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十年代的人把咸菜当菜吃,甚至直接吃盐,那个年代为什么没这么多血压高的人呢?

边缘人128858193


很有意思的问题・_・?



第一、高血压确实和高盐有关系,但不是唯一原因。

第二、那个年代就算吃盐多,但饮食结构整体是低脂低热量低糖,而这些低脂低热量低糖都是利于血压的。

第三、医疗水平低,很多问题根本没有发现,或没来得及发现,统计数据是否准确。

长期高钠低钾饮食可以引发高血压病是大家都熟悉的,所以建议大家低钠高钾饮食很重要。食盐多的人明显比食盐少的患者更易患高血压,而且高钠饮食也是人类高血压的一个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每日钠盐摄入量由20mmol增加至200mmol,可引起血压的明显升高。钠盐不仅仅是食盐,还包括酱油、咸菜、酱豆腐等等。除了盐的摄入会导致血压升高,高油、高脂、高糖间接的都会造成血压升高。


饮食和高血压关系密切,且可人为控制,但饮食是一个长年累月的事情,要从小培养孩子低盐低脂低糖饮食的习惯,而不能长大了出现问题了,才想起来改变,这时候这个口味很难改变。

所以要从小培养低盐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等高钾食物。

除了高盐以外,高血压还和吸烟喝酒、不运动、压力大、遗传、肥胖、高油高糖高脂肪饮食等等因素有关系。

最后,用一个数据说话:

五十年代平均寿命:57岁。

现在我国平均寿命:77岁。

高血压发病率高了,但平均寿命明显也提高了,那能说高血压利于提高寿命吗?


当然不能,很多问题需要综合评估,而不是仅仅看到一个点!

高盐只是高血压的一个原因,而并非唯一原因。


心血管王医生


一说到防治高血压,第一条就是盐少!控制食盐摄入量,不要吃咸菜、腌制食品等等。前后对比,为什么现在这么强调少盐的问题,吃了上百年千年的咸菜,怎么成了罪魁祸首了?以前大家都是这么吃,也没这么多事儿啊!


我想这不是一个两个人的疑问,今天就来说说。

五六十年代吃咸菜或盐的本质

①身体需要多。

五六十年代人们以体力劳动为主,体力劳动出汗会排出大量的盐分,在劳动之中挥汗如雨的情形司空见惯,本身就需要更多的盐分摄入,所以,虽然人们摄入盐分比较多,却不会最终造成身体的过分失衡。

②钠的来源相对单一,总量不比现在多

五六十年代菜虽然比较咸,但菜肴的总量很少,食物以无盐的主食为主,一大碗米饭就一小碟咸菜就是一餐,而且加工食物非常少,钠的来源几乎是食盐,钠的总摄入量并不比现在更多

③钠钾的平衡

据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充足的钾可以平衡钠的升压作用,并促进钠的排泄。五六十年代粮食不足,五谷杂粮豆、薯类及蔬菜瓜果,都是大家的食物,相对来说,大家吃精制的白米白面的比例是比较少的,而这些食物都含有丰富的钾,保证了充足的摄入钾。

现代的饮食与钠的情况

相对的,钠的需要量下降而钠的摄入过多。

如今,体力活动所造成的出汗已经很少,夏天还有空调,出汗量进一步下降,减少了盐的排出途径——盐的排出减少,需要减少。

然而,饭吃的少了,菜肴的总量比过去增加很多,一小碗饭配上两三个菜是很家常的饮食,加上大家对味蕾的追求,食盐、味精、鸡精、酱油等(这些均含有较多的钠)丰富的调味,每个菜加上一些,总的摄入量也不比以前一碟咸菜的盐分少。

再加上饼干、点心、零食、甜饮料等预包装食品大行其道,人们获得非常容易,而这些都含有大量的钠,尽管吃起来并不觉得很咸,但总的钠摄入量必然比从前大幅度上升。有心,你看看包装食品的营养成分表中的钠含量,数字乘以2.5就是盐量。

