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即将灭亡之时,孟获等南方部落为什么不带兵来解围?

baluxul


蜀汉灭亡时,按照常理推论,只有南方的南中四郡离成都最近,也保留有一定兵力。那么为什么孟获这些南方部落不带兵前来解围呢?

这其实跟当时的大形势有关,南中四郡分别为益州郡(也称建宁郡)、永昌郡、牂柯郡、越巂郡,其中牂柯郡、越巂郡离成都最近,益州郡、、永昌郡离得最远,基本到东南边界了。而孟获在益州郡,如果他真的有心支援成都,恐怕也是有心无力。

那么孟获等人会支援成都吗?不会。早在夷陵之战时,刘备新败,国力大损,越巂郡、益州郡、、牂柯郡同时发生叛乱,蜀汉东南一片混乱。后来,诸葛亮率军南下一直打到益州腹地,杀死越巂郡叛将高定,牂柯郡叛将朱褒,以及益州叛将雍闓,诸葛亮没有选择杀死益州大族孟获,而是选择多次释放孟获,又多次擒获,最后征服了孟获。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留当地人作为部族首领协助郡守治理,基本达到了纲纪粗安的地步。粗安意思就是马马虎虎,夷汉之间保持相对和平而已。后期叟夷部落数次作乱,多次杀害太守,致使越巂太守没人敢去上任,诸葛亮没有再采取大的军事行动,而是派将军马忠前去治理。

诸葛亮又设置庲降都督总管南中四郡政务,庲降都督张翼执法严厉,造成了夷族首领刘胄发动叛乱。没有办法,诸葛亮又调马忠回来任庲降都督,平定了刘胄叛乱,从此以后,马忠作为镇南将军,镇守南中四郡,确保蜀汉南方的平安。

蜀汉灭亡时很突然,当时邓艾军三万人正奔赴成都,刘禅和朝中大臣如惊弓之鸟,慌忙在朝中议论形式。此时马忠得到消息,成都危矣,已经打算出兵回援成都了,但是孟获这些南方部落是不会跟他去的。为什么呢?

蜀汉国力强盛时,南方部落碍于马忠恩威并重的治理,对蜀汉还算忠心。蜀汉北伐的许多兵力都是从南中抽调的。例如著名的无当飞军,就是由南中的少数民族青壮年组成,是北伐军中的特种部队,战斗力相当强悍。

但是如今蜀汉岌岌可危,如同当年刘备新丧时一样,这些南方部落只会趁火打劫,伺机造反,想让他们加入回援成都的队伍,非常困难。因此,马忠想要回援成都,既要考虑南中的稳定,也要考虑成都的危急,这是个非常难以下决断的事情。但是即使这样,马忠也做好了回援的打算。可惜的是,还没有等到马忠回援,刘禅已经开城投降了。

那么既然南方部落不能够回援成都,还有哪些地方能回援成都呢?我们就来整体分析一下当时刘禅面临的形式。

蜀汉军力分布主要在三个地方,一个是永安,由邓芝率兵驻守,目的是防备东吴。二是汉中,由姜维镇守,也是蜀军的主力,既负责镇守汉中,又负责北伐曹魏。汉中主要由胡济防守,姜维主要负责进攻曹魏。三是南中,由马忠镇守,目的是防止南方叛乱。

蜀汉灭亡时,汉中已经失守,但是姜维的主力还在剑门关防守,而剑门关易守难攻,姜维完全可以抽兵回援成都。邓芝回援成都必须经过汉中,而汉中已经失守,邓芝无法支援成都。南中极易发生叛乱,因此马忠如果支援成都,也抽不出多少兵力。因此,如果支援成都,主要还靠姜维,其次是马忠。至于南方部落就不要想了,他们不发生叛乱已经是上天照顾了。

刘禅最后仓促投降,气的姜维拔剑砍石,马忠也是仰天长叹,因此,大家就不要再说刘禅是一代英主的话了,连大形势都看不清楚,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和富贵,仓促间断送了刘备一辈子辛苦得来的基业,蜀汉至此灭亡,他难道不是罪人吗?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蜀汉灭亡时,南中还有马忠在那里镇守,但是南方部落向来反感外来人的统治,在蜀汉国力强盛时勉强服从,而一旦蜀汉遭遇危险,他们第一选择是叛乱,而不是去援助。因此,虽然南中离成都很近,马忠也抽不出多少兵力去支援成都,至于梦想着孟获这些南方部落去支援,基本是痴心妄想。成都能否躲过一劫,就看姜维是否能够尽快支援成都和刘禅能否坚守住,可惜最后结果是姜维还没来的及出兵支援,刘禅率先投降了,你说气人不气人?


