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恥,那些公主們面對那樣的屈辱,爲何沒有一個人選擇自盡或者反擊?

索隆認證唯一夫人


靖康之恥,是漢族人永遠的恥辱。北宋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今開封),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公卿朝臣等三千餘人。浩浩蕩蕩被押解北上,京城中公私財物被洗劫一空,北宋就這樣滅亡了。

除了宋徽宗、宋欽宗及皇族以外,俘獲那些女眷,其目的可想而知。北宋父子亡國了,怎麼把責任推到女人身上?內宮能干預朝政嗎?皇后宮女們都是錦衣玉食的纖弱之輩,她們能衝鋒陷陣麼?你們趙佶父子在被捕之時為何不去上吊自盡?北宋的軍隊為何沒有戰鬥力?朝廷居安思危了嗎?被捕的女人全部自盡能挽回北宋的大好江山麼?

昔日苑中花,今朝階下囚。皇后宮女們難道不知道自己北上的處境和命運。除了供男人享樂還能幹什麼?被押到金都後,也有貞烈女子,她們表現了自己的堅強。宋欽宗的朱皇后面對金帝的侮辱,先是上吊,被人救下後,找機會投水自盡了,她以死捍衛著自己的尊嚴,宋欽宗面對夫人作何感想???鄭氏、呂氏、徐氏因不順從,被揪出來當場斬殺;還有張氏,陸氏、曹氏也因不聽元帥安排,死於帳外。

為那些為男人死去的女人說一句公道話吧,很好女人的死都是無辜的,是男人的無能才造成女人的無謂犧牲。


綺閣書生


北宋靖康年間,金國圍困北宋,廢黜了宋徽宗、宋欽宗,另立傀儡政權。北宋皇室為了保住政權不惜一切代價斡旋,于靖康二年與金國達成協議:金國準免宋徽宗入金,但是要以太子、宰相為人質,送上宋朝的宮廷器物。免割汴京之地,改獻公主(帝姬)、女樂一千五百人,還有金銀百萬錠、絲絹布百萬匹,要求十日內交割,若是金銀湊不夠數目,就以帝姬、王妃、宗姬、族姬、宗婦等宗室女折價抵償,像公主、王妃這樣的高級宗室女能抵價1000錠,普通姬妾也就抵100錠。宋朝皇帝為了苟延殘喘,開始向金國輸送美女。

然而破財、送女人並未能抵擋住宋朝皇室的災難,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抓獲了宋徽宗、宋欽宗二帝以及后妃、皇子、一眾皇親國戚分批北撤,將宋朝皇室的值錢物件洗劫一空。

據《開封府狀》記載,靖康二年元月,金國抓獲的女性戰俘多達一萬一千餘人。在飽經蹂躪數日後,儀福帝姬、仁福帝姬、賢福帝姬在五日內相繼罹難去世,死在劉家寺。

戰爭本是男人們的事情,可是代價卻總要女人來承擔,宋徽宗、宋欽宗在做了俘虜之後依然能娶妻生子,而宗室女眷卻下場悽然。

在北行途中,趙構之妻刑妃、鄆王之妻朱氏在舟車勞頓中不幸滑胎,而兩位未出閣的帝姬富金、嬛嬛卻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懷孕了,後來富金帝姬更是被真珠大王強納為妾,由此可見高級宗室女在途中遭遇了多麼慘烈的蹂躪。

第一批送往金國京城的宋朝婦女3400餘人,最後僅有1900人活著抵達,死了將近一半,然而活下來的婦女也未必是幸運的。

靖康之難時,宋徽宗成年女兒有21位,除了前文提到三位命喪劉家寺,富金帝姬、惠福帝姬分別被真珠大王、寶山大王強佔,還有九個帝姬被髮配浣衣院、剩餘七人被髮配到了各大營寨。

宋徽、欽宗的大多數后妃、姬妾、婢女,還有一些有稱號的夫人都像畜生般被分配到了各地,等待她們的是什麼可想而知。欽宗的皇后投河自盡,像欽宗的朱慎妃這樣一直跟在皇帝身邊的算是幸運的了。

題目問公主們為什麼不反抗、不自盡保節?試想整個大宋朝都抵抗不了金國的侵略,她們的父兄是堂堂帝王都保護不了自己,她們這些柔弱的女孩子又能怎樣反抗呢?不堪折辱自殺的女子肯定是有的,但是求生是人的本能,宋朝男兒尚苟且偷生,憑什麼要求女子以身殉國呢?


