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攻占北京後,戰鬥力斷崖式下滑,不是因爲驕傲和腐敗?

李自成攻佔北京後,戰鬥力斷崖式下滑,不是因為驕傲和腐敗?

我們中國一向喜歡用個人的品德、才能,來分析歷史人物的得失。比如,作為農民起義領袖的李自成,百折不回,九死一生,但終於攻進了北京城,使崇禎皇帝自縊身亡,明朝滅亡,這可以說是一個天大的勝利。

隨後,他又親率大軍出征山海關,征討吳三桂。沒想到損兵折將、大敗而歸,李自成回到北京後立即稱帝,然後在第二天撤離北京,從他攻佔北京算起,到他撤離北京,僅僅四十二天。

李自成的遭遇,後人無不作為警示。比如,當年主席在三大戰役結束後,中央機關進駐北京的時候說:我們是進京趕考,我們絕不當李自成,李自成進京後就變了,我們一定要考個好成績。

李自成攻佔北京後,戰鬥力斷崖式下滑,不是因為驕傲和腐敗?

而傳統觀點認為,李自成進北京後被北京城的花花世界所迷惑,開始驕傲自滿、開始腐化墮落,比如:開始從民間大肆搜刮錢財,終日拷打投降的明朝前朝官員,逼迫他們交出銀兩和值錢的東西。不過,這一點兒我覺得做得對,那些人都是貪官汙吏,剝奪他們的財產這也不算腐化墮落吧!

另外,據說士兵在勝利後也開始懈怠,站崗的不好好站崗,躺在地上睡大覺,當官的過來呵斥幾句、抽幾鞭子,這才極不情願地站起來,等當官的前腳剛走,他後腳就又立即躺在地上了……這還不夠渣嗎?

李自成攻佔北京後,戰鬥力斷崖式下滑,不是因為驕傲和腐敗?

所以,當這樣一支軍隊到山海關打仗的時候,打了大敗仗,李自成一路敗退到北京城,第二天就急急忙忙撤走了。在這裡面有個問題,北京城牆又高又厚,而且之前又從民間搜刮了數不清的金銀珠寶,李自成為啥不在北京固守呢?為啥非要急急忙忙逃回西安呢?莫非李自成也發現北京城是個“害人的溫柔鄉”?在這裡常駐落不了啥好處?

可是,李自成的軍隊在攻入北京城之前,也算虎狼之師,怎麼進了北京城才短短一個多月,軍隊的戰鬥力就出現斷崖式下跌呢?驕傲自滿、腐化墮落能在區區一個多月的時間內摧毀一支虎狼之師嗎?

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短時間內摧毀李自成軍隊戰鬥力的不是北京城中的花花世界,而是“鼠疫”!李自成在攻入北京城內的時候,城內已經有了非常嚴重的鼠疫。戰亂期間,很多難民大量湧入北京城討生活,也帶來了鼠疫,使鼠疫迅速在北京城內蔓延開來。

李自成攻佔北京後,戰鬥力斷崖式下滑,不是因為驕傲和腐敗?

那麼這些難民身上的鼠疫是哪裡來的?應該說,鼠疫是老鼠身上的跳蚤傳播的,人類遇到災荒和戰亂,終日東奔西逃,免疫力肯定下降,再加上難民都是扎堆睡覺和行路,又沒有條件經常洗澡,這就給鼠疫的傳播創造了條件。當年的歐洲因為鬧鼠疫,曾經損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夠恐怖吧!

還說李自成攻入北京城之前這個時間段,難民大量湧入北京城,這裡的人口密度更大,鼠疫就不可避免地爆發了。換而言之,李自成進攻北京城的時候,北京城內軍民已經是哀鴻遍野了。但皇族和有錢有勢的人,感染這種疾病的極少,為啥啊?因為他們衛生條件好、身份高,接觸不到難民啊!所以,崇禎皇帝未必知道北京城內發生了鼠疫。

李自成攻佔北京後,戰鬥力斷崖式下滑,不是因為驕傲和腐敗?

但底層的老百姓和士兵可就慘了,尤其是士兵,還能打仗嗎?所以李自成輕而易舉地就攻進並且佔領了北京城,進攻如此順利恐怕連他自己都感到意外,儘管有一些投降的官員為他的進攻提供了幫助。但是,李自成的軍隊殺進北京城,等於是殺進了疫區,那會兒的人又沒有防疫的概念和措施,於是他的軍隊不可避免地也染上了鼠疫。

所以才出現了前面提到的“站崗的不好好站崗,躺在地上睡大覺,當官的過來呵斥幾句、抽幾鞭子,這才極不情願地站起來,等當官的前腳剛走,他後腳就又立即躺在地上了……”士兵的這種狀態,除了用身染疾病來解釋,其他的理由都解釋不通啊!腐化的事兒咱見多了,可也沒見過這樣的啊!您說是不是!

李自成攻佔北京後,戰鬥力斷崖式下滑,不是因為驕傲和腐敗?

所以,當一個月後李自成親率大軍出征山海關,這才大敗而歸,因為人家吳三桂和清軍沒有鼠疫啊!李自成這才明白過來,所以回到北京後趕緊稱帝、逃走,一刻也不願意待在北京這個大魔窟!所以,打敗李自成的不是別的,而是鼠疫!

而尾隨追來的吳三桂和清軍,也沒有立即進入北京城搜刮好東西,而是一直追殺李自成的軍隊,而具史料記載,李自成的軍隊走到哪裡哪裡都會引起一片瘟疫:賊過處皆大疫。說到這裡也許有人問了,吳三桂的軍隊還有清軍都和李自成軍“親密接觸”過,他們為什麼沒有被傳染呢?

對此,有人說,這兩支軍隊都是騎兵為主,騎兵行軍、打仗、宿營都和馬匹在一起,據說馬身上有一種獨特的氣味兒,跳蚤是不喜歡的。所以這兩支軍隊基本沒有受到鼠疫的困擾。但這種看法也有人持反對態度,他們認為馬身上也會長跳蚤的,歷史的真相究竟是啥呢?

另外,有人認為明朝末年屬於小冰河時期,全年的氣溫偏低,理論上說氣溫低降水就少,所以那會兒才會出現連年不斷的大旱災。再加上明朝承平日久,人口暴漲,大饑荒幾乎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假如我們僅從歷史人物的個人品德和能力來分析歷史事件,恐怕難以窺見真正的歷史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