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鵰英雄傳》中的南帝在華山論劍之前有何故事,他爲何要以皇帝之尊去參加論劍?

忘了99059


【堅持原創,杜絕抄襲】 歡迎關注羽菱君扯金庸武俠前後傳系列第三十七期:《射鵰英雄傳》前傳之南帝的江湖往事。

上一期羽菱君扯了王重陽為何要邀請不是中土人士,遠在西域的歐陽鋒和大理段智興到中原參加論劍,受制於篇幅,只重點扯了歐陽鋒。這一期延續這個話題,繼續來扯段智興,看他堂堂一國之尊,卻又為何要來中原比武論劍,所求為何,也來看看他在華山論劍之前的的武俠之路。



在扯段智興的江湖路之前,我們要先來回顧一下當時大理國的一些狀況,來看看段智興為何能繼承王位。

大理之君,江湖之子

段譽繼任大理國皇位之後,雖是仁君之主,卻不是威嚴之君。由於他崇尚道家的無為而治和佛家的慈悲為懷,雖然勤政愛民,仁慈治國,減輕徭役賦稅,國民擁戴,但卻始終改變不了高氏專國的局面。特別是在位後期,他面對高氏爭權引起的諸子奪嫡,再加上天災頻繁,諸部反叛不斷,心力交碎,萌生退隱之心。

淑妃曉蕾所生的段正興,最終在靈鷲宮四婢中的梅劍之子高量成的扶植支持下,在皇位之爭中勝出,段譽避位為僧之後,他繼承王位,是為大理國正康皇帝,段智興正是他的皇子。不過高氏專國,一切政令皆出其門,國人稱之為“高國主”,段氏僅擁虛位而已。這也為後來段智興少問政事,專心習武定有契機,其實也甚是無奈之舉。

(關於高氏專國與段譽諸子奪嫡,有興趣的可以關注我,詳看羽菱君之前一期《段譽避位為僧》)



段智興自小聰穎,深得祖父段譽的喜愛,經常入宮,愛聽段譽講述當年他在中原的江湖往事,因而嚮往中原,自小立志,日後也要學他爺爺到中原闖蕩一番。段智興也是好武之人,他的武功正是段譽所傳,只是受限於年齡與悟性,段智興只練就了家傳的“一陽指”,其祖父段譽的“六脈神劍”卻始終未能突破。其實這並非單說他修為不夠,修煉“六脈神劍”需講機緣,想當年枯榮大師參悟多年,也未能練就此功,後來為了迎戰鳩摩智,只能與本塵本相等天龍寺高僧各練一脈劍法,合六人之力才湊成六脈神劍。到段譽出家之時,段智興也才十來歲,能在“一陽指”上有所造化,已經是天賦超人了。

帶他十八歲時,小王爺段智興就開始學段譽,以遊歷為名,來到中原,而且帶著大理王室的拜帖,取道嵩山,以他父皇名譽,拜謁少林寺,以示歷代交好。當其時,大宋北國已為金國所有,段智興一路北上,看到黃河兩岸,其景天差地別。北邊淪陷區哀鴻遍野,南朝之地偏安江南,卻歌舞昇平,有感於宋邦無能,也對金國兇殘頗為大理擔憂。只是無奈大理高氏專國,根深蒂固,連爺爺都無能為力,自己也只能興嘆不已。不過既然已到中原,就該闖出一片天地,方不會辱沒當年爺爺聲名。

段智興此後幾年,在中原大地,闖南走北,先後拜謁了少林丐幫等知名派別,他放下身段,不計個人尊榮,深入江湖,結交了一幫江湖好友,因他身份,江湖人稱“段王爺”。這稱呼,即使到他繼位,成為大理國皇帝,中原武林人士對其仍不改稱,像後來的其他四絕與周伯通等人就一直稱他段王爺,他跟王重陽更是知己故交。

匡扶正義,結交重陽

王重陽大段智興幾歲,當年兩人的結識時,段智興已經是大理國國君。段智興因為少問政事,轉而希望在武學上有所修為,故而即使繼位後,也經常帶著家臣,重返中原,行走江湖。他與王重陽的結交,來源於一場匡扶正義之舉。

這件事發生在王重陽前往山東佈教之時,當時他尚未收得七徒,他到了曲阜之後,尊崇三教相通的他首先就帶著師弟周伯通參拜孔廟。他們遊於碑林,卻聽聞一幫姦淫擄掠之徒在聖人之地商量作奸犯科之事。

