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羅中立的代表作寫實油畫《父親》?

藝嶼EYESVOT


四川美術學院前院長羅中立的油畫《父親》,展現了一代中國農民。《父親》是中國上億農民的代表。這是文化大革命後恢復高考後第一批四川美院學生羅中立1982年在重慶黃桷坪四川美院畢業創作的。創作此作品以前,羅中立下鄉在大巴山,他用下鄉時的一個農民速寫頭像,經過反覆推敲,幾經易稿,為《父親》頭上包帕下圓珠筆爭論不休,理由就是這個農民是不是有文化的新中國農民。

《父親》是中國幾千年代表,作者用寫實手法,融入自己的創作情感,謳歌了一代生養中華民族的父親。畫父親的作品很多,但羅中立的《父親》用巨幅頭像特寫,打動了所有的內行外行中國人。《父親》真是一幅劃時代鉅作。

《父親》是一座大山,是屹立不倒的在人心中偉大平凡形象,她永遠收藏在國家博物館,也收藏在中國人的心中。

《父親》作者羅中立後任四川美院院長,他當時同學程叢林,周春芽,陳可之,莫也等一班同學也為川美爭得榮耀,羅中立院長期間,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畫家。現四川美院院長龐茂琨就是當今中國畫壇上的優秀油畫大師。

祝福四川美院越來越好!


劉金子


這幅作品完成於1980年。當時,中國8億人民,絕大多數是農民,還有幾千萬像羅中立一樣的青年是知青,與農民非常親近。所以,這幅作品一經面世,就引起了非常廣泛的共鳴。

當時轟動我們也就不去多做評論了。


關鍵是已經過去將近40年了,大家還對《父親》記憶猶新,這才是真正值得評論的理由。

羅中立是一個知青,他在農村就沒有放棄自己的愛好畫畫,他還畫了不少連環畫。

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已經成家立業的羅中立,考取了四川美術學院。

《父親》是他還沒有畢業的一個創作。

這個創作原來是為了參加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覽而創作的。


《父親》的草稿之一。

當時,完成作品以後,羅中立給作品的標題是《我的父親》。可是在北京預展的時候,吳冠中先生肯定了作品以後,對《我的父親》這個標題提出一個意見,是不是直接就叫《父親》?

以後,這個作品就以《父親》為標題展出了。

那麼這個作品的好處在哪裡?有什麼經久不息的魅力?

我們還是細看作品吧。

首先是肖像畫的“逼真”和生活氣息。


作品沒有刻畫父親這個人物的全貌,而是集中特寫了父親在烈日炎炎下的一張臉和隱約可見的粗糙手。

這是一下就能打動人的地方。

農民自古就是在烈日底下辛苦耕耘的人,粗笨的體力活,磨損了他們的手。

從手上,我們可以看出“父親”有多艱辛,這是令人無數人無數農民的兒子非常心酸的。

其次,細部都刻畫非常細。


我們看,鼻尖上的汗水都可以看到。焦躁的口,是他想喝上一碗清水的理由。

這隻碗已經用了好幾代人了的感覺。
貧窮、頑強、不知疲倦,充滿希望這就是父親,這也是中國千千萬萬的父親!

羅中立非常成功的刻畫了特定的“父親”

這個形象,感動了無數善良正直的觀眾,所以,《父親》的形象,就是一個永遠不朽的形象。


不過,羅中立以《父親》成名以後,就再也沒有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這又是另一種可以思考的。

羅中立的畫風從比較工整,變得寫意起來。


作品之一《早春》。

畫了一些反映農村農民的作品。

但是,這些作品,我們看的的只是粗笨,發呆,木訥甚至原始性本的農民農村。

而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農村農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對這些變化沒有新的敏銳和敏感,所以,羅中立也逐漸成為一個被《父親》遺忘的畫家了。


據說他的繪畫作品拍賣價格大幅度下滑。

有人說,這是因為他不是四川美術學院的院長的原因。

我認為,羅中立因為《父親》一畫的名氣遠遠大於一個美術學院院長的地位。


說到底,他是一個趕上了新時代又落伍於新時代的畫家。

以上千裡馬的個人意見,歡迎你的批評指正。


千千千里馬


當寫實油畫在中國發展了半個世紀後,已經無法更好地表現中國人的精神情調和文化基因,於是,不少畫家提出油畫“民族化、本土化”的口號,用油畫關注生活現實成為許多畫家的共識。

《石橋畔的浴女》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1948年出生的羅中立,正好趕上了油畫變革的大潮。由於他出生在重慶郊區,祖輩是農民,他自然而然把關注點集中在農民身上。

為了展現真實的農民形象,從上世紀60年代末開始,羅中立深入大巴山體驗了近10年的艱苦生活。這段生活結束後,農民的形象在他心中越來越清晰。

《父親》

他發現,農民身上的樸實、憨厚、善良、勤勞的品質,在本質上,不就是中華民族骨子裡的共性嗎?