每日趣评


有三个原因。第一:虽然诸葛亮在北伐前就已经“五月渡泸”、“南方已定”,而且还利用蛮人组建了一支战斗力不小的“无当飞军”,但南中地区依然处于半独立——甚至是独立状态。诸葛亮从来也没有想征服南中,他只希望南中不要在他北伐的时候捣乱,成为蜀汉恢复中原的绊脚石就好了,所以诸葛亮非常赞赏马谡提出的“心战”战略。从两者的关系上来看,孟获(假设这个人真的在历史上存在)与蜀汉并没有特别的感情,自然没有救援的必要。

第二:孟获也没有力量救援蜀汉。南中容易据险而守,如果曹魏的大军南下,未必会占到便宜,但南中绝对没有能力北伐。刘禅主掌蜀汉时,孟获都未必敢北上占据益州,更何况曹魏大军已经南下了。

第三:孟获想救,也得刘禅愿意吧!邓艾偷袭阴平、兵临成都后,蜀汉朝臣从上到下一派投降言论,宁死不降的几乎没有——刘禅自己本身也是个主降派。连皇帝都想投降,你去救?孟获如果真的把刘禅救了,之后呢?两个人眼瞪小眼?刘禅愿意做皇帝吗?不愿意的话怎么办?你孟获来做?不敢想!


亚欧研究寮


孟获当时如果还活着的话,人应该在成都,因为他被诸葛亮生擒后就去蜀国做官了。其他南方部族不来,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跟蜀汉的友谊没有传说中的深厚;二是双方行政隶属关系不强。

据《华阳国志》记载,孟获随诸葛亮回成都后当了个御史中丞,没死的话应该出现在刘禅讨论是跑还是降的开会现场。而且孟获的威望也没有想象中的高,南中反叛时的头头主要是雍闿、高定和朱褒,孟获只是益州郡——后改为建宁郡——大姓雍闿的手下,在雍闿被杀后收拾残部抵抗。《资治通鉴》中说,孟获投降后拍诸葛亮马屁,豪言“南人不复反矣”。而事实是: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前部帅刘胄就反了——诸葛亮死后越嶲郡也曾反叛。

南中虽然行政上隶属蜀汉,但所辖部族却并不亲近。诸葛亮平南中一方面是保稳定,另一方面也是为北伐筹措资金——《三国志》所谓“军资所出,国以富饶”,没少在那征粮纳税。刘禅想往南中跑,谯周反对,说那边都是“患国之人”。这话是有道理的,平南中主要是武力征服——“攻心”更多体现在后续上,“父兄死丧”的南中部族不会心悦诚服,此后缴纳税赋也不可能心甘情愿。

最主要的,是双方的行政隶属关系不强。因为基于稳定和筹资的目的,诸葛亮对南中的善后相对宽松——只是析置了二郡、迁青羌到内地,并设置五部都尉笼络大姓,既无驻军也无过多行政干预,基本还是“南人治南”的局面。这诚然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地方稳定,但也造成行政管理脱节、行政命令难以执行等弊端,蜀亡时作壁上观并不奇怪。


路卫兵


一、三国时期,孟获等南方部落所在区域被称为“南中”,大致相当于川南和云贵地区,这里地形复杂、民族众多。刘备入川后。按照诸葛亮的建议,在这里设立“庲降都督”实行羁縻统治,但控制力并不牢固。刘备死后,这里的部落豪帅在东吴的煽动下发起叛乱。



225年,诸葛亮南征南中,讨伐孟获、雍闿等人。诸葛亮各个击破,并对孟获七擒七纵,平定了叛乱。平定南中后,蜀汉获取了丰富的物资和人力资源,并继续让孟获管理南中地区。