原來這當地有一商賈大戶劉家,家資頗富,此時山東已屬金國所轄,他們花錢躲過了金兵搶掠,卻沒躲過江湖毛賊的覬覦。這幫盜夥昨晚就曾前往劉家動手,卻被劉家所顧的看家護院給打退了,心有不甘,因而派人去搬請武藝高強的助手,準備今晚在劉家聚首,劫了劉家,平分劉家家產。周伯通當下就想端了這幫毛賊,但王重陽認為捉賊要捉髒,也是為了一舉殲滅那來援的助手,因而攔住了師弟,告訴他今晚到劉家再行動手。

當時孤月高懸,王重陽帶著周伯通來到劉家,略施輕功就躍到院外的一顆大樹上暗中觀察劉家情形。果然一會就聽得幾匹快馬而來,領頭的是一名衣冠華貴的公子之人,後面帶有四名大漢,裝束不像中原人士,但他們卻眼睛以下皆面遮黑布。王重陽當下就認定這幾人面遮黑布,定是有不可告人之事,應該就是那夥毛賊所請來救援之人。這時周伯通看見這幾人行至劉家大門停下翻身下馬,已經是急不可耐,就從樹上跳下,也容不得對方多加言語就動手前去,準備先了結了這幾人,再等那夥毛賊到來。



其實這五人並非他人,就是段智興跟他四位隨臣。他們這一次在齊魯故地,遊歷泰山等名勝之後取道曲阜,也準備來拜謁孔廟。沒想到剛到此地,就在道上碰到了那夥毛賊派去搬請助手帶來的一夥大盜,暗中聽得他們這夥人言及此事,也準備來個江湖救急,剷除了這幫毛賊。他們快馬加鞭,卻比這幫助援的大盜先到劉家,剛想多做準備,應付這兩夥盜賊,卻被周伯通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他們反而認為周伯通就是那一夥在此等候助手的盜賊。

但此時的周伯通武功尚未精修,對付一般盜賊尚可,哪裡能是段王爺四大隨臣合力的對手,還沒等到段智興出手,周伯通就已經有些招架不住,王重陽見此,飛身而下救援。段智興看到王重陽一個道人飛身來戰,看他身法並非一般高手,知道此人武功高強,也不敢怠慢託大,於是親自出手與王重陽對招。兩人一經交手,就互驗成色,王重陽心道此人果然是高手,也是不敢大意,抖出招數,彼此互拆了兩百多招,但卻都沒有使出自己的看家絕技。

段智興此時修為畢竟尚不是精深,而王重陽卻已是難逢敵手,段智興逐步落於下風,終於使出“一陽指”,一陽指極耗精神,功力不夠深厚者,極忌連續出手,小則功力盡失,重則性命不保,因而此時的段智興不敢託大。不過處於下風,被迫使出,然而此時的他將“一陽指”指力轉化為劍氣後,卻只能運用半脈神劍,功力尤然不足,尚未達四品之境,這“一陽指”有九品之境,要知道四品境界的“一陽指”才是習得“六脈神劍”的基礎。(注:段譽未練“一陽指”而練就“六脈神劍”乃是機緣,但練成後卻不能融會貫通就是此間緣由。)但他此時與王重陽近身相博,近距離卻彌補了他的功力,一指劍氣直點重陽真人胸前“膻中穴”,王重陽用“先天功”罩住身軀,方才減緩了“一陽指”的劍氣,但也是大吃一驚。所幸的是此時的段智興功力尚不深厚,不能連續出招,假如是數十年之後已是一燈的段智興,連續出招,王重陽此時也怕是難以招架。



就在王重陽化開一陽指劍氣之後,再想出招時,卻聽到劉家院內叫聲四起。原來就在王重陽與段智興在劉家正門打鬥正酣之時,那兩夥盜賊卻在後門聚首,破開後門魚貫而入,那劉家看家護院,聽到正門外有打鬥之聲,皆守在正門,卻忽略了後院大門。那合併的盜賊沒遇阻攔就從後院殺至正堂,可憐那劉老爺劉夫人被為首的盜賊二話不說就一刀給劈了,兩邊廂房的家眷也被趕出,命在旦夕。那看家護院趕來卻被埋伏在兩側的盜賊給殺了。王重陽和段智興此時才知大禍,錯當敵手,連忙翻越入劉府。

皇帝之尊,論劍得名

這劉家有一小姐,才二八年華,妙齡少女,長有沉魚之貌。那為首的盜賊看到劉小姐美貌,就想欺她,把她壓在木案上,想行不軌之事。段智興趕赴而至,情急之下,也不計較功力如何,就以“一陽指”化出劍氣,直射那盜賊,沒想到卻是勁力剛猛,已過四品之境,那盜賊根本不知來襲,被劍氣直穿腦門,當場斃命。其餘盜賊措手不防,哪裡是王重陽等人的對手,於是盡皆被除之殆盡。

