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北静王的存在有什么特别意义?

hugh007


《红楼梦》中北静王爷的存在应该有以下几种意义:第一就是大家所猜测的,北静王与林黛玉之间的关系。起初北静王爷见到宝玉的时候,就大为欣赏和赞美,并相约闲暇讲谈。宝玉此后在文中或明或暗与北静王爷交集颇多,在私自悼祭金钏的事上也拿了祭奠北静王爷新逝的爱妾做幌子。

黛玉虽然是养在深闺之中的小姐,但因为贾家在京城与达官贵族交往颇多,又是当朝元妃的母家,何况奴才们背地里也喜欢议论这些年轻的小姐,因此林黛玉的品貌一定会被外边的那些爷们知道,薛蟠在这其中定有赞誉传播,再加上林黛玉文采卓然,她的诗作早被宝玉抄在扇子上,无意中拿出去给公子王孙们瞧到了,其美名也早已远近闻名了!北静王爷又是一个人品出众、不拘俗套的年轻弱冠王爷,岂能不留意呢?

按照黛玉自己悟出的道理,凡姻缘必因小物上来。宝玉曾经把北静王爷所赐的鹡鸰香念珠转送黛玉,如果黛玉接了,是否也就成就了一段姻缘?一次下雪天,宝玉穿了北静王爷送他的一套蓑衣冒雪去看黛玉,黛玉问其由来,宝玉说是北静王爷所赠,也说明儿也弄一套给她,黛玉又拒绝了,并且宝玉还说过,北静王爷在家也是这么打扮的,若如此,是否也说明黛玉与北静王爷之间还是暗含一段姻缘的。

可惜《红楼梦》原著中后40回(也许是20回)已无从寻觅,因此不知是否有可能会写到北静王爷与黛玉之间的纠葛。可以肯定的是,黛玉是非宝玉不嫁的,但是,如果北静王爷对黛玉怀志在必得之心,以自身的地位、权势下命令,并且以宝玉的安危相要挟,那么贾府肯定无可奈何,况且那时也许贾母已逝,贾府或已遭到皇家猜忌,黛玉本身必成柳絮,只有嫁与东风春不管,叹今生,谁舍谁收的份儿了!最终必是泪尽而亡。此说的依据参见西岭雪的《黛玉之死》。

第二,北静王爷是宝玉在书中的一个分身。宝玉的分身有好几个,他本身与其分身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长相俊美,风流潇洒,并且不太遵从传统的道德规范,杂学旁收,有些精致的淘气和乖僻之处。比如说作为戏子的琪官,有女儿态的秦钟,应该都算是宝玉的分身。那么位高权重的北静王爷与宝玉也有着共同之处,只是他已进入主流上层社会了。曹公就是这样通过塑造一系列人物,来展现宝玉的性格的多面性,也使得宝玉更加生动传神,有血有肉,让人难忘。

第三,用北静王爷的高位来印证宝玉的观点的合理性。北静王爷虽然身居政坛,位高权重,但并不失真纯,也不像贾政动辄即是仕途经济,凡讲起学问,必然是要将《四书五经》读熟,方是要紧,他却喜欢结交海上奇人异士,谈讲些诗词奇闻,并且说宝玉必然是雏凤清于老凤声。用这样的一位正统人士的言谈行止来间接表明,宝玉的一些观点其实并不见得特别惊世骇俗,离经叛道,反而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比如古往今来杜撰圣人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等,这也正体现出了作者对宝玉的赞美之情。

第四,表明北静王爷与贾家的政治同盟关系。贾家与北静王爷的关系在诸王爷当中属于最亲近的,特别是北静王爷与贾宝玉认识之后,宝玉还经常到那里玩,北静王爷和贾宝玉的关系也就强化了对贾家的政治支持作用。而北静王爷本身并不太看重权势,也不是一个特别喜欢争斗的人,是个闲散王爷。因此,贾家得罪忠顺王爷一派势力,其实也是忠顺王爷与北静王爷较量的结果,你不与人争,人家偏把你当作敌人与你争,这也是人性之恶的体现。后来贾家落难,北静王爷所能给到的帮助也是有限的。政治就是这么无情而残酷。