史論縱橫


說起來女性在古代的地位,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是“低下”。在古代的時候很多規矩都是隻為女人設定,絲毫不限制男性,所以與古代相比起來,現代女性是很幸福的。

而要說起女性的貞潔觀,很多女性以為從一開始就對此要求很嚴,其實不是的,貞節觀真正被強調是在宋朝之後。在歷史上,男性的貞節要比女性提出的早,戰國時期“士”這一階層出現,而士想要當官就必要要貴族推薦,但是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條件就是,“士”自己也要修身。指的就是他們要重品德,立功德這些。

這樣看來男性的貞節觀與女性是有很大區別的,雖然都與品德有關。要說女性貞節觀的形成那就必須談到“宋朝”這一朝代。

一般人都覺得宋朝時候受程朱理學的影響,婦女地位很低,在當時社會有一個規定就是“寡婦不能再嫁”,限制了女性的自由。但理學僅僅是一種理論,並沒有真正影響生活中的人們,比如程頤的侄子去世後,他的妻子就選擇改嫁,程頤即使知道這一點,也沒有說什麼。所以說宋朝時候女性就沒有把“貞節”當回事。

但是“靖康之恥”的發生,導致人們開始害怕這些沒有“貞節”的女性。當年很多公主以及皇后,她們被迫要求脫掉自己的上衣,在頭髮上插著白旗,按理說一般女性被這樣要求,一定生不如死,但是公主們卻對此沒有感覺。

而那些貴族的女性成為了軍種士兵的享用者,士兵們早晚的折磨她們,但是這些女性居然從沒想過自殺,那時的女性對於自己的身體看的很淡。

正是因為這些女性的表現,不管是史學家或者理學家開始關注到女性本身,她們彷彿根本不在乎自己的道德。照此發展下去是不行的,於是自宋朝之後開始對女性的“貞節”分外重視,再加上所有男性都不希望“靖康之恥”發生。

宋朝時期女性權利是很大的,比較自由,直到後來“貞節觀”的提出,女性才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到了明清時候婦女們差不多都開始重視貞節問題了。


奇點歷史


靖康之恥中,被金兵俘虜的公主嬪妃之中,自然有不願意屈服的,不過她們早在賊師破城之前就已經自盡了,剩下的那群女人,其實主要是在看宋徽宗的態度,包括當初金兵俘虜的宮女之中,也出現過不堪羞辱而自盡的。

明朝末年崇禎帝,面對賊師入京,崇禎硬是逼迫妃子自盡,還殺死了不肯自盡的妃子,連自己的親生女兒也被崇禎殺死。崇禎的態度就決定了大明連一個宮女都有氣節,隨大明殉國的妃子和宮女數以萬計。崇禎自己也自盡於煤山,這就是帝王的態度,著決定了那群妃子的態度。

對比宋徽宗,其本人甘願做金兵的俘虜,就宋徽宗的態度,是否值得妃子為其去死。帝王尚且苟且偷生,作為妃子的又有什麼所不齒的。面對靖康之恥這樣的國恥,宋徽宗居然不以為然,為何不自殺保全大義?更有宋徽宗在到達金國之後,把公主嫁給金國權貴的,其本人也在金國過著快活日子。

而且還需要分清楚一個概念,被金兵羞辱的大多是宮女,她們不得不保護公主和妃子。而對於這些妃子和公主,最恥辱的就是被嫁給了金國的權貴,也就是說她們被當作戰利品一樣被金國將領分配。國君無氣節、無抱負,那麼這樣國家註定是軟弱可欺。而國君若是血氣方剛、又進取心,那麼這樣的國家自然不怒自威。宋朝就如紅酒一樣,看似光滑亮麗,實則綿軟無力。


小司馬遷論史


宋朝儒學昌盛,儒家思想培養出來的貴人都有堅強的韌性,學得淺的人守節自盡,學的深的人自然是“好死不如賴活”!皇室的人深受溫良恭儉讓的薰陶,自然在尊時趾高氣揚,落魄時逆來順受,自盡反抗之舉非求生之道,賢者不為之也!



