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到“神圣的战争”就热泪盈眶《莫斯科保卫战》

莫斯科保卫战(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每牙利·1985)

导演:尤里·奥泽洛夫

主演:科夫·特里波尔斯基,米·乌里扬诺夫

颤抖的克里姆林宫

从某种意义上说,以《地缘政治杂志》主编、德国少将卡尔·豪斯浩弗为代表的德国地缘政治学思想,通过弟子赫斯传递,为希特勒提供了“征服世界的蓝图”泛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偏颇添乱的《凡尔赛和约》加之狂热的极端民族主义叠加传统的普鲁士黩武精神,左右着第三帝国外交政策和军事战略的基调与推行。据此,可以解释希特勒极不明智的战争行径。

一听到“神圣的战争”就热泪盈眶《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6月,在普希金辞世百年之后,德国侵入苏联国境,一路打到莫斯科城下,古老的克里姆林宫在颤抖之中。奥泽洛夫编导的《莫斯科保卫战》描述这场宣告德军“闪电战”失败的伟大战役,影片摄于1984—1985年,这是奥泽洛夫继《解放》之后,又一部史诗作品。两部影片间隔12年,距苏联卫国战争胜利40年、赫鲁晓夫下台20年,政治环境和艺术氛围,已然更加宽松。这就使得编导者能以更为客观的态度,审视和表现莫斯科保卫战。银幕上的斯大林形象,清消瘦,坚毅沉着、和蔼、冷酷,慢条斯理,极有气质,有杰出统帅的气度和风范由于时代的局限,加之翻译的欠缺,希特勒有点神经质,言辞夸张,乍惊乍喜,具有钢铁般的意志,是斯大林的强悍对手,但并不是小丑。

一听到“神圣的战争”就热泪盈眶《莫斯科保卫战》

德军闪击苏联,堪称战略欺骗的大手笔,苏军西部防线几乎瓦解希特勒在内部公开侵苏的意图,是1940年7月31日在贝格霍夫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在此之前,纳粹军队缴获92个法国师、22个比利时师、16个荷兰师、12个英国师、6个挪威师的武器装备,夺取并占据了几乎整个西欧的经济基地和战略要冲,希特勒觉得德国天下无敌,有把握对苏联动大手术,而且会速战速决,费不了多长时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似乎属于常识,斯大林畏战畏敌,亦可作为旁证。

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莎计划”,于1940年12月18日出笼。希特勒调集190个师共约723万军队进攻苏联,另有5000架飞机、4000辆坦克辅助行动,准备用5个月时间扑灭苏维埃。为达成“巴巴罗莎计划”,德军控制巴尔干半岛,与波兰占领区连成一片,确保右翼安全,行动之前,希特勒做足假动作,大搞愚民愚苏政策,连驻苏大使冯·德舒伦堡都不知情。侵苏之前,英吉利海峡乱作一团,德英各拉开架子,不停叫骂并过招,似在大打。一纸《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把斯大林耍得够呛。

一听到“神圣的战争”就热泪盈眶《莫斯科保卫战》

从军事常识上讲,在没有收拾掉丘吉尔及英国之前,不便另辟战场,尤其不宜对斯大林动粗。但希特勒偏偏这么干,这一招弄的课报人员晕头转向,怀疑希特勒疯了,但想不通归想不通,仍将情报据实上报,苏军侦察总局局长格利克夫中将将情报报告给斯大林,但是被斯大林束之高阁临近开战日,德军飞机频频骚扰苏联国境线当时,苏军西部国境部署49个师,尽管编制不满,设备陈旧,供给不足,保障很不到位,而且缺乏临战意识,没有做好战斗准备,但国土辽阔,有那么多人口,又有那么多枪炮火器,斯大林认为足够应付不测之局。

斯大林不明白,也不愿相信,以希特勒的天纵之才,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敢到俄罗斯大地上来撒野,那就不光是与乔大叔过不去,而是逆天的大不敬,从来就没有好果子吃。过于自信的斯大林高估了希特勒,对八方涌来的情报置之不理,其中包括新任西部军区司令员德格·巴甫洛夫大将要求部进入野战工事的请求,结果被打了个冷不防,差点断送掉苏联。