我是冰珊醉红楼,从自己的视角析红楼,欢迎关注品评。





冰珊醉红楼


北静王作为四王八公的领军人物八十回前真正出场只有一次,就是秦可卿的葬礼,作为王爷竟然亲自出场路祭一个地位与他天壤之别的贾家孙媳妇。从这一点看,北静王的政治觉悟并不高,而八十回后北静王一定会出场,我认为十有八九和林黛玉有关。

北静王作为老牌势力四王八公的领袖,是唯一没有降级的王爷。其他三王都与贾家一样依次递减降了爵位,北静王的重要可想而知。这一代北静王出场只有十八九岁,最后也就二十多岁年纪。与贾宝玉交好,贾宝玉等一干小友经常往来北静王府,俨然又是年青一代的精神领袖。

北静王身上有两个疑点,都与贾家有关,甚至与贾家灭亡有关。我试着分析下。

一,北静王为何要参加秦可卿的葬礼?

一说到秦可卿很多人就说那个人身份不一般,公主云云。但我要说我们不是红学家不做那个考证。只从书中考量,秦可卿就只是个营缮郎抱养的女儿,这是我们读书的态度。这样一个女子为什么葬礼规模如此大,还引动了北静王参加?其实说白了一文不值!书中已经暗示了很清楚。

贾家属于四王八公中人,四王八公作为老牌势力,有跟着开国皇帝一起创业的经历,享受着鲜血换来的荣耀和荣华富贵。可老皇帝死后,贾家的待遇一代不如一代,繁荣也渐渐败落。新皇帝要培植自己的势力,必然会动了贾家等四王八公的势力。可贾家等还活在当年的荣耀中无法自拔,认为皇帝就应该他们要什么有什么。是不是眼熟?和那个喝醉了跳脚骂娘的焦大何其相似?可新主子并不待见他们,换个聪明的就应该像对待老主子一样对新主子效忠表忠心。可他们如何将新主子放在眼里?老子当年和老主人打天下的时候,你还没出生呢,让我们对你奴颜婢膝,不可能!这就是贾家为代表的四王八公集体的思维。

时代变了,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还活在过去的荣耀之中,骄狂跋扈。这从秦可卿的葬礼超规格就能看出!作为臣子,秦可卿就算身份真是隐藏的公主,贾家也绝不可能,也不可以用超规格的葬礼安葬她,除非皇帝降旨,一如后面贾敬去世,就是皇帝降旨才享受的五品规格!而秦可卿亲王的棺材都用了,显然这是大不敬了!

这样的情形下,如果聪明人,都不会去参加秦可卿的葬礼,避嫌是一定的。贾家自己找死就让他自己折腾。可葬礼当日怎么样?四王八公都来了。领头人北静王更是亲自出席!这是什么态度?绝不是感情深厚可以解释的。官场的规矩和潜规则,作为臣子应该恪守的忌讳,这些人家全不顾了。一个超规格僭越的葬礼,得到所有老牌势力的声援,是集体的僭越,表明所有老牌势力团结一致,不将当朝皇帝放在眼里,甚至在叫板!毕竟闹得这么大动静,皇帝不知道,他也不配做一个最后抄了贾家的皇帝。

北静王在这件事上体现了与他年龄相符的幼稚冲动,一点不像一股势力领头人的风范和决策!而他这一行为带来的后果是将四王八公的势力推到了皇帝为代表的忠顺王势力的对立面,最后皇帝要抄家的绝不仅有贾家,剑指四王八公才是关键,也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北静王也一定为他的不成熟和冲动付出代价!

二,北静王与林黛玉的千丝万缕联系。

这个论点之前写过很多次。很多人认为无稽之谈。我尊重大家,但也坚持自己。

林黛玉的判词图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判词:玉带林中挂。很多人表示这是林黛玉上吊,纯属扯淡。是因为他们不知道玉带是如何悬挂在木上的。这一点说起来非常简单,所谓悬挂就是京剧男角腰间虚虚悬挂的玉带,所以才叫悬在木上而不是挂在树枝上(不懂就看第一张配图)!