举个例子:如图,这是某品牌瓜子的营养成分表,净含量305g,每100g含钠627mg,乘以2.5,相当于食盐1567.5mg(约1.5g),这一袋瓜子就含有盐约4.7g。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为6g。

另一方面,钠和钾的比例,也随着时代发生了改变:钠多,钾少。现在的生活当中,精白米、精白面粉是几乎占餐桌主食大部分江山,五谷杂粮因为口感粗糙,作为以前“穷苦生活的代表”等原因,不被人们“喜欢”,已经“消失”在大部分人的餐桌上。同时加上大量加工肉类,如火腿、午餐肉、培根等,作为新型(非传统)食物,因其色、香、味俱全,同时非常方便,为大家喜爱,也替代了部分肉类。然而,好吃背后,这些加工肉类也含有大量的钠。然而蔬菜水果摄入并不多,所以钾的摄入量就很低了。特别是如果经常吃快餐和方便食品度日,盐多而菜少,又没有水果,钾的摄入量少得可怜。钠钾的严重失衡也就合乎情理了。


现在高血压患者呈逐年上升、年轻化趋势,离不开我们的现代生活方式,促进其成为很大的公共健康问题而受到大家的高度重视。要有效防治高血压,就要采取高钾低钠的膳食。最有名及得到证实可以有效防治高血压的膳食模式就是得舒(DASH)饮食,特点为:

全谷物,多蔬果;

低脂乳,健康肉;

坚果豆,用好油;

低钠盐,少加糖。


有效防治高血压,从饮食调整开始。

作者简介:贺力,四川省民政康复医院主管护师,临床营养师,高级技能公共营养师,四川省营养学会会员,王兴国营养特训班第五期学员。


营养百事通


这个问题提的好,张大夫来给大家说一说这个问题。

在我国的五十年代,人民生活方式与现在有很大的不一样,比如说那时候人们体力劳动多,没有现在这么多美食,常常吃的就是咸菜,甚至有些人就吃盐粒。那么,为什么那时候没有发现现在这么多的高血压患者呢?我个人认为原因有以下两点。

1、卫生条件差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的大部分人还在农村,当时农村的卫生条件很差,很多卫生所并没有测量血压的血压计。血压计在中国的普及源自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九十年代经济条件好了以后。五十年代,大部分人的医疗条件连一个血压计都没有,那如何诊断高血压呢?实在是谈不上。

2、当时的生活方式比现在健康

当时的人们有可能咸菜比现在吃的多,但是盐的摄入量不一定比现在多,现在的绝大部分小食品里都有食盐的参与,只不过你没有察觉。现在人们吃的食物种类多,总体食盐摄入量也有可能比以前多。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五十年代的中国,大部分人都是体力劳动者。每天所从事的体力活动比现在多很多,所摄入的美食也没有现在这么多。通俗的讲,除了吃咸菜多一点,没有其他危险因素,这样一来血压也就高不起来了。

以上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想看更多靠谱的健康科普信息,请点击关注。


张之瀛大夫


因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很多,比如肥胖、缺乏运动、蔬菜水果吃的较少、饱和脂肪摄入过多、高盐饮食等等,盐摄入过多只是其中一个危险因素,而且随着年龄增加,高血压的风险本身也是不断增加的。

五六十年代的人虽然吃咸菜,但那时候物质丰富度远不如现在,在很多人还在为吃不饱穿不暖而操心的年代,超重肥胖率是远低于现在的。五六十年代国内多数家庭都还没有电视,也没有电脑和手机,不像如今很多“沙发族”,整体窝在沙发上玩手机玩电脑看电视,加上交通方式的便利,机械化替代了很多人工。


整体来看,现在人们工作强度(以前体力劳动更多)和活动(五六十年代户外活动更多)都越来越小。加上物质越来越丰富,大鱼大肉吃的多了,吃的多,活动少,超重肥胖率也高了。这些都是现如今高血压发病率越来越高的重要原因。

当然还有现在医疗水平提高的原因,医疗水平提高了,五六十年代即使得了高血压,多数也不会被发现,得了高血压知晓率很低。现在很多单位都去体检,量个血压也很简单,高血压诊断率和知晓率大大提高。再就是如今人均寿命越来越高了,年龄越大,高血压的发病率本来就越高