金國自稱漢人,稱宋為南蠻,因此在心理上摧毀宋人是金國的上策。金國深受華夏禮儀薰陶,深諳毀人自尊之能事。所以金國將宋朝皇室人員羈押到金國腹地,男子為奴,女子為妓,極盡羞辱之能事,讓南宋軍民深以為恥!


趙宋皇室的太后、皇后、公主、嬪妃、宮女等女子以及京城的少女都被金兵虜走。女子作為戰爭時期重要的戰利品,被搶掠走後的命運是極其悲慘的。金兵姦淫帝姬,罰為營妓,任人驅使。個別帝姬不堪受辱,或自殺身亡,或激怒金人被處死,但無一反抗者。

民間女子到是比公主帝姬更有血性,自殺而亡者比較多。金庸的《射鵰英雄傳》開篇寫的一個情節,說是金兵攻入東京搶了一個美貌女子叫葉三娘,此女反抗金將,被金將一狼牙棒錘死了!因此我認為宋朝重文輕武的政策導致民風過於柔弱,失去了血性!




大秦鐵鷹劍士


別說北宋的亡國公主,歷朝歷代亡國之後,失去尊榮的宗室女子,又有幾個自盡保貞?又有幾個能夠選擇反擊呢?基本沒有。


公主自幼養尊處優活在宮廷之中,學習的是詩書禮樂,反擊無異於自殺。而受如此屈辱卻沒有自盡這種問題,不是有沒有骨氣能夠來解釋的,二戰中難麼多被日軍凌辱的女性難道都要自盡來證明她們的骨氣麼?

淪為階下之囚,只能說明她們的不幸,靖康之變中,很多女性是被徽欽二宗當做禮物送給金人的,對這些女子而言,她們本就是玩物,是棄子,對她們來說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歷史上向來有個怪異現象,道貌岸然的文人永遠說“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有些人敢於殺自己的妻子兒女去證明自己的忠君愛國,卻沒膽子去戰場殺敵,還大言不慚,真是可笑!


澹奕


有自盡的念頭,金軍破城的時候,就該在後宮自掛東南枝了。還用得著等到金國受辱,又不是做了大腦切除術,金人俘虜你們這些女性肯定就是去那個的啊,難道押你們去北方做代購啊。

自古以來,王室那些養尊處優的貨,大部分都和豬差不多,他們可能連國破家亡這詞什麼意思都說不全,怎麼可能那麼大義凜然的選擇國破身死。而且女性本來就排斥在政治之外,你們這些老爺們在外邊現眼,而且還帶頭投降,掉頭還覥著臉讓女眷盡節去死,寒磣不寒磣。

歷史上那種以身殉國的貴族沒幾個,只是咱們寫史的時候突出他們,讓人覺得好像王公貴族有殉國的傳統一樣,這就是典型的倖存者偏差。大明就崇禎一個被擠兌到自殺了,後世就覺得整個大明“君王死社稷”。大家最熟悉的三國史,蜀漢亡國的時候,就北地王劉諶舉家殉國,其他的沒一個露臉的。你趙佶這麼大一藝術家,還不是沒臉沒皮的活著,比劉禪還臭不要臉,要說受辱,你比女眷可委屈多了,一國之君被當牲口那樣去金國太廟跪舔,你都不去死,帶頭活著,其他人哪好意思死你前面呢。


鹹魚茶館


在宋朝之前,中國社會對女性還是比較寬容,或者說沒有誰刻意去強調貞節觀問題,也沒人認為這會成為一個問題。

中國社會有個有趣的現象,男人的“操守”比女人開始得早,戰國時期就出現了“士”這個階層,傳統的士都要有操守,因為“士”是需要依靠貴族的舉薦而走上仕途的,而貴族取“士”的標準是要“修身”。

所謂“修身”就是愛名節,重義輕利,自尊(不食嗟來之食),嚮往立功、立德、立言,遵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這些都是男人的“貞節觀”,還有一種是“死士”,隨時準備為國家而死,比如荊軻。