於是,羅中立懷著虔誠、敬畏的態度,以大視野大情懷的方式來審視和挖掘民族共性,把這些共性集中在一個農民形象身上,它就是1980年創作的《父親》。

《月光》

《父親》是羅中立超寫實油畫的集大成者,代表了當代中國油畫超寫實的最高水平。從父親之後,羅中立的油畫開始步入寫意性。


羅中立以超寫實手法把《父親》刻畫得栩栩如生,主畫面是一位表情凝重的老農在勞動之餘,接過一碗水準備喝。

《沐浴》

畫中極其重視細節的刻畫,樸素的穿著,黝黑的臉龐,乾裂的嘴唇,深邃的皺紋,堅毅的眼神,粗糙的雙手和老碗,甚至把老農指甲縫中的汙垢都展現出來了。

這些原生態的表達令人震撼,具有強烈感染力,非常符合現實農民形象,體現了羅中立超常的洞察力和強烈同情心。

《母親》

此畫取名《父親》,他是農耕文明下千千萬萬個勤勞質樸的父親形象,更是民族文化中那種親情味和父性精神的無限延續,代表了一個民族對父輩的認同感和敬畏感。

同時,在這幅畫中,羅中立還讚揚了勞動光榮,要時刻珍惜勞動成果的美好思想。


鴻鵠迎罡




1948年出生於重慶壁山縣的羅中立,是新中國成長起來的第二代卓有成就的畫家。《父親》是羅中立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少年時的羅中立就特別喜歡繪畫,而且表現出少有的繪畫天賦。從小學到中學,羅中立一邊學習文化課,一邊在當時非常有限的條件下找來一些繪畫書籍和圖片,練習畫畫,勤奮不輟。

高中畢業後,羅中立參加工作來到一家鐵廠當了一名鉗工,但他的畫筆從沒有停下過,這期間他創作了大量連環畫和人物畫習作。

油畫作品欣賞

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後,羅中立以優異成績考入四川美術學院,學習國畫專業。1978年大年三十這一天,羅中立在重慶大巴山的一個地方看到一名掏糞的老農民,這個老人的形象對羅中立觸動很大,使他想起了中國大地上千千萬萬的農民。一下子激發了羅中立的創作靈感。這是羅中立《父親》一畫的原創動機。《父親》的原型就是這個樸實的掏糞老人,名叫鄧開選。

藝術來源於生活。為了創作好《父親》這個典型形象,羅中立三次深入大巴山地區,瞭解當地風土人情,體驗農民生活,與鄧開選老人盤腿長談。他要來鄧開選老人的照片,再比照真人原型,畫了改,改了畫,畫名也由《收糞的老人》,到《我的父親》,再到《父親》。前後歷時兩年,終於完成了這幅傾注了羅中立滿滿感情的《父親》的創作。

羅中立作品欣賞

1981年,《父親》在參加當年全國畫展時引起巨大轟動。人們無不為羅中立創作的《父親》形象所震撼,所感動。

《父親》1981年獲全國青年美展一等獎,人民日報金獎,全國美術金獎,被譽為中國當代油畫的里程碑。在國內外產生巨大影響。

羅中立一畫成名。更堅定了他從事藝術創作的信心。後來羅中立又到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進修兩年,畫技日瑧成熟。回來後在母校四川美術學院先後擔任副教授、教授,美術學院院長。

2000年後,羅中立被文化部任命為新成立的中國當代藝術院院長,同時被聘為文化部研究員。被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等。


