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的起源是哪里?

罗曼蒂克的马悬车


不一定。例如我们潮州市金石乡潘厝村是在明朝时从河南滎阳经福建迁移而来,几十年来我们家乡的灯笼都是写着“滎陽世家”。有的门楼也刻有“滎陽世家”四个大字,这就是实例!我们姓”潘”上面没有一拨即(氵畨)。至今已传承二十三至二十四代……。

至于潮汕其他地区,本人未曾考证。

以上供参考之。


桂花芳香77105282


知乎网上说70%潮汕人是福建莆田人充实进去的,肯定是个笑话,或者不懂历史瞎嘟嘟。这句话有两个错误:一是从古至今沒有“潮汕”一说,就语言地理來说只有“潮州”,如潮州话,潮州府,潮州人。汕头也只是潮州一个小码头。二是潮州立市早在隋代。那时闽南还归属潮州管辖,还沒有莆田二字。直至清雍正11年(公元1733年),潮州正式划归广东。莆田人在《潮州府志》上都没有名称,谈何填充?

潮州的历史沿革是这样的。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后,在粤东设揭阳县管辖现在的广东潮汕,兴梅地区和福建龙潭,漳浦地区。东晋(公元331年)南海郡析置东官郡,413年又从东官郡析置义安郡,位于揭阳县旁。590年,隋文帝撤郡改州。义安州一度降为县。592年,义安县改名为潮州。

这时的潮州管辖范围很大。东到福州,北到虞州(现赣州),西到惠州。从福建长汀县发源的汀江一韩江全在境内流转。后來,由于福建人口大量增加,朝廷又先后增设了泉州,汀州和漳州,使潮州失去将近一半的领地。1735年,清政府将潮州正式划归广东。潮州从此结束了闽南1100多年的管辖权。

潮州人的起源目前争议很大,不便待说。但古越人,土著濮人,沿海疍民(船民)应该是潮州人民族融合者之一。


严家庆


这两天广东省正在遭受洪水侵袭,潮汕地区也在其中,先为他们祈祷!

潮汕地区在历史上长期属于潮州府,已有答主论述其演变,在此不多述。而对潮州地区的研究,近来有潮州学,今年年初刚刚去世的著名学者饶宗颐就是潮州学的倡导者。

具体的潮汕先民有多种说法,有闽越说、畲族说、俚说、疍人说等等多种说法。此后,居于此地的土著居民与南下的中原移民不断融合,最终形成以中原汉族为主体的潮汕民系。

但这些中原移民的来源,也是众说纷纭,大体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是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汉族移民,其中包括陈政、陈元光所在的河南光山、固始之民,再者认为是从福建莆田等地迁移而来,不过,更多学者更倾向于福建莆田等地是中原移民南迁的暂居地和中转地之说。


楚邾



潮汕(狭义为汕揭潮三市,广义包括汕尾与梅州)是移民地(应该说,除了原始族群,分闽客两大汉系族群,也是七大语系中的其中的两个。这里也是全国最大的侨乡,他们叫潮州人。此潮州非现潮州,而是古潮州府人。海外最大的商帮便是出自这个自称省尾国角的地区,是现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帮会),起源当然很杂了。让我回答此问题,供人们了解及思考。以便人们寻根溯源,寻找自己祖先的足迹。写得并不好,随写罢了!还原潮汕历史,让人们了解潮汕的形成,个人见解有不足之处,请见谅!

