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之谜:三星堆出土的神树与《山海经》中的扶桑树

不解之谜:三星堆出土的神树与《山海经》中的扶桑树

古代典籍《山海经》中记载,扶桑、樟树、桃树等都是神树。那么三星堆的青铜神树更接近于哪一种树木呢?

3000多年前的古蜀王国,正处在传说中的鱼凫时代。当时的鱼凫王国,是一个以氏族为单位的社会,几个氏族构成了一个王国的整体。每个氏族都由一个祭司带领,氏族里所有的民众都听命于他。整个王国则由一个大祭司掌控。大祭司的地位相当于当时中原的皇帝,他掌握着整个王国的生杀大权、经济命脉及政治体系。

有一天,古蜀国的大祭司突然病亡,这一消息对于古蜀国来说,无疑是一大噩耗。顿时,整个王国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为了防止外族趁此机会入侵,也为了稳定人心,当务之急是要确立大祭司的人选。古蜀国对于大祭司人选的确立,并不像中原地区一样,采取继承制,而是推选制。这种制度,和我们现在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类似,国家领导人由群众投票推选而出。而古蜀国大祭司的推选权利,则集中在几位祭司的手中。

为了尽快确立大祭司的人选,几位祭司聚在一起,共同商讨此事。在当时,符合祭司资格的人选要从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是他所掌握的财富,包括他手下的奴隶数和他所拥有的土地数;第二是他的法术能力,是否能够准确预测灾祸及治病救人;第三就是他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符合这几方面的条件,无疑就具备了当选大祭司的资格。经过两天两夜的考量,终于确定下了三名候选人。最终由谁当选,就得由大家投票选举,得票率最高的毫无疑问就是大祭司了。经过选举,古蜀国最高领导人终于产生了。接下来,就是要举行祭祀,也就是新领导人的登基仪式。

通过观测天象,一个适合就任的良辰吉日定了下来。在这一天,新任领导者要带领人们举行一系列仪式,来向众人宣告他的就任。

这一天风和日丽,阳光普照,人们纷纷穿上最华丽的衣服,前去参加祭祀典礼。在城里的空旷处,祭台高达三米,分三层,整个形状呈梯形,全部采用木质结构搭建而成。顶层高耸着一棵青铜树,树的造型十分独特,以树干为支点,分上、中、下三节,每节上依次排列着三根树枝,每根树枝上都栖息着一只神鸟。

中层祭台周围放置着各种造型的青铜人像和各种青铜祭器。下层是给祭司们举行仪式用的。祭台前的桌子上,放着一根全身包裹着金皮的手杖。手杖的制作十分精细,金皮上雕刻着鱼、鸟、神人头像和箭等图案。鱼和鸟是鱼凫时代的图腾,箭表示威武,神人头像则代表了鱼凫王国的各代首领。来自各地的民众将祭台围了个水泄不通,等待着神圣的一刻。

吉时一到,几位祭司依次来到祭台前,他们头戴花冠、身着长袍,手持祭文,嘴里念念有词。半炷香的时间过去了,这些祭司们合上手中的祭文,将其放在祭台上。紧接着,随从把祭司所戴的面具以及铜铃等交到了各位祭司手中。

这些面具全部用黄金制成,面具的鼻子十分饱满,嘴唇宽阔,两个硕大无比的耳朵向外侧展开,与整个面具不成比例,鼻子和嘴部都绘有黑色的油彩。戴上面具的各位祭司,一边摇动手中的铜铃,一边跳舞,嘴里吟唱着祭祀之歌。踩着歌声的节奏,他们整齐地变换着各种舞蹈动作。在一系列祭祀舞蹈之后,氏族首领开始带领祭台下的民众对天、对地行六叩九拜之礼。礼毕,氏族首领中最年长者将手杖从祭台上取下,递给新上任的国家首领,这位年轻的大祭司双手接过代表着王权和神权的金杖,然后高举过头

时光在历史的更替中流逝,3000年后,这柄金权杖在三星堆重见天日。

在三星堆的黄金权杖上刻着一组奇怪的符号:鱼、箭和鸟。这组图案是否表示这个金杖,就是三星堆其中一位先王鱼凫王的金杖呢?这个金杖的长度大约两米多,基本上相当于古代一丈的标准,古代八尺为一丈,十尺也是一丈。古代的人以身高够一丈才能做丈夫,才能做首领。十尺男儿是丈夫,是丈夫的人才能拿权杖,高度基本上和眼睛的高度一样高,所以权杖也叫“博目”,跟眼睛平行,向远处观测。

三星堆金杖的出现,令世人震惊。然而,由于年代久远,表面的金皮虽然保存良好,但包裹在里面的物质早已炭化。3000年前,包裹在权杖里的究竟是什么?