一听到“神圣的战争”就热泪盈眶《莫斯科保卫战》

自掌握苏联党政军大权后,斯大林杀伐决断,从未遇到过对手,反复的清洗,苏军精华被诛杀大半,战斗力大大下降。面对猝不及防的闪击,能否打赢战争,斯大林底气不足。有资料说,斯大林在德军入侵之初惊慌失措,甚至陷入绝望,虽有一定道理,但并非事实。斯大林毕竟久经沙场,况且年过花甲,到了这个年纪,连贩夫走卒都能喜怒不形于色,更何况自诩为“列宁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的斯大林同志呢?被希特勒愚弄,的确是很丢面子的事,但乔大叔的位置至高无上,没有人当面责问此事,也只是心里窝火而已。

面对汹汹来敌,斯大林操劳过度甚为焦虑,真的病倒过。“台风行动”刮到莫斯科城下时,斯大林打电话问朱可夫此地能否守得住?也是发自肺腑的。朱可夫略加思索,担保定能守住首都,等于给斯大林大元帅吃了颗心丸。伟大领袖表露态度,常在不经意间,很少疾言厉色,常辅以随意的口吻。明白这一点,就不难读懂斯大林的心迹,亦可理解他的从容神态和全部决策。

一听到“神圣的战争”就热泪盈眶《莫斯科保卫战》

首先与德军接火的是苏联西部特别军区巴甫洛夫是斯大林模式浇铸出来的“机械化”军官,少年气盛,自以为是,但并不是糊涂虫。西部防线迅速崩溃,528架飞机毁于机场,32岁即任西部军区空军司令员的克列兹将军自杀谢罪。斯大林迁怒于,立马枪毙了巴甫洛夫等高级将领。陪斩的还有西部军区参谋长弗·叶·克里莫夫斯基赫、通信主任安·捷·格里高里耶夫、第4集团军司令亚·安·科罗布科夫等人。巴甫洛夫被执行死刑之前与朱可夫的对话,也许是虚构的,却是可信的。巴甫洛夫说:把所有过错都推给下级,是不公正的。朱可夫严肃地说:领导所犯的错误,并不能抵消各级指员因失算与失措造成的损失所应负的责任。作为军事首长,没有权利逃避责任,责怪上级。作为军人,应该严格按照条例规定,时刻做好战斗准备。尽管后来巴甫洛夫恢复了荣誉,但是对西部区域的大溃败,仍负有重大责任。

一听到“神圣的战争”就热泪盈眶《莫斯科保卫战》

莫斯科保卫战有几次重要战役组成,包括斯摩棱斯克战役、基辅战役、维亚济马一布良斯克战役等。此役希特勒失利或曰未能达到战略意图的原因之一,在于忽视时间和气候的因素,中途变更“巴巴罗莎计划”,转向攻取基辅,错过进占莫斯科的最佳时机。站在莫斯科保卫战的全局看,基辅战役只是局部的失败,孕育了后面的胜利。对于这一点,斯大林倒是高瞻远瞩。

莫斯科保卫战的灵魂人物,无疑是朱可夫作为芬兰战役的后起之秀,朱可夫刚刚被任命为苏军总参谋长。在卫国战争中,朱可夫的判断基本正确。刚开始,斯大林似乎并未把朱可夫当回事。朱可夫坚持放弃基辅,当面顶撞斯大林,立即被撤销总参谋长职务。对待铁木辛哥,斯大林也比较粗暴。斯大林不愿为部下承担责任,只要打败仗,不问缘由,不是惩罚,就是换将。

一听到“神圣的战争”就热泪盈眶《莫斯科保卫战》

不作杀头处理,还算是轻的。不难看出,苏军早期的一连串被动局面,许多原因在于斯大林。但就总体而言,斯大林的决策是正确的,不过,诿过于属下,枪决高级将领的做法是欠妥的。莫斯科保卫战势逆转的当口,博克元帅主张撤退,因希特勒不允,乃提出辞职。一个月后,博克改任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率部夺取沃罗涅日。因反对快速进军顿河的主张,被希特勒勒令退役。

莫斯科城下受挫后,布劳希奇、古德里安、阿道夫·施特劳斯等被撤职,另有30余名高级领将遭到处罚,但没有人被枪决。这一点,希特勒比斯大林有气度,施陶芬伯格等氏谋刺希特勒之际,有人策反博克,博克拒绝。1945年5月5日,博克死于英军空袭,是唯一捐躯战场的德国元帅。

