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有米粒肉的豬肉是不是整個豬的肉都不能吃?

牡丹2288


在上小學的時候就聽過米豬肉。小學的社會老師是我們的校長,可能和校長歲數大有關係,沒事就和我們講一些考試不考的內容。第一次聽說米豬肉還是很震驚的,聽校長說,人要是吃了米豬肉會得癲癇病,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不敢吃豬肉,生怕吃了米豬肉。



後來歲數大了才知道,米豬肉就是感染了寄生蟲的死豬肉,這些寄生蟲是豬囊蟲,豬囊蟲主要寄生在豬肉上,是一個個白色的斑點。豬囊蟲既可以由豬肉向人體傳播,也可以由人體向豬肉傳播。


以前農村養豬都是養在豬圈裡,豬圈和廁所相連,如果人身體裡感染了豬囊蟲,會通過糞便排出一部分,而豬吃了有豬囊蟲的人類糞便,便會傳染到身體。而豬囊蟲只是通過簡單的烹炒根本殺死不了,所以便會由此惡性循環,所以以前的豬肉裡常常會含有豬囊蟲。人類吃了有豬囊蟲的豬肉,就會得囊蟲病,囊蟲在人體內孵化成幼蟲以後,會寄生在人體的大腦、眼睛和心臟等人體重要器官,容易引起失明、癲癇等疾病。

所以在發現有米粒肉的豬肉以後,整頭豬最好不要再食用,以免因為處理不當感染豬囊蟲,還是謹慎為好。


不過現在豬肉檢疫很嚴格,所以只要是去正規地方購買豬肉,一般不會是米粒豬。米粒豬最直觀的判斷是豬肉中含有白色的斑點,所以在買豬肉的時候可以很容易判斷是否是米粒豬。


農人馬小妞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最近豬很受大家關注,尤其是非洲豬瘟的問題。而今天所說的米粒豬也是一個大問題,首先如果發現了米粒豬肉是絕對不能夠食用的。米粒豬是由於豬生長了寄生蟲才會出現的情況,人如果食用這種豬肉同樣會患上寄生蟲病。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什麼是米粒豬。

米豬肉是一種比較形象的叫法,因為這種豬肉切開之後有米粒一樣的白色囊腫,這種那種就是一種叫做豬肉絛蟲囊尾蚴的寄生蟲。這種寄生蟲對豬的危害十分大,一旦豬換上這種寄生蟲病最後後果就是死亡。

豬是囊尾蚴的中間宿主,意思也是說囊尾蚴的卵被豬吃了之後寄居的豬的體內,併發育成為幼蟲,吸收豬身上的營養,知道豬病死。病死的豬體內會有大量的囊尾蚴的幼蟲,也就是我們看到的豬肉上米粒狀的存在物

而囊尾蚴的最終宿主是人類,如果人不慎誤食了米粒豬肉,就會感染這種囊尾蚴寄生蟲,這種寄生蟲會在人的腸道里面完成在豬體內無法完成的發育工作。它會繼續發育成成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絛蟲。

接著我們說一下人感染絛蟲的可怕後果

人如果誤食米粒肉以後,囊尾蚴的幼蟲就會進入人的體內,從而造成人感染囊尾蚴。人感染囊尾蚴之後會出現兩種問題,一種是囊蟲病,一種是就是我們熟悉的絛蟲病。換上囊蟲病的病人會出現各種可怕的後果,囊尾蚴會進入人體的各個地方,造成病害,比如說進入到眼睛,眼睛就會出現失明的危險,進入大腦就會造成癲癇等。可以說非常危險。而絛蟲病,這種寄生蟲能夠在人的體內長時間存活,最長的能夠存活25年,並且能夠長到四米左右長。主要寄生在人的腸道里面吸收人體的營養,造成病人面黃肌瘦,渾身無力等症狀。

所以說遇到這種米粒豬肉一定要毫不猶豫的扔掉,千萬不要食用。買豬肉的時候一定要去正規的地方購買質量有保障的豬肉,那些看上去不新鮮,顏色不正常的豬肉不要購買。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豬肉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肉類,很多人都聽說過米豬肉,一看到這種肉類,就避得遠遠的,當我們發現一塊肉是米豬肉時,是不是意味著整個豬的肉都不能吃了呢?