营养科普赵之德


【2018.6.23 文字:686】

盐可以升高血压,但盐不是唯一升高血压的因素。
五六十年代到底高血压是否多,也没有个真实可靠的数据来证实,完全没有现在这样的大数据做依托。

从数据上看,五六十年代的人似乎没有那么多的高血压。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就象现在,高血压的知晓率并非百分百,很多人有了高血压也未必知道一样。

在五六十年代,尤其经济条件和医疗条件差,不到病得沉重,很少有人会因为头晕、头痛去看医生的,就是有点小病小灾的也去找个不花钱的土方调剂一下。

同时,医疗常识的匮乏,很不多根本不懂什么是高血压,所以也就谈不上那个年代血压高的人是否多还是少了。更重要的是,那时还多挣扎在吃饱饭这个层面,根本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大数据统计。

而现在,

1、在城市里几乎家家都会备有血压计,尤其是有点年纪的人更是这样。

2、很多单位都有定期体验的制度,通过体验也可以筛查出高血压。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生活方式同以前的生活方式不同:

一、家务劳动量不同

在五六十年代,作为父母,很少有休息时间,白天工作,晚上做家务,都是亲力亲为的。

到了现在,家里基本上全部实现电器化,家务活已被各种电器有替代。

二、运动量不同

在五六十年代,交通不发达,人们上下班、出行基本上步行多,即使不用步行,也基本上是骑车,也是运动。

到了现在,几乎每家都有小汽车,就是上楼也有电梯,公交也是四通八达。

三、食物种类不同

在五六十年代,家里很少好荤性,偶尔吃点鱼肉如同过年;

到了现在,几乎餐餐都有鱼肉蛋这样的荤菜,吃油更是像不要钱似的,不用再算计;

在五六十年代,人们多吃的是没有经过精细粗杂粮和蔬菜、野菜,同摄入相对多的盐(钠)的同时也摄入了大量的钾。钠、钾对于血压来说是一对结抗体。


副船长~刘筱慧(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注册营养技师 衡膳营养学院一级讲师 王兴国营养师特训班四期班主任 科普营养原创作者)


营养海贼团


原因很简单:曾今中国人的盐,消耗大、来源少;现在的中国人盐来源多、消耗少。

1. 曾经:饮食结构单一,盐分消耗大!

在炎热的夏天,从事几小时的户外活动你就会发现,盐份随汗液大量排出,汗干了之后,身上都能明显的看到白白的盐斑。当时户外劳作的需求大,人们不禁需要补充水分,也需要大量的补充盐分,才仅仅能满足日常的需求。我们知道,身体如果缺少盐分,就会引起“低钠血症”,常常表现为四肢无力、昏昏欲睡。这也是古时候,政府控制设立“官盐”来控制“盐”的流通,因为盐需求量大,不可或缺。

曾今人们的食物除了一日三餐之外,很少有油水,更别说含有盐分的零食。白米粥喝下三碗再就上咸菜,热量和含钠量都比不上一块小小的奶酪或者奶油。那时候,可以说,人们普遍存在缺钠,多补充一点也不会超标。

2. 现在:体力活动少,食物中隐性的“盐”含量高!

随着科技的发展,户外劳作越来越少。即使是辛苦的外卖小哥,大部分也是用电驴代步。人去的体力消耗明显减少,盐分的排出量也明显减少,这就导致更多的钠,聚集在体内。

更重要的是,食品种类丰富,有许多食品吃起来不咸,但是含钠量吓人。每天即使你已经清淡饮食,但是依然会摄取许“隐性”的钠盐。

比如:话梅,鸡精味精、果汁、方便面、薯片,虽然不咸,这些食品都含有极高的钠,随便吃一包方便面,一袋薯片,盐的摄取量就能比得上半包咸菜了。但是叫你单吃半包咸菜你肯定吃不下去。


3. 人老了,高血压自然就多了!