无独有偶,在成都金沙遗址出土了一条金冠带,上面刻有与三星堆金杖一模一样的鱼、箭、鸟图案。说明它们两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的,而且都是当时最权贵的人佩戴和使用的东西。三星堆的金杖和金沙出土的金带,专家认为很可能是同一个大祭司的物品。权杖表示在神界的地位,而金带表示在世俗人间的地位。很可能当时是一种神权和王权合一的政治体制。

经过测定,专家认为三星堆金皮里已炭化的物质是木棍。代表着王权的权杖,是整个国家独一无二的珍宝,谁拥有了它,谁就拥有了控制国家的能力。因此,不管是在制作工艺和材料的选择上,都有非常严格的标准。从木棍到权杖的历史也经过了一个从灰姑娘到王后的过程。

人类与树木结缘可以上溯到以树木为生的灵长类,从那时起,树木的形象如同基因一样,深深地印在了人类的脑海里。当类人猿从树上下来,开始了漫长的陆地行走,他所倚仗的工具除了手边的石头,可能更多的就是一根树枝。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树枝逐渐经过加工变成了木棍。人们用木棍驱赶野兽,挖掘地下可食用的植物块茎;用木棍作为手中的另一个支点,走出泥泞,登上高山。最后当人们垂垂老矣,步履蹒跚的时候,这根木棍又成了支撑他站立行走的拐杖。如果说人类最早的祖先起源于非洲,那么他们就是拄着木棍迁徙到世界各地的。人类使用木棍的历史就是一部从猿到人并不断走向文明的历史。据考证,木棍由工具变成权杖至少经历了十几万年。就是这样一根人类不可或缺的木棍,演变成了代表最高统治的权杖。

第一根权杖的历史已不可考。但是最早的大巫师和祭祀活动却是有迹可寻的。1995年,德国海德堡大学考古学家克罗斯,在土耳其边境的哥贝克力山地,找到了一座11000多年以前的庞大庙宇遗址,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石刻雕像,专家们认为他可能就是当时的大巫师。还发现了燃烧过的木头的痕迹,可能就是一次祭祀活动的残存。这位石雕大巫师手中似乎握着什么东西,有人认为握着的是他的生殖器;有人认为就是一根木棍,也就是祭祀中发挥作用的权杖。因为人类从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以后,人们手中的木棍才变成了权杖。这也是男性成为主导地位的一种标志,而且只有最具权威的男人才能够拥有它。三星堆青铜器中,有一个身高丈余的青铜大立人,双手做握持状。专家认为他就是当时的大巫师,而他手中握着的就是一根权杖。

权杖的作用并不仅仅是表示权威,因为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生产,棍棒仍然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在大巫师手里,棍棒被赋予了新的作用。他们在祭天拜地的时候,发现权杖还可以用来测量大地的宽窄和星辰的位置。

在中国有一种树木叫“扶桑”,在中原地区又称扶桑树为“建木”,西方叫“若木”。用扶桑木做的木棍就叫“天杆”,其高度十尺或八尺,从神农时叫立柱,古代又称图腾柱。天安门前的两座华表,就是从古代的图腾柱演化来的。华表顶端横置的石板,又称横木,是用来测量风向的。由华表我们也可以看出过去的天杆造型,也就是在立柱上加一块横木,这块横木叫风向仪,现在叫风向标。

人们还用它来观测影子的变化。通过观测,人们发现,一天中木杆的影子在正午的时候最短,夕阳时,木杆的影子最长,于是人们就以正午时的影子长度来确定节气和一年的长度。

如今在北京世纪坛的顶端,依然矗立着一座叫日晷的计时仪器。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圆盘的正反两面刻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2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圆盘上时,指针的影子就会投射在圆盘上,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射在圆盘上的指针影子也会慢慢由西向东移动。日晷这种计时仪器,起源于立杆测影的方法。三星堆的神树,就是日晷中指针的雏形。

一直以来,很多专家都赞同“古代中国无权杖”的说法。三星堆金杖的出土,让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埃及,那个与中国同样古老的国度。三星堆金杖真的是来自于遥远的埃及吗?