二、诸葛亮在世时,南中地区还较为安定,但也仅限于“纲纪粗定、夷汉粗安”的局面。诸葛亮死后,蜀汉政治日渐黑暗,对南中的压榨日益增加,这里的部落首领、少数民族时常发起叛乱,使蜀汉不得不在此地不断增兵,进行镇压。南中地区反而成了蜀汉需要增兵严密防范的地区,就别说让孟获等人救援了。



三、蜀汉灭亡时,曾有人建议刘禅逃亡南中,但被谯周驳回。谯周说,一来,如果要逃亡南中需要早做准备,现在仓促出行,恐遭不测。二来,南中地区在诸葛亮的征伐下才勉强投降,我们对他们的剥削又不轻,所以人心不定,一定会叛乱。三来,即便我们去了南中,曹魏也不会罢休,会继续追击我们。四来,我们到了南中,所需费用巨大,南中无法承受。五来,我们在南中根基不稳,南逃等于去了另外一个国家,那些部落首领说不定会攻击我们而投降曹魏。所以,南中是万万去不得的。



其实蜀汉对南中的控制其实很薄弱,那些首领对蜀汉也没有什么归属感,蜀汉还得增兵严防,至于让他们救援就更谈不上了。

最终刘禅接受了谯周的意见,放弃南逃,而投降曹魏。

感谢您的阅读,请右上角关注一下,谢谢!


石头说历史


诸葛亮去世后,蜀国上下已是混乱不堪。

诸葛亮是个精明人,他在世的时候,蜀汉官员们还是成同舟共济、誓与曹贼不两立。但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都没有取得太大成功。军心就不那么稳定了。


诸葛亮去世后,军心动摇。官员们争权夺利的斗争愈发激烈。诸葛亮死后第二天,魏延和杨仪就大打出手(虽然魏延是被冤枉的,后来也被平了反,但是魏延在撤军之际转攻杨仪,也不能说魏延没有过错)——蜀汉内部斗争可见一斑。再加上后主刘禅昏庸、黄皓弄权、陈祗乱政,蜀汉已是风雨飘摇、人人自危。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抵抗了。


再者,蜀汉朝廷的官员,有相当一部分是当地的官员,他们和曹魏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只是作为蜀汉的臣子,为了在蜀汉混的好,也只能喊着蜀汉 反曹 的口号。之后,树倒猢狲散。只是其中一部分人,不是全部。


邓艾大军兵临城下的消息传到蜀汉,刘禅召见群臣商量对策。大家的意见竟出奇的一致:跑!只是往哪儿跑的问题。


请求援军并不是不可以。但是请求援军就意味着蜀汉上下官员要有非常坚定的决心和信心,必须有与蜀汉共存亡的决心。才会有人愿意去守,愿意抵抗。试问,此时的蜀汉,朝野之中,还有几许这等人?!如果有,甚至说再多几个像姜维这样的忠臣,那么,邓艾也就不可能如同天降神兵般的在短短两个月打到成都来——蜀汉已经没有几个这样的忠臣了。


所以说,是蜀汉的昏庸无能腐败致使今天曹魏兵临城下,这昏庸无能腐败也必然导致蜀汉临敌退缩。要么跑,要么降。


刘禅本来就是没有注意的昏君,听到群臣这么议论,自然无心抵抗,既然无心抵抗,还找什么援军啊!?而且这时候身为光禄大夫的 谯周 把投降的论调说的头头是道。


来个假设。假设蜀汉愿意抵抗,他们向孟获求援,孟获会发兵吗?他是蜀汉的手下败将。他对中原的“曹贼”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孟获甚至还巴不得曹魏灭了蜀汉,替自己出一口气。而且攻打成都的也不止邓艾,身后还跟着钟会的几万军队。

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孟获范不着为了当时空口无凭的承诺和曹魏的军队死扛。


谯周 在分析往哪儿逃的问题的时候,也坚决反对往南逃。谯周是个明白人,他知道那些所谓的永不造反、永远效忠这些话只在蜀汉强大的时候有用,等你落魄的时候,再去找他兑现当初的承诺,那就不好使了。


