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的方言听起来跟河南方言很像,但为什么襄阳不归河南管?

微光的学习笔记


我国有不少大大小小的盆地,四川盆地是最大的那个,南阳盆地也不小,襄阳和南阳分居盆地南北两端,而且两地的方言也有不少相似之处。有人奇怪为何襄阳为何不划入河南,这样南阳盆地就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存在了。

关于这个问题,最流行的说法就是因为襄阳的位置太过重要,为了防止割据,所以不能和南阳成为一体,必须要把襄阳分出来,形成犬牙交错的局面。这种说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国内类似的情况也有不少,如汉中、重庆之于四川也是这种局面。

不可否认山川形变、犬牙交错的制衡理念用在行政区划的划分中,对维护稳定具有积极意义。秦岭淮河这一南北地理分界线,从西到东有三个重要的战略节点,陕西汉中居西、湖北襄阳居中、安徽淮南(寿县)居东,自古以来但凡乱世,必为兵家必争之地。

襄阳位于秦岭淮河一线的中间位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南北势力形成对峙的情况下。相比西线的崇山峻岭和东线的水网密布,居中的襄阳因具有水陆交通的优势,具备大规模用兵的条件,往往成为必争中的必争。古人曾这样形容襄阳:“天下大势,首蜀尾淮,而腰在荆襄。若襄阳失,则江陵危。” 可见襄阳是最为关键的节点。顾祖禹在被人誉为“海内奇书”的《读史方舆纪要》中也说过:“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也就是说,襄阳的得失,关乎天下。

在漫长的历史中,作为南阳盆地的南部门户和江汉平原的北部门户,襄阳的重要性被显现得淋漓尽致。远如春秋战国时,楚国夺取南阳盆地,据襄阳,拥商於之地(陕西省商洛市一带),西出武关,直逼关中,差点灭掉秦国。虽然没有成功,但西汉高祖刘邦重演这一剧本,攻入关中,秦朝灭亡。三国时,关羽战襄阳,吓得身在许昌的曹操几欲迁都。宋元时期,蒙元夺得襄阳,南宋北部防线很快崩溃,而后灭国。

南阳盆地同四川盆地一样物产丰富,但南阳盆地不同之处在于它并非那么封闭,水陆交通便利,南船北马,进可攻退可守。襄阳和南阳分开,互相牵制,虽然对区域交流融合造成一定的不便,但对区域的稳定是有积极意义的。

当然,这是从地理条件和地缘因素方面考虑。实际上,从历史的角度上来看,襄阳和南阳虽然在历史上也曾作为一个整体出现,但一般时间并不长。在更长时间里,襄阳则是同楚地或者说湖北是联系在一起的。商代时,楚人部落被挤出中原,楚人初居丹阳,后几经辗转,最后在鄂西北的荆山扎根,“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经过艰苦奋斗,楚国逐步发展成为春秋战国时期一方霸主。楚都鄢郢中的鄢都就在今襄阳市下辖的宜城市,后来被秦将白起用水给淹了。战国后期,楚都迁至江陵(荆州),但是襄阳仍然是楚国军防重镇,名为“北津戊”。荆山在哪里?就是在今襄阳市南漳县以及保康县一带,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里可以说是楚国的龙兴之地。湖北称为荆楚大地,也源于此。这也意味着,襄阳是湖北的核心地区之一,不单单是从地理或者行政区划上来说,更多的是基于历史文化的渊源上。

大约是在东汉末及三国时期,襄阳、南阳作为一体出现,当时南阳郡辖区包括襄阳市北部的部分地区,但襄阳南部大都是属于南郡的。之所以说这个时期襄阳、南阳关系密切是因为它们都隶属于荆州(相当于省级),不过,荆州的治所(相当于省会)在襄阳。另外,东汉创始人刘秀(今襄阳市枣阳人)当时是南阳郡人,正是以南阳盆地为跳板,夺得天下的。唐朝时期设立的山南道以及后来的山南东道,均把南阳、襄阳包含在辖区之内,但治所都在襄阳(时称襄州)。从历史方面来看,襄阳虽然占据南阳盆地的面积小,但是位置更重要,影响力更大。若哪天非要将南阳盆地划为一个区划整体,南阳被襄阳吞掉的可能性更大些。

在元朝时,设立河南江北行省,管辖范围非常大,北至黄河、南至长江,主体范围包括河南、湖北、安徽及江苏长江以北的地区。虽然考虑到地区之间的相互牵制,但元朝地盘太大,往往以山河为界,粗放型地划分大块,而且存在的时间并不长。真正精细化划分是在明清时期,不再单纯以山河为界,而是出现很多互相制衡、犬牙交错的局面。