江浙一带的史前良渚古墓中,曾经出土过用来显示墓主人生前地位的玉杖首。而且在中国的西北地区也曾发现过与埃及极为相似的权杖头,经测定,距今已有5500年的历史。

历朝历代的史料记载中,都有皇帝赐杖给老臣的惯例。《礼记》中就有“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的记载。赐杖给为国家立过汗马功劳的老臣,这杖的意义可想而知。虽然不是皇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但至少说明,中国并不是一个“无权杖”的国家。

世界上任何一种古文明,都有相似性,例如对神树的崇拜、天文学中二十八星宿的定义,等等。同样的,对杖的使用,也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在欧洲文化中,由于神权和王权常常是一体的。金杖在埃及、罗马等地不仅代表了执掌者的身份和权力,同时体现了宗教最高统治者的意志。三星堆出土的金杖和西方的权杖非常相似,不仅代表了王权,也是神权的象征。

从三星堆出土的器物具有明显的外域文化特色来看,至少可以说明几千年前的古蜀国并不是不通人烟的蛮荒之地,古蜀人早就形成了一条连接波斯、埃及等国的信道,一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带来了他们的文化,中原文明和异域文明在这里交融、发展,逐渐孕育出了灿烂而又独特的三星堆文明。

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至高无上的权杖都来自某种树木,所以这种树木也就成了神树。三星堆权杖皮里包裹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树木?这种树木具有什么样的特性,让古蜀人舍弃其他的选择,而独独钟情于它呢?

3000年前的古蜀国,气候温暖湿润,适合树木生长。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年代,吃住作为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必须依靠自然界提供。从金杖上所刻画的图案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主要还是以狩猎为主。树林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场所,人们在森林中猎狩动物,作为食物解决温饱问题,而且,人们发现,利用树木来搭建房屋,远比居住在山洞里要好得多。久而久之,人们对树木形成了一种依存的关系。人们不经意间发现,树木的生命力远比人类要长,它们的生长也会随着四季的变化而枯萎、繁茂,周而复始,不曾间断。人们对这种死而复生的现象十分好奇,同时也无法理解,于是人们把这种自然现象归结为是神的旨意,甚至将参天大树奉为神树,认为它们能与上天进行沟通。

神树崇拜观念,在中原文化中同样存在,只不过这种对植物的崇拜已不仅仅局限于通天入地,而是更多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中,桃树和艾草自古就被人们认为具有驱鬼避邪的作用,每当端午节来临,人们都将艾草挂在房门前,或者将桃木剑挂在房间,祈求能够驱走鬼怪。一直到今天,人们仍将桃树和艾草视为神圣之物。

对神树的崇拜,不光中国有,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神树文化。在古代印度的有关文献中,有一种“阎浮树”,树顶达到了天的高度,能将天与地劈开。在北欧地区的古代神话中,有一种神树,树荫可遮蔽宇宙,根、枝则可以将天与地及地下世界连接在一起。神树可以通天入地,是人类通向天堂,与天神交往的途径。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树,向我们展示了古蜀人的神树崇拜观念。专家认为,这棵青铜神树是古蜀人幻想成仙的天梯,也是大祭司连接天地、沟通人神的工具。

如果说这棵青铜神树代表的是成仙的天梯,那站立在神树树枝上的九只鸟是用来干什么的?它们和神树又有什么关系呢?

专家王大有告诉我们:这九只鸟叫太阳鸟,又叫天鸡。有一个传说,东南有一棵淘金树,淘金树上有十只天鸡,一只站在树顶,另九只站在树枝上。每天早晨,太阳要出来的时候,树顶上的天鸡首先知道,它和太阳有心灵感应。古代人认为太阳和公鸡有感应,所以太阳出来时,公鸡要打鸣。只要树顶的天鸡一叫,天下所有的公鸡都开始啼叫。

专家所引用的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不可否认的是,三星堆青铜神树的造型和传说中的淘金树不谋而合。从神话中,我们似乎还能感受到关于神树另外的秘密,这个秘密究竟是什么?难道神树在当时除了祭祀之外,还有其他的功能吗?