你逃到孟获哪儿,说不定孟获还杀了你,提着你的头向曹魏请赏。就像当年公孙康对待自己的老东家袁绍一样。


纳达尔水暖


答 | 江隐龙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蜀汉政权的灭亡分两次:第一次是刘禅在邓艾兵临成都时举国投降;第二次是姜维策反钟会谋求益州独立,兵败被杀。邓艾军破诸葛瞻军、行至成都之时,其实刘禅手上应该还有二万至三万兵力,再加上守城之利以及姜维驻扎在汉中剑阁一带的数万兵力,蜀汉政权至少还有七八万军队,其实力虽然最终抵挡不住魏国大军,但绝不至于速亡。所以,蜀汉的第一次灭亡,看似是被武力攻取,实际是刘禅选择了投降。

刘禅作为一国之君,投降后立刻下诏令驻边大将姜维投降,姜维“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开始了策反魏国将领钟会的计划,而钟会还真的叛魏了。此时如果钟会、姜维收拢军心,据巴蜀以抗中原,钟会手下的十余万军队加上姜维的几万大军,军事实力甚至要超过蜀汉。不过,两人如果成功,能不能延续汉祚是一个问号,所以这第二次灭亡能不能算是蜀汉的灭亡,也很难说。

所以,蜀汉作为三国之一,法理上灭亡的标准应当是刘禅降魏。孟获其人在历史上是否存在还有待研究,但是南中的蛮人并非蜀汉的内臣,而是外藩。作为蜀汉事实上的“藩国”,如果天子降诏下令勤王那还师出有名,这边刘禅身为天子自己都受投降了,一个外藩有什么理由去救?救得不成功,没有实际意义还得罪了新朝;救成功了也很尴尬——人家天子没叫你来啊,你想干什么?

所以,不是南方势力不去解围——是根本没有得到解围的“信号”,所以有没有能力,那还真要另说了。当然,对于《新三国》电视剧来说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戏份都被剪了!还要我解围!我根本不存在好么?!


隐语


据史载:孟获自归降担任蜀汉高官之后,对蜀汉幼帝和诸葛先生真诚拜服,五体投地。故而终诸葛亮之世,直到蜀后主刘禅降魏,他居官一生,均兢兢业业,造福乡梓,有大功于南方彝族与其他各少数民族和汉民族相互之间的大融合。诸葛亮病重,临终时特地召来孟获,当面嘱咐他说:“我虽死了,幼主阿斗仍在,你每年今日至少去看望他一次。”这天正是立夏时节,孟获是个直性爽快人,一经答应,就要做到,从此,每年立夏日都要往成都拜见蜀主刘禅。数年后蜀汉后主阿斗降魏;再后,晋武帝司马炎把阿斗掳到洛阳,孟获不忘诸葛亮所嘱,每年立夏日仍然带了亲兵护卫前往洛阳看望阿斗。此人粗中有细,唯恐阿斗被亏待,每次都要亲自用大秤称量阿斗体重,一再告诉晋武帝,如有丝毫差池,他是决不答应的。

孟获之所以在蜀亡国之时没出兵解围大致是以下的原因:

1 当时的形势发展太快,孟获居住的地方太偏收到信息太晚,等到知道时,蜀汉已降了。孟获的力量连蜀国也打不过,就更打不过魏国了,只好作罢。

2 当时蜀国内部斗争太激烈了。蜀国因为是外来的军事政权,也就是军阀。在当时如果想统治好一个地方,就需要和当地的氏族联手。而刘备的主要力量都是湖北河北人,进入四川后,四川的氏族看不起刘备的出身太低,不愿意与他合作。刘备就一直压制四川氏族势力。到了后期,四川本土势力在蜀国内部任职者很多,并直接促成了蜀汉的投降。四川氏族在投降时,也派人告诉了孟获,警告他不要乱来。