当然盐也不是造成高血压的的唯一因素,体重、遗传、环境都是高血压的重要因素。其实年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建国前,中国的人均寿命不到50,可以说都是年轻人,高血压自然少。但是现如今老龄化社会袭来,老人的血管老化,失去弹性,为了保证重要器官的供血,高血压的比例当然就越来越大!

你说呢?

不想错过更多精彩医学内容,欢迎关注【医学江湖】!


医学江湖


一、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易患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高盐饮食可以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而且有明确的证据表明,高盐饮食就是高血压的易患因素,而且是其中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之一。但记住了,除了高盐饮食以外,好多的因素,都是高血压的幕后推手,都可以使得高血压的患病率增高,而不是只有高盐饮食一个原因。

二、除外高盐饮食,这些五六十年代没有的原因,也是高血压的易患因素!


1、生活方式的改变: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和五六十年代有了质的不同,五六十年代最好的代步工具,恐怕就是自行车了,而现代人更得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增加了高血压的患病率。比如缺乏运动,比如抽烟喝酒的增多,比如夜生活的增多等等,都是高血压增加的直接原因。


2、饮食结构的改变:

五六十年代的人,每年吃肉只能到过年过节,而现代人每天为吃什么而发愁,每天大鱼大肉已经让人味蕾失去了品尝美味的能力,而这种饮食结构的改变,使得肥胖的病人越来越多,而这些,也是高血压的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3、精神因素的改变:

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五六十年代,我们的物质生活极其匮乏,但我们的精神世界确是很丰富的,每每想起小时候,都是洋溢着幸福满满。但现在我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幸福感确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的房子、车子、票子......每天都是我们需要为之努力奋斗的。而且随着精神因素的增多,更多的人焦虑、抑郁、担忧、失眠等等,也是高血压增多的重要原因。


4、生活节奏的改变: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已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各种各样的考核,各种各样的加班加点,各种各样的KPI,已经让我们失去了自己的时间,整个人每天都是忙碌在工作、应酬、交往等各项事务中,而这些,都是交感神经张力升高的主要原因,当然,交感神经张力升高,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

三、不仅仅是这些原因,检出率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不仅仅是以上原因,医疗水平的进步,大家对健康的关注度,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等等等等,也是高血压检出率升高的重要原因。检出率高,就使得大家对高血压患病率升高的感觉也越来越强烈。


但事实是,现在真的是高血压病越来越多,或许,还有其他更多的原因?

你们觉得呢?留言讨论吧......


心健康


这个问题要从三个方面理解。

首先是年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之前除了大城市开始有西医,全国的医疗体系基本还是中医。中医没有“高血压”这个病,但对这种病情有对症诊治。具体表述为持续眩晕和头痛等症状。所以说,那个年代不是高血压少,而是没有“高血压”这个概念。


其次是盐并不是直接导致高血压的唯一原因,但是有关联。人吃盐多少或吃饭、吃肉多少,并不完全依靠口味来决定,想吃爱吃就能够多吃。人对某种物质的摄取,听凭大脑的号令。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一段时间内会出现嘴里老冒口水,很想吃肉,即便不吃肥肉的,这时候也能吃几块肥膘肉。俗话把这种现象叫做“淡到了”,就是大脑发出的营养缺乏、需要补充的信号。身体对于食盐的需要也是这样。过去体力劳动量大,流汗多,盐分就需要及时补充。那时候又没有多少可吃的,最多最方便的就是主食和咸菜。即便如此,那时的人们也不会无休止的吃咸菜,否则就没有“齁住”这个词。
最后是盐的摄入,现代人肯定不会过多的吃齁咸的饭食,相反会更多的吃高糖高蛋白的食物。生活水平提高了,有钱了,可以随意去吃好吃想吃的食物。正因为如此,现在医学也证明,造成高血压更直接的原因是糖。甜食吃多了,精品主食吃多了。消耗不完,累计在身体内,多了就是病,高血压就是其中的一种。当然还有嗜烟酗酒不活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造成高血压的帮凶。


普济


在农村,昕瑞生态小时候就经常吃盐炒饭,盐泡饭,还有各种用盐腌制的蔬菜瓜果。像夏季辣椒成熟,在农村现在还会用红辣椒加盐直接腌制,当下饭菜。在农村,老人常常会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要多”,用来形容农村老人比年轻人更见多识广,虽然有些夸张,但盐在农村的消费量确实很大,高血压在农村被称为“富贵病”,很多人把高血压“归功于”盐,为什么以前农村把咸菜当成菜吃,吃的人也非常多,却很少有高血压?