誰憐一燈影



羅中立的《父親》可說是一代人的視覺記憶,是一件非常具有時代代表意義的藝術作品,而藝術家本人的命運也跟其緊緊地綁在了一起,1981年1月,在羅中立兒子出生沒多久,《父親》巧合般地獲得了第二屆青年美展中獲得一等獎,這讓“父親”的含義一下又複雜起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父親》起先被羅中立題《我的父親》,而吳冠中大筆一揮,認為“父親”具有更時代的廣泛意義。


羅中立迅速成名,並以此畫一舉奠定了自己在畫壇的地位,1981年的《中國美術》將《父親》作為第一期的封面,這幅佈滿溝壑的辛勞臉龐,似乎代表著飽受苦難的民族幾十年來的滄桑歷史。兩年後,他成為那個新生年代文化領域10名公派出國學習人員之一,1986年回國後,他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四川美術學院,那時起,學校已經將他作為領導班子的預備成員培養。羅中立在畫《父親》的時候會否想到,自己的一生都會因此改變?1998年,羅中立正式出任四川美院院長,直到2015年退休,持續了17年的時間。而羅中立本人,也許也成為了中國現代藝術史的一個特例,藝術家(普通教師)(幾乎)因為一幅畫而升任美術學院的院長。


羅中立的《父親》也並非一蹴而就,在最終稿定型前,他曾反覆修改,繪畫的主題也從《收糞的農民》到《生產隊長》,最後才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而原作有著驚人的尺寸——216*152公分(這一點似乎沒在別的回答中看到,《父親》作為圖像可能非常具有代表性,但《父親》作為藝術作品則需要考慮到它的現實構成以及現場觀賞才能帶來的質感,從下圖羅中立與《父親》的合照中能感受到真實尺寸,而尺寸在繪畫欣賞中不言而喻,是非常重要的,這直接決定了現場觀感,這一點隔著屏幕是不可能感受到的),這是幾乎只有領袖肖像才能享有的待遇,據說還是羅中立的老師幫他完成了超大畫布的準備。而吳冠中正是看中了如此畫幅下肖像作為一整代人集體形象描述所能傳達出的巨大精神力量,並建議將名字《我的父親》改做《父親》。

羅中立的幾版《父親》——一個農民角色像真實靠攏的過程。


羅中立自己如此評價到這幅畫:“30多年過去,對《父親》的解讀也更多了,其實當時主要還是傷痕文化的代表作,是一個過來人對過去歷史的反省,是呼喚家庭倫理的迴歸,呼喚人性的迴歸。用領袖像的尺寸畫農民,就是要讓神化的、扭曲的歷史迴歸本來的軌跡。”


羅中立已功成名就——無論作為藝術家的聲名,或是體制內的“權利”,他都憑一副《父親》都做到了,自然,年輕藝術家也許在朦朧中順應的時代的潮流而因此“中舉”,但對於一個藝術家(某些)的永恆問題是,如何打破,尤其,如何打破刻板印象——藝術家對於創造力最本源的追求,以及在創作中最直覺地懷疑(羅中立幾年的出國經歷,似乎也沒能讓更先鋒更實驗的藝術實踐影響自己)。這點上羅中立既是幸運的,他很早的時候(大三學生)便創作出了非常優秀的代表性作品,可另一方面,對於大部分人而言,羅中立的其餘作品都不存在,似乎他只創作過《父親》,這好像有些悲傷,也可能是藝術家幾十年來極力想擺脫的。但藝術家還有時間來考慮麼?還是被繁忙的行政事務所耽擱著?


這些就只有藝術家自己才知道了。


透明流動虛無


原來我一直不知道,原來羅中立的《父親》這幅油畫是出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作為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的一名美術專業學生,這幅油畫對我產生的心靈震撼已然超出了藝術的層面,堪稱中國畫壇里程碑式的繪畫作品。直到今天,我看到這幅畫時仍然會感覺到一種很特別的情懷,這種情懷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歷久彌新。


羅中立是恢復高考後才進入四川美院學習的,而且選擇的還是國畫系。很少看到羅中立的國畫作品,他賴以成名的繪畫作品幾乎都是油畫。一般人可能感覺不到羅中立與傳統繪畫有什麼聯繫,其實單單就是一幅《父親》,羅中立受中國傳統文化薰陶和傳統人文影響之深可見一斑。從比利時留學歸來後,羅中立對東西方繪畫理念和繪畫技法的理解更為深刻,這些藝術思維直接體現在他擔任四川美院教授和院長期間的教學思想。