玉带林中挂固然暗指林黛玉,但也表示林黛玉后面面对的风刀霜剑的环境。林黛玉明显被一个腰悬玉带的势力点击上了。八十回通篇,只有北静王一个人腰悬玉带:

宝玉举目见北静王水溶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鞓带,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

这是前八十回唯一出现的一条玉带!是林黛玉和北静王第一个瓜葛。

随后北静王亲手从手腕上撸下: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一串送给宝玉——北静王连皇帝赐给的东西不但随便戴在手上,还随手送人,好大的架子,岂不是大罪——这串珠最后贾宝玉竟然转手送给林黛玉,被林黛玉随手丢下,什么臭男人戴的,我不要!这是林黛玉与北静王第二个瓜葛。

第三个瓜葛,王熙凤生日,贾宝玉偏去祭奠金钏儿,回来借口北静王小妾死了,突然这一笔,不但让人触目惊心,甚至有感埋伏了后事。北静王妾死要再娶?还是北静王妾死去祭奠?贾宝玉这次什么都不顾的祭奠是祭奠金钏儿还是北静王小妾?还是北静王小妾林黛玉?和五十八回贾宝玉嘱托黛玉丫头藕官:

“以后断不可烧纸钱。逢时按节只备一炉香,一心虔诚,就可感应了。我那案上也只设一炉,我有心事,不论日期,时常焚香。随便清茶便供一盅茶,有新水就供一盏水,或有鲜花,或有鲜果,甚至荤羹腥菜都可,只在敬不在虚名。

岂不是与宝玉当日水仙庵情节相同?而宝玉最后祭奠林黛玉当也如此!还没完,林黛玉与北静王还有瓜葛。

第四个瓜葛,贾宝玉戴着北静王给的蓑衣去看林黛玉。林黛玉觉得新鲜,贾宝玉说:

“这三样都是北静王送的。他闲了下雨时在家里也是这样。你喜欢这个,我也弄一套送你。黛玉笑道:“我不要它。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鱼婆了。”

有人觉得黛玉这句话预示她和贾宝玉是一对。可北静王岂不是也有?除了这个,林黛玉还有一次和北静王的瓜葛,这次直接抛头露面,还收了人家的礼物!

早有人将备用礼物打点出五分来:金玉戒指各五个,腕香珠五串。南安太妃笑道:“你姊妹们别笑话,留着赏丫头们罢。”五人忙拜谢过。北静王妃也有五样礼物,余者不必细说。

贾母生日,林黛玉等五人出来拜见南安太妃,北静王妃当时就在坐。还同南安太妃一样见过林黛玉,并赐了礼物。有人觉得奇怪北静王如何知道林黛玉,显然这次北静王妃就直接见过。其实北静王能知道林黛玉一点不奇怪。皆因宝玉那一群人知道林黛玉的大有人在,薛蟠见过等于所有人都见过了。而贾宝玉有一次将林黛玉的诗文抄在扇子上带出去卖弄,都不排除被北静王发现。

人和人的缘分就是这样,有一点缘分就可以有无限可能。何况北静王与林黛玉之前有如此千丝万缕的联系?贾家到了后期江河日下,如果这时北静王抛出橄榄枝要娶林黛玉做妾,贾政会不会答应?那个能让女儿进宫,对大儿子充满期望,能把儿子打的半死一心振兴家族的贾政绝对可能答应。而这似乎也应了那句“风刀霜剑严相逼”,要问贾母哪去了?谁敢保贾母不是死了?五十七回紫鹃和林黛玉说:

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俗语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趁心如意呢。公子王孙虽多,哪一个不是三房五妾,今儿朝东,明儿朝西?要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夕,就丢在脖子后头了,甚至于为妾为丫头反目成仇的。若是姑娘这样的人,有老太太一日还好一日,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

这里透露了太多内容,第一贾宝玉和林黛玉贾母至死没做主;第二,贾母极可能突然病逝“老健春寒秋后热”;第三,贾母死了,林黛玉只能任人摆布;第四,贾宝玉会把林黛玉三夜五夕丢开么?显然不是,那除了贾宝玉这个公子,自然极可能是北静王这个王孙了。

我认为八十回后北静王一定有求娶林黛玉的动作。贾母死后,贾政成了林黛玉的监护人,贾政为了自家利益牺牲了林黛玉(人参养荣丸)同意将林黛玉嫁给北静王做妾,林黛玉后期的身份并不十分高,父母双亡,家族断绝是命格缺失的人。古人迷信,是需要对生辰八字的。林黛玉这样的命格就非常不利。给王爷做妾未必是看不起她。宝黛爱情绝无可能下,油尽灯枯的林黛玉泪尽而亡,贾宝玉对家族失望,黛玉死后娶了薛宝钗,婚后抛开薛宝钗离家遁世。贾家也分崩离析!