米豬肉又被稱為米粒肉, 這種肉的特徵是在瘦肉裡,含有大小不一的乳白色顆粒 ,看起來就像米粒嵌在了肉裡一樣。其實 ,這種肉是攜帶了寄生蟲的死豬肉, 人如果誤食這種肉。

剛好又沒處理好 ,殺死所有寄生蟲的話。就會容易得絛蟲病和囊蟲病 ,對人體的危害是很大的 。尤其像囊蟲在人體孵化出幼蟲後 ,會寄生在人體眼睛 ,大腦,心臟等重要部位。 引起失明, 癲癇等 。後果很嚴重,

所以 ,對於這種肉 ,進食當然是要非常謹慎了 。只要發現了米豬肉 ,拋開是不是經過高溫處理不說 。就算肉眼沒有發現其他豬肉上有米粒,

最好也不要吃同一只豬身上的肉 ,假如不小心被感染。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話說回來 ,現在超市裡的豬肉。很多都是經過正規途徑, 質量檢測過的,

我們也不用太擔心這個問題 ,只要不貪小便宜。注意衛生, 你會發現 ,豬肉還是蠻好吃的。


愛問愛答



滄海一粟185098660


米豬肉也叫米心豬肉,是含有寄生蟲幼蟲的病豬肉,其特徵是瘦肉中含有米粒樣大小不等的乳白色半透明水泡,像是肉中夾著米粒,故稱米豬肉。

人吃了米豬肉會得兩種病:一種是絛蟲病,會在小腸長出長2~4米的絛蟲,在糞便中排出一節節的白蟲子,叫寸白蟲;另一種是囊蟲病,誤食了囊蟲後,蟲卵在胃液、腸液的作用下,孵化出幼蟲,鑽入腸壁組織,經血液帶到全身,在肌肉里長出一個個像米粒一樣的囊腫。囊蟲可寄生在人的心臟、大腦、眼睛上,長在眼睛就失明,長在大腦引發癲癇,治療很困難。

囊尾蚴可附著在人的腸壁上,逐漸發育成成蟲,長期寄生於腸內,通過糞便不斷排出節片或卵,此時稱絛蟲病。節片或卵通過汙染的手、蔬菜等被人食入,經消化作用,孵出幼蟲(囊尾蚴),進入腸壁,通過血流在肌肉、皮下組織、腦、眼等處寄生,此時稱為囊尾蚴病。

凡在40平方釐米的肌肉上發現囊尾蚴或鈣化的蟲體3個以內者,可用冷凍或鹽醃法處理;如40平方釐米內有4~5個囊尾蚴,則高溫處理。

豬囊蟲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疾病,豬感染囊蟲病與患絛蟲病人的糞便有密切關係。因有鉤絛蟲寄生在人的小腸內,成熟蟲卵的體節脫落下來,隨糞便排出體外,被豬吞食後而患該病;人吃未煮熟的病豬肉又能感染絛蟲。

現在,隨著廁所與豬圈的分開,這種疾病已不多見。


北大屠夫陸步軒


這種肉,你還敢吃嗎?

這種肉,叫做米豬肉。

這些米粒一樣大的東西,是豬肉絛蟲的幼蟲!

豬肉絛蟲!

有必要先科普一下下的。

豬肉絛蟲是一種非常可怕的寄生蟲!

它的成蟲寄生在人的腸道之中,非常長。有多長?你的大腸有多長,它就有多長。

這東西就像一根褲帶一樣。真的很嚇人的

在腸道中吸收你的營養,一般患有這種寄生蟲的人,面黃肌瘦是一定的,因為你吃的那點東西,早就讓它給享用了。

那麼人的肚子裡面怎麼就會有這麼長的蟲子了呢?

就是因為吃了米豬肉。米豬肉裡的米粒就是絛蟲的幼蟲,這種幼蟲在一百度的熱水裡是殺不死的,要想完全殺死她,就得高溫處理,以前就有賣高溫肉的,現在應該沒有了。

這種幼蟲在人的小腸裡不走了,然後發育成成蟲,再移到大腸裡。

這傢伙在大腸裡好吃好喝的,發育很快。不久,就可以排卵了。而且,它不需要受精!

