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智商和學歷更重要的,是這種思維方式

為什麼,我們很努力,花同樣的時間,但是我寫不出這麼好的策劃案,在工作上走著走著就走出了差距?

為什麼,我精心準備好開會的內容,但是別人順口就說出比我好的工作總結,只能看著別人升職加薪?

莫非真的是,智商和天賦的不同?

其實,很多時候是思維的方式,找到適合自己的思考體系,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總結、歸納出自己的方法論。

比智商和學歷更重要的,是這種思維方式

再厲害的神兵利器,到了不會使的人手上,也毫無意義。而真正的高手,不需要繁複的招式,也能打遍天下。

這裡面的關鍵,其實就在於「認知層」的積累 —— 它並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日積月累,卻能慢慢改變你認知、理解,乃至影響世界的方式。

1)知識並不是靜止的,應該讓它流動起來;

2)學習不僅來自積累,還源於體驗和實踐。

比智商和學歷更重要的,是這種思維方式

帶著問題去閱讀,你才能真正學到東西。

同樣,我們每天都在經驗各種事物。但這其中,哪些是真正有價值的?哪些才能進入我們的視野,進行下一步的加工?

這裡,就要靠「問題」去篩選。

「問題」好比一個放大鏡。我們每天所經歷的事物,絕大部分不會進入我們的感知,唯有契合「問題」的部分,會被從中拎出來,進入視野,讓我們得以對其反思和觀察。

比智商和學歷更重要的,是這種思維方式

使用不同的思考方法,對同類的問題(熱點議題、陌生領域)進行分析,並檢視和對比它們的效果。

不斷這樣思考,不斷把你所抽象、歸納、整理出來的方法論,進行理論化和遷移,再在實踐中去檢驗。

慢慢的,你就能體會到「知識連成一片」的愉悅感。

比智商和學歷更重要的,是這種思維方式

我們習慣的模式,總是遵循熟悉的路徑。但不斷重複自己,是不會有任何提升的 —— 你只是在變得熟練而已。

真正的提升,在於思維和視野的突破。

只有當自己發覺「過去的自己很笨」的時候,你才是在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