潮汕人的起源及演化是我国汉民族的一部迁徒与同化融合的历史(其实就是古代华夏族、北方游牧民族与百越族的融合同化史)。自从秦统一后(书同文,车同轨的新政后,方言、姓氏是民族的根。为何如此说呢?只要不被灭族,方言始终保留至今,姓氏可了解你是否融合同化而来?这就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根。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秦未统一时,各战国只是为了屠杀与掠夺,统一后走向同化与融合。中华民族的历史也就是一部融合与同化史),广东、福建、广西等省在历朝历代的末年都有北方及中原民族向南方大规模迁徙。其原因不外乎三种:一、战争。二、饥荒。三、灾难。那么潮汕有何历史呢?潮汕是否都讲闽南语系的呢?既然是迁居,那么原土著部落是什么人呢?例如,潮州的凤凰山上就有少数土著人群居。


历史的广东、广西、福建、江浙沿海一带是百越之地。因为原始部落多而杂才以百越统称的(话说族群,古代的中国何止才56个,二百个都不止),广东为南越,福建为闽越(土著部落的主体是畲、瑶、黎、苗等族群,现今已成少数民族,部分融合同化掉了,或被统称掉了。像老蒋入台后,将各土著部落统统赶往山上统称高山族。许多小姓和融合姓便是该原始部落的人,如蓝、李、刘、冼等。看姓氏的演绎,参照宋百家姓为主,战国前以国字姓为主。原始社会都是随母姓,因此最早的姓都有女字偏旁。看姓氏可破解其身份迷团。中华文化有承接性,喜欢追根溯源,因此中华传承就围绕着姓与方言的根来展开的,海外游子才能寻根问祖)。



那么提起潮汕,当然不得不提闽越了。因为它们山水相连,有地源关系。秦前南越跟闽越一点关系都没有,闽越史记被吴、越、楚国等先后灭国,男人几乎被血洗干净了,剩下一部分残部也在汉代也被强迁至江淮一带。(许多学者的观点是古闽越国基本被灭族,那么南迁的大体上都来自古代中原地区。潮汕与闽南的形成基本是一致的,不过潮汕是二次迁民,形成于宋末)。那么他们是讲闽南话的么?答案肯定不是。因为闽南语包括潮汕话是由三个历史时期产生的,晋末、唐末、宋末。闽南语源自古河洛地区(或为唐代中原地区的官话,而现粤语或称广府语,更像是秦西安地区的语言或古代楚语)!秦统一后,广东、福建地区较为荒凉,人烟稀少。加上土著部落生产力落后,被朝庭视为边疆、视为荒无之地。到了现今的社会,这里的人还有一种山高皇帝远的感觉。(百越时的潮汕以畲、瑶、疍等族人为主体,并且有许多人类活动遗址出现与许多远古的神话传说,三山国等等的祭祀活动就说明跟原始土著人有关。也证明了它是百越文化的一分支,不过被潮汕汉文化包容了。而潮汕人喜欢龙舟及吃粽子却源于楚文化,因此现在的潮汕习俗是多元化的,说明各时期南下的中原人对其的影响是巨大的)

提到两广,不得不提南越王赵佗这个人(此人统帅秦军及五十万楚降兵南下入粤,并统治两广地区)。他本为秦统一两广的统帅,楚汉相争时看到秦大势已去,自立为王。此时的潮汕以揭阳岭得名,当时并无行政区的称谓(南越国在历史中不是真正的王朝)。随着南越降西汉,南海郡揭阳县(非现揭阳,遗址不复存在)管辖今潮汕、兴梅、龙溪、漳浦等地,东晋时改为义安郡(潮州府的前身。潮州后来也多次在闽粤两地多次更换行政权,以至于后人争论不休)。为了消除南越囯的遗留势力,汉唐先后派兵驻扎,往南方殖民统治。并将罪臣送往此地改造,潮州有名的韩文公便是这个历史时期而来的。由于中原文化的先进性,使原本蛮荒之地开辟成良田。潮州因中原外来文化的加上,那么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化,因此也有别于闽文化,形成独具一格的潮州文化(尤其是海洋文化,他们更有一种创新的精神,让海内外的人叹服)。是潮汕文化的发源地。例如工夫茶就是一种文化,一种结交感情、团结亲情的智慧!


