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11年,这个扎根大学校园的外语夏令营,究竟哪里不一样?

走过11年,这个扎根大学校园的外语夏令营,究竟哪里不一样?

这天中午,在北外食堂,TBO和于兹志的采访,是从“数盘子”开始的。

近一个半月来,除了学期末的教务收尾工作,于兹志几乎全程参与到自己所负责的夏令营项目中。而此次TBO前来就该项目进行采访,其邀请我们亲自体验营地活动,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但要吃上这顿午餐,并不那么容易。于兹志告诉TBO,营地每顿餐食需按人头计数——如若这顿饭加上我们2个人,至少需要提前半个小时级级报备,才能让生活老师预留出餐盘。不仅是就餐,于兹志向TBO展示的有关统计表格中,每瓶水的发放、每个衣架的去处都有着明确的记录。

据其介绍,这是为了严格控制每一项流程的细节及支出。“规则越细致,服务质量越高。我们不怕开放后台和底稿,规范和思路可以抄袭,但有序的管理是抄不出来的。”这不禁让人好奇,于兹志的底气来自于哪里呢?作为一个生发于以培养外交官为特长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其与教育机构或者旅游业者所开发的营地产品又有何不同呢?

产品简介

产品名称:北外“未来外交官”夏令营

产品描述:该夏令营项目开始于2008年,是北外EDP中心针对基础教育阶段的语言、领导力学习及跨文化理解所推出的教育产品。以“外交官职业体验”为主线,该产品在语言及领导力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了多项与外交官工作内容相关的体验活动。

适合年龄:10-15岁

营会地点: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园

本期受访者:

于兹志,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EDP中心主任;“未来外交官”夏令营项目主要负责人。北大博士毕业后,曾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学,并参与北外国际商学院EDP中心组建工作。

目前,“未来外交官”夏令营产品分为两种模式:标准化产品及定制产品。前者是由北外EDP中心相关课程研发团队,依据外交官职业体系的七大范畴:政务、商务、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等,自主设计并研发的常规性产品;后者则是在标品的基础上,根据合作方需求或者营员要求定制设计。

走过11年,这个扎根大学校园的外语夏令营,究竟哪里不一样?

孩子缺的到底是什么?

借助哥大访学的经历对比中西方教育现状后,于兹志认为,中国的应试教育并非完全失败,但孩子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会迷失自我;很多家长将“国际化教育”等同于语言学习本身,也多少有些盲目和片面。在其看来,面向未来的国际化教育核心本质应该唤醒自我、发现自我,并通过创新升华自我。

Q

TBO:11年前,中国营地教育行业远未有当下这般火热。您当初为何想要开办这个夏令营?

于兹志:我想在中国,营地教育是最能实现教育理想的教育形式之一。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孩子到底需要提升哪些方面。一方面,相比国外的孩子,中国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们被保护得太好了;所以,他们真正缺乏的,不是填充式的知识教育,而是对真实社会的了解,尤其是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

国内的家庭教育普遍过于溺爱,孩子的自主能力在早期未得到完全开发;学校教育则设置并要求遵守相应规则,孩子日常生活中应该经历的社会性摩擦,已被校方过滤掉大半;而后孩子就要直接进入社会。但在高中及之后的教育阶段,对孩子价值观的改造效果会越来越有限,因此对于小初阶段的孩子来说,提前进行相应的社会化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而营地教育则可以创造一个半封闭的社会化环境,从而对其进行补充。

其次,我们也应该了解国内营地教育到底缺什么。第一,夏令营产品的季节属性强,因此服务人员流动性很大,而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人员培训的合规性很难得到相应保障;第二,从产品内容来看,大部分的夏令营产品缺乏专业理论体系支撑,社会化教育内容缺乏,这也导致其教育效果停留于表面;第三,不少夏令营产品的场地过于开放,很多不必要的安全问题随之产生。

综上,结合现实条件的可操作性,我们“倒推”出了“未来外交官”这个方向——既能整合北外在语言教育和外交官培养方面的优势,加深孩子语言学习和职业性体验的效果;同时还能够借助校园场所及其基建设施,提升营地的安全指数。最重要的是,通过“未来外交官夏令营”,我们希望孩子能发现自我、提升自我。

走过11年,这个扎根大学校园的外语夏令营,究竟哪里不一样?

Q

TBO:在课程设计方面,“未来外交官”夏令营如何设置学习内容?

于兹志:北外在外交官培养方面,已经有一套成熟的操作体系。但面对小初阶段的学生,我们将这套课程体系简化为:外语及跨文化学习两大部分。语言是沟通的基础,而掌握不同国家在历史、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信息,才能言之有物。为此,我们设置了与世界各地留学生交流的世界文化茶话会、参观多国文化中心等等环节。

针对外交官职业体验的部分,我们主要以联合国事务体系为核心展开课程。其内容包括,对联合国基本知识的学习,对外交官在联合国体系中职责和业务的了解,并由此延伸到对热门国际议题的关注,并引导学生通过演讲、辩论等形式模拟职业体验。

同时,我们也会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设计阶梯式教学内容。举例来说,参加政务外交官夏令营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读写说的基础即可,课程中运用英语及其他外语的难度并不高;而文化外交官夏令营则要求相对严格——由于涉及全英文戏剧的学习,我们需要提前通过面试、对学生的英文水平进行测试,达标者方可参营。

标准化的问题如何解决?