縱觀中外繪畫史,深入人心的繪畫作品不勝枚舉。但是一直以來對我影響最深的繪畫作品就是羅中立的《父親》和李自健的《母親》。我是因為李自健的《南京大屠殺》這幅油畫專門去看了他在湖南省博物館的舉辦的個人畫展,進門時便看到了那幅震撼人心的巨幅油畫——《母親》。坦白地說,當時我就想到了羅中立的油畫《父親》。

我不想從藝術的角度對《父親》這幅畫做出任何評價,或者說現在這些評價都顯得有些多餘了。除了繪畫技法,《父親》真正能夠在中國畫壇產生深遠影響的原因是其真實的人性體現。在人心日益浮躁,銅臭味漸濃的當今畫壇,能做到這一點的畫家殊為難得。


驚龍軒


羅中立的《父親》已經進入美術史,可以說是當代美術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與陳丹青的《西藏組畫》具有相同的地位。

有這樣幾個因素促成,1、美術經歷文革的“紅光亮”,“三突出”模式後,又經歷傷痕美術反思美術的過程,美術的題材內容形式該如何走是當時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羅中立用作品回答了這個問題;2、羅中立不同還在於他用文革模式,文革時期畫領袖像的形式畫了一個農民大腦袋,題材內容上回歸到普通人,這又是一個突破;3、他把西方的超寫實手法引進過來刻畫一個飽經滄桑,膚如車轍般的農民,這種形式語言引進是個新鮮事物,他巧妙的用在此處恰如其分,是個創舉,形成了巨大的視覺衝擊力,震撼人們的心靈;4、那時候的美術作品還沒有獨畫一個巨大人頭的作品,領袖像雖然也是大人頭,但人們不把領袖像當藝術作品看待,羅中立的《父親》卻堂而皇之的進入藝術殿堂,形式顯得非常獨特。

總之一幅藝術作品的成功一定與歷史環境相關,羅中立的《父親》就是歷史邏輯的產物,他在恰當的歷史時機出現了,早了不行,晚了也不行,這就是歷史決定論。




恭一繪畫造型學院


每次看見羅中立的油畫《父親》,我就情不自禁或者說觸景生情的想起了,朱自清寫的那篇《背影》,至於怎麼評價油畫《父親》?我只能這樣說“《父親》是畫出來的散文,即使藝術又是文學”,所謂“畫中有詩、畫中有畫”。




詩夜城主


羅中立先生的代表作《父親》,是改革開放初期創作的,當時的中國美術界受文化大革命思潮的影響還沒有完全消除,創作思想主要還是圍繞著以政治為中心,以歷史大事件為中心,以歌頌領袖人物為中心的思路為主,羅中立先生的《父親》一經出現,立即引起美術界的轟動和全社會的巨大反響 ,因為在當代美術史裡,這是第一次將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農民形象如此描繪出來的。
畫面中一位飽經滄桑的西北老人,手捧粗瓷大碗,面部表情平靜,黢黑的皮膚佈滿皺紋,背景是金黃的土地。這幅現實主義風格的油畫構圖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一幅人物肖像特寫,以完全寫實的風格表現了一種對飽經滄桑的父親形象的描述,這幅作品如果出現在現在,真的不會引發轟動效應,因為現在的創作環境和人民的思想有了很大的進步,這種現實題材的作品很多了,但是在當時的創作環境下,這幅作品的理念無疑是超前的,畫家敢於用創作領袖肖像的方法來表現一個普通人無疑也是富有膽量和人文情懷的,因為這幅畫的尺寸非常大,在美術館展出時的視覺衝擊力是非常強烈的,這種尺幅的作品以前只有畫毛主席,孫中山等偉人時才可以用,用在普通人身上是不可思議的,也有可能是要犯錯誤的,但是羅中立先生懷著一顆人文精神十足的心,頂著很大的壓力推出了這幅作品,他的成功改變了中國美術界的創作環境,在此之後,中國畫壇進入了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各種藝術理論,藝術形式同時出現,傳統的,現代的,寫實的,抽象的都進入了人們的視野,藝術的春天真正的到來了。


鄞粵強


據說,羅中立這幅作品有個美國原創的。原型是一個美國黑人!這是這幅畫剛出來的時候美術界發出的聲音。個人傾向於相信的。就像韓少功的馬橋記事一樣,據說也是有本外國小說的故事框架與之是一模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