晋末,河南、安徽一带的中原人开始进入福建,唐将陈政、陈元光父子带领中原八大族人入闽开荒(广东尤其是潮汕地区基本也是这八大姓氏为主的)。从而使福建人口激增,活跃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由于中原地区的人南下,地少人多的闽地迎来了大发展。陈元光率部攻陷潮汕,并开辟了漳州(把泉潮分别割出部分地开辟出漳州)。史称为开漳圣王。陈元光为了安抚当地族人,实施了汉蛮融合(其实就是殖民地政策)。此时的福建也基本定型,闽南话为古代的河洛话与当地土话结合(这时的潮州也基本定型,闽将其并入蕃属地,因此古有泉漳潮为一家之说)。那么潮汕话也是这一个时期莆田泉州一带流行的方言。为何古莆田是潮汕大多数人及海外侨人的祖籍地呢?





这都要归罪于南宋的无能了!宋代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广东、福建与东南亚各国开始有了经贸的往来。下南洋谋生活也是沿海地区的人的一种选择。由于北宋在文化、经济发展迅速,瓷器、陶器等工艺品发达。初级的资产阶级也悄然而生,不过富不养兵,终成大患。随着北族入侵,北宋割地迁民,大批灾民进入浙江、福建。南宋定都杭州,福建莆田一带成了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此时福建人口大爆炸,那么为何古莆田的人要背井离乡,倾巢南迁呢?


史记,宋末莆田一带,发生了罕见的大海啸,其灾民无数南下广东(可以说是毁灭性的,潮汕及闽南一些拜神活动与此历史有关)。至今福建东山、广东南澳仍有许多神奇的传言广为流传。传说宋帝在莆田的行宫也被其毁灭,有“沉东京,浮南澳”之称。崖山战败,元军南下屠城,南宋幼帝逃亡。一路经南澳、达濠,沿海岸线直抵零丁洋。至今在雷州半岛仍有闽南人的历史足迹!那么现莆田与古莆田不能同日而语,已物是人非了。潮汕人与今莆田人非同宗同源罢了,应该说潮州是古莆田人迁居的大本营。与现莆田一点关系都没有,网上说莆田是潮汕人的祖籍地只停留在过去。今非昔时了!一个常识告诉我们三百万的莆田非三千多万潮汕的祖籍地。这是为何呢?(福建丶广东都是迁民省,不过福建的少数民族数量要比广东少许多)


元朝的潮州称潮州路,归江西中书省管辖,那时又有一群北人南迁(或者称被赶往南方更贴切,大多数是被元军赶到此地北方族人)。他们风俗与文化方言都跟闽人不同,且大多数是经湘赣南下的,并逐渐与当地的山民融合同化,自称为客家(他们的大本营在兴梅赣地区)。有的也进入闽南、潮汕地区与闽人混居(例如河婆等有客居地,其实在汕头、汕尾丶揭阳等地都有客家人,好多近代都被同化为闽语系的潮汕人),且不断地壮大(明朝时郑成功归降遗部便赶往此地及海南)。明清时达到鼎盛时期,并影响着闽粤赣及广西等地区,太平天国也由此而产生。潮汕地区确确地说,存在两大汉民族群的民系的。一是古越族或古莆田移民(即潮汕人)。二是由北方族人南下与当地土著人混居的客家人(即常说的客家或半山客人)。他们方言,风俗不同,饮食也大相径庭(一般说,靠海为潮,面山为客)。信仰也有所不同,不过在海外,有潮便有客,他们只有一个称谓叫潮州人(大多数人在清末民国初年下南洋的。像泰国,首位皇帝便是潮汕人。前总理英拉祖籍便是丰顺人,原古潮州一邑)。因此东南亚及原英法荷(清代的汕头港以贩卖人口而出名)等殖民地也以潮州帮势力最大,而该地区成就了一个商帮……叫潮州商会,是海外华人最大的商会。海外华人被称唐人与汉人,都与潮汕史分不开的,因此有海水的地方便有潮人(海外华侨除了是谋生,还有一种是难逃,太平天国失败后,许多粤东的客家人也散落到世界各地)。