从历史发展的情况来看,虽然襄阳的归属在南北势力之间常会有一些变化,但它更多是和南方保持一体,这就造成了襄阳、南阳两地虽然同属一个盆地,但是并没有形成比较统一的文化和区域认同,彼此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比如两地的饮食习惯,南阳人爱面食,襄阳人以米食为主;方言上面,南阳属中原官话,而襄阳属西南官话等等。

总之,襄阳未能划入河南,或者说南阳没能划入湖北,这不仅有地理地缘的因素,还有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文差异因素。


地图帝


虽然有这么多朋友作答,回答的也很精彩,还是想插几句嘴(插嘴也是襄阳方言哦!)。

襄州区(原襄阳县)与河南搭界的一些乡镇:如朱集,古驿,石桥,黄集等,还有老河口这些地方确实与河南口音相近,但是其它地方与河南方言区别还是很大的!


河南语音其实与普通话很似,比如说灯:河南念(deng)襄阳念(den),凳也是;能:襄阳念(nen),河南念(neng),黑:河南话(hei),襄阳话(he);白:河南话(baⅰ),襄阳话(be);伯,河南话(bai),襄阳话(be);吃,河南话(Chⅰ),襄阳话(Cⅰ),这些都说明河南话属北方语系,语音与普通话一致,只是河南腔调硬,不如普通话好听。

襄阳很多方言字音更像古入声字,如:白(be),黒(he),吃(Cⅰ)这些字发音短促,古入声字就是这样,而入声字在北方语系里几乎不用,在西南官话里使用更多。

还有河南说话简、短,喜欢用一个字表达,比如:中,叔,婶、姑、伯、婆。襄阳人都是喊叔叔,姑姑,伯伯,婆婆(襄阳人指外婆),强调一下,襄阳人叫亲叔叔都是叫二爹、三爹依次类推,也不叫婶婶而是叫二娘、三娘依次类推。

还有河南文化属中原文化,而襄阳文化为楚文化。南漳楚寨群遗址,保康荊山,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之先祖鬻熊,事周文王,文王尊之为师。鬻熊曾孙熊绎为楚国开国君,所建都城丹阳就在南漳境内。

襄阳的朋友一起读一下:你去哪儿去?


寻桂子


首先,文化不一样。襄阳几千年以来就属于南方,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河南是中原文化,差异很大。

其次,气候不一样。襄阳在秦岭淮河一线的南边,与北边的河南属于不同的气候带。

第三,不存在河南方言这一说法。河南各个市说话都不一样,有的相邻的两个村子说话都不一样,所以不存在河南方言。

襄阳小部分地区与河南临近的一小部分山区说话有点像,但不完全一样,两地人一听就能听出差别。

当然,方言像的地方很多。北方地区河南濮阳和山东很像,北京和天津河北很像,东北三个省很像,宜昌话和四川话很像。

襄阳方言和河南南部、陕西南部、重庆的一些地区的方言都属于西南官话,部分相似很正常,但不等于一样。

至于说民风相似则不对。襄阳人吃米饭为主,人们习惯湿润的气候,和南方绝大部分地区一样,河南即使是靠近襄阳的地方也是吃面食为主。区别很大。

所以,襄阳跟河南有很大区别,历史上从没在一起,以后也不可能在一起。


亨瑞李


由于襄阳与河南省交界,豫音较重。但方言土话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比如襄阳不说中,说去为克.....

襄阳语调没有河南话硬,河南话抑扬顿挫,语调沉硬,襄阳话比较轻,特别是汉江-枣阳城区以南的区域。

至于为什么襄阳不归河南管?这是一个行政辖区划分的问题,在很长的历史长河中襄阳的确归河南南阳府役管,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一轮新的辖区划分,河南的行政区域范围够大了啊,才把襄阳划过去,湖北省情何以堪啊....

我大学同学家就住湖北和河南边界线上,只错一里路,他家是湖北人,他舅舅家是河南人,这个问题其实没有必要问,因为划分界限是政府的决策,况且都是中华大地,锱铢必较也没什么意思啊。


魅力襄阳


襄阳话和河南话区别的确不是很大,襄阳话比河南话语速要快一点。

至于划分省份,这个其实是跟据地理来划分的,襄阳在地理上是南方,南阳在地理上就是北方了。

南北是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河南的伏牛山脉就是秦岭的一部分,看看地图你会发现伏牛山脉以以南就是湖北,山脉北边就是河南(伏牛山脉有800里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并不是说地方大小来分的。(小的有宁夏,大的有新疆)。

如果说要讨论的话,信阳这个城市更值得讨论,地理上信阳属于南方,(整个河南就信阳属于南方)而且口音跟河南差别比大,这样一个原本该属于湖北的城市怎么就划到河南了?


