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銀花 秀美歸蘭——都勻市集中火力攻克歸蘭水族鄉貧困堡壘

居住在都柳江水系的都勻市歸蘭水族鄉近32000名各族同胞的脫貧致富同步小康問題,一直受到各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牽掛及社會各界的關注。

2017年7月26日,州委書記唐德智深入歸蘭水族鄉基場片區少數民族同胞家中督查暗訪脫貧攻堅工作時要求,結對幫扶幹部要真幫實來,真幫真駐。加大對非貧困戶的宣傳引導工作,營造全社會良好的脫貧攻堅氛圍。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大力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和產業結構。加強村容村貌管理,尤其要加強農村建房規劃管理。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把管理和規劃建設同步謀劃,從小動作做起,提升城鎮品味。

2018年8月19日,州委常委、都勻市委書記王建忠到歸蘭水族鄉陽和及奉合片區調研時強調:歸蘭有著厚重的民族文化和神奇的原生態自然風光,要書寫好“旅文融合”兩個字的大文章,高規格高起點謀劃編制好都柳江歸蘭山旅遊規劃,保護好古村落和自然生態,嚴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搞開發。力爭通過幾年努力,把歸蘭打造成“都勻版張家界”。

認真分析貧困原因 尋求脫貧致富路徑

歸蘭水族鄉位於都勻市東南面,與三都水族自治縣、獨山縣交界,鄉政府駐地距都勻市區30公里,最遠的村寨距離市區70多公里。2014年都勻市行政區劃調整由原來的基場、陽和、奉合三個水族鄉合併而成,因境內的貴州十大非著名山峰——歸蘭山而得名。全鄉面積149.69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為36490畝(其中田27113畝,土9377畝),退耕還林面積18453畝;轄12個行政村,114個村民小組,190個自然寨。目前,全鄉總人口9091戶31988人,其中貧困戶2341戶8547人(2014年有貧困戶3446戶13409人,貧困發生率40.13%),貧困發生率為25.57%,全鄉12個村均為深度貧困村。境內居住著水族、苗族、布依族、漢族等民族,少數民族佔全鄉總人口的97%,其中水族佔61.57%,苗族佔25%。

2017年,全鄉農業總產值達23680萬元,較上年增收1921萬元,增長8.1%;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091元,較上年人均增收1008元,增長11.1%。成為全州乃至全省貧困鄉之一。

據摸底調查顯示,歸蘭水族鄉落後貧困主要原因有:

該鄉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土地破碎,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0.5畝,大部分群眾居住地以及土地均位於高山兩榜,全鄉除基場村、奉合村各有一個200畝左右相對平坦的壩子以外,很難找到一塊10畝以上相對平整的土地,至今沒有形成一個成規模的農業產業。

該鄉為偏遠的少數民族鄉,部分群眾與外界接觸較少,自我發展意識不強,還一定程度上存在“等、靠、要”思想,只能接受傳統事物因循守舊,市場意識淡薄,尚存在著“種糧為餬口、養豬為過年、養雞為買鹽”的落後觀念,習慣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

該鄉大多數基礎設施項目沒有匹配徵地款,很多未通硬化路的村民組因路基狹窄,組組通工程無法實施。個別村也因為消化土地難問題,幼兒園、衛生室、文化廣場等公共服務類工程無徵地款匹配,同時,因鄉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等原因,造成項目物資運輸等成本較高,導致因資金缺口推進緩慢,嚴重影響整村出列。

 以黨的建設為核心 實施“三百三帶”工程

歸蘭水族鄉黨委、鄉政府切實加強黨的領導,強化責任擔當。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充分調動班子成員的主觀能動性,勤於研究部署,重在督促落實,進一步確保工作落實到位。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全鄉經濟建設、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等所有重大問題,嚴格按照鄉黨委、政府議事制度執行,均由鄉黨政領導班子集體討論作出決策,保證了決策的科學性。涉及黨內事務、“三重一大”事宜都通過召開黨委會議研究決定。從嚴班子隊伍建設與管理。把加強黨政班子隊伍的日常管理作為主動適應從嚴管理幹部新常態的重要舉措,抓實抓好。嚴格各類工作制度和請銷假制度。

該鄉黨委積極探索黨建示範模式,研究新形式下黨建工作的方法途徑,積極探索黨建促脫貧攻堅新模式,實施“三百三帶”工程。即:根據黨員的家庭經濟條件和自我發展能力將農村黨員劃分為富裕黨員、一般黨員和貧困黨員三大類。並重點培養和扶持100名富裕黨員、100名一般黨員、100名貧困黨員,建立黨員幫帶貧困戶機制,明確要求每名富裕黨員幫(帶)3戶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每名一般黨員幫(帶)1戶貧困群眾脫貧,每名貧困黨員自己主動帶頭脫貧。為解決黨員的畏難情緒,通過就親、就近、就友的原則,讓貧困戶選黨員、黨員選貧困戶,目前,共建立幫扶對子810對,其中富裕黨員幫帶516戶,一般黨員幫帶294戶,143名貧困黨員承諾率先脫貧。

