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場戰爭是什麼?玄機大得很,揭示全書內涵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小說之一,是古代演義的巔峰之作,無論是《東周列國志》也好,《封神演義》也好,通通都不及《三國演義》經典。


民間有俗語: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年輕時候不要讀水滸,因為水滸太過血性,會激發少年人的衝動;年老的人不適合讀三國,因為會讓人越老越奸猾。

這句俗語充分說明了,《三國演義》是一本智慧之書,其中包含了無窮的政治、軍事智慧。

《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場戰爭是什麼?玄機大得很,揭示全書內涵

傳聞後金(滿清)的將領人手一本《三國演義》作為高級將領的軍事教科書。皇太極使用反間計殺袁崇煥就是從《三國演義》的蔣幹盜書情節中學來的。

雖然《三國演義》是演義,不是正史,但確實有很多人從中能學到兵法。

那麼《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場戰爭是什麼呢?

是劉關張三兄弟討伐黃巾賊。

內容是這樣:

黃巾賊將領程遠志領兵5萬進攻涿郡,劉焉讓鄒靖帶劉關張三兄弟去破敵。

不過,很出乎意料的是,劉關張的兵力只有500,對比黃巾軍的5萬人,1:100,相差極為懸殊。

這個數字顯然是極不合理的,但這裡面潛藏玄機。整個《三國演義》中對於兵力的描寫幾乎都是誇大的,比如正史中夷陵之戰劉備軍人數10萬,但到了演義中北一下子誇張成70萬,簡直離譜。羅貫中這樣操作是有理由的,他故意要把劉備的蜀國寫的強盛。

那麼這一場討伐黃巾的戰爭就可以理解了。把劉備的兵力寫成500,黃巾兵力寫成劉備的一百倍,很明顯,是為了突出劉關張三兄弟的勇猛、帶兵之才能。

果然,人雖少,但是絕對不要緊,照樣開大。

左邊是關羽,右邊是張飛,劉備居中大罵:“反國逆賊,何不早降?“

程遠志一聽,大怒,然後派副將鄧茂出戰。而劉備這邊派出的是張飛。

《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場戰爭是什麼?玄機大得很,揭示全書內涵

這一段裡面又有玄機。實際上在真實的戰爭過程中,在開戰前先用猛將進行單挑,這種做法是很少出現的。不過,《三國演義》幾乎通篇都是這樣寫戰爭的。單挑成了演義中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正因為羅貫中這樣描寫戰爭的方式,使得三國的眾多武將能夠有一個單獨的機會進行比武,從而是三國的武將們分出了高低勝負。從而產生了大家都興致勃勃的武將排名。著名的“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等等都是這種表現方式,通過這些表現,把呂布、關羽這些猛將刻畫得極為生動。

言歸正傳,張飛和鄧茂的單挑。正如我前面所說,戰前單挑比武就是為了突出某些猛將的勇武,很明顯,這裡要突出的是張飛。

於是,這次比武的結果是:張飛挺丈八蛇矛直出,手起處,刺中鄧茂心窩,翻身落馬。

也就是說,僅僅交戰一回合,鄧茂就敗亡,張飛的勇猛由此可見。

《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場戰爭是什麼?玄機大得很,揭示全書內涵

接下來,程遠志見到鄧茂被殺,自己親自拍馬上陣。劉備軍中關羽斜刺裡殺出,程遠志大吃一驚,措手不及,被關羽斬為兩段。

也同樣是一回合就秒殺了。但這裡的描寫,還略有區別。程遠志的“大吃一驚“足以說明問題。為什麼會“吃驚“?羅貫中在此不僅僅是想說關羽武功高,而且是想暗示關羽不是常人。程遠志被關羽的形象震懾到了,以至於毫無還手之力。

主將和副將都被斬殺,黃巾賊雖有5萬之眾,卻只能四散潰逃。於是劉備揮軍追擊,投降者無數。劉備大勝。

這最終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這場戰役也是三國演義中的經典結束方式。大家不妨去看看整本書,單挑的勝利而能直接導致全軍勝利的很多。

以上就是《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場戰爭。

羅貫中通過這簡單的一戰,實際上是展現了整本書戰爭的一個縮影。

讀歷史,思人生,歡迎關注,我是:劉弘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