说在最后。很多人把《红楼梦》设置成若干禁忌,认为林黛玉就应该遵从宝黛爱情,谁也碰不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八十回后发生了很多故事是难以预测的。八十回前有线索,大家通过自己的理解去认知,并不算错。宝黛爱情的失败仅仅是世俗不容,王夫人不同意么?为什么不能有外界未知的干预呢?不是说林黛玉就一定要和北静王产生瓜葛,而是二人确实接二连三有这些牵扯。我也爱林黛玉,认为她质本洁来还洁去,可这世界未尝能如愿。很多人过高的低估了林黛玉的身世。有林如海的时候她是炙手可热的千金大小姐,父母双亡后,林黛玉成了一个不吉的人。古人的迷信就可以让林黛玉深陷被动。王夫人不满意林黛玉未尝不有这一点因素。贾政为了家族,连女儿元春,探春都能牺牲,牺牲林黛玉又算得了什么?社会的现实和人性是一定会呈现在林黛玉面前的。年纪到了,嫁不了贾宝玉,难道做老姑娘么?贾家必然会张罗给林黛玉找婆家,不是北静王,也可能是张三李四,这是现实。很多人过于迷信宝黛爱情,以至于让很多明摆着的线索成为禁忌,碰不得,说不得。我认为没必要。百家争鸣本就是好事。提出观点一起探讨,没有谁是定论!谁的论点高明就学习谁的。这才是爱《红》之人的责任。并不是成自己的一言堂!唯我独尊,或者我问认定是这样,就是这样!那样很幼稚!

最后本文写的太长,就分两次发表过,收获骂声无数,也收获支持无数。今天本着初衷发表这里,支持反对您随意。开心就好!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欢迎收藏转发。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的故事以神瑛侍者用甘露浇灌绛珠仙草,绛珠仙草要跟随神瑛侍者一起下凡,用一生的眼泪报答神瑛的灌溉之恩而开始的。为了让二人了结此缘,一大批痴男怨女陪着二人一起下凡。

贾宝玉是神瑛侍者,林黛玉是绛珠仙草,北静王水溶是甘露。

前世,甘露通过神瑛侍者浇灌绛珠仙草,今生宝玉通过礼物把北静王和林黛玉联系起来。

黛玉回家奔丧,回来后,宝玉把北静王给他的手串给黛玉,黛玉说是哪个臭男人的东西,掷而不取。

下雨的时候,宝玉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去看黛玉,黛玉喜欢了蓑衣斗笠。宝玉便说,还有一个木屐,让北静王再给她一套。黛玉说,那不成渔翁渔婆了!拒绝了宝玉的建议。

宝玉用袭人的汗巾和蒋玉菡的汗巾交换,后来袭人嫁给了蒋玉菡。

贾宝玉曾经把大观园姐妹的诗拿给外人看,这个外人就应该是和宝玉有共同爱好的北静王,北静王被黛玉的才华深深折服。

宝玉两次要把北静王的东西给黛玉,应该暗示八十回后北静王和黛玉有交集。

北静王对黛玉早有耳闻和好感,当贾府式微,王夫人要利用黛玉和北静王结亲来得到北静王的庇护。有人推测保媒的人是贾雨村。

黛玉知道自己被当做政治筹码送给北静王,急火攻心,泪尽而亡。

贾宝玉和北静王后悔不已。

因为贾府是北静王战车里的人,忠顺王对付贾府就是对付北静王。即使黛玉没有嫁给北静王,北静王依然支持贾府,但是由于对手过于强大,北静王不得不丢车保帅,牺牲了贾府,贾府被抄家下獄。


润杨阆苑


小说中有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任何人物的设置都是全局情节不可忽略的一环,是全文的主干,旁枝。主干上的枝叶或旁枝上的枝叶。对全文,人物,事件起着推进剧情,事件发生,人物之间相关联的角色。而且不止一个。北静王是贾府联系皇宫,是宝黛情感发生变化,贾府兴亡有关,全文内容衔接的一个人物。后文也会有存在与作用。


圃香


我的理解可能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不过还是说说吧,毕竟这个念头曾经在我心目中存在了很长时间。