为何潮汕人(大多数人的祖先在宋代确确实实是福建当地人)不称闽南人呢?原因十分简单,潮汕人与闽南人有地界之分,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尤其与今泉州、莆田一带的人是有别的,严格地说,他们也是不同历史时期迁徙演变而来的非土生土长的。别说潮与泉有别,就连福建本省的诏安、云霄等,他们更认同与潮汕同根,风俗上不认同泉州、莆田(方言、习俗、文化是民系的根!辨认一下方言,大伙就明了。只能说潮汕话是古莆田话演化而来的,是闽南话的一分支。或者说是最为古老的河洛话)。而且漳州也与潮汕一样,是与客家混居的。这也就是融合与同化的关系。今莆田话又称莆仙话,是闽南泉州地区与福州地区的方言交织后演变而来的(也就是古莆田人迁出后再有其他地区的人迁入而已,那么古今莆田就不可同日而语了)。漳州话较为接近潮汕话,而厦门话半漳半泉又有台湾调,是近代才产生的。还有像李嘉诚认同莆田是祖籍地,只是他个人的看法罢了!大多数人还是能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毕竟古莆田人已南迁广东等地创祖了,宗祠祖谱同时告诉我们的祖先是源自何方?如何而来的?这就是潮汕人的移民文化!追根溯源,那么大多数广东人也认为,古中原人及北方人南下迁徙,才是闽南人、潮汕人、客家人,甚至是广府人(秦兵及楚降兵入粤是中原人南迁的最先一支)客观的形成(即多数改变少数,一般认为少数民族更有可能是古百越原始原著民的后裔)。

潮汕的历史讲完了。古有潮无汕,汕头(潮客各半,民清为闽粤赣地区一个重要港口,被称百载商埠)的历史很短(是一个小渔村叫沙汕头及填海造地演变而来的,今汕头人也是古潮州八邑或十二邑的人为主体的。95%以上的人都是迁徙的,少数民族不到5%。因此说,潮汕历史就是一部人类迁徙活动史。而汕尾、惠州少数民族居住地较多些,像汕尾就有畲、疍、黎、瑶、壮、土家等三十多个,形成的成分也要杂些,并被客家的影响大一些。因此汕尾也有许多人不认同潮汕文化的。并且排斥潮汕文化,网上经常会互喷也就此原因了。不过广义上说他们仍是潮汕人,或叫粤东人更体切些),开埠于鸦片战争,与香港、厦门、青岛等同一时期。发达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后,潮州的政治经济中心往沿海的汕头转移(看看汕头小公园的历史便知,这里都是在民国初年华侨归国建造的。他们有潮汕三市的人,也有梅州与闽南地区一带的华侨。因此汕头的工商业盛极一时,汕头港的吞吐量一度排在上海与广州之后),那么潮汕只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区域称谓罢了!大体上的人只认同汕揭潮三市,原因是91年分了家。不过还是兄弟,还是一家人!无论潮客,只要生活在潮汕,就是胶己难!



嚁月


潮汕地区历史悠久,人材辈出,富豪遍地有东方犹太人之美誉。关潮汕人的来源问题,一般认为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中原地区的古汉族。历史上,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原沉陆,一些世家大族举家迁到江南地区迁徙,再由江南地区入闽。当时有数百万人南迁,使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唐朝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造成中原地区汉人纷纷南下江南地区,使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北宋末年靖康之乱(公元1126年至1127年)为躲避金兵入侵,大批中原汉人南侵,加上宋朝政治中心南移。江南地区得到完全开发,南宋还积极开展海洋贸易。使南方地区的经济彻底超过北方,这一态势持续到今天。进入闽地的汉人和当地土著越人融合形成今天的潮汕人。客家人是后期南迁的中原汉人后代。由于南方多山区土地少人囗多,人口从福建向广东地区迁移。如今世界各地潮汕籍华人超过本土,全国各地又有许多潮汕人经商。所以有一种说法是海外有一个潮汕。内地有一个潮汕。本土有一个潮汕。