1、在农村干农活体力消耗非常大,盐很多随汗液排出

记得小时候,在南方农村,七八月份是双抢的季节,也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月份。在双抢的农忙季节,做菜放的盐比平时更多一些,更咸。农村老人都说,干体力活要多吃点才有力气。特别是七八月份在南方农村是最热的也是最繁忙的季节,盐随汗液大量排出,出完汗后在身上都能明显的看到白白的盐斑。现在种地少了,现在吃东西也吃的比较清淡了。

2、摄入盐过多真的会增加高血压吗?

食用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含量达90%,只含有少量的氯化镁、碳酸镁、硫酸镁但其他营养成分。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食盐日摄入量为6克。使用过量的盐,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口渴。食盐含有大量的氯化钠,过量摄入,会导致细胞内的钠离子增多,出现细胞内水肿,小动脉壁平滑肌的肿状致使管腔狭窄,阻碍血液循环,导致血压升高。

3、食盐摄入过量只是血压高的其中一个致病因素,所以能看到农村其实高血压的人不多,相反城市人患病几率更高,这也是农村人所说的“富贵病”

其实60%高血压的患者是遗传,环境因素、年龄因素、药物的滥用、其他疾病的影响才是主要原因。膳食结构不合理,使用过量的钠盐,这只是众多高血压致病因素的其中一个,占比非常小。这也是为什么农村人把高血压等疾病叫做“富贵病”的原因,在农村食盐的摄入量比城市高很多,但却很少有高血压等疾病,相反城市居民食盐摄入量很少,却高血压的患者比例很多。

任何食物,都不能过量食用。合理的膳食搭配,才是健康养生之道。


昕瑞生态


虽然这个问题已经很多的回答了,还是忍不住要说一下。

首先这个说法并没有什么统计数据作为依据。五六十年代的现状确实是资源匮乏,人们咸菜吃的多,相对来说,盐的摄入量肯定也大不少,但那个年代人的高血压多不多,有没有相关的统计数据呢?有多少人是吃盐吃出了高血压,高血压导致了身体心脑血管出现问题,连医院都没进过就去世了呢?

曾经看过央视《走进科学》的一期节目,应该是几年前的事儿,说的是河南一个贫困山村里,人们到了五六十岁都会得一种怪病,在地里干着活就会突然倒地去世,发病率非常高,经过曲折漫长的调查拍摄,最终的原因是因为这个山村的人,都吃的是粗盐,就是那种大盐颗粒,一般做菜放的盐量也很大,因此这个村里的人,大部分都有高血压的问题。长期高血压不控制,会导致脑血管小动脉的硬化,最终可能会导致卒中或脑出血的发生,因此,出现这种“常见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这是发生在21世纪的真实事件,现在尚且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又何况是医疗条件远远不及现在的五六十年代了,因此,这个问题是个“抬杠”问题,并不是五六十年代高血压患者少,而是那时候发现高血压的,纠正高血压的人少。

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为了一些自身的不愿意改变的习惯找借口——你说“低盐饮食”,他说人家拿咸菜当饭吃,血压也不高;你说尿酸高少吃海鲜,“我们隔壁邻居小伙,不吃海鲜咋也痛风了?”,你说戒烟,人家老寿星抽烟抽到90多了不也没事?

这些抬杠的朋友,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个体差异性,不同的个体,差异很大,人家抽烟抽到90多,换个人可能不到50就肺癌晚期了,人家吃海鲜没事,你吃一点可能就会痛风,拿这个例当普世真理的人,是真正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苦口婆心说这么多,还是奉劝大家,对于科学真理,我们探究的过程中,要深入研究,不断探索,不怕挑战,但是对于身体健康,请大家还是遵守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跟自己的健康和身体“抬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