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血洗」新興貨幣 竟因在這三個方面出硬傷?人民幣何去何從

美元“血洗”新興貨幣 竟因在這三個方面出硬傷? 人民幣何去何從

美元“血洗”新興貨幣 竟因在這三個方面出硬傷?人民幣何去何從

當前,新興市場國家本幣遭遇暴跌,當前的環境已經走到了不利於新興市場國家的境地:

1.新興市場國家的增長水平重新低於全球國家的平均水平,全球經濟的增長紅利重新向發達國家集中;

2.逐漸堆高的貿易壁壘在割斷髮達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相關性;

3.新興市場國家後續可能面臨越來越大的困難。

4.這些匯率崩潰國家的背後都出現了明顯的滯漲,一旦陷入這個循環之內,國家很難再次鎖住資本:

1)近十年來,新興市場國家主要依賴於企業部門槓桿率的不斷增加來穩定自身的增長水平,而在槓桿率近期超過100%之後,負債的影響不再積極;

2)當前的貿易戰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增長”的平衡。

3)在經濟預期扭轉後,貨幣超發沒有及時停住,導致更多貨幣從“增長端”轉移到了“通脹端”。

經常項目變化、雙赤字變化及外佔/外債是三個衡量匯率穩定性的指標,一旦經濟處於不穩定的區域內,在某個指標上存在硬傷的新興市場國家的本幣便有可能出現快於他國的貶值。

從中國來看,這三個指標目前都在安全範疇,顯示即使環境繼續惡化,人民幣匯率的貶值風險仍然是可控的,但這一輪新興市場貨幣的動盪可以給我們幾個啟示:

1.當前經濟增長預期的重要性非常大。中國的M2/GDP已在極高的位置,這代表著一旦經濟預期轉向,可能帶來極大的慣性。在貿易戰這樣一個不可測的尾部風險面前,中國還應繼續通過積極的政策來提振內需;

2.即使未來貿易戰對中國出口有衝擊,中國也要盡力保住資本項流入,這可能也是央行重推逆週期因子的初衷之一;

3.減持美債絕對不是要挾美國的理由,甚至我們很難通過減持美債去維穩人民幣匯率,這個做法可能會給未來帶來更大的不穩定性;

4.中國也不應通過擴大外債的方式來轉移財政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