在于兹志看来,之所以需要制定严格的规则制度,是为了在秉持产品设计的教育理念之外,实现产品的高度标准化,从而构建一套高效有序的管理体系。从教师培训材料到教学教案,从安全手册到报备体系,为每一个细节规定统一的执行标准,这也是未来外交官夏令营虽然有较大比例兼职老师,但产品质量却仍旧得以保证的重要原因。

Q

TBO:相比其他营地场所,大学校园作为营地的独特性有哪些?

于兹志:从学生安全性上来看,校园的安保措施和基础设施是最系统、最有经验的,校园生态在健全性和稳定性上具有一定优势,在反馈机制和应急响应方面的效率也相对较高。

更重要的是,校园环境本身就是一种安全的背书。不仅是对于家长,这一点对于我们团队的意义也十分重大。举例来说,之前的夏令营住宿都是安排在校园宿舍,但今年在开营前1个多月,我们突然接到校园多处施工的通知,必须更换住宿场地。而我们最终选择了同属于北外体系的外研培训中心,虽然其价格并不具备优势,但是在北外一体化管理模式下,双方沟通的效率和服务标准的统一性,可以得到进一步的保证。

当然,这也并不等同于,鼓励任何夏令营都在大学校园中展开;除了考虑安全性和成本控制,营地的选择与夏令营资源需求的匹配程度,也是必须要考量的维度之一。

例如,模拟联合国的活动,我们可以借助北外模联协会的学生及场地资源;外国文化交流环节,我们可以利用北外校内丰富的留学生资源等等。

从餐食方面来讲,大多数学生就餐被安排在食堂——一方面,食堂在处理集体性饮食需求的经验更为充足,灵活性更高。食堂的师傅还会根据学生年龄段,变换刀工和菜色。另一方面,借助校园食堂的规范化管理,我们也许无法保证饭菜是最美味的,但一定是最安全的。

走过11年,这个扎根大学校园的外语夏令营,究竟哪里不一样?

Q

TBO:师资力量具体如何构成?

于兹志:我们有专门的全职老师负责每年的夏令营的统筹工作,助教、生活

老师、摄影师等,主要以兼职大学生为主。

为此,我们每年都会在开营前,举行面向全国的学生兼职征集和选拔活动。实际上,大学生们对于类似活动的热情很高,今年大概是十中挑一的比例。另外,对于本校的学生,我们可以有更多渠道对其进行更为详细的考察,这种信任机制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优势。

被选中之后,我们会对这些学生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在开营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定期要求其汇报工作情况,并不定时地进行抽查。

此外,外地跟团而来的随队老师,也会相应负责日常的营地管理。

Q

TBO:在师生配比方面,我们的标准如何?

于兹志:对于夏令营而言,如果保证不了高质量的师生配比,那么课程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

如果只算我们招募的全职老师和兼职学生,则师生配比要求必须至少维持在1:6;如果算上随队老师等全部师资,师生配比则可以达到1:4.5;今年全部9期活动,最高的一次达到了1:3的师生比例。

走过11年,这个扎根大学校园的外语夏令营,究竟哪里不一样?

未来是否要扩张规模?

虽然将大学校园作为营地有着天然的优势,但由于校园资源体量的限制,“未来外交官”夏令营的规模则较为稳定。据于兹志介绍,每年夏令营所接待的学生数量,基本维持在几百人的规模。

Q

TBO:目前“未来外交官”夏令营主要的获客渠道有哪些?

于兹志:我们的获客主要集中在B端——合作机构负责生源,也包括一些旅游行业的代理商渠道。

对于C端的散客,我们一般都会再推送给我们的B端合作伙伴;毕竟我们主要团队人数有限,要想自己实现一对一的客户服务,还有些困难。

实际上,对于B端和C端,我们都没有进行过多的宣传。这方面我们比较谨慎,一是不想过度商业化,二是一旦学生增多,能否保证服务质量是我们最大的顾虑。

Q

TBO:有没有想过扩大夏令营的规模呢?

于兹志:目前来看,继续扩张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很多家长之所以选择我们,也是看中了校内营地环境的安全性。在校园可提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继续扩张势必要引入更多商业性资源,家长能否接受这种转变并自愿承担相应风险,还有待观察。

从我们自身来说,办夏令营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相比成人高管的培训课程,夏令营的利润有限且事务繁杂。如若牺牲服务质量获取规模增长,实则得不偿失。

Q

TBO:对接下来的夏令营发展有什么计划?

于兹志:明年开始,我们计划对参与的学生人数进行严格的限定,对男女学生的比例也要进行一定的控制。同时,我们也会对学生的年龄段加以细分,现在10-15岁的年龄要求仍有些宽泛,由此会影响课程内容的安排及其效果。

此外,我们也将继续完善包括夏令营在内的青少年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夏令营课程及服务的质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