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信号!高层首次明确定调 A股公司集体异动 这只是开始!名单

重磅信号!高层首次明确定调 A股公司集体异动 这只是开始!名单

9月5日,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强调要抓紧制定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工作。

这是官方首次明确提出,要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这个是重要信号!

从全球角度来说,在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经济增长很难重演GDP持续高增长,哪怕是美国。

大家一直在羡慕美股史上最长牛市,但是,主要还是像亚马逊、特斯拉这些公司,过去几年对资本市场的带领是非常强的,传统行业反而表现一般。

放在全球的资本市场,大家都是这样的,全球进入到一个总量经济低速增长的阶段,科技和金融、地产走向繁荣,而普通制造业的竞争力很难恢复。

全球资源有限,再加上富国和富人本身进入了老龄化的阶段,整体的经济增速就是保持相对的乏味,甚至是下行。

从长期角度说最确定的机遇的方向,在于更加依靠科技的力量来带动整个效率的提升。

此次高层的定调,科技立国战略得到强化,这是好事,利好科技股!

从定向降准到“退税”再到当前扶持中小企业,高层意思非常明显:全力扶持核心科技,并且加大减税力度!国家转向的决心很大。

虽然,中国当前总的杠杆率(包括政府、非金融的企业、居民部门等)是255%,在全球居于前列。但在一项海外机构投资者调查中,发现海外资金反而比2015年之前对中国信心更足了。

以前我们老是玩虚放水,从海外投资人的分析框架里面觉得特别是过剩产能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很难看到自身的造血能力。

但从近几年,我们坚定不移地去杠杆,发展新经济,摆脱房地产驱动的模式,国家展现了刺破泡沫的决心同时加大开放,反而更能吸引外资资金。

随着中国经济转向依靠技术创新的发展模式,债务负担下行,利率下行,A股的价值就上来了。

当然这也就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问题:A股的国际化。

今年以来,北上资金净买入2226.25亿元;沪伦通也已经加紧提上日程,A股在走向国际化。

全球过去五年,从2012年开始,到2016年、2017年,是发达市场的表现明显好于新兴市场。

而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比重,MSCI中国(包括港股、A股)占MSCI新兴市场的比重大概是30%。

中国的GDP现在占了新兴市场47%左右,最快到2020年,中国的GDP占全球新兴市场的GDP的比重应该是超过50%。

最终,海外G20的资金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应该是标配甚至超配。按标配来算,就是从现在的33%配到50%,这其实是更大的一个量。

随着A股的国际化,A股整个估值的体系也会靠近发达市场。

那我们要关注的什么呢?

就是要找到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就是三去一降一补里面孕育着中国未来的资产。

那是什么?科技创新。

在经济大繁荣高增长时代,赚钱很容易,比如说10年前或者15年前,只要去买房子,闭着眼睛就可以赚钱。

现在,躺着必然能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哄而上靠随大流赚大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未来,中国技术开发能力越来越强,制造业的含金量也在提升。

A股港股美股这三地上市的中国公司,研发投入居前4%公司,占了整个研发投入的80%左右。这也就变成头部效应,科技巨头强者恒强。

但,不是非要在大家都一哄而上的时候买,你可以观察,在它性价比最好的时候进行配置就可以了。

在美国80年代,哪怕1987年有一场股灾,这些最优秀的公司都是很快的把这些由市场恐慌引发的坑填了以后一路走牛。

从1970年熊市至1995年5月,漂亮50组合年化收益率为13.13%,战胜全市场组合的11.67%。

依靠每年1.46%的领先,25年过去,漂亮50的累积收益率比标普500高出了37%。

重磅信号!高层首次明确定调 A股公司集体异动 这只是开始!名单

最新计算结果表明:

即使从“漂亮50”股价最高点的1972年末开始投资到现在,其累积收益率也会超出标普500整整1倍。

如果回头看那张“漂亮50”成分股的图,你会惊奇的发现,这50只公司大部分今天还存活着,而且依然是各自领域最牛的公司。

重磅信号!高层首次明确定调 A股公司集体异动 这只是开始!名单

我们现在就面临着类似的经济总量平庸、结构转型加速,面临着“挖坑时刻”。

这个时候,有一批中国各个领域,有传统领域的,有消费、科技领域中国最优秀的公司,慢慢地成为全球最优秀的公司。

我们其实是在与赢家共舞,如果说2001年到2016年,价值投资的大势是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按照这条主线去寻找最好的资产。

现在就是中国从高增长走向高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去寻找强者恒强的未来巨头。

招商策略团队在深度报告《重估稀缺科技龙头》提出了一个指标“研发支出前盈余 (E&R)”,用来衡量科技股的估值水平和内生增长。

按照这个指标,我们发现2017年A股上市公司研发占比前五的是恒生电子(48.5%)、四维图新(42.4%)、贝达药业(37.1%)、北方华创(33.1%)、全志科技(28.5%)。

经过预估之后,预计2018年内生增长能力前五的企业包括纳思达、北方华创、中际旭创、兆易创新、中环股份。

对于这个名单,你有什么想说的呢?A股里哪一只是你认可的未来巨头呢?欢迎留言交流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