关东侠客


作为福建诏安人(和潮汕地区相邻),我来说说潮汕起源。我所说见解一部分是几年前到潮汕旅行时和当地老人及学者交流得知的,其它是参照了相关文献。不合理的地方多请看官吐槽,觉得写得好的看官,别忘记点赞,关注我。这里先谢了!

潮汕地理概念

  • 潮汕地区是有潮州及汕头并称,包含潮州、汕头、揭阳,以及普宁、惠来、饶平等县城。语言都说潮汕话,地方戏曲都听潮剧,饮食、习俗民风等都基本一致。

  • 其中汕头的历史比较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其实就是个渔村及海讯点存在(康熙八年为汕头汛),属于揭阳管辖。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1860年据《天津条约》开放为商埠称汕头埠,作为对外通商港口之一。1930年正式设市,由省直辖。1981年成为沿海五个经济特区并在随后十几年中经济飞速发展而被国人熟知。


潮汕人来源

  • 说起潮汕话的起源,得先说说潮汕人来自哪里。一些学者提出了所谓“潮州人,客家祖”一说,认为潮汕人其实源自客家人,因为潮汕人许多习俗和客家人相同,这点观点有待商榷。比较普遍的观点(包括当地学者)是潮汕人和福建漳州莆田等地类似,源自河洛民系。


  • 河洛即黄河与洛水的并称(今天河南省的西部地区),属于古中国文化发源地之一。华夏文明的主体是黄河文明,黄河文明的中心在中原地区,黄河文明的核心在河洛文化圈内。

  • 当然这种民系迁徙不是一朝一代之事,而是自秦后上千年历史长河中不断沿袭。像“永嘉之乱”、“靖康之乱”等兵乱导致中原人口大迁徙,以及“戍边”政策引来的人口大迁移,比较有名当属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平叛闽南少数民族动乱

公元669年(唐高宗总章二年),又因泉(治今福州)潮州"蛮僚"啸乱,唐廷遣戎卫归德将军陈政统岭南行军总管事,率府兵自丰州(今泉州)莆田县南下,征讨叛乱。
  • 唐朝陈政的这次叛乱行军,不但达到了唐廷戍边目的,也带来了大量中原人口及中原文化。时至今日,潮汕、闽南及台湾等地区中陈姓属于第一大姓,此外多数姓氏也是这次军事行动带来的“移民”后代。

  • 南宋末年因金兵入侵,为逃避战乱,十几万福建莆田人大规模移民到如今的潮州地区。明清时期的严酷沿海迁界、倭寇侵扰及清末的外敌入侵,导致莆田及闽南地区人口迁移到潮汕地区。

潮汕很大部分入籍始祖的姓氏,本身就是发祥在莆田的中国大名门望族。比如潮汕湛江海南等地的林氏多为发祥于莆田的大望族莆田九牧林、金紫林和阙下林。黄氏多为“莆阳黄”(黄岸派)、郑氏多为“莆田南湖郑”、蔡姓多为莆阳蔡,李氏多为陇西李(福建莆田)等等。


潮汕话的起源

  • 潮汕话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南语系,属于比较古老的中原语系,秦汉唐的官方语言,保留古音古词古义多,以致很多学者认为唐诗用闽南话朗读更有韵味及意境。

  • 在改革开放之初,闽西及广东东北部的客家人,都是称呼潮汕人及闽南人为“河洛佬”,这种民风传承的习俗其实更印证了潮汕话其实源自中原“河洛”系语言,同时验证了潮汕人与客家人其实有不同的渊源。

