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箬笠藍花衣,邵陽縣裡遍地「流油」

青箬笠蓝花衣,邵阳县里遍地“流油”

君乘車,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車揖。五峰鋪鎮與一頂斗笠的情誼,閱盡了風雨;

讓非遺“見眾生、見天地”,一塊藍印花布浮浮沉沉,華麗轉身、時尚歸來;

65萬多畝油茶林遍地“流油”,崛起三湘“天然油庫”,立起耀眼“脫貧高地”……

戴青箬笠、穿藍花衣,採摘於“抱子懷胎”的潔白茶花陣,資江上游、夫夷水畔,邵陽縣一幅畫軸何等靈動!

青箬笠蓝花衣,邵阳县里遍地“流油”

小小斗笠,顯“頂上功夫”。

斗笠、蓑衣,堪稱一對標配,總沐浴著煙雨詩意。“爾牧來思,何蓑何笠”,《詩經》裡描繪;“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煙波釣徒張志和抒懷。

邵陽縣五峰鋪鎮竹斗笠,江南煙雨一沐200多年。明清時,依託商貿、手工業,邵陽縣勃興四大名鋪:巖口鋪、巨口鋪、黑田鋪、五峰鋪。“走過天下鋪,當不得五峰鋪”,四鋪中五峰鋪居首。竹編系五峰鋪傳統特色手工業,篾匠伐拇指粗水竹,剝出細條編好骨架,蒙層油紙、塗層桐油,見見陽光曬一曬,野外勞作必攜物竹斗笠即告功成。竹編家族“竹”丁興旺,竹涼床、竹躺椅,五峰鋪裡也尋常見。一條古樸老街,滄桑感吱呀呀響。

輕拭歲月滄桑,斗笠重煥光彩。邵陽縣“千企聯村”,婦聯“巾幗脫貧”工程,支持返鄉、留守婦女,把斗笠加工視作一項就業技能,跟斗笠廠銜接,按件計酬、領料居家編織脫貧夢想。五峰鋪鎮當樣本,帶動白倉、下花橋等10多個鄉鎮,上萬名留守“織女”農忙種養、農閒織笠,產品暢銷湖北、廣西等省區,戶均年增收過2萬。五峰“老雨具”們不斷創新,精製斗笠旅遊工藝品,遠銷越南、緬甸。一杆竹子撐起美好生活,小斗笠不可貌相。

任風來雨往,顯“頂上功夫”,五峰鋪斗笠,不卑不亢地做著優秀自我,擋雨遮陽、晴雨兩便自成氣候。

青箬笠蓝花衣,邵阳县里遍地“流油”

藍印花布,屬於丁香一樣的女子。

邵陽妹子風光大嫁時,必置辦藍印花被嫁妝。憑簡單、原始藍白兩色,藍印花布藍得深重、白得純淨,洋溢濃烈鄉土氣息,渲染一個淳樸世界。一朵奇葩綻放傳統印染百花園,邵陽縣享譽“藍印花布之鄉”。

傳統與現代首次交鋒,藍印花布因“粗俗土氣”而敗北,日漸稀罕,淹沒於機制花布海洋中。印染坊、鐵鍋裡藍靛料水翻滾場景,記憶越來越遙遠。祖傳技藝不拋棄、不放棄,“藍印花布”先後名錄省級、國家級非遺。專項保護經費,邵陽縣列進財政預算,引鳳築藍印花布“孵化巢”,開屏一方熱土的厚重與璀璨。

風向返樸,當美豔視若平常、浮華如同累贅時,傳統與現代再度交鋒,藍印花布挾“天然去雕琢”本色,重出江湖、迴歸視野,且蔚為時尚。今年5月深圳文博會,湖南藍印文化公司展區水洩不通,邵陽縣藍印花布飾品被一掃而空。

綠色環保、耐磨耐髒、透氣吸汗,藍印花布特性不可替代。用全棉、全手工紡織品,經刻版、刮漿多道工藝,藍印花布藍得心醉面世。染料以板藍根萃取出藍靛,藍靛出於板藍根這一“藍”,不失藥用價值,益於人體健康。剩餘藍靛泥,可回收作盆栽基料。藍印花布染制,不生廢水不汙環境,一件“鮮衣”貨真價實。藍天白雲下、草地竹竿上,藍印花布集體亮相晾曬,一道風景特絢麗。

遊刃於傳統、時尚之間,邵陽縣藍印花布傳承製作基地,一個“夢工場”印染出古老技藝年輕風貌,妙手穿針串連起現代創意、土布質感,坎肩、圍巾、藍花傘……款式樸素、色調清新。基地設點敦煌、張家界等景區,年銷售額近5000萬,助2000多名返鄉婦女、農村大學生就業創業。

那一抹靛藍,曾“衣被天下”,歷經歲月漂洗,如今賦予了時代氣息,非遺“見眾生、見天地”有了更多可能。

青箬笠蓝花衣,邵阳县里遍地“流油”

油茶產業,“流油”事業。

邵陽縣油茶加工,一度呈現“水碓轉,石碾響”繁盛景象。建“資江源綠色屏障”與“中國油茶產業第一縣”並舉,邵陽縣把油茶奉作富民強縣第一產業。

目光緊盯一坡坡油茶林,項目聚集、資金聚集,哪裡有大戶,路就修到哪裡、水渠就通到哪裡,別徘徊、別折騰……這是邵陽縣“油茶態度”。以獎代投,邵陽縣油茶林低改、新造,每畝分別獎補500、1000元;明確鄉鎮黨委書記為油茶產業第一責任人,沒完成任務鄉鎮,年度績效考核“一票否決”,果子與“票子、帽子”掛鉤。“遠看像挖煤的”,邵陽縣油茶人“蠻拼的”,個個如黑臉包公,黝黑成群體性“流行色”。

揚產業之長補貧困之短,邵陽縣將油茶跟助力脫貧相結合,給湖南產業扶貧貢獻了“邵陽經驗”。以油茶基地為軸,創新林地流轉、茶林入股、造林養老等精準扶貧模式,趟出一條條脫貧路徑:油茶結合林地流轉,以地增收;油茶結合勞務用工,以勞增收;油茶結合入股合作,分紅增收……

邵陽縣委書記蔣偉,曾榮獲“中國林業產業突出貢獻獎”,茶農口中的“油茶書記”算了筆大賬:油茶五年掛果,豐產期長達60—80年,每畝年產油50多公斤,收益3000元左右。邵陽縣現有油茶林65萬多畝,每年僅產油這一塊,貧困戶增收20個億。一畝油茶助力一人脫貧,油茶是邵陽縣“百年千億綠色銀行”。這座三湘“天然油庫”,近五年共帶動4.4萬人脫貧,立起耀眼“脫貧高地”。

放眼長遠,邵陽縣立志造“中國茶油交易集散中心”,獲取油茶類產品定價權,讓全國茶籽彙集邵陽,讓邵陽茶油暢銷全國,做強“流油”事業。

開花,開出蜜來;結果,結出油來。油茶林綠浪起伏,邵陽縣迎風漫卷產業富民旌旗。

專題:逐夢新時代·縣市區掃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