先说这些人的祖上,因为他们都是世袭的官职,所以就不能不说他们的祖上,北静王是世袭罔替的王爷,就是说他祖上也是王爷,贾家祖上是国公,级别要低。

是不是可以这样想,北静王的祖上是元帅,其他这些人的祖上是将军,过去都是人家的手下,所以几家关系才会这么好。

而北静王应该是他们这个小集团头目,这也符合他的身份,他们的对立面应该是那个跟贾府没什么来往的那位亲王。这样两边势力也就对等了,但最终还是北静王这边失败了。

这是一直以来在我脑海中的一个念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贾府被抄家的时候,北静王也一样会被连累的,说不定罪还更重呢。


老匪读红楼


我的看法与诸位有所不同,北静王比贾府高一级,是贾府与皇上联系的桥粱。北静王的出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所谓四大家族不可能独立成立,而是与一张官网联结在一起,八大王爷,便是这网上的结。皇帝要依靠这张网来维护政权,这张网又要靠皇上来提挈。所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就是讲的这张网,在贾雨村手里就是一张“护官符”。北静王就是这个网的权力人物,他的出现,让权力结构变得具体化了。

第二,北静王是贾宝玉的贵人。贾宝玉不走仕途经济,唯独崇拜北静王。北静王一见宝玉,便对贾政说:“雏凤清于老凤声”,预见宝玉将来有大出息。这是千里伏线,宝玉后来了第七名进士,是对宝玉才华的认定,一个纨绔子弟,几经沉浮,终于中举,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宿命。

第三,北静王在关键时刻帮了贾宝玉一把,也拉了贾府一把。


圆梦公考


北静王是靖难王,红楼梦是明书,是朱家的真事,所以北静王家里有太监,这在说北静王是阉王,是燕王,是阎王,路祭时,北静王排第四位,这正是在说他是朱家第四子燕王朱棣。


洛夏37




山东闲人


我们知道,《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某种程度上就是神化般的存在。之所以这样说,一方面确实他们的前世来自于天界,另一方面他们的今生又不同于常人。所以说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神仙园林里盛放的一株仙花,遇到了这一枚宝玉,简直就是奇缘。

北静王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跟宝玉要相像处。

宝玉和北静王之所以投缘,他俩确有想象处。

那宝玉素日就曾听得父兄亲友人等说闲话时,赞水溶是个贤王,且生得才貌双全,风流潇洒,每不以官俗国体所缚。每思相会,只是父亲拘束严密,无由得会,今见反来叫他,自是欢喜。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北静王水溶也有那种洒脱不羁之性格,原来天底下不只是宝玉一个人如此,这世上还有人跟他一样的近乎同类,他不是像贾雨村那样到了贾家就谈仕途经济的人,所以才让宝玉神往。

北静王对宝玉的赞赏也说明宝玉是奇葩一枚(此处奇葩不能用现在口头说的奇葩来解)。

宝玉的种种行为,在那个年代确实是奇才,在下人婆子眼里有时似痴如傻,充满呆气。可是,还是有人欣赏他的,比如说北静王。“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这样的评价确实很高。那个平时在贾政眼里不求上进,动辙就曹贾政呵斥打骂的宝玉,原来在北静王眼里的形象居然如此高大俊朗,这大概是贾政所没有料到的。

但是,北静王到底是王爷,他终究还是属于那种于世路上好机变的。

水溶又道:“只是一件,令郎如是资质,想老太夫人,夫人辈自然钟爱极矣,但吾辈后生,甚不宜钟溺,钟溺则未免荒失学业。昔小王曾蹈此辙,想令郎亦未必不如是也。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是以寒第高人颇聚。令郎常去谈会谈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贾政忙躬身答应。

说到底,在水溶眼里,男人还是当以学业为重。或许,在他的眼里,宝玉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曾经的自己。“昔小王曾蹈此辙。”以北静王的人生阅历,他比宝玉更知道世风人情,过去的那个自己终究随着年龄长大不可以长久,需要改变。所以他邀请宝玉有空去聚一聚,这是在给宝玉指路。

或许,在曹雪芹写书的过程中,回忆往事,曾经有那么一位师长给他引过路,而他当时青春年少,洒脱不羁,并不把那个当一回事,而当时光过去,再来回味,慢慢地才咂摸出其中的味道。

这或许就是北静王存在的意义。至于后80回北静王有没有戏份,不重要,对于那时候的宝玉,一切绚烂都归于平静,往日不会再来,北静王要不要出现又怎样呢?


苏小妮


名字"悲,尽,亡",不言而喻,是贾家衰亡的伏笔,万艳同悲,家亡人散,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