正阻挠统一就是逆势而为。在这一点上,雨帅是老人,思想上有些老旧,恐怕没这么容易转过这个湾。少帅是年轻人,受到这种思想冲击很大,对于国家统一这个观念,比较容易接受。也就是说,雨帅若在,东北可能没这么容易统一。这就意味着,东北若有事,将得不到来自中央的支持。918事件,不管中央怎么处理,起码那时的少帅对中央的支持抱有很大期望。

最后,从实力分析看。如果按照计划,奉军主力全部安全退回关外,那么关外的奉军主力将达到20多万,加上其他支持奉军的直鲁联军和孙传芳残部,以及黑吉两省的地方军队,将达到35万左右。这些人马,如果仅仅应付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应该可以。况且,按照关东军的计划,如果奉军主力云集,他们不会采取行动。918的发动,最大原因是东北军主力开到关内参加中原大战,剩下的部队又因石友三叛乱,入关平叛,才导致关外空虚,日本乘机发动。所以,老帅若在,奉军主力云集辽宁,关东军大概率不会发动事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老帅还在,那么日本不会轻易采取918这样的冒险行动,因为这样的举动成功把握不大,吓不住枪里刀里过来的老帅。但是,如果日本真的下定决心大干一场,没有全国支持的老帅,也扛不住日本。举国之力对抗日本,尚且如此惨痛,更何况一个东北。

但老帅和少帅的不同在于,他不会一枪不发丢东北,他会让日本付出一定代价。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脑洞大开的历史


任何假设性历史问题的回答,都是基于答题者对于人物的预设判断。

虽然历史没有假如,但是我们根据历史人物的性格和所具备历史条件可以进行合理化地推论。因此,秉持对历史负责的原则,可以断定:如果张作霖不死。东三省不会丢。

一、从人物性格看,张作霖是个铁血铮铮的东北大汉。内心之中抱有东北是自己家,我们自己窝里闹行,别人别瞎掺和,自己不做卖国贼。北伐期间,蒋军逼近济南之际,张宗昌(张作霖的部下)声称:“欢迎日本出兵华北”,张作霖知道后,申斥张宗昌说:“胜败事小,引狼入室,兹关系太大,我们可以不干。绝对不能借重日军,留下万世骂名。”张作霖曾说:“我是东北人,东北是我的家乡,祖宗父母的坟墓所在地,我不能出卖东北,以免后代骂我张作霖是卖国贼。

二、从实践看,张作霖处理与日本关系时守住自己的底线,争取日本的大力支持。(一)反对签署二十一条,袁世凯准备签署“二十一条”时,北洋政府征询东三省意见,时任民国二十七师师长的“张作霖独排众议,表示强烈反对并拒绝军官会议的决议,也不参加主和派的行列”,并致电北洋政府:“中日交涉丝毫不可让步,如交涉破裂愿率全师进行决战,驱逐日寇,否则一死殉国。”“二十一条”签订后,由于中国人民的反抗和列强对日本独占中国阴谋的反对,并未能立即执行。1916年4月,张作霖出任奉天督军兼省长后,面对日本要求在东北兑现“二十一条”的外交攻势,仍然持抵制态度。(二)极力争取反对日军驻警察权和军事顾问,郑家屯事件中,张作霖断然拒绝在东北地区派驻日本警察和向奉军派遣军事顾问,认为“警察有关一国之主权,顾问有关军事之秘要。”至1917年1月高清和报告张作霖,张作霖表示不能让人骂我是卖国贼。就推说省议会和人民团体反对此项密约,等风头过后再议。将此事一直拖了过去。(三)强硬处理“宽城子事件”,1917年9月8日,日本以“宽城子事件”为借口,向北京方而提出六项无理要求。在事件交涉中,张作霖对日采取了比较强硬的抵制态度。他拒绝了日本的条件,他知道,如果答应日本的条件,不但在东三省人民前丢了面子,而且自己的手脚也将被束缚起来。(四)反对日本夺取在东北筑路权,自己争取铁路自营。1927年8月4日,日本驻奉总领事吉田要求东北当局立即停比自筑铁路和不得反对日本在临江设领事等。张作霖回答说,“如日方这样做,只会使我排除万难,自主地修建铁路”。8月23日,日驻华公使芳泽要求解决“满蒙”悬案。张作霖推说这些事情他都不很熟悉,请与杨宇霆谈判,同时暗中指示对日交涉的策略,一是制比反日运动,避免刺激日人,二是采取拖延手段,拒绝日本的要求。