找水的骆驼


谷城山上是巴语系的,与保康话、宜城话差不多,如牛(you)娃子拴(fan)到树(fu)娃子上,给它点水(fu¡)喝(hu)。到了谷城山下就完全不一样了,是北方官语系的边緣,接近河南话,说:牛(L¡u)娃子拴(shuan)到树(su)娃子上,给它点水(su¡)喝(huO)。

所以说,襄阳(大襄陽)是南北语言分界线,而这条线划分不是以汉江为界,而是以汉江南边的山为界,山北(包括谷城县城到隆中—带)基本是北方语系。这与东汉末年南阳郡与南郡的边界惊人地吻合。


铁木真在汉


这个问题涉及三方面因素。一是方言差异的渐变性,二是行政区划的刚切性,三是一省方言的省会代表性。

首先,一般而言,两地的方言差异程度与相隔距离正相关,相距越远差异越大,反之越小,比邻则趋同。这种差异是一个渐变过程。像天津方言那种与周边城市方言截然不同的方言孤岛现象并不多见;

其次,行政区划是一种刚性切割行为,这就使得相同方言的同一地方被人为分隔成两省。最为典型的是隶属襄阳的老河口市孟楼镇,就与河南南阳的孟楼镇一线之隔,人们可一步跨入分属两省的孟楼镇。

有了这一基本认识之后,就不难理解地处湖北与河南省界地域的襄阳方言为何与河南相似啦;

第三,一省方言多以省会为典型代表。武汉的地理位置不在湖北的中心,而在偏湖北东南,距离鄂西北省界较远,这也加大了地处鄂西北的襄阳与武汉的方言差异程度。其实,不仅襄阳方言不像武汉像外省,而且湖北其他省界城市同样如此,比如恩施方言就更像重庆等。


温情襄江红


应该说,襄阳方言自成一派,发音、俚语跟河南话完全不是一回事,怎么会有听起来差别不大的感觉?

即便方言类似,凭什么襄阳就该划归河南管?

襄阳作为湖北排名靠前的城市,在地区布局上有不可或缺的版块效应,河南想要,湖北也不答应呀。



霧裏氰風


这样的逻辑不成立,理由也不充分。试想,襄阳和河南口音接近,应该划给河南,那南阳的口音跟襄阳口音接近,岂不是也应该划给湖北了。各省、市、县乃至国与国接壤处民风、民俗、口音都很接近,是否互相都可以划归呢?国界、省界、县界的划分和归属,不是以口音是否相近决定的,这有国家管理需要和历史渊源问题。如果是口音接近就可以改变行政归属,那全国就成一个省或一个市了。以此相推,可就真的成了地球村了。


吾心向善68285658


这个问题有点匪夷所思,甚至有些莫名其妙,在我国以大江、大河、湖泊、海洋、高山为界限进行行政划分的城市有很多,也可以以此为界限划分省界甚至国界,但从来没有听说能以方言的相同性来进行城市行政划分的现象,或许别的国家有根据语言划分城市的案例,但是在我国这么多城市当中,特别多的同音不同省,从来没有归谁管理的说法。河南作为历史上的中原大地,所以是我国中原官话的主要分布地区,中原官话起源于河南洛阳的“雅言”。以洛阳为中心点,雅言当时作为官方语言分布的范围很广,孔子、孟子都是雅言的使用者,后来雅言与江苏地区的“洛语”相结合形成了以南京话为主体的古代官话,再后来清朝才将北方话中的京师语言融入满语形成了新的官话,沿用至今。

目前河南地区的中原官话仍然是我国使用地区最多的方言体系,山东的鲁西南、河北南部、皖北地区、苏北、晋南都是中原官话的使用地区,甚至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新疆都有中原官话的使用。如果按照方言香香就归属河南管理,那我国的省份版图将有非常大的变化。另外再延伸一下,粤语、闽南语随着历史上的下南洋去欧美,遍布了世界各地,当前欧美地区的唐人街,南洋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当年缅甸远征军入缅作战留下的人员,语言也都有中国的元素,这些地区要是都归属我国管辖,那地球在不久的将来都要统一了。
如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一起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