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家族在桐城的財產

說起李鴻章家族的財產,一般人都知道在合肥、蕪湖、巢湖及南京都有。但在居皖之中的桐城,竟然也有他家族不少的財產,這是很多人不瞭解的。

李鴻章家族在桐城的財產


○桐城市孔城老街李鴻章錢莊

李鴻章家族在桐城的財產


○金神老街也曾有李鴻章家族的財產


晚清重臣李鴻章名震中外,但他及他的家族成員到底有多少財富,一直是個謎。那麼李鴻章到底富不富呢?

據美國學者K.E.福爾索姆在他的《朋友·客人·同事:晚清的幕府制度》一書中有關章節中寫道:“謠言盛傳,說李鴻章的財富不可勝計,據說在他死時其財產約4000萬到5億兩白銀。然而沒有人真正知道他的財產到底有多少。”福爾索姆說他曾訪問過李鴻章的孫子李國超(李經邁獨子),從他那裡見到1904年4月4日在李鴻章當時尚存的子孫之間訂立的去世後一份“合同”,其中有李鴻章位於上海,安徽合肥、桐城、巢縣、肥東,江蘇揚州、江寧(南京)等地不動產大致分配和處理情況。這份文件確實反映了李鴻章不動產情況,它們均在安徽和江蘇。

作家宋路霞在其《細說李鴻章家族》一書中引用了一份史料,是李鴻章四弟李蘊章房下的產業,記載在《慎餘堂田產目錄》中,裡面有光緒十八年(1892)壬辰三月十二日的一份分家“合同”:“立分關字人為李經邦、經鈺、經良率侄國模、國楷奉母命:餘年力衰,難以兼管家務,爾等俱各成立,亦宜各領房事。准將父遺田產生息分作四分,各自執業經營……”

《合同》中,李蘊章家產分佈在全省各地,省城安慶、桐城、合肥、肥東、廬江、滁州等地,其中桐城居多,分別為:

桐城金神墩泰清典屋一所,又義津橋光裕分典屋一所。永為公宅。桐城湯家溝長裕典本足錢五萬串正,典屋一所;孔城市房四所、田租九百六十七擔;金神墩市房三所、田租三百四十擔。均歸大房國模、國楷侍母執業。桐城練潭光裕義典本足錢三萬二千串正,當張姓典屋一所;孔鎮市房六所、田租九百六十一擔;金神墩市房二所、田租四百六十五擔。歸二房經邦執業。桐城孔城鎮光裕典本足錢五萬七千串正,典屋一所;孔城鎮市房三所、田租九百六十擔;桐城縣內左、都、朱三姓出業地基一塊;金神墩西街地基租合共一處、當浮房租一處、田租三百四十擔。歸三房經鈺執業。金神墩泰清典股本足錢三千串正;孔鎮市房八所,田租九百十四擔;金神墩市房兩所、田租三百四十一擔。歸四房李經良執業。孔鎮倉房亦歸各房屯稻。

李鴻章家族在桐城的財產


李蘊章產業在桐城達十幾處,東南西北四鄉都有,但大多集中在孔城、金神兩個地方。

孔城鎮為千年古鎮,據說築城於三國吳時,大約在宋景德至大中祥符年間,這裡成為舒州商業行政中心之一,自此車馬舟楫、販夫賈客輻輳至此,孔城由此商業之風大開,漸趨繁榮。明清以後至上世紀60年代以前,近六百年間乍興乍廢,滄桑鉅變。從李蘊章在孔城經營的產業看,晚清至民國初年,孔城繁華再現。假如修復後的孔城鎮那座標為“李鴻章錢莊”建築真是老李家的產業,不妨改稱“李蘊章光裕典當行”較有可能。

更為有意思的是,李氏家族在桐城嬉子湖邊一個蕞尓小鎮金神墩也有不菲的產業。從那份《合同》上看,李家在金神墩不動產有市房、地塊、典屋,又有田租、典本,其財產超出孔城。

李蘊章為何投資經營於金神墩,具體情況不得而知。據說李蘊章有非凡的商才,一塊田地是肥是瘠,他在田邊轉一圈聞聞泥土氣就知道。如此精明之人,在何處投資肯定是一投即準,不會虧本的。金神墩在民國以前是桐城商業重鎮。李蘊章地盤在省城安慶,經營鹽號,又經營錢莊、當鋪。他的勢力在安慶,距離桐城僅百餘里,官道水路皆通達,特別是水路,在桐城孔鎮、練潭、湯家溝三大水鄉古鎮都有典當生意,在金神墩、義津橋小鎮也有當鋪,可能都是分號,桐城這些集鎮處黃金水道,瀕河達江,生意能做到江左江右,這或許是李氏家族將觸角伸到桐城鄉下一個個小鎮的原因。李家在全省三大典鋪光裕號、同裕號、裕源號,桐城就有光裕、同裕兩家分號,加上金神墩的泰清號。

李家設在桐城西鄉練潭有光裕號當鋪。練潭在晚清時為西鄉大鎮,道光《桐城續修縣誌》說:有驛,北通縣城,南通安慶府,西通青草塥,東通樅陽,四達之衢。李蘊章的當鋪設在此地,是有利可圖的。

李鴻章家族在桐城的財產


李氏家族商業網點遍佈舊時桐城東南西北四鄉,除練潭、孔城這西北二鄉外,東南二鄉也有他家的典號,義津橋有光裕分典屋一所,湯家溝有長裕典屋一所。清代義津橋屬大宥鄉即南鄉九鎮之一;民國十九年前後,桐城縣設九個區,義津橋是第七區治所,境內有浮山,名聞遐邇。湯家溝在清初屬清淨鄉即東鄉,是當時東鄉八鎮之一,《樅陽縣誌》說:雙溪河流經鎮中心,水陸交通方便,是貨物集散地,原為桐城東鄉的商業重鎮。境內景色宜人,清代有小“八景”:丹霖夜雨、賴子回帆、琵琶積雪、鱘魚落雁、三官曉鍾、斷橋漁火、蓮塘秋月、水村夕照。民國十九年湯家溝劃為桐城縣第八區。李蘊章在湯家溝、義津橋開設典當號,盡得地利之便,也繁榮了當地商業。

李鴻章家族在安徽各地的家產究竟有多少雖然無從可知,但從資料看,他的家族非常看重桐城這片土地。桐城舊時城、鄉商業繁榮,促進文化發展,外來商賈投資興業功不可沒。桐城古來為南北通衢孔道,又為地理要衝,這一特殊地理位置吸引了四海賓朋;桐城文化昌盛,民風古樸講誠信,具備了招徠天下商賈的獨特自然環境。由此看來,李鴻章家族為何在桐城置業以致財富豐贍就不難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