三、从东北军政要人看:张作相、王永江、杨宇霆等人都是张作霖的左膀右臂,是反日派别。张作相作为张作霖最忠实的支持者,长时间掌权吉林省。他是坚决反日派别,以至于后来“皇姑屯事变”发生后,日本内部讨论东北最高领导人选时,直接诶指出张作相是坚定排日分子,不可支持。王永江长期执掌东北财务大权,尤其是争取东北财政自主、东北经济恢复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涉及东北金融自主、铁路自主经营、矿产开发利用时,王永江都是日方非常头疼的对手。杨宇霆虽然是留日学生,但是自己奉行“实用主义”思想,对于日本表现出更加明确的“利用关系”。一旦自己的实力上升,杨宇霆必会脱离日本的控制,转向反日。这是日本关东军参谋部对杨的定性,也是杨在成为张作霖继承人热门人选时不被日本支持的重要原因。

四、从军事实力看,东北军无论在人数上,还是在武器装备上,都是有实力可以与盘踞在东北的关东军进行一番较量。这也是为何日军只是采用炸弹偷偷炸死张作霖,而不是明目张胆武装进攻东北军的原因。东三省兵工厂于1928年底,能够量产13式7.9MM步枪(1928年月产量4000支,几乎可以武装一个抗战时期国民党整建制的师)、17式6.5MM轻机枪(月产量40挺)、13式7.9MM重机枪(月产量100挺,国民党军队整编师全部满员的重机枪才有120挺)。奉天迫击炮厂于1928年底能够生产82毫米迫击炮、82毫米迫击炮弹、82毫米迫击炮驮鞍及附属品,150毫米迫击炮、150毫米迫击炮弹、150毫米迫击炮车、150毫米迫击炮弹药车。该厂出品的炮兼具82毫米和150毫米两种口径,并且150毫米的炮到了淞沪会战仍是中国军队口径最大的炮。

五、从日本国内军政争夺看,内阁不同政要人员对满蒙、张作霖的不同意见,致使东北始终处于政策转型的权力真空。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有着极大的偶然性,他和日本历届内阁的满蒙政策存在很大背离。满铁总裁后藤新平认为:张作霖并无宦途履历,与中央政府亦无密切因缘,而在满洲,则有特殊之势力与地位。如果利用此特殊之地位,照其心中所认识者而行,则张氏将为满洲专制之王,而日本亦得利用张氏,在满洲为所欲为。1920年,日本源敬首相日记中记载张企图以日本为背景来扩张势力,而我们为了在东三省发展,有给张以优遇的必要。双方利益不谋而合。

事情就是如此。

1927年6月,日本“东方会议”专门讨论北方政策时,吉田茂总领事认为:"1.东三省目前维持现在之制度组织,对我方虽然方便,但我方如过度置于张作霖之命运如何,则不可。张作霖自身如有支持自身之力量,加以支持固然为好,但如其自身已无支持之力量,而我方仍加以支持,则有百害而无一利。换言之,亦即张作霖之命运,一任张自身之力量,乃极紧要之事。

朱言论史问答团队·赵士见撰稿


朱言论史


日本当局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和转移国内主要矛盾的视线,只能走侵略他国、殖民掠夺这条捷径,当时军阀割据、风雨飘摇的中国是日本已经锁定的目标,而最容易踹开的国门就是中国的东北。

中国东北的日军是张作霖引狼入室的恶果。

日俄战争俄国败退,日本继承了俄国在东北的一切权益,而此时张作霖也在东北王的军阀博弈中崭露头角,张作霖在东北的经营需要外国势力的扶持,而日本是当仁不让的主角,狼狈为奸一拍即合,没有日本的鼎力扶植张作霖的位子是不可能坐稳的。做为回报,张作霖是要下一些血本的,这个血本就是日本在东北的更多权益,最直接的就是日本获得了梦寐以求的铁路修筑权,这就意味着日本获得了铁路沿线的行政、经济、采矿乃至驻军等一切权益。日本独占了中国东北的经济利益,东北实际是成了日本的经济殖民地,这为日本全面侵占东北埋下了伏笔。


“九一八”事变只不过是日本既定国策和军事侵略的一部分。

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政治、军事以及情报机构向日本国内大肆鼓吹中国东北是日本国防的第一线和皇军的军需生产基地,更是日本的原材料产地和粮食供应地,对日本的生存极为重要,因此对东北政权要紧密关注和傀儡利用。正是由于这种煽情舆论的引导使日本全面侵占东北的政治和军事基础策略得以全面建立。也正是由于张作霖后期的“不配合”,让日本决意除掉这个挡路石,这才有了皇姑屯事件的发生。