3 根据上边的史实,大家就能发现孟获始终对蜀汉刘家是忠诚的,在蜀国灭亡后,还很关心阿斗。作为一个力量不强大的人,能做的大概也只有这些了。


新知传习阁


因为南中地区根本没有实力来挽救蜀国最后的危机。

首先需要强调在正史上,孟获这个首领存不存在至今也受争议,但不管有没有这个人,南中地区各少数部落臣服于蜀国这是事实,所以当魏国发动灭蜀之战时,南中地区有没有能力支援蜀国,跟有没有孟获这个人不存在多大关系,只需要讨论当时南中地区的实际情况就可以了。



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南中地区的实力远不如益州,先不说南中地区人丁稀少,由于是少数民族地区其中又分隔成了大大小小很多的部落,这些部落虽然臣服于蜀国也算是蜀国版图的一部分,但是从硬实力来讲,对益州根本提供不了太大的支援。

夷陵之战刘备惨败并随后去世之后,南中地区也发生了大规模叛乱,但诸葛亮仅用了3万左右的兵马就平定了南中地区的动乱,这也间接的说明南中地区虽然山高皇帝远,军事价值程度不高,但实力有限,一旦面对敌人的重兵攻击,根本很难坚持,更别说诸葛亮平定南中,所动用的兵力还算不上是大兵团,想那魏国几次反击蜀国,动辄十几万的兵力,以南中地区的情况又如何能抵挡得住!

事实上,在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南中地区一直也一直对蜀国进行军事支持,诸葛亮也曾经在南中地区广泛招兵以扩充蜀国的兵源,但南中地区的人力资源毕竟有限,蜀国从南中地区招兵,最多也不过万人左右,对于蜀国的军事力量也很难有太大的援助作用。

在魏国发动灭蜀之战的时候,由于事发突然,加上邓艾突然兵临成都城下,即便在前线担任阻击的姜维都难以反应,更别说远离成都的南中地区,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提供有力支援,即便能够提供支援,也无法对抗魏国的17万军队,毕竟诸葛亮平定南中也只动用了3万人,在魏国强大的军事压力面前,南中地区的军事力量也只是杯水车薪。


辽宁资深球迷


诸葛亮平定南方是公元225年,蜀汉灭亡是264年,这中间隔了40年,诸葛亮死于234年诸葛亮死后方已经平定南方10蜀汉已经不把南方放在心上,四十年时间南方的领导人已经换了好几波,蜀汉没有安抚南方,南方领导人也并不一定忠于蜀汉只是打不过他们畏惧罢了,在说邓艾打到城都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蜀汉之前别人也打过蜀汉一直没打到城都所以这次官员们也没想到,知道诸葛瑾死在绵竹的时候他们才意识到危险,这时候就算调兵也来不及了,再说刘禅在诸葛亮死后能守住蜀汉30年也不简单,投降也是最好的选择这样保全了百姓。官员和自己,个人意见


牵着飞机去遛弯


可能提问者不了解历史中诸葛亮对南蛮的态度。

我这样跟你说吧,刘备他跟东是打了一仗。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物资和死亡的士兵把将都塞满了。江北的黄权也投降了魏国。此时的蜀汉是内外交困,要钱没钱要人没人,不但如此而且南中三郡反了。


三年之后诸葛亮平定南中,蜀汉马上就有钱了。钱哪里来的?就是把南中的土豪抓起来,把他的财产没收了。有了钱然后就准备北伐,这个事情后来李恢又干了一次,可以说,南中就是蜀汉的流动财库。

所以从这里你可以知道诸葛亮对南中的政策就是掠夺,有事没事可以去抢点钱用。你觉得有人抢了你家的钱,然后他有难,你还要派人去救吗?

所以后来刘禅也考虑到跑南中去,谯周三下五除二把他劝服了,你以为刘禅是白痴吗?白痴能到三四十年皇帝吗?你以为刘禅他不想当皇帝,就想当一个归命侯吗?这里也可以看得出南中与蜀汉当时的关系。



孟获这个人三国志里面是没有的,资治通鉴里面有这样一个人,只记载有个郡人孟获。三国演义里面才有孟获的详细

当然三国演义里面孟获与蜀汉的关系还是比较亲的。因为历史上没有发生,所以三国演义里面也不可能编出这样的段子。我想这样就是孟获没有来救的原因不知可以了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