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爾羌汗國(五):三賢君時代,黑山派的崛起!

薩亦德汗去世時,只有一個名叫阿里·海塔的將軍在他身邊,而這位將軍與薩亦德汗所倚重的賽義德不和。作為唯一一個有機會親聽遺命的人,他趁機假傳汗命給薩亦德汗的長子現任阿克蘇總督的拉失德,要他一定要剷除賽義德家族,否則"政權一日不能歸於我兒之手"。拉失德王子與他的父親一樣,也是從小歷經磨難,一出生就和父親一起坐牢。薩亦德汗起兵後,他一直在父親身邊,參與了許多重要戰役,是個果敢堅韌的人。

葉爾羌汗國(五):三賢君時代,黑山派的崛起!

雖然他知道這道汗命未必就是父親的遺命,但也知道賽義德是汗國創建的頭號功臣,身受父親所賜的十二大特權,現在不僅官居"兀魯斯別吉"高位,同時身兼喀什噶爾總督,整個家族在汗國的勢力如日中天。何況,自己的弟弟亦斯干達爾王子與賽義德家族關係非凡,現在和勇將馬黑麻·海達爾領兵在外,自己不採取突然手段,繼承汗位的便會是自己的弟弟。拉失德王子以奔喪的名義趕到葉爾羌,而賽義德已經先於他到達,這個智勇雙全的人物根本沒有想到,自己已經成為拉失德王子必須剷除的目標。

葉爾羌汗國(五):三賢君時代,黑山派的崛起!

7月23日,賽義德到薩亦德汗陵墓前迎接拉失德王子,被拉失德當場下令處死,隨後全家被殺。這一切的發生,距他所效忠的薩亦德汗去世,僅十四天。可以說,沒有賽義德,就沒有葉爾羌汗國的建立,他的無端被處死實可看作悲劇。但也因為他的死,汗國內亂的種子泯滅,拉失德汗開創了汗國的輝煌時代。而馬黑麻·海達爾在進入烏斯藏後,一路殺向拉薩,沿途繳獲甚豐,但也遭到佛教徒們英勇的抵抗,再加上氣候嚴酷,士兵們疲憊不堪。最後,雖然離拉薩只有八天的路程,仍然不得不折返。當軍隊行進到拉達克時,新任可汗拉失德汗發來了敕令,要他留原地任職,同時命令解散軍隊。一夜之間家破人亡的馬黑麻海達爾自然不願命,但士兵們紛紛逃走,亦斯干達爾王子也經受不住磨難返回了葉爾羌。

葉爾羌汗國(五):三賢君時代,黑山派的崛起!

武力對抗已無所依仗,馬黑麻·海達爾只好流亡到了印度,後來成為克什米爾的統治者。在克什米爾期間,他撰寫了鉅著《拉失德史》,詳細記載了從1347年到1541年東察合臺汗國、葉爾羌汗國的歷史,成為研究中亞史的經典著作。雖然拉失德汗害得他背井離鄉,但他仍在前言中寫道:將此書獻給我祖國的統治者拉失德汗。對拉失德汗的功績給予了客觀評價。

拉失德汗在位二十七年,是個治國有術,統兵有方,而且能詩會文,擅長音律的可汗。統治期間聯合烏茲別克汗國多次發動對哈薩克汗國的聖戰,一度佔據了蒙古斯坦,並屢屢擊敗前來挑釁的滿素爾汗,擺脫了與東察合臺汗國的臣屬關係。在國內繼續推行父親的輕徭薄賦政策,使得經濟進一步恢復。除了內政外交上成績斐然,拉失德汗還與唐朝的唐玄宗李隆基頗為相似,對於音律和詩歌有著極高的造詣,他的詩歌被編纂為《拉失德詩集》和《拉失德格勒則選》,雖然只有殘篇流傳下來,但也足以讓後人感受到他過人的才華。對於藝術的痴迷,讓拉失德汗在生活中甚為多情。