东北军实力和日军根本不在一个较量的等级上。

张作霖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虽说拥有国内首屈一指的武装实力,但此时的日本却是世界超级军事强国,武器装备世界领先、兵员素质世界一流,以东北军这样的地方军阀武装和世界重量级军事强国相抗衡,东北三省的沦陷只是时间的问题。二战时美英这样世界排名一、二的军事强国在东南亚和日军艰难作战就是东北军不敌日军最有力的证明。


东北三省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必经之路和踹门的第一脚,到底是傀儡殖民呢还是直接军事侵略,倒要看东北政权的态度,东北三省正反都是丢,而无关张作霖的生死。


铲史倌


不会,绝不会。

东北能丢,是因为老虎生了个不争气的张阿斗,这个阿斗竟然不放一枪,就丢弃了东三省。这一丢,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一丢,丢尽了东三省的脸,这一丢,也让张阿斗背上了千古骂名。

不讲阿斗了,还是来讲讲东北虎张作霖吧。

张作霖柳子出生,是凭真本事一步步走到东北王这一地步的。

张作霖在世时,他利用日本人和俄国人之间的矛盾,在夹缝中谋生存。他在东北建立起了亚洲数一数二的工业基础和军事工业基础,当时大家知道吗,亚洲第一大轻武器生产厂就在东三省。

要不是,当年奉系想入主中原,最后兵败让小日本阴谋得逞。就张大帅的个性,和当时东三省拥有的军事实力,小日本想全面侵华门都没有。



皇姑屯事件这个改变中国近代史的事件,应该是全体中国人受辱受耻的事件。

想想,当时张阿斗留给日本人东三省的工业基础,使日本人在占领当年,GDP直接翻了一翻。真因为日本人得了东三省的一切,才使日本人有全面侵华的资本。

张阿斗阿,你是中华最大的罪人,真因为你我中华几千万人死于日寇之手。


不说那么多了,总之一句话,张大帅不死,日寇永不敢侵华。


滚滚是国王


张作霖一直都是以东北为根据地,从来没有放松过对日本的警惕。当时日本没有贸然在东北发动事变除了苏联势力的原因还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张作霖的奉系。按照张作霖的处事手段,一旦中日之间发生战争必然会牵扯苏联进入战局。


而日本在一九零四年发动日俄战争吃亏之后,一直对苏联很是忌惮。从一九零四年到一九三一年,日本都没有敢侵略东北,苏联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如果张作霖不出事,东北不会改旗易帜。东北不易帜就不会发生中东路事件,事件之后张学良开始奉行不抵抗政策。尽管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值得肯定,但是中东路事件的影响力不比西安事变小。


在这场历时五个月的事变中,中国和苏联的关系彻底断绝。当时东北的边防司令长张学良要求强制收回苏联掌握的中东铁路管理权,苏联对这件事情极其抵抗。当时就要求所有祝咱在中国的官方代表迅速撤离,苏联与中国外交关系断绝。紧接着“苏联远东特别集团军”进攻中国东北,东北军战败,与苏联方面达成《伯力协定》。这场斗争是中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冲突,其结局对于东北的局势乃至全国的时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直在旁边隔岸观火的日本,看到中国与苏联绝交之后,采取了行动。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丢掉了东北三省,如果张作霖还在世的话,凭借当时东北雄厚的工业实力,处理好与苏联之间的关系,东北三省即使丢也不会丢的这么快。


品读武器装备


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季我努学社会员、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 俞凡

张作霖不死,东北三省丢不丢不好说,但是肯定不会像张学良下令不抵抗丢得那么快。张作霖手里如果丢掉东三省,只会有一个原因,就是日本对东北三省进行倾全国之力的大规模侵略活动。相信凭借大帅的高超手段,日本人对东北发动大规模侵略的可能性也不太大。

张学良

张作霖与日本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在日本国内有保张派,也有除张派。保张派对于张作霖还是很维护的,因为受到老张的很多好处。保张派也将张作霖视为日本侵略中国的一个代理人,至少表面上看起来,老张对于日本还是采取比较合作的态度的。

但是老张实质上对于日本的侵略一直是非常提防的,在核心的利益上,对于日本一直是不退让的,比如说商租权,日本在东北修建铁路的新计划等等。老张在这些事情上往往采取阳奉阴违的态度。别的不说,单单在东北修建铁路的所谓“新五路条约”的签订上,老张就把日本人玩得团团转。表面上答应,却只是在合约文本上签了一个“阅”字。日本代表满心欢喜地拿着有老张签字的文本回去,打开一看傻了眼。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老张的厉害之处。

