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些皇帝一般長期住在皇宮裡面的,那麼他怎麼知道手下的官員有沒有騙他?

見即有緣


這個呢,一般是不知道的,要知道,只有一種方法,啟用特務。比如朱元璋搞錦衣衛就是啊。朱元璋通過錦衣衛,達到什麼程度呢?歷史上有兩個故事。

有一年,朱元璋準備攻打袁州,派了一個侍衛何必聚去打探消息。打探完,何必聚回來彙報情況。哪裡哪裡守備很森嚴,哪裡的守兵比較鬆散,上班睡大覺等等。

朱元璋提了一個問題,說你有沒有證據證明你去過,別你就是搞了一次袁州外圍遊,購了點物,買了兩個馬桶蓋。然後編了一些東西給我。

何必聚答:袁州守將歐平章的家門口有兩個石獅子,我把石獅子的尾巴打斷了。

後面拿下袁州,一看,果然。

這個故事細思極恐,第一,說明朱元璋這個人猜忌心很重,對所有人都不相信。第二,說明他的部下對他也相當瞭解,所以早就做好了準備。

可以說,朱元璋先生很早就意識到情報工作的重要性。當了皇帝,管的地方寬了,這個工作就抓得更緊了。有時候,朱元璋還嫌下面的人不給力,親自跑出宮,裝扮成老大爺打聽情況。所以,在明初的南京城,你要是看到一位長臉老大爺,貌不出奇,可千萬不要小瞧了。沒事聊聊天,說不定第二天,你就能當官了。

當然,微服私訪也有一個問題,就是能夠聽到真話,可真話往往不是那麼悅耳的。

有一回,朱元璋又跑去民間採風,他很喜歡走到大將徐達家。徐達是他最親密的戰友,一起穿開襠褲長大的。可是有一天,朱元璋來到徐達家,卻不進門,繞著房子打轉轉,臉上是陰晴不定。

恰好徐達又不在家,徐達的老婆嚇得半死,還以為朱元璋要搞開發,拆他家房子呢,趕緊出來謝罪。

朱元璋憤憤說道,不是你的事,剛才我出去轉悠,有一個老婦人稱我為老頭兒。卻稱張士誠為張王!

張士誠是朱元璋的手下敗將,現在朱元璋都是皇帝了,可在民間百姓的口裡,張士誠依舊是王,而他朱元璋卻還是個老頭?

這其實也不能怪百姓,群眾只認實惠,張士誠這個人沒什麼理想,不想著打打殺殺,只在蘇州這一帶過小日子,所以政策很寬鬆。老百姓至今還覺得張士誠這個人不錯。

跟徐達老婆吐了回槽,朱元璋氣還沒消,說要調兵抄兩個家,打壓一下反朱勢力。

說罷,朱元璋才氣呼呼走了。

我們說,朱元璋很喜歡到徐達家串門子,不但去徐達家,也去其他功臣家,但一件事情發生之後,朱元璋不亂逛了。

那一次,朱元璋也是去徐達家。徐達已經生病了,臥病在床。朱元璋到了之後,徐達從枕頭下面抽出一把劍給朱元璋看。這把劍也不知道怎麼來的。但朱元璋看了看,說了一句話,幸虧是你拿給我看,要是別人得到拿給我看,肯定要陷害你。

朱元璋從此做了一個決定,再也不到功臣家竄門。

沒錯,在朱元璋的心裡,小老百姓說他是老頭兒,不過是小事一件,功臣才是他最擔心的對象。

關注腦洞老師的腦洞歷史觀,看裡面的歷史文章,已經講了這個事情。

除了朱元璋,明朝的皇帝多半都有其特務手下,清朝也有啊,比如雍正的粘杆處。話說有一位巡撫在家裡跟老婆們打牌,突然一張牌不見了,也沒在意。到了第二天見雍正,聊完事,雍正突然叫住他,說有個東西是你們家的,還給你。一看,就是那張牌嘛。

所以,皇帝都有自己的眼線。另外,皇帝還會讓大臣互相密奏,這些奏摺之間相互印證,如果有矛盾,那當然是有人在說謊。

當然,這主要看皇帝本人,如果皇帝夠聰明,他完全可以掌握很多信息,如果皇帝是個二百五,那只有被騙了。


腦洞歷史觀


古代皇帝因為基本上都是住在宮中,所以為了防止被騙,在長期經驗積累下,研發出了很多方法。



平衡之術

一般情況下,帝王會限制臣子,防止他們拉幫結派,一旦如此,臣子之間有人欺騙皇帝,自然會有人揭發。

如果朝廷內部形成了幫派團體,想要合謀欺騙皇帝,那麼皇帝就會扶持其他的派系,用來制衡。就好比康熙平衡四大輔政大臣,或者扶持明珠對抗索額圖。再有乾隆雖然扶持和珅,但是也同樣不放棄阿桂等人。



言官諫言

自東漢時設置了中央監察機構御史臺。明朝以後改督察院,清朝沿用。他們的主要責任就是負責監察、彈劾文武百官、肅正綱紀。

宋朝時,蘇軾因為反對新法,經常用詩文批判時政,所以當時的烏臺(御史臺)便向神宗諫言,諸多詩文證據下,宋神宗便命令烏臺將蘇軾扣押。



特務偵察

這個方法做的最出名的就是朱元璋的錦衣衛,這些特務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傳說朱元璋的臣子宋濂有一次上朝遲到了,然後下朝回到家中,因為又困又累,所以順口吟了一首詩首“四鼓咚咚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遂得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結果第二天,朱元璋就把這首詩完整的唸了出來,並且還說“我沒有嫌你遲到呀,還是把“嫌”字改成“憂”吧。