葉爾羌汗國(五):三賢君時代,黑山派的崛起!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邂逅了平民女子,也是精通音律的阿曼尼莎罕,驚歎於她的美麗和聰慧,便不顧傳統,以可汗之尊,在眾多大臣陪同下攜帶聘禮向其求婚。抱得美人歸後,夫妻二人琴瑟和鳴,恩愛非常。而阿曼尼莎罕也是一個傑出的女詩人和音樂家,一朝飛上枝頭變鳳凰,卻沒有讓她迷失自己,仍然痴迷於詩歌和音樂,在宮中創作了大量的詩歌和其他著作,僅流傳至今的作品便有詩歌《乃斐斯詩集》,有關女性倫理的《美麗的情操》,有關詩歌、音樂、書法評論的《心靈的協商》等等。維吾爾音樂集大成的《十二木卡姆》便是在她的整理和倡導下,得到拉失德汗的支持,由宮廷樂師卡德爾罕編纂完成。可惜,這位奇女子僅活到三十四歲,便因為難產去世。據說,拉失德汗為愛妃的死悲痛不已,從此鬱鬱寡歡,幾乎在同一年也隨之去世。

葉爾羌汗國(五):三賢君時代,黑山派的崛起!

拉失德汗一生當中三次微服巡遊全國,瞭解民情,這不但讓他治理汗國井井有條,更讓他收穫了愛情。而成也巡遊,亡也巡遊,在1560年的第三次巡遊時,拉失德汗病逝於和田近郊,享年五十二歲。拉失德汗的長子阿不都·拉提夫王子在與哈薩克人作戰中陣亡,次子阿不都哈林王子即位。這位可汗注重文治,強調法制,並寬和多謀。在他即位時,汗國中最有軍權的是他的四弟,喀什噶爾總督瑣非王子。在他進入葉爾羌被宣佈為可汗後,瑣非王子領兵來到首都,雖然沒有明確的表示,但覬覦汗位的意圖昭然若揭。

葉爾羌汗國(五):三賢君時代,黑山派的崛起!

若是別的君主,面對這樣的情況,要麼發動內戰,要麼用陰謀將弟弟置於死地,總之,都是要以血來捍衛自己的寶座。但阿不都·哈林汗則是將弟弟請進汗宮,當著母親哈尼木太后和眾大臣的面,和顏悅色地對他說道:"弟弟啊,根據古老的習慣,(人們)把寡人擁上了汗位。如果您希望得到它,那我的國家這就(給您)。寡人樂意和平相處,不會反對您。這話看起來柔弱無力,但卻暗示弟弟自己即位既符合傳統又受到擁護,而且自己並不貪戀,願意主動讓出,這就把瑣非王子放在了一旦反對便會為傳統和臣下不容的地位上,並且落得個逼人太甚,醉心權位的惡名。瑣非王子身為一地總督,自然不是有勇無謀的人。哥哥這樣的態度給足了自己面子,再要得寸進尺只能讓自己徹底被動。於是便向哥哥表示效忠,撤兵回了自己的領地。而阿不都·哈林汗也沒有秋後算帳。並將自己即位前的領地英吉沙爾城賞給了瑣非王子,並指定他作為自己的繼承人。

葉爾羌汗國(五):三賢君時代,黑山派的崛起!

這麼一位可汗統治汗國達三十三之久,致力於發展生產和社會的公平,對於高利貸者盤剝百姓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在司法方面,所有的案件都由可汗親自審問,"從來未發生點很小的錯誤"。葉爾羌汗國秩序井然,百業興旺。當然作為虔誠的穆斯林,阿不都哈林汗也對外發動聖戰,而且獲得了祖父和父親都沒有獲得的成功,吞併了東察合臺汗國。與蒸蒸日上的葉爾羌汗國相比,東察合臺汗國可說是江河日下。

薩亦德汗的大哥滿素爾汗在拉失德汗時代失去了對葉爾羌汗國的宗主權,雖然在日後多次攻打阿克蘇,欲圖迫使葉爾羌汗國重新臣服,但最終也未能獲得成功。1543年,六十歲的滿素爾汗在遺憾中離開人世,他的兒子沙王子繼位,這時,天山草原的衛拉特人屢屢南侵,沙汗沒有餘力再理會葉爾羌汗國,全力抵禦北部的壓力,但最終於1565年戰死沙場。貴族們為爭奪汗位爭執不休,最後由沙汗叔伯弟馬速王子自立為汗,局勢才稍稍穩定下來。

葉爾羌汗國(五):三賢君時代,黑山派的崛起!