男人的貞節觀和女人的不同的,但有一點相同,都是指向品行的,都是帶有脫離法律鉗制之外的道德傾向的。

很多理論家認為,在宋朝的時候,程朱理學的興起導致婦女地位下降,社會要求寡婦不再嫁,甚至有“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的說法。

但提倡婦女守節的程頤,他的侄子死後,其妻王氏改嫁,他不曾出面勸阻;他的外甥女死了丈夫,程頤怕她傷心過度,乾脆安排他再嫁。

也就是說宋朝雖然提倡婦女守節,並將“守節”與“存天理、去人慾”放在一塊宣傳,單實際上搭理他們的人不多,沒多少人將理學家的話放在心上。

所以“靖康之恥”才會發生,除了朱皇后自殺外,其餘貴婦、貴妃、公主包括皇帝的親孃都忍辱偷生,即使讓她們舉行“牽羊禮”,將她們上衣脫去,髮髻上插著白旗,寫著:俘虜的名字、身份,她們也無動於衷。

這些貴族女性直接淪為軍妓,金人士兵不分早晚侮辱她們,然而她們也絕無輕生念頭,都像那兩個沒用的皇帝一樣,像牲畜般活下去,生命力無比頑強。

這次事件之後,史學家、理學家才真正意識到問題是嚴重性,婦女的“守貞”才被作為全社會的道德規範被強行貫徹下去,而到了明清,對婦女的鉗制達到更加嚴重的程度,因為那些男人絕不希望“靖康之恥”再度發生,也不希望那些女人懦弱地選擇求生,而傷害到男性的尊嚴,說到底還是男權社會的自私。

宋朝女性還有離婚的權力,因丈夫相貌醜,或有不軌的行為,可以去官府請求批准離婚,“中分資產”,還能得到實惠和好處,這是宋朝以後的婦女所不敢想象的。

一個理論從提出到形成需要一個過程,貞節觀到明清時期,才開始盛行起來。


靜說歷史


北宋徽欽年間,金兵南犯,大宋節節敗退,以致最後求和不成,反而是二帝被虜,所以稱作靖康之恥。至於宮中的妃嬪公主,也和二帝一樣被金兵抓走,其是否有自盡或反擊,我想也不可考了。


我們看這個問題,首先不要以現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對於公主來說,她們也是國家的象徵性人物,從大義上看,她們可以選擇自盡或者反擊,這是巾幗的表現。但是,她們也是女人,靖康之恥,二帝都沒有自盡的勇氣,從而使得國祚蒙羞,公主就更沒有必要自盡了。所以說,選擇自盡,可以保全名節清白,不自盡,也沒什麼好說的。

靖康之恥的發生,是北宋朝廷的毛病,也是北宋政權的積弊所最終導致的。所以說,這些公主只是政治失敗的犧牲品罷了,她們享受過公主的榮華富貴,如今也是淪為了俘虜,其中酸甜苦辣,當事者也許最明白。恨生在帝王家,又恨生在平民家,也許就是她們的想法吧。



不苛求,不譴責,不讚美,不憐憫,蜉蝣君對她們的看法就是如此。最為可恨的莫過於二帝,留下了萬年不可洗刷的笑柄。


蜉蝣塵埃笑談天下


一句話,好死不如賴活著。凡是人,都惜命,靖康之恥的二帝就是惜命的典範,作為一朝皇帝,都能在受到百般屈辱下,還生下一堆子嗣,活的還蠻精彩;


公主們,她們正值青春年華,芳華正好,她們雖然受到侮辱,虐待,但是她們身為帝王家的貴胄,更是惜命,所以受點屈辱算啥,活著才是硬道理;


自己的皇帝父親,皇后妃嬪母親都選擇不自盡,那麼這些公主從小嬌生慣養,唯長輩之命是從,自然也是不輕易自盡的;

再說,當時宋還未亡,而且繼位的是趙構,跟這些公主而言,他或是哥哥,或是弟弟,總之她們絕對抱著趙構能夠救她們的思想,度日如年,她們需要等待,等到哪一天南宋打回來救他們出去;

雖然沒有選擇自盡反擊,但是看得出來,這些公主啊,大都是心理崩潰,如同行屍走肉一般苟活於世,當然也不失有那些沒心沒肺的,萬事拋之腦後,坦然存活於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