以脫貧攻堅為主業 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歸蘭水族鄉緊緊圍繞“六個精準”,強化貧困人口動態管理。結合2018年脫貧攻堅“春風行動”及“1+9”專項治理,開展“大排查”、“大回訪”和脫貧攻堅存在問題專項治理行動,全面瞭解貧困戶人口增減變動,教育資助、子女就讀情況,醫療保障,住房保障等情況,以便進一步因戶施策、因人施策和及時糾正信息偏差,規範和完善貧困戶“一戶一檔”信息,提高幫扶的精準度,對非貧戶進行入戶走訪,瞭解情況,組織召開群眾大會、鄉、村兩級專題研判會,對疑似錯評、漏評、錯退等現象進行逐一研判、解決,讓“精準”二字貫穿脫貧攻堅工作始終,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該鄉以推動農業產業發展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主抓手,結合本鄉實際,以枇杷、蔬菜、海花草、茶葉、油茶、刺梨、黑毛豬、蛋雞、肉牛、野山雞、泥鰍等為各村主攻產業。採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公司+村委會+貧困戶”、“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合作方式,扶持壯大全鄉農業產業。通過以政府為主導,項目為基礎,合作社帶動,貧困戶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推動產業發展。

目前,歸蘭水族鄉產業發展已落實到村到戶,全鄉已種植油茶2000畝,枇杷1900畝,刺梨1300畝,茶葉5000畝(其中可採茶園3000畝),海花草1061畝,皇竹草739畝,蜂糖李160畝等。在翁高、合心、基場3個村建設花卉苗木種植示範基地,總佔地面積150畝,可帶動貧困戶200戶;富裕村利用市級產業資金試點種植經濟效益高,管理粗放的“一支黃花”257畝,覆蓋貧困戶88戶;翁降村試點種植白芨50餘畝;翁高、奉合等9個村結合調減玉米補種高產值星火一號辣椒692畝。

同時,該鄉積極發展養殖業成立肉牛養殖合作社3家,年飼養規模為600餘頭,帶動貧困戶300戶。引進都勻益鼎惠公司在陽立村建設10萬羽智能化蛋雞養殖場,現已投產,日產蛋9萬餘枚,帶動貧困戶260戶。竹細野山雞養殖合作社年養殖規模40000餘羽,現存欄21600羽,帶動貧困戶158戶。引進勻溪匯養殖公司在聯盟村建設黑毛豬養殖場,現存欄黑毛豬1258頭,帶動貧困戶350戶;全鄉散養黑毛豬6000餘頭。在福莊村建成標準化泥鰍養殖基地,佔地近10畝,年可飼養泥鰍200萬尾,帶動貧困戶100戶。在合心村建設石蛙養殖基地,目前已開工建設,建成後可帶動貧困戶150餘戶。利用水資源較為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稻田養魚,現有稻田養魚8000餘畝;奉合村開圓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建成規模化蜜蜂養殖基地,預計養殖蜜蜂400箱,目前完成前期養殖60箱,帶動貧困戶60戶。

易地扶貧搬遷 四重醫療保障

針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情況,歸蘭水族鄉堅持按照一手抓移民、一手抓發展的工作思路,集中一切力量,狠抓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採取全鄉所有幹部包村、包組、包戶、包人的方式,大力宣傳移民政策,做好移民的思想動員工作,同時對移民工作優先辦理,人員優先安排,經費優先保障,確保以優質服務推進移民搬遷;建立考核考評機制,對移民工作進行目標任務分解,制定責任包保方案,並納入各村各部門目標任務重點考核內容。對責任不強、工作不力、落實不夠、進度緩慢的部門及個人進行通報批評,並給予相應處罰;認真解決移民的難點問題,妥善處理矛盾糾紛,及時掌握移民群眾的新動態、新情況,超前介入予以化解,確保營造穩定和諧的移民環境。

目前,全鄉已完成2016年度362戶1627人搬遷入住,完成2017年度76戶315人搬遷入住,66戶報名待搬遷,他們主要搬遷到都勻市劍江村金恆星、城南新區等城區。

大力推進危改和“三改”建設,全力保障群眾住房安全。從根本上改善農民的住房條件。2018年,都勻市下達該鄉危房改造工作任務是228戶,目前開工率達100%,竣工73戶。