嚇的宋濂趕緊磕頭謝罪,從此以後無論是在家還是上朝都是謹小慎微,對朱元璋更是如此。

清朝時期,雍正也設立了粘杆處,其能力也是相當的恐怖。



可以說皇帝為了防止臣子的欺騙,想盡了方式和方法,不過某些朝廷勢力一家獨大以後,也無可避免的矇騙皇帝。

明末崇禎聽信東林黨人一家之言,把宦官團體打散,從此以後,東林黨人專權治政、欺上瞞下、結黨營私。朝廷危亡之際,崇禎希望朝廷大員捐獻銀兩,結果各個哭窮,到了李自成攻佔北京之後,從這些“窮困潦倒”的大臣家中搜出了7000萬兩白銀。



還有清朝晚期,太監欺上瞞下,為了貪汙告訴光緒一個雞蛋價值20兩白銀,而當時光緒召見一個四品官,問他早上吃了什麼。官員回答說“臣家裡窮,只食用了兩枚雞蛋。”頓時把光緒嚇住了,雞蛋20兩一個,自己也只是每天早上吃一個,結果哭窮四品官一早上吃40兩白銀。

結果旁邊的太監聽到後,趕緊使眼色,官員為了巴結太監,趕緊說到自己吃的是臭雞蛋,就只值5枚銅錢,好的吃不起。這時光緒才算作罷。


我是越關


皇帝想要知道外面發生的事情,取決於消息的傳遞,因此各個朝代都有自己的傳遞消息,監督民情,官員的機構或者制度。

皇帝要想知道外面的事情,一般有兩種途徑朝廷大臣奏報和特務或奏章秘報

1、朝廷大臣奏報

朝廷之上,大臣不僅僅是隻有一位,有很多大臣,而且這些大臣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幾乎不可能打成一片,那麼,什麼樣的人希望隱瞞皇帝,當然是那些利益在其中的人,或者是與自己切身相關的事情,但是,朝堂之上,肯定是會有政敵的,有派系,你想隱瞞的事情,恰恰就是別人想給你揭發的事情,政敵或明或暗都會向皇帝檢舉你的作為。

2、特務或奏章秘報

明朝時期,設置了錦衣衛這一機構,錦衣衛直屬於皇帝管理,而且錦衣衛遍佈朝堂各處,監督民情和官員的所作所為,事無鉅細,最終都會呈現到皇帝的案頭,官員想要隱瞞只會難上加難。

清朝時期,設置有秘密奏章制度,有什麼事了,可以給皇帝偷偷寫奏章,這也一定程度的避免了皇帝會被欺騙的程度。

各朝各代也會設置監察機構,但是,這些辦法雖然有效,但是,有時候說真話的畢竟是少數,而謊話卻是大多數,因此,皇帝需要做的就是辨別,決策,一旦決策不好,即使有這些制度,也等同於被欺騙啦!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宇少大大”,期待您的關注!


宇少大大


如果某一地區發生天災,最基層官吏如實以書面形式上報上級,經核實後,以加急公文(插三根雞毛)經驛站快速呈報丞相府或有故交的大員,面呈皇上,然‘後調糧賑災,由欽差大臣監督賑災情況。

封建官吏均來源於科舉進土,對於十年寒窗苦換來的烏紗帽格外珍惜,同級官員有相互監督,檢舉的職責,對上級有申報彈賅的職責,否則以瀆職或翫忽職守罪下獄受罰。明代有東廠西廠特務機構,主要監督官員的清廉,言辭思想情況。無孔不入。

古代官員很少.以欺詐行為,挑戰欺君死罪,所以說這耕種情況很少,幾乎是沒有的。


手機用戶52347605903


古代皇帝雖然長期居住在皇宮裡,但管理天下事務依靠的是皇權及配套的行政管理體系和信息監管體系,所以皇帝是不會僅僅聽從行政官員的一面之詞,而是會用專門負責信息監管事務的官員對各地方的信心和情況進行調查、監督與隨時彙報。

在這方面最典型,最突出的要數大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他的信息探測監管人員遍佈全國各個角落,對文武官員的信息監管簡直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史料記載有官員晚上在自己家裡商議貪汙違法事宜,第二天早朝朱元璋就能憑著信息監管人員上報的充足的證據對相關官員進行定罪與懲罰。不僅如此,朱元璋還設立了讓全天下官員都聞風喪膽的錦衣衛直接對枉法官員進行調查、定罪與懲處,而錦衣衛是直接聽命於皇帝,不受國家刑法管理體系制約的。


十點如蜜


古代雖然有些皇帝長期住在皇宮裡,但他隨時會派人但地方體擦民情和考擦地方官員的情況的比如派八府巡按,下去考擦民情。也有些開明皇帝也會派出一些心腹下去微服私訪。一些地方官員也會寫信或者親自上京湊本。總之,他的體制是健全的,暢通的。主要看黃帝的決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