老张在东北的建设上做了很多工作,而很多工作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抵制日本。举几个例子。

比如说张作霖一直在修建于满铁并列的东北平行线铁路。为了避免日本人的干扰,他采取了分段构筑的方式,在他被日本人杀害之前,也修得八九不离十。

张作霖建设东北兵工厂,引入欧美的势力,引入欧美的设备和技师,把东北兵工厂建成了东亚第一的兵工厂。

张作霖

张作霖为了打破日本的舆论控制,自己建立东北的报刊体系,让中国人自己的报纸发出中国人自己的声音。

日本关东军实力并不是很强,人数有限。而且装备也不是很好,几乎还是一战时期的装备水平。而东北军历来注重装备的建设,装备在全国是最好的,有大量先进武器,坦克、装甲车、飞机、重炮,都有很多。张学良有这样的家底,却不敢抵抗,实在是说不过去。难怪吴佩孚日后在北京见到张学良说,国仇你不报,家仇你不报,你老头子的棺材竖起来了。

一句话,我个人认为老张如果活着,绝不会丢掉东北,前提是日军不举全国之力发动侵略东北的战争。


我爱历史好故事


有网友问:如果张作霖不死,东北三省会丢吗?首先日军于1919年4月11日在旅顺成立了“关东军司令部”这样一个高级指挥机关。其表面的任务是:指挥其在东北的陆军部队,保卫关东州和铁路沿线地区。

日军部队便轮流进驻于旅顺至长春和奉天(沈阳)至安东(丹东)的铁路沿线各城市。轮换时间为二年。实际上,张作霖本人就是日本人扶植起来的,严格意义上来说,东北在当时是张作霖和日本关东军共同控制的。

张作霖也只是日本的一个中方代理人,在北伐战争开始以后,特别是张作霖的东北军从江苏一直到河南,山东,开始全面战败的时候。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村冈长太郎中将及其参谋长斋藤恒少将立刻出动了第28旅团控制山海关,调遣第14师团,第20师团进入东北,驻扎在奉天,锦州一线。

当奉军败局已定时,关东军预计张作霖很快将退回东北,因而村冈长太郎以及关东军参谋河本大作大佐,都在布置暗杀,拟除掉官越做越大,已经是安国军总司令,开始不听摆布的张作霖。

由于主动权是日军手里,而且东北军又是日军扶植起来的,因此,日军实际掌握着什么时候动手和怎么动手的主动权。

因此,日军实际上并没有通过战争,只是通过一次暗杀行动,就除掉了张作霖。6月3日晚,张作霖由北京站乘车离开,于6月4日上午5点23分在通过皇姑屯铁路立交桥的瞬间,日军东宫大尉按下了电钮,张作霖等所乘的列车在一声巨响中被炸出轨道约10余公尺,吴俊升等当场被炸死。受重伤的张作霖由奉天宪兵司令齐恩铭救入汽车,回到公馆后不久即死去。

到了918的时候,日本认为如果彻底由日本管理东北,那么10年-20年时间,日本就可以具备对抗美国的实力。日军认为:以此财力、用此物力,此时日本则可驱美国于夏威夷以东,屏英国于新加坡以西,而不难掌握西太平洋上之全部霸权。

918事变和后来77事变爆发以后,东北军降将如云,其实也证实了东北军是日本一手扶植起来的,东北军除了广大爱国官兵以外,日军还在东北军里安插了很多精日分子。

伪上将张海鹏,伪奉天警备司令部上将于芷山,伪吉林警备司令吉兴,伪龙江警备军司令程志远。就连东北军副司令公署参谋长熙洽,东北军司令长官公署中将参谋长荣臻都是日本人扶植出来的。

如果张作霖不把日军安插在东北军的这些身居高位的一大堆汉奸清除出去,根本无法与日军作战。但是,如果张作霖真的开始调查和清除,东北军的这些汉奸,其实也就是和日军要翻脸了,日本人就会抢先进行暗杀。


深度军事


东北三省,也会丢,日本惦记中国不是一年俩年了,从1895就开始为侵犯中国做准备了,包括陆军改革,海军改革。都是在为中日之战做准备,东北那会为什么有那么多日本人,包括桥民什么的,都是在为侵略中国做准备,就算大帅在也抵抗不了日本侵略你中国,就因为一个大帅,东北军,日本就不侵略你中国了,那日本做那么多年准备白做了,到1931.9.18占领东北,一直等到1937.7.7才全面侵华,那是因为在中国东北开采矿什么,为东南亚战争做准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