古代氏族社会里,权力最大的是祭司,而且也是氏族里最博学多才的人。他们在氏族里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驱鬼念咒的人,也是沟通天地的代表。他们的身份也是多重的:氏族里有人生病时,他们充当医者给人治病;出现天灾人祸,需要祭祀时,他们代表的又是沟通天地的神;需要预测灾难时,他们又成了占卜师。给人治病,必须精通医理知识;沟通天地、预测灾难,又必须具备天文常识。当然,这一切在当时的人们眼中,理所当然地认为是神赋予了他们能量,因此祭司无疑成了氏族里最受尊敬、最有权力的人。神树既然可沟通天地,那么祭司就成了唯一能够与之交流的人。从神树上取下的树枝,也就成了祭司手中观天测地的工具。

三星堆的神树可以说是这批青铜器中最为精美和壮观的祭祀神器。这种造型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现,但是与它相似之处最多的地方还是在中国。过去有人总是把它当作供奉的神器对待,我们这次的考察发现三星堆神树绝非这样简单。神树暗合了有关天上九个太阳的传说,尽管以后的传说提到后羿射日,射掉了其中的八个太阳,但是在神树上依然是九个不落的太阳。它们的造型又是九个金光闪闪的神鸟,如果看得够仔细,你会发现这九只神鸟和三星堆青铜器物上雕刻的鸟十分相像,或者说完全是一类。谜底就在这些鸟的身上,这些鸟在更久远的时候是某一个氏族的图腾。世界上用鸟做图腾的部落也很多,北美的印第安文化、玛雅文化,图腾标志也有许多是鸟。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三星堆还是美洲土著器物上,鸟的造型都是宽大的或者是矩形的。有人说,这种鸟是鹦鹉。

难道在成都平原的远古时期也有鹦鹉吗?最早的记载为《山海经·西山经》:“黄山有鸟,其状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鹉。”鹦鹉的产地,就在甘肃、四川一带。三星堆神树上的鸟,说它是鹦鹉看来也能成立。不过无论是乌鸦还是鹦鹉,都是古人视为神圣的象征。它有翅膀能够在天上飞翔,因此它和天上的太阳、月亮、星辰都有了共同之处。有时候太阳化作乌鸦,有时候月亮化作鹦鹉,也是非常自然的事。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还是把古人看得太简单了。古代祭司观天象都在晚上,这个时候天上的星星最明亮。通过经年累月长时间的观察,他们发现所有的星星都在移动,特别是太阳系中的行星,它们的运动轨迹更加明显。如果把星星移动的轨迹按照时间连成一条条线路的话,就会发现这些纵横交错的线路宛如枝繁叶茂的大树。闪亮的星星就像树枝上结下的果子。当然如果仅仅是果子,就太缺乏诗意和神圣的感觉了,还是把它们看做是栖息在树间的神鸟更好。

根据这种观测绘制的天象图就是神树的原型,古人不仅仅用它们来观测天象,而且还把它们当成一种天人感应的征兆,用它来与神祇沟通,占卜吉凶。可以说具象的天象图就是神树,或者也可以把三星堆的神树视为最早的浑天仪。

除此以外,按照古人“借物托神”的惯例,他们总是把虚无的事物通过现实存在的东西加以形象化。三星堆的神树也不例外,它一定也有在现实中存在的树木原型。

古代典籍《山海经》中记载,扶桑、樟树、桃树等都是神树。那么三星堆的青铜神树更接近于哪一种树木呢?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陈列着一段直径约一米、高八米多的巨大乌木。在三星堆遗址发掘中,也出土了许多巨大的乌木,这些乌木的年代有的达八九千年,就是说在三星堆时期还生长着许多这样的大树。有专家认为,这种乌木就是三星堆青铜神树的原型。

蜀人将乌木称之为“阴沉木”,它的年代久远,距今至少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更久的达到了四万年。三星堆附近的古河床是乌木最集中的出产地之一。主要是由于古四川盆地曾遭受重大的地理、气候变化,致使许多名贵的千年古树被深埋于古河床中。一些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树木,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经过了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炭化,西方人称之为“东方神木”。