歸蘭水族鄉全面落實“四重醫療保障”,有效遏制因病返貧。全鄉各片區衛生院組建醫療小分隊開展萬名醫生巡診義診活動,全面開展預防接種、婦幼保健、健康教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傳染病健康管理等13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家庭醫生簽約總人口數為1985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簽約率達100%。全力推進健康扶貧。全鄉已完成聯盟、大定、合心、福莊、富裕、翁高、陽立、翁降、翁奇9個村衛生室的新建維修,12箇中小學校醫務室新建維修,陽立移民安置點醫務室新建竣工並投入使用。進一步解決了群眾看病就醫難的問題,提升了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通過2018年脫貧攻堅“春風行動”和“1+9”專項治理,我鄉全面排查清理和補償,確保“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人員100%獲得救助和救治。截止目前,“一站式”申報補償11967人次,共計補償4734890.96元。另外,通過專項治理工作排查和補償的有21人次共計58974.8元。

歸蘭水族鄉廣泛發動,深入宣傳,精心組織,有力推進環境整治工作,村村寨寨有宣傳標語,並把整治內容納入《村規民約》,有部分村寨建立“三老”辦公室,將鄉村環境整治進入“三老”議定話題,用族規族矩、家風家訓規範村民行動的自覺性,安排值日表,輪流打掃村寨公共區域,逐步形成愛衛生的習慣,環境整治工作已進入常態化。

各級領導高度重視支持 水鄉脫貧攻堅接受檢閱

歸蘭水族鄉脫貧攻堅同步小康問題,一直受到歷屆各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牽掛及社會各界的關注。成為州委州政府、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幫扶聯繫單位。市委市政府安排12個市直各部門單位,結對幫扶該鄉貧困12個村,還有州委派出州教育局等州直部門也來支持該鄉脫貧攻堅工作。

目前是都勻市委副書記、市長鄧忠學幫扶責任單位,他還把該鄉最偏遠的翁奇村、翁降村列為直接幫扶單位,經常走村串寨訪貧問苦尋找發展致富之路。

據《黔南日報》(2017年7月27日一版)報道:7月26日下午,州委書記唐德智帶領州扶貧局主要負責同志和兩名工作人員,沒有給都勻市領導打招呼,沒有新聞記者隨同,沿途問路直奔一類貧困村——歸蘭水族鄉基場村就脫貧攻堅工作進行督查暗訪。

唐德智到歸蘭水族鄉基場村隨機走訪了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和1戶村民。在基場村二組建檔立卡貧困戶吳井妹家,恰巧吳井妹不在家。唐德智站在歪歪斜斜的木梯上,仔細查看了釘在木房上的《幹部結對幫扶明白卡》,並安排工作人員現場撥通了幫扶人——都勻市工信局幹部韋廣柱的電話,詳細詢問了吳井妹家的基本情況、走訪次數、幫扶措施和幫扶成效。電話裡傳來了流暢的回答,唐德智表示滿意。

離開了吳井妹家,唐德智又來到建檔立卡貧困戶韋文華家。70歲的韋文華一家5口人,兒子在附近傢俱廠打臨工且患有疾病,兒媳又要照顧兩個幼兒,缺乏勞動力,目前得到了100只雞苗扶持和“特惠貸”分紅。唐德智認真翻閱了韋文華家的《脫貧攻堅口袋書》,詢問了幫扶幹部走訪幫扶和脫貧項目實施情況。當得知韋文華兒子媳婦都沒有文化,養的100餘隻雞因不懂養殖和防疫技術損失30多隻時,唐德智說,要加強對貧困戶的技術技能培訓,讓其掌握種養和防疫技術,並囑咐他們要重視孩子教育,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在建檔立卡貧困戶韋布文家,唐德智詳細瞭解了他家的生產和生活情況,瞭解到他家通過幫扶餵養了黑毛豬、蜜蜂,栽種了銀杏樹,還通過“特惠貸”入股市級平臺公司,每年可分紅3000元。唐德智囑咐州扶貧局主要負責同志和隨後趕來的鄉、村負責人,要加強“特惠貸”資金的管理和規範使用,確保資金安全。

唐德智隨後又來到村民陳忠照家看到,寬敞的獨棟小洋樓收拾得井井有條。陳忠照說,兩個兒子在都勻做廢品收購生意,全家通過勤勞致富,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當唐德智問及村裡貧困戶幫扶情況時,他表示現在黨和政府幫扶力度大,希望貧困戶早點好起來。閒聊中,陳忠照說,自己1976年初中畢業,喜歡看報、看電視,經常教育子女要到外面去闖。唐德智說,這就是知識改變命運,通過學習增長了見識,教育了後代。