段智興雖傷元氣,但看那劉小姐家破人亡,獨自哭泣,也是顧不得自己,先去安慰劉小姐。這一安慰,就安慰出了日後一段孽緣。原來這劉小姐單名一個“瑛”字,就是後來的劉貴妃。此時的她無依無靠,感念段智興救命之恩,從此就跟了段智興回大理。也正是在這場大難中,劉瑛認識了王重陽與周伯通,到日後周伯通到了大理王宮時,知道當年周伯通就練有武藝,她才請周伯通教她武功,後來就惹出了一場禍端,那就是後話了。



段智興與王重陽可謂是不打不相識,他敬佩重陽真人的武功修為,多向王重陽行請教之事,兩人自此成為故交。而王重陽賢名也在山東聲名遠播,不久就收有七徒,是為後來的“全真七子”。

兩人此後武功修為皆再為精進,段智興與王重陽的此次交手更讓他深感內力不深,因而回大理之後,再行精修,此後十年間,功力大進,“一陽指”也已過三品,二品在望。當重陽真人遣人送來請帖,邀請他登赴華山論劍時,段智興為了檢驗自己之功,欣而應往。最終就以一國之君之尊榮參加了那次論劍,也是在論劍中,王重陽看到了他的“一陽指”專克歐陽鋒的“蛤蟆功”,在論劍後不遠千里,至大理王宮,以“先天功”換他“一陽指”。

華山論劍,段智興雖技弱王重陽一籌,卻與其他三人打成平手,最終獲得“南帝”稱號。而西毒歐陽鋒懼於他的“一陽指”,為了破他功力,在論劍之後,竟慫恿鐵掌幫幫主裘千仞前往大理王宮,用鐵掌傷南帝身邊之人,料定他心慈,必當耗費功力與真氣救人,耽誤他精進之功。不料裘千仞卻傷到劉貴妃與周伯通之子,最終段智興沒救嬰兒,此後為懺悔前愆,避位為僧,法號是為“一燈”。

南帝以一國之尊,沉迷於武學修為,行身於江湖之中,更像是武林中人,但實有他無奈之隱情。倘若大理國沒有高氏專國,以他愛民之心,應是有另一番政治上的作為。(注:歷史上的段智興並無出家,他在位二十九年,駕崩於位上。也正因如此,金庸先生寫其出家,也大有創作空間。直至《神鵰》結尾,已過百歲高齡的一燈大師仍然能獲得“南僧”之稱。)



前期回顧:

第三十六期《中原武林的百年沉寂》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歷史上南帝段智興剛剛繼位10年(在位時間1172~1200),大理國是長老代議制,國王相對輕鬆,加之南帝醉心武學年輕氣盛,藉故又可以與中原精英溝通交流,這樣既可以擴大在中原的影響力,又可以牽制國內的多方勢力,畢竟國王更在乎的是權利,郭靖是1205年出生,而南帝老婆被搞隨1200年之前,所以第一次華山論劍應該是1195年~1200年,此時正是南宋孝宗在位,南宋國力恢復,通過平反岳飛以及北伐等一攬子手段大大提振了士氣,金國不敢南侵,此時歷史進入相對平和期,深知唇亡齒寒又要避免宋朝擴大戰略縱深而憂慮的邊陲大理國一定會北上。這場競技比賽的背後是帶著不同目的而來,南帝拓展宋朝人脈,北丐想掀起二次北伐,東邪閒散文人渴望一鳴驚人,西毒為了逃避愛情羈絆,中神通要的是推廣新興的全真教



嘴浪人


大理段氏雖貴為皇族,家傳武功卻從來不曾荒廢,反而愈加勤奮,皇室成員多為高手。在《天龍八部》和《射鵰英雄傳》中,金庸多次強調,大理段氏在處理江湖事務時仍遵循江湖規矩,在與中原武林打交道時,更像是個門派,而非異邦皇族。而且大理只是小國,段智興也不敢為了一部《九陰真經》興兵來犯。

另外,段智興也不是那種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之人,即便歐陽鋒也要照規矩辦事。

再者,華山論劍不是生死決鬥,更多是點到為止,不會有生命危險,所以不會影響到大理國運之類的。五絕大戰七天七夜,其間東邪還慷慨拿出九花玉露丸為大家補元氣,說明那場論劍算得上是一場友誼賽。

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段智興不需要有多餘的顧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