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血洗”新兴货币 竟因在这三个方面出硬伤?人民币何去何从

美元“血洗”新兴货币 竟因在这三个方面出硬伤? 人民币何去何从

美元“血洗”新兴货币 竟因在这三个方面出硬伤?人民币何去何从

当前,新兴市场国家本币遭遇暴跌,当前的环境已经走到了不利于新兴市场国家的境地:

1.新兴市场国家的增长水平重新低于全球国家的平均水平,全球经济的增长红利重新向发达国家集中;

2.逐渐堆高的贸易壁垒在割断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相关性;

3.新兴市场国家后续可能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

4.这些汇率崩溃国家的背后都出现了明显的滞涨,一旦陷入这个循环之内,国家很难再次锁住资本:

1)近十年来,新兴市场国家主要依赖于企业部门杠杆率的不断增加来稳定自身的增长水平,而在杠杆率近期超过100%之后,负债的影响不再积极;

2)当前的贸易战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增长”的平衡。

3)在经济预期扭转后,货币超发没有及时停住,导致更多货币从“增长端”转移到了“通胀端”。

经常项目变化、双赤字变化及外占/外债是三个衡量汇率稳定性的指标,一旦经济处于不稳定的区域内,在某个指标上存在硬伤的新兴市场国家的本币便有可能出现快于他国的贬值。

从中国来看,这三个指标目前都在安全范畴,显示即使环境继续恶化,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风险仍然是可控的,但这一轮新兴市场货币的动荡可以给我们几个启示:

1.当前经济增长预期的重要性非常大。中国的M2/GDP已在极高的位置,这代表着一旦经济预期转向,可能带来极大的惯性。在贸易战这样一个不可测的尾部风险面前,中国还应继续通过积极的政策来提振内需;

2.即使未来贸易战对中国出口有冲击,中国也要尽力保住资本项流入,这可能也是央行重推逆周期因子的初衷之一;

3.减持美债绝对不是要挟美国的理由,甚至我们很难通过减持美债去维稳人民币汇率,这个做法可能会给未来带来更大的不稳定性;

4.中国也不应通过扩大外债的方式来转移财政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