它的排卵也很特別,大家看見了嗎,這東東是一節一節的,每一節就有成千上萬個卵(具體多少,忘了,總之,數字很龐大),成熟後,最後的幾節就會一節一節的與身體分離,隨著人的糞便排出體外。

豬如果吃了帶有卵的食物,這些卵就會在豬的身體中發育成幼蟲,寄生在肌肉裡。也就是米豬肉。

這是豬肉絛蟲的正常繁殖過程。也就是說,它的卵到幼蟲的過程是在豬身上發育,而由幼蟲到成蟲,到排卵,是在人的腸道里發育。

如果發生可逆,那就相當嚴重了!

也就是說,人誤吞了蟲卵,蟲卵在人身上發育成幼蟲,也就是“米人肉”!

一旦幼蟲侵入眼睛,就會瞎掉的。到了其他部位,也是很危險的。

而且,治療起來,那就不是一般的難度了!

最後,我也問一句,你吃還是不吃?


愛河北人


這個是絕對不建議大家吃的,首先大家都知道這個米豬肉可不是什麼身上張了大米的豬肉,而是一種寄生蟲,學名叫做絛蟲還有囊蟲。對於豬來說都是一種很危險的寄生蟲病害了,更何況是人了。


曾經有人感染這種病,結果導致寄生蟲遊走全身造成癲癇等等疾病。


其實對於種豬肉,大部分都是病死豬肉,我們不但不能吃反而還要像市場有關部門進行舉報,以防止更多的病死豬肉流入市場造成更大的危害。切勿不可因為一點小小豬肉覺得沒什麼事情,就盲目的進食下肚,這要是一旦造成嚴重的後果,那麼你用賣豬肉的錢可是治不好的。


自由史話


米豬肉,其實就是含有絛蟲卵的豬肉,這個肯定不能吃啊!莫說現在,普法君小時候生活的農村,遇到米豬肉都要處理掉的。

因為你冒險吃掉的話 紀,搞不好惹一身寄生蟲太不划算。

除非,你是捨不得丟掉這點肉,那你用高壓鍋長時間使勁燉、使勁燉,蟲卵就會被殺死了,但我相信按照現在人的衛生意識,沒人會冒這個險。

記得大約在1982-1983年左右,普法君在村裡,就遇到過一起米豬肉的笑話。

在那個年代,一頭豬能賣100-200塊左右,但這基本就是一戶人家一年的零花銷。

記得當時鄰居家一個老太婆喊人來幫忙殺豬,結果殺完後屠夫來了一句:你這豬是米豬肉。

老太婆一聽當時張口就哭,攔都攔不住,在她眼裡,一年的收入就這樣打了水漂。

屠夫一看這架勢,馬上就慌了,忙不迭的賠禮道歉,原來他是跟老太婆開玩笑呢,豬肉好好的沒事。

當時我以為米豬肉是豬身上長大米呢,問了一下屠夫才知道是寄生蟲卵,在那個時候,遇到這種豬肉大家都不敢吃的,因為農村都沒有高壓鍋。

不過,現在的豬肉檢疫都很嚴格,只要去正規超市購買,基本不會出現啥問題的。

反正只要堅持一個原則:遇到變味、變色、有白色斑點的肉,甩掉沒商量……😹😹😹

喜歡俺滴回答,關注一個再走唄😄


普了次法


米豬肉千萬不能吃!輕則失明、重則變白痴!

米豬肉是豬肉絛蟲在豬肉中寄生的卵,人吃了後在人身體裡孵化。蟲會在身體裡遊走:蟲到大腦,人就會癲癇病;蟲到視覺神經,人就瞎了...

蟲排卵後,卵隨糞便排出。豬吃了後又感染豬,成為米豬肉...

所以人畜混居、不處理好糞便最容易導致這種疾病蔓延...


寒雨59435182


可以食用,但是要高溫長時間烹飪,這樣比較安全!這種米粒其實是寄生蟲!高溫煮過之後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這種肉相信現在是沒人會吃的!發現了估計也就扔了!而且如果是正規的豬肉也是不太可能出現這種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