一听到“神圣的战争”就热泪盈眶《莫斯科保卫战》

《莫斯科保卫战》中的重要人物,均采用实名制,这就使得影片葆有纪实的风貌,具有文献的价值。英雄鲜活行走,群像栩栩如生:超级特工阿列兹、阿丽塔、佐尔格、伊克斯,苏联英雄、布列斯特要塞守备44团团长加布里诺夫,紧急状态下拆开密信砸开弹药库的第9机械化军军长罗科索夫斯基,突围被俘、越狱后当上游击队长、后被绞死在鲍里索夫的诺曼洛夫师长。

曾遭诬陷、蹲过大牢、连将军衔都没有的第63步兵军军长彼得洛夫斯基,偷渡第聂伯河,占领洛佳契夫、日罗滨,牵制住德军向斯摩棱斯克的进犯,取得后卫战斗中的首个胜利,斯大林甚为感动破格授予其中将军衔。1941年8月14日,被围困在第聂伯河西岸的彼得洛夫斯基被任命为第21集团军司令员,但他没有马上乘飞机去上任,坚持带部队徒步突围,结果英勇牺牲。

一听到“神圣的战争”就热泪盈眶《莫斯科保卫战》

在影片上部,卓娅的同学古谢夫在征兵站朗诵普希金《给诽谤俄罗斯的人们》,竟遭呵斥,令人喷饭。普希金诗云:“难道我们要同欧洲重新争论?难道俄国人不再善于取胜?难道我们的人不够多吗?难道从佩尔姆到塔夫利达,从芬兰寒冷的山崖到热的科尔希达,从颤抖的克里姆林宫到当然不动的万里长城脚下,俄罗斯大地再也不能崛起,任钢铁的毛闪耀着光华?雄辩家们,把你那狠狠的儿子往我们的国家尽管派遣,俄罗斯田野上有他们的地盘,在他并不陌生的墓地之间。”

1941年9月30日,古德里安的坦克兵团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向布良斯克方面军发起进攻,很快突破苏军防线,占领布良斯克和奥廖尔,沿奥廖尔一图拉公路攻击前进。在维亚马地域,苏军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陷入合围,大部被歼,67万人被德俘获。科涅夫对德军估计不足,两个月内无所作为,未部署纵深防御。战局恶化后,科涅夫本来有机会撤出重围,但在请示斯大林后,未得到及时答复,不敢擅自做主,坐失良机,陷入全场僵局,这是科涅夫生平的最大败笔,斯大林十分气愤,准备将科涅夫交军事法庭审判从列宁格勒被召回接任西方面军司令的朱可夫欣赏并同情科涅夫,建议科涅夫留任副司令,斯大林表示同意,科涅夫戴罪立功,不久转任加里宁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在任上干得不错,缓解了西方面军的正面压力。

一听到“神圣的战争”就热泪盈眶《莫斯科保卫战》

10月14日,德军开始进攻波罗地诺,来自洛林的法军志愿军团参加战斗。守卫波罗地诺的,是罗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团军,下辖的骑兵军和步兵师是临时抽调来的。防守明斯克公路的,是列柳申科部10月20日,莫斯科实行戒严,5万民兵参加城防,市内22座梁绑上炸药准备随时爆破为应不测险况,政府机关、外交使团、科学与文化机构、大型工厂、重要文物等撒往古比雪夫,列宁灵柩亦准备撤走,有人建议斯大林离开莫斯科,斯大林镇定而幽默地说:“我和斯大林同志商量一下,”10月29日,古德里安占领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乡图拉省娜斯迈亚布良那,将司令部设在托尔斯泰的庄园,古德里安支起行军床,住在托尔斯泰的卧室。短暂的交集,未尝不是史之佳话,因为尽管古德里安为纳粹效命且最高军衔未及元帅,不论私德还是公论,均堪称俊才和人杰。

一听到“神圣的战争”就热泪盈眶《莫斯科保卫战》

“十月革命”胜利纪念日,苏军在红场举行阅兵式,斯大林发表演讲。士气似乎高扬,战况依然严重11月19日,罗科索夫斯基请求朱可夫,允许他将部队撤到伊斯特里斯地区,托水库和伊斯特拉河设防,遭到拒绝后,罗科索夫斯基越级向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请求,沙波什尼科夫请示斯大林后,批准了罗科索夫斯基的要求。朱可夫获讯立即发去措辞强硬的电报,命令罗科索夫斯所部原地坚守,一步也不许后撤,这个情节,很能体现朱可夫的个性,容易得罪人,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收到电报后,罗科索夫斯基表示理解,朱可夫是战场总指挥西方面军肩负重大的责任:一步也不能后退因为身后就是莫斯科!11月26日夜,苏联女英雄卓娅奉西部方面军某部的指令,在投掷燃烧瓶、破袭德军后方交通线时,因战友卢布柯夫出卖而被捕,惨遭德军强暴后,于11月29日在德军332步兵团驻地被绞死,死后被割掉一只乳房,影片描绘了卓娅受鞭答的情景,没有再现其遭强奸和割乳的惨景,卓娅牺牲后,斯大林命令西方面军,住该团的德军,莫问情由枝节,瓜蔓统煮,一律枪毙了事,不接受任何人投降。

