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下令:文武百官全来祭天不准请假!结果2000人全部被杀

1948年初,正是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中原大地战火冲天,激战正酣。在这乱糟糟的时代,政权呈现真空状态,盗墓贼乘机蜂拥而出,在古老的土地上疯狂盗墓挖宝。洛阳是著名的古都,文物众多,也成了盗墓者的重点对象。在洛阳城北2公里的邙山南麓,有几个大型墓冢,其中一座被人称作“司马懿冢”,盗墓贼自然不会放过,将这几座墓葬全部盗掘。

不过经过盗掘才知道,“司马懿冢”里面埋葬的并不是司马懿,但也不是平庸之辈,是北魏权倾一时的清河王元怿,而与元怿墓隔河相望的则是他的儿子元巶,两座墓里不仅有很多陪葬器物,还分别有两块墓志铭,具有极高的文物、史学和艺术价值。

权臣下令:文武百官全来祭天不准请假!结果2000人全部被杀

元怿墓志我们暂且不表,元巶墓志则佐证了一件1500年前的悲惨事件。

元巶墓志高、宽各97厘米,共38行,每行38字,元巶此人《魏书》、《北史》均无传,但根据墓志记载,元巶是清河王元怿的第二个儿子,死于公元528年,时年仅有23岁。一个青年贵族,在人生最宝贵的年华为什么会死去呢?墓志上有一句话说明了原因:“武泰元年,四月戊子朔,十三日庚子暴薨于河阴之野”。

武泰元年四月十三日,对,就在这一天,发生了一件极其重要的事件,不仅惨烈而且改变了整个北朝、甚至中国历史的走向,这就是著名的“河阴之变”。

北魏末年,孝明帝元诩年幼,太后胡充华(宣武灵皇后)长期控制政局,初期还颇有政绩,但后来她大肆崇佛、荒淫无道,导致朝政大坏,她甚至与自己的小叔子,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清河王元怿私通,还养了好几个面首。随着皇帝逐渐长大,与太后之间的矛盾开始恶化,公元528年,胡太后竟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毒死,另立3岁的元钊做了皇帝。

此时,驻扎在晋阳的大都督尔朱荣以为孝明帝报仇为借口,率大军南下,拥立元子攸为帝,进军洛阳。这个尔朱荣是契胡部落的酋长,据说是羯族的一支,非常的野蛮凶悍,其部队是当时最有实力的军事集团。

权臣下令:文武百官全来祭天不准请假!结果2000人全部被杀

胡太后得知消息,调集军队与尔朱荣决战,被尔朱荣打败。公元528年(武泰元年)农历四月十二日,尔朱荣进入洛阳。四月十三日,尔朱荣胁迫胡太后和幼帝元钊离开洛阳,当军队行进到河阴(今河南省荥阳市)时,尔朱荣下令将胡太后和元钊投入黄河之中。但尔朱荣仍然担心自己在京城根基不稳,难以驾驭,于是其亲信费穆建议将朝中百官全部杀进,以绝后患。

还是在农历四月十三日,尔朱荣以祭天为名,邀请朝中百官到河阴的陶渚(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告诉他们说要祭天,不能请假。百官聚集之后,尔朱荣登上高台,大声叱责说:“天下丧乱,肃宗暴崩,都是因为你们贪婪暴虐,不能辅弼所至。你们个个该杀!”说完,令铁骑2000余人将百官包围,纵兵大杀。刀劈斧砍,飞矢交加,不分良奸,无一幸免。

本文提到的元巶,就是被屠杀者之一。据墓志所载,元巶当时是常山王,他不仅是胡太后的老相好清河王的儿子,他的老婆还是胡太后的侄女,就这身份能不被杀吗?后来尔朱荣因为杀人太多引起极大民愤,为收买人心,他又上书元子攸,追赠“河阴之变”死者封号,墓志中记载,元巶被“追赠侍中、司徒公、骠骑大将军、定州刺史”。河阴之变几个月之后,元巶被重新安葬,位置在“瀍水之东二里,黄土岗之上”,也就是发现这块墓志铭的地方。

权臣下令:文武百官全来祭天不准请假!结果2000人全部被杀

经过河阴之变,尔朱荣把迁到洛阳的汉化了的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的汉族大家消灭殆尽,北魏政权名存实亡。这个1500年前的墓志铭,恰恰成为血腥的河阴之变的历史佐证,为研究北魏历史提供了可靠的史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