由于阴沉木具有耐潮、万年不朽、不怕虫蛀的特点,因此是制作家具和棺木的上等材料。许多达官显贵都把阴沉木家具及出自阴沉木雕刻的艺术品视为镇宅之宝、辟邪之物。在我国民间还流传着“纵有珠宝一箱,不如乌木一方”和“黄金万两送地府,换来乌木祭天灵”的民谚。这也充分说明了阴沉木的珍贵难求。清代帝王曾一度将阴沉木列为皇家专用的材料,民间不能私自采用。袁世凯为了显示自己的帝王身份,耗费大量家财寻找阴沉木,为自己拼了一副棺木。我国古籍中记载的阴沉木还具有药用价值。

从已经发现的乌木来看,乌木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柏木、杉木、楠木、椆木、野荔枝木、苦梓、绿楠、铁力等,因此乌木并不单指某一树种,所以也不大可能是三星堆所属的神树。

《山海经》中还有这样一段记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墨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意思就是说,在东海汤谷,生长着一棵名叫扶桑的神树,树上居住了十个太阳,每天由三足乌驮着轮流值日。每当一个太阳升起,其他九个就在神树上休息。这与三星堆青铜神树上九只神鸟的造型不谋而合,青铜神树很可能就是古书记载的扶桑。

如果说这种猜测成立,那么扶桑树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树木?我们在古蜀文明起源的考察中,在北川九黄山猿王洞景区,看到了当地人所供奉的神树。在山腰间,沿着一条小路的石阶向下行去,就来到了一个小平台。这个平台四周,郁郁葱葱长满了挺拔的树木,将整个平台包裹了起来。在平台的正中央有一棵高大而笔直的树,四周树木的遮掩使人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目,阳光艰难地从树隙中透出星星点点,整棵树都笼罩在雾气之中显得格外神秘。按照当地的习俗,到这里祭拜的人,只能从右向左逆时针,心里默想一个愿望,围树绕行三圈并且绝对不能回头看,只有这样才算是虔诚。这样的一个规定使我们即便在树下走了好几圈,也没能看清这棵树究竟长得什么样。也许,这就是神树之所以神的地方。羌族人经常在这里祭拜,小到祈求全家平安,大到祈求风调雨顺。

据专家介绍,只有在这里还保留着羌族最原始的祭祀方式。难道这棵神树就是三星堆神树的原型?

为此我们拜访了当地专门研究羌族文化的专家。专家告诉我们:这棵神树,就是当地最常见的榕树。由于它生长的位置非常奇特,是在一个凸出的山崖上。而且比其他的树都挺拔高大,枝叶茂盛,加上四周众多树木环绕,有如众星捧月,使这棵树显得与众不同。据说这棵树的树龄已达千年。但是榕树的木质不适合做成笔直的棍棒,也就是说,权杖不会采用榕树来做。

印度的菩提树,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当年在菩提树下得道,因此被佛教奉为圣树,同时也成了印度的神树。中国所独有的银杏树,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的石炭纪时代,是果树中寿命最长的树种,有活化石的称号,因此被誉为中国的神树。由此可以看出,在人们的观念中,神树都是一些高大、树干笔直而且生存年代久远的树木。

3000年前的古蜀国,气候温暖,适合树木生长。从四川乌木的类型可以看出,古蜀地区以樟树、楠木、桑树居多。古书中讲到的扶桑究竟特指它们中的哪一种?

樟树、楠木、桑树的生存年代都比较久远,而且树干也具有高、直的特点,木质都比较坚硬,适合制作权杖。

专家根据古文献的记载以及这几种树木的特性,认为扶桑树是神话中的树木,不可能栽培。当时有神木崇拜的上古先民,便选定了一种树,来作为太阳神树扶桑的替代物,而这种替代物就是桑树。古代典籍中有很多将桑树奉为神树的例子,《吕氏春秋》中记载,汤灭夏后,曾遭遇大旱,五年内农田没有收成,于是汤王率领众臣在桑林中祷告求雨。古蜀国的第一代蜀王蚕丛,自立为王后,开始教导大家养蚕。正是由于蜀国境内有大量桑树,才会有高超的养蚕技术,才会产生蜀锦,远销印度。

金杖里所包裹的木棍,如果从坚硬程度上来说,应该是神树的一根树枝,而这三种树木中只有桑树的树枝适合做权杖。因此,桑树最有可能成为古蜀地区的神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