一听到“神圣的战争”就热泪盈眶《莫斯科保卫战》

到了11月29日,斯大林下达命令,将第1、第10、第20集团军调给朱可夫指挥。德军决定,12月1日,第7集团军沿明斯克公里,向距西姆卡河码头16公里的娜斯迈亚布良那地区进击,第20军向纳洛夫明斯克地区攻击,以期突破通往莫斯科的最后一道防线,此时,德军突出集团过于分散,两翼铁臂挥舞过长,补给线长达上千公里,经常遭游击队袭击。突击到莫斯科接近地,德军已成强弩之末,德军一度占领娜斯迈亚布良那,甚至望到克里姆林宫的塔顶,但旋即被罗科索夫斯基部收复,罗科索夫斯基所部抢夺有力,有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就近反攻。如果当初后撒,就要费力得多,可见朱可夫的命令是正确的。

一听到“神圣的战争”就热泪盈眶《莫斯科保卫战》

12月5日,科涅夫率加里宁方面军反攻,当天就突破德军阵地前沿。12月6日,西方面军于天亮前反攻。12月8日,古德里安在娜斯迈亚布良那接到希特勒要求他坚守的电话,他冒着上军事法庭的危险不顾上峰的一再敦促,择机率部撤出前线其实,这正是良将优秀素质的体现,诚如拿破仑在军事语录中所说:“任何一位统帅在执行命令时如果知道计划不妥或有失败危险时,就应向上陈述理由,请求修订计划,并不惜在最后以辞职力争,甚至宁可不干,也不要使自己成为毁灭自己部队的工具。任何一位统帅,明明知道将要遭到失败而仍然按照上级命令进行作战,那就是犯罪。他在此时应该拒绝遵从命令。”

一听到“神圣的战争”就热泪盈眶《莫斯科保卫战》

反击取得完全的胜利,苏军将德军向西击退了150—300公里,解了莫斯科之围。此役之后,希特勒罢免了反对“巴巴罗莎”计划的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元帅。同时被撤职的,还有博克元帅、莱布元帅、龙德施泰德元帅,以及格勃涅尔、沃特、古德里安上将等几十名高级将领。对于第三帝国来说,莫斯科的败绩,教训是十分惨痛的,反而反证出“巴巴罗莎计划”的正确性事实证明,希特勒并不具备指挥大兵团作战能力,强调气候原因,也是站不住脚的。舍本逐末、避难就易,是兵家的大忌。

虚荣心、自尊心过强,有进无退、决不撤退,并非军事家所为。如果东线换成曼斯坦因隆美尔、古德里或博克、龙德施泰德,东线战局乃至第三帝国的命运就可能改写,但是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且是苦果。恶果钢筋铁铸一切无法更改,只能胡说海说,徒增叹息而已。

一听到“神圣的战争”就热泪盈眶《莫斯科保卫战》

在《闪击英雄》一著中,古德里安在评价希勒时写道:“苏联的战役不久就显示出来德国的实力是有限度的。但是希特勒却不肯迷途知返,或是停止这个冒险,或是改行选择一个比较小型的目标,他反而跳进了无底的深渊。”“当德军在莫斯科的城遭到第一次决定性的失败以后,希特勒已经感到惊慌失措。他的战略缺乏一致性,在执行时又犹疑不定,到了这个时候就完全被粉碎了。

从此他就只有用严刑峻法来逼迫他自己的部队死拼,以补救他自己的过失,在短时间之内,这似乎很有效,但就长期而言,这个办法终究是要失败的。”莫斯科保卫战打破纳粹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闪击战宣告流产,此役之后,克里姆林宫坚如磐石,不再颤抖。斯大林惊魂甫定,有时间从长计议,有机会改正失误,再未出现大的闪失,显示出铁腕人物和杰出统帅的超人禀赋。

一听到“神圣的战争”就热泪盈眶《莫斯科保卫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