可這新立的馬速汗既不是沙汗的嫡系子孫,又不是長者即位,這下給了葉爾羌汗國東征的藉口。1570年,阿不都哈林汗提出,馬速汗並非按照蒙古傳統繼承汗位,屬於非法。這個指控聽起來義正詞嚴但實際上並不能站住腳,葉爾羌汗國已經不再是東察合臺汗國的臣屬,兩家已成敵國,有什麼資格來插手人家的家務事?但強者是從來不給弱者以申辯的機會的,不等馬速汗做出任何反應,阿不都哈林汗便派遣四個弟弟瑣非、馬黑麻、阿布撒亦和忽來失率軍東征早已被內外戰爭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東察合臺汗國。

東察合臺汗國根本沒有還手之力,東征軍一路上拔城奪寨,攻入吐魯番,將馬速汗俘虜,歸併了東察合臺汗國。這次征戰,不但使得汗國疆域囊括了吐魯番、哈密、察力失等地,有了空前擴大,同時意味著葉爾羌汗國是察合臺汗國唯一,合法的繼承人。至此,葉爾羌汗國疆域固定了下來,東面直至嘉峪關,與明朝鄰接。南面以崑崙山、阿爾金山為界:西南以喀喇崑崙山為界,與西藏的拉達克、博洛爾相鄰:西面包括整個帕米爾及希瓦和瓦罕地區,與莫臥兒帝國相鄰,與烏茲別克汗國的邊界則是阿賴山;北面,以天山山脈為界,與哈薩克、吉利吉思、衛拉特相鄰。也就是說,汗國疆域囊括了今天新疆南部的所有地區,以及甘肅和中亞塔吉克斯坦部分土地。

葉爾羌汗國(五):三賢君時代,黑山派的崛起!

陽光下總有陰影。在形勢一片大好的"阿不都哈林汗時代",日後會給汗國帶來無盡災難的病根也在慢慢孕育。這個病根便是教派之爭。作為伊斯蘭教蘇菲派一支的納克什班底教派分裂成為勢不兩立的黑山、白山兩派。其中,黑山派便是在阿不都哈林汗統治時期進入葉爾羌傳教,在貴族和百姓中產生重大影響。

不知什麼原因,在阿不都哈林汗、瑣非王子等汗國政要對前來葉爾羌傳教的黑山派的和卓,也就是"聖商"兼教長伊斯哈克很不感冒的時候,阿不都哈林汗的五弟馬黑麻王子卻對其極為禮敬,自願拜其為師,成為了黑山派信徒。若只是如此,也不過是在汗室成員中多了一個宗教信徒而已。可偏偏阿不都·哈林汗在1592年以六十三歲高齡去世時,他原本指定的繼承人四弟瑣非王子已經先於他病死。按照長者繼位的傳統,五弟馬黑麻繼承汗位。這樣一來,黑山派就成為了可汗的導師,被推崇備至,開始對汗廷施加影響。

葉爾羌汗國(五):三賢君時代,黑山派的崛起!

馬黑麻汗繼承了父兄留下的豐厚基業,自己也頗有作為。1595年,烏茲別克汗國阿布達拉赫汗率軍十萬進政葉爾羌汗國,馬黑麻汗率領軍民頑強作戰,將其擊退。烏茲別克軍損失四萬餘人,慘敗回國。在這場衛國戰爭中,黑山派協助可汗進行愛國宣傳,號召了大量志願軍,為勝利立下汗馬功勞,從此更加為馬黑麻汗所倚重。擊退了烏茲別克汗國的入侵後,馬黑麻汗偃武修文,"厚待普通人民,壓制高利貸者"。在位的十八年中,使國家達到極盛,"商賈如鯽,百貨交匯",到處都是繁榮安定的景象。可正是由於他對黑山派的扶持推崇,到他去世時,黑山派的沙迪和卓(此時伊斯哈克已死)已經擁有了眾多的信徒和龐大的財產,對整個汗國事無鉅細,都有了發言權。

葉爾羌汗國(五):三賢君時代,黑山派的崛起!

中亞的統治者往往壽命都不長,到六十歲便已經很是難得,阿黑麻汗可說是難得的壽星,七十二歲高齡才離開人世。臨終前,他也許會慶幸自己信仰了黑山派,扶助他們,庇護他們,讓他們茁壯成長,自己才會在創造輝煌後得享天年。遺憾的是,如果真有天堂的花園,在那裡看到日後葉爾羌汗國的局面,馬黑麻汗必定會後悔的捶胸頓足他將看到,自己身後,曾經關在籠子裡的教權如脫枷猛虎一般,給汗國造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混亂。宗教首領染指政權,可汗、貴族、將軍們在教權的陰影下自相殘殺,汗國在同室操戈的血泊中,迅速走向了衰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