  • 现代的莆田方言和古代莆田话有很大差别,历史长河的演变中古莆田话受福州话影响很大,以至现代莆田话(统称“莆仙话”)与闽南话相似度极低


岑詮


福建莆田和潮汕都源于中原,就是今河南一代,很多福建人说潮汕人是福建人迁徙过去的,不知道怎么不要脸的,都赶上韩国人了,严格的说福建莆田和潮汕人大部分都是中原迁徙过去的。之所以有人说潮汕源于福建,就是因为福建称为闽,而潮汕话也是闽南话的一种,所以福建人就说他们是潮汕源于福建,殊不知福建和潮汕都源于中原分支


K-pen


人类学界把潮汕人归为“闽南福佬人”,多数是由福建迁入广东的。

宋代战乱频仍时,中原汉族南迁入闽,但泉州漳州两个小平原地方比较小,山低水短,土地沙质化,沿海少滩涂,农作物、植物的类型不多,也不够丰茂,有“水不足以湿地,土不足以养人”之称,所以南宋时,闽南人开始往粤东南迁。

这就是潮汕人的来源。

彼时,潮州的稻米、蔗糖、盐、布、瓷、都是很好的出口商品,有一些福建人开始在潮州置不动产。

有一本南宋时期的关于地理类的书籍《方舆胜览》,全书记载了南宋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及其辖下的各方的郡名、风俗、形胜、土产、山川、学馆、堂院、亭台、楼阁、轩榭、馆驿、桥梁、寺观、祠墓、古迹、名官、人物、题咏等等。这本书里,写到潮州的时候,有如此一句:“虽境土有闽广之异,而风俗无潮漳之分。”

还有:“土俗 熙熙,无福建广南之异”,所以也就是说,潮汕虽在粤东,从风俗、方言、文化甚至土产形胜各方面,其实是更接近福建而不是广东。

从文化性格来讲,潮汕人与闽南人也较为一致。福建省从地形上讲,武夷山脉阻隔了它与内陆的交通,把它逼向大海。马可波罗游记中说,泉州,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南朝时,印度僧真谛也航州到梁安郡(则泉州附近的丰州),在这里换乘大船。类似事例很多,就不列举了。

这种海洋性格可以怎么描述呢?笔者大胆,姑妄评议。大概是有一种骨子里的开放。这几年来潮汕人的保守观念被宣传众多,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潮汕人的开放一面。近于海涂之人,对闯世界的豪情是血液里的事,难以去除,这点也许可以再从人类学角度再做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陈思呈


“潮汕”明确表示不是行政区名称,是地域民系文化名称,那么,潮汕一名就不具备行政名称的功能,不可以以今表古,以今代古。说什么祖籍潮汕,潮汕籍,古潮汕,潮汕史这样的混话。她只能如实记录各历史时期的名称。

历代潮州是行政名,她就可以说包含潮州前的古揭阳,义安郡历史,这很正常不过了。

潮州府人叫潮州人,如果分汕头市叫潮汕人,那再分揭阳市本就应叫潮汕揭人,社会是进步的,如果再分市要怎么叫。所以,分出汕头叫潮汕人是错误的,不值得宣扬。

再者,潮汕一词是1883年汕头埠洋人通过征税行动影响中国人的,是西方列强干涉强制中国的产物,不宜用于表述中华传统文化!

(图二是潮汕一词由洋人一手强推的证据,比1904年潮汕铁路早二十多年,比1976年潮汕平原早九十多年,比1990年汕头强推潮汕论早近百年,潮汕遗佬是清朝遗佬无疑!)



幻影千度


潮州在唐代潮州已经和漳州、泉州称为闽南三个府城,历史也相当久远!至于发源地从这三个地方家谱查起!还有历史记录,两者做为相互印证的根据!是汉代和唐代大部中原贵族及宫廷的权力纷争落败的官员南迁!还有一些范了法的政治范及普通人的南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