在基場村村委會,唐德智駐足基場村村務公開欄前,查看基場村低保評議公示和危房改造公示。隨後,向村支兩委負責同志詳細瞭解基場村脫貧攻堅工作尤其是產業扶貧情況,當了解到該村目前通過種植銀杏樹、蔬菜、生薑,養殖生豬、雞、蜜蜂等產業幫扶貧困戶,全村、全鄉已由都勻市脫貧攻堅的“追兵”變為“標兵”後,唐德智高興地說,全州上下把脫貧攻堅“大比武”當了真,有了成效,比出了真功夫,比出了好效果。

督查暗訪中,唐德智要求,結對幫扶幹部要真幫實來,真幫真駐。要加大對非貧困戶的宣傳引導工作,營造全社會良好的脫貧攻堅氛圍。要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大力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和產業結構。要加強村容村貌管理,尤其要加強農村建房規劃管理。要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把管理和規劃建設同步謀劃,從小動作做起,提升城鎮品味。

8月19日,州委常委、都勻市委書記王建忠到歸蘭水族鄉群眾服務中心、陽和大峽谷、鼻子巖(佛像石)、榔木水寨等地調研。

王建忠在與歸蘭水族鄉領導班子座談時指出:歸蘭有著厚重的民族文化和神奇的原生態自然風光,要重點書寫好“旅文融合”兩個字的大文章。要高規格高起點謀劃編制好都柳江歸蘭山旅遊規劃,鄉村建設、旅遊業和產業佈局三個規劃互相融合,尊重歷史、敬重自然、重視未來,招大商引強企,深耕“旅遊三寶”(梯田文化、歸蘭山文化、水族文化)。產業發展要圍繞旅遊做文章,以長補短、長短結合。同時要注意寫好“控”字,也就是要嚴格按照規劃進行,保護好古村落和自然生態,嚴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搞開發。力爭通過幾年努力,把歸蘭打造成“都勻版的張家界”。

歸蘭鄉黨委政府表示,將緊緊圍繞脫貧攻堅和產業扶貧的需要,秉承“保護青山綠水、利用青山綠水、美化青山綠水、建設青山綠水”的理念,按照“山水銀花、秀美歸蘭”的產業發展思路,抓好脫貧攻堅工作。

旅遊驅動,念好“山字經”。以歸蘭山5A級景區的規劃建設為引領,突出旅遊資源與梯田地勢的優勢互補,將旅遊經濟與一產、二產發展相結合,激發良好生態資源向經濟資源轉化,傳統的農業產業向觀賞產業轉化,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文化驅動,做好“水文章”。充分用好“水族大哥”這個龍頭優勢,打造“中國水族第一端”,充分挖掘水家文化,將以水族文化為主,苗族、布依族文化為輔的民族文化充分融入歸蘭山旅遊產業,構建民族文化帶動旅遊經濟、旅遊經濟促進民族文化進步和多種產業齊頭並進的發展格局。

民族手工業驅動,打造“銀世界”。以銀飾加工為龍頭,擴大民族剪紙、蘆笙、刺繡等民族工藝品的生產加工,鼓勵扶持以銀飾加工陳珍安、蘆笙製作韋良高、剪紙製作韋幫粉等民族工匠藝人為示範帶動,打造具有區域品牌效應的民族手工藝品加工業,積極籌建一個集加工、傳承、展示、銷售為一體的民族手工藝加工園。建立線上線下銷售相結合的模式,提升民族手工藝品的銷售量,增強民族工藝品的影響力。通過對貧困戶的免費培訓、技術入股、包收包銷等多種方式,將民族工藝品生產銷售與脫貧攻堅有效對接,增強扶貧工作的機動性和靈活性,促進貧困戶脫貧。

種養驅動,綻放“產業花”。按照“種養結合,以短養長”的模式, 長期重點培育壯大枇杷、刺梨、茶葉、油茶、山地牧業、中藥材等特色優勢產業,短期扶持貧困戶種植海花草、蔬菜、“一枝黃花”、皇竹草,養殖肉牛、黑毛豬、黑山羊、野山雞、蜜蜂、稻田魚等,壯大致富產業,增加貧困戶收入。注重多產結合,宜農則農、宜遊則遊、宜商則商,做活做好特色產業、休閒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等方面的文章,千方百計吸納貧困群眾參與到其中、就業到其中,幫助貧困戶建立起長效穩定的增收渠道。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現代化,積極引進龍頭企業,深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使扶貧項目形成扶貧產業,最終達到落實一個項目、構建一個產業、帶動一批貧困戶的目標。確保2020年所有貧